作者: 李百药,唐代历史学者。李百药是唐代著名的史学家,他编写的《北齐书》是研究北齐历史的重要史籍之一,涵盖了该朝代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李百药为后世留下了关于北齐社会及其衰落的宝贵资料。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7世纪)。
内容简要:《北齐书》详细记录了北齐(公元550年-577年)的历史,从开国到灭亡的全过程。全书共二十卷,主要内容包括北齐的开国过程、军事征伐、治国方略、政治斗争及最终衰亡。李百药通过分析北齐统治者的治国经验,探讨了北齐从强盛到衰败的原因,尤其是北齐国君暴政、内讧以及腐败的因素。此书不仅记录了北齐的重要历史事件,还为研究北朝政治、军事、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通过对北齐历史的回顾,李百药为后代史学家提供了深刻的历史教训,书中的许多内容对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政治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北齐书-本纪-卷七-原文
世祖武成皇帝,讳湛,神武皇帝第九子,孝昭皇帝之母弟也。
仪表瑰杰,神武尤所钟爱。
神武方招怀荒远,乃为帝聘蠕蠕太子庵罗辰女,号“邻和公主”。
帝时年八岁,冠服端严,神情闲远,华戎叹异。
元象中,封长广郡公。
天保初,进爵为王,拜尚书令,寻兼司徒,迁太尉。
乾明初,杨愔等密相疏忌,以帝为大司马,领并州刺史。
帝既与孝昭谋诛诸执政,迁太傅、录尚书事、领京畿大都督。
皇建初,进位右丞相。
孝昭幸晋阳,帝以懿亲居守邺,政事咸见委托。
二年,孝昭崩,遗诏征帝入统大位。
及晋阳宫,发丧于崇德殿。
皇太后令所司宣遗诏,左丞相斛律金率百僚敦劝,三奏,乃许之。
大宁元年冬十一月癸丑,皇帝即位于南宫,大赦,改皇建二年为大宁。
乙卯,以司徒、平秦王归彦为太傅,以尚书右仆射、赵郡王睿为尚书令,以太尉尉粲为太保,以尚书令段韶为大司马,以丰州刺史娄睿为司空,以太傅、平阳王淹为太宰,以太保、彭城王浟为太师、录尚书事,以冀州刺史、博陵王济为太尉,以中书监、任城王潜为尚书左仆射,以并州刺史斛律光为右仆射,封孝昭皇帝太子百年为乐陵郡王。
庚申,诏大使巡行天下,求政善恶,问人疾苦,擢进贤良。
是岁,周武帝保定元年。
河清元年春正月乙亥,车驾至自晋阳。
辛巳,祀南郊。
壬午,享太庙。
丙戌,立妃胡氏为皇后,子纬为皇太子。
大赦,内外百官普加泛级,诸为父后者赐爵一级。
己亥,以前定州刺史、冯翊王润为尚书左仆射。
诏断屠杀以顺春令。
二月丁未,以太宰、平阳王淹为青州刺史、太傅、领司徒,以领军大将军、宗师、平秦王归彦为太宰、冀州刺史。
乙卯,以兼尚书令、任城王湝为司徒。
诏散骑常侍崔瞻聘于陈。
夏四月辛丑,皇太后娄氏崩。
乙巳,青州刺史上言,今月庚寅河、济清。
以河、济清,改大宁二年为河清,降罪人各有差。
五月甲申,祔葬武明皇后于义平陵。
己丑,以尚书右仆射斛律光为尚书令。
秋七月,太宰、冀州刺史、平秦王归彦据州反,诏大司马段韶、司空娄睿讨擒之。
乙未,斩归彦并其三子及党与二十人于都市。
丁酉,以大司马段韶为太傅,以司空娄睿为司徒,以太傅、平阳王淹为太宰,以尚书令斛律光为司空,以太子太傅、赵郡王睿为尚书令,中书监、河间王孝琬为尚书左仆射。
癸亥,行幸晋阳。
陈人来聘。
冬十一月丁丑,诏兼散骑常侍封孝琰使于陈。
十二月丙辰,车驾至自晋阳。
是岁,杀太原王绍德。
二年春正月乙亥,帝诏临朝堂策试秀才。
以太子少傅魏收为兼尚书右仆射。
己卯,兼右仆射魏收以阿纵除名。
丁丑,以武明皇后配祭北郊。
辛卯,帝临都亭录见囚,降在京罪人各有差。
三月乙丑,诏司空斛律光督五营军士筑戍于轵关。
壬申,室韦国遣使朝贡。
丙戌,以兼尚书右仆射赵彦深为左仆射。
夏四月,并、汾、晋、东雍、南汾五州虫旱伤稼,遣使赈恤。
戊午,陈人来聘。
五月壬午,诏以城南双堂闰位之苑,乃造大总持寺。
六月乙巳,齐州言济、河水口见八龙升天。
乙卯,诏兼散骑常侍崔子武使于陈。
庚申,司州牧、河南王孝瑜薨。
秋八月辛丑,诏以三台宫为大兴圣寺。
冬十二月癸巳,陈人来聘。
己酉,周将杨忠帅突厥阿史那木汗等二十余万人自恒州分为三道,杀掠吏人。
是时,大雨雪连月,南北千余里平地数尺,霜昼下,雨血于太原。
戊午,帝至晋阳。
己未,周军逼并州,又遣大将军达奚武帅众数万至东雍及晋州,与突厥相应。
是岁,室韦、库莫奚、靺羯、契丹并遣使朝贡。
三年春正月庚申朔,周军至城下而陈,战于城西。
周军及突厥大败,人畜死者相枕,数百里不绝。
诏平原王段韶追出塞而还。
三月辛酉,以律令班下,大赦。
己巳,盗杀太师、彭城王浟。
庚辰,以司空斛律光为司徒,以侍中、武兴王普为尚书左仆射。
甲申,以尚书令、冯翊王润为司空。
夏四月辛卯,诏兼散骑常侍皇甫亮使于陈。
五月甲子,帝至自晋阳。
壬午,以尚书令、赵郡王睿为录尚书事,以前司徒娄睿为太尉。
甲申,以太傅段韶为太师。
丁亥,以太尉、任城王湝为大将军。
壬辰,行幸晋阳。
六月庚子,大雨昼夜不息,至甲辰乃止。
是月,晋阳讹言有鬼兵,百姓竞击铜铁以捍之。
杀乐陵王百年。
归宇文媪于周。
秋九月乙丑,封皇子绰为南阳王,俨为东平王。
是月,归阎媪于周。
陈人来聘。
突厥寇幽州,入长城,虏掠而还。
闰月乙未,诏遣十二使巡行水潦州,免其租调。
乙巳,突厥寇幽州。
周军三道并出,使其将尉迟迥寇洛阳,杨檦入轵关,权景宣趣悬瓠。
冬十一月甲午,迥等围洛阳。
戊戌,诏兼散骑常侍刘逖使于陈。
甲辰,太尉娄睿大破周军于轵关,擒杨檦。
十二月乙卯,豫州刺史王士良以城降周将权景宣。
丁巳,帝自晋阳南讨。
己未, 太宰、平阳王淹薨。
壬戌,太师段韶大破尉迟迥等,解洛阳围。
丁卯,帝至洛阳, 免洛州经周军处一年租赋,赦州城内死罪已下囚。
己巳,以太师段韶为太宰,以司 律斛律光为太尉,并州刺史兰陵王长恭为尚书令。
壬申,帝至武牢,经滑台,次于 黎阳,所经减降罪人。
丙子,车驾至自洛阳。
是岁,高丽、靺羯、新罗并遣使朝贡。
山东大水,饥死者不可胜计,诏发赈给,事竟不行。
四年春正月癸卯,以大将军、任城王湝为大司马。
辛未,幸晋阳。
二月甲寅, 诏以新罗国王金真兴为使持节、东夷校尉、乐浪郡公、新罗王。
壬申,以年谷不登, 禁酤酒。
己卯,诏减百官食禀各有差。
三月戊子,诏给西兖、梁、沧、赵州,司州 之东郡、阳平、清河、武都,冀州之长乐、渤海遭水潦之处贫下户粟,各有差。家别斗升而已,又多不付。
是月,彗星见;有物陨于殿庭,如赤漆鼓带小铃;殿上石 自起,两两相对。
又有神见于后园万寿堂前山穴中,其体壮大,不辩其面,两齿绝 白,长出于唇,帝直宿嫔御已下七百人咸见焉。帝又梦之。
夏四月戊午,大将军、 东安王娄睿坐事免。
乙亥,陈人来聘。
太史奏天文有变,其占当有易王。
丙子,乃 使太宰段韶兼太尉,持节奉皇帝玺绶传位于皇太子,大赦,改元为天统元年,百官 进级降罪各有差。
又诏皇太子妃斛律氏为皇后。
于是群公上尊号为太上皇帝,军国 大事咸以奏闻。
始将传政,使内参乘子尚乘驿送诏书于邺。
子尚出晋阳城,见人骑 随后,忽失之,尚未至邺而其言已布矣。
天统四年十二月辛未,太上皇帝崩于邺宫乾寿堂,时年三十二,谥曰武成皇帝, 庙号世祖。
五年二月甲申,葬于永平陵。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北齐书-本纪-卷七-译文
世祖武成皇帝,名叫湛,是神武皇帝的第九个儿子,也是孝昭皇帝的亲弟弟。他仪表非凡,神武皇帝特别宠爱他。神武皇帝正打算安抚边远地区,于是为皇帝娶了蠕蠕太子庵罗辰的女儿,封号为‘邻和公主’。当时皇帝只有八岁,但他的冠服端正严整,神情闲适深远,令人惊叹。元象年间,他被封为长广郡公。天保初年,他的爵位晋升为王,被任命为尚书令,不久后又兼任司徒,升任太尉。乾明初年,杨愔等人暗中嫉妒,任命他为大司马,兼任并州刺史。皇帝与孝昭皇帝密谋诛杀执政大臣,他被晋升为太傅、录尚书事、兼任京畿大都督。皇建初年,他的职位晋升为右丞相。孝昭皇帝前往晋阳,皇帝作为亲王留守邺城,政事都委托给他。第二年,孝昭皇帝去世,遗诏征召皇帝入京继承皇位。到达晋阳宫后,在崇德殿举行丧礼。皇太后下令宣读遗诏,左丞相斛律金率领百官劝进,三次上奏后,皇帝才答应接受皇位。
大宁元年冬天十一月癸丑日,皇帝在南宫即位,实行大赦,将皇建二年改为大宁。乙卯日,任命司徒、平秦王归彦为太傅,尚书右仆射、赵郡王睿为尚书令,太尉尉粲为太保,尚书令段韶为大司马,丰州刺史娄睿为司空,太傅、平阳王淹为太宰,太保、彭城王浟为太师、录尚书事,冀州刺史、博陵王济为太尉,中书监、任城王潜为尚书左仆射,并州刺史斛律光为右仆射,封孝昭皇帝的太子百年为乐陵郡王。庚申日,下诏派遣大使巡行天下,考察政绩好坏,询问人民的疾苦,提拔贤良人才。这一年,是周武帝的保定元年。
河清元年春天正月乙亥日,皇帝的车队从晋阳返回。辛巳日,在南郊祭祀。壬午日,在太庙举行祭祀。丙戌日,立妃子胡氏为皇后,儿子纬为皇太子。实行大赦,内外百官普遍晋升一级,所有为父亲守丧的人赐予一级爵位。己亥日,任命前定州刺史、冯翊王润为尚书左仆射。下诏禁止屠杀以顺应春令。二月丁未日,任命太宰、平阳王淹为青州刺史、太傅、兼任司徒,领军大将军、宗师、平秦王归彦为太宰、冀州刺史。乙卯日,任命兼任尚书令、任城王湝为司徒。下诏派遣散骑常侍崔瞻出使陈国。夏天四月辛丑日,皇太后娄氏去世。乙巳日,青州刺史上报说,本月庚寅日河、济河水清澈。因为河水清澈,将大宁二年改为河清,对罪犯的处罚有所减轻。五月甲申日,将祔葬武明皇后于义平陵。己丑日,任命尚书右仆射斛律光为尚书令。秋天七月,太宰、冀州刺史、平秦王归彦据州反叛,下诏大司马段韶、司空娄睿讨伐并擒获他。乙未日,在市场上斩首归彦及其三个儿子和二十名同党。
丁酉日,任命大司马段韶为太傅,司空娄睿为司徒,太傅、平阳王淹为太宰,尚书令斛律光为司空,太子太傅、赵郡王睿为尚书令,中书监、河间王孝琬为尚书左仆射。癸亥日,皇帝前往晋阳。陈国派使者前来访问。冬天十一月丁丑日,下诏派遣兼任散骑常侍封孝琰出使陈国。十二月丙辰日,皇帝从晋阳返回。这一年,杀了太原王绍德。
二年春天正月乙亥日,皇帝下诏在朝堂上策试秀才。任命太子少傅魏收为兼任尚书右仆射。己卯日,兼任右仆射魏收因纵容罪被免职。丁丑日,将武明皇后配祭于北郊。辛卯日,皇帝在都亭接见囚犯,对在京的罪犯有所减轻处罚。三月乙丑日,下诏司空斛律光督率五营军士在轵关筑城。壬申日,室韦国派遣使者朝贡。丙戌日,任命兼任尚书右仆射赵彦深为左仆射。夏天四月,并州、汾州、晋州、东雍州、南汾州五州发生虫灾和旱灾,伤害了庄稼,派遣使者赈济。戊午日,陈国派使者前来访问。五月壬午日,下诏将城南双堂闰位之苑改为大总持寺。六月乙巳日,齐州上报说济水、河水口有八条龙升天。乙卯日,下诏派遣兼任散骑常侍崔子武出使陈国。庚申日,司州牧、河南王孝瑜去世。秋天八月辛丑日,下诏将三台宫改为大兴圣寺。冬天十二月癸巳日,陈国派使者前来访问。己酉日,周将杨忠率领突厥阿史那木汗等二十余万人从恒州分为三路,杀害抢掠官吏人民。这时,大雨雪连续数月,南北千余里平地积雪数尺,白天有霜,太原下血雨。戊午日,皇帝到达晋阳。己未日,周军逼近并州,又派遣大将军达奚武率领数万大军到东雍州和晋州,与突厥呼应。这一年,室韦、库莫奚、靺鞨、契丹都派遣使者朝贡。
三年春天正月庚申日,周军到达城下摆开阵势,在城西交战。周军和突厥大败,人畜死伤者堆积如山,数百里连绵不断。下诏平原王段韶追击出塞后又返回。三月辛酉日,颁布律令,实行大赦。己巳日,盗贼杀害太师、彭城王浟。庚辰日,任命司空斛律光为司徒,侍中、武兴王普为尚书左仆射。甲申日,任命尚书令、冯翊王润为司空。夏天四月辛卯日,下诏派遣兼任散骑常侍皇甫亮出使陈国。五月甲子日,皇帝从晋阳返回。壬午日,任命尚书令、赵郡王睿为录尚书事,以前司徒娄睿为太尉。甲申日,任命太傅段韶为太师。丁亥日,任命太尉、任城王湝为大将军。壬辰日,前往晋阳。六月庚子日,大雨昼夜不停,到甲辰日才停止。这个月,晋阳有传言说有鬼兵,百姓争相敲打铜铁来防御。杀害了乐陵王百年。将宇文媪送回周国。秋天九月乙丑日,封皇子绰为南阳王,俨为东平王。这个月,将阎媪送回周国。陈国派使者前来访问。突厥侵犯幽州,进入长城,掠夺后返回。闰月乙未日,下诏派遣十二位使者巡行水灾和旱灾严重的州,免除他们的租税。乙巳日,突厥侵犯幽州。周军三路并出,派其将领尉迟迥侵犯洛阳,杨檦进入轵关,权景宣进攻悬瓠。冬天十一月甲午日,尉迟迥等人围攻洛阳。戊戌日,下诏派遣兼任散骑常侍刘逖出使陈国。甲辰日,太尉娄睿在轵关大败周军,擒获杨檦。
十二月乙卯日,豫州刺史王士良带领城池投降了周朝将领权景宣。丁巳日,皇帝从晋阳向南出征。己未日,太宰、平阳王淹去世。壬戌日,太师段韶大败尉迟迥等人,解除了洛阳的包围。丁卯日,皇帝到达洛阳,免除了洛州在周军经过地区一年的租赋,赦免了州城内死罪以下的囚犯。己巳日,任命太师段韶为太宰,任命司徒斛律光为太尉,并州刺史兰陵王长恭为尚书令。壬申日,皇帝到达武牢,经过滑台,驻扎在黎阳,所经过的地方减免了罪人的刑罚。丙子日,车队从洛阳返回。这一年,高丽、靺鞨、新罗都派遣使者前来朝贡。山东地区发生大水灾,饿死的人不计其数,皇帝下诏发放赈济,但最终没有实施。
四年春天正月癸卯日,任命大将军、任城王湝为大司马。辛未日,皇帝前往晋阳。二月甲寅日,皇帝下诏任命新罗国王金真兴为使持节、东夷校尉、乐浪郡公、新罗王。壬申日,因为粮食收成不好,禁止酿酒。己卯日,皇帝下诏减少百官的粮食供给。三月戊子日,皇帝下诏向西兖、梁、沧、赵州,司州的东郡、阳平、清河、武都,冀州的长乐、渤海因水灾受影响的贫苦人家提供粮食,数量不等。每家只给少量,而且很多地方都没有发放。这个月,出现了彗星;有东西掉落在宫殿庭院中,像红色的漆鼓带小铃;殿上的石头自己站起来,一对一对地对立。还有神出现在后园万寿堂前的山洞中,身体高大,无法辨认其面容,两颗牙齿雪白,长出嘴唇。皇帝及以下七百名宫女都看到了它。皇帝也梦见了它。夏天四月戊午日,大将军、东安王娄睿因事被免职。乙亥日,陈国派人前来访问。太史报告天文有异常变化,预测将有易王发生。丙子日,太宰段韶兼任太尉,手持皇帝的玉玺和绶带,将皇位传给皇太子,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天统元年,百官晋升和降罪各有不同。又下诏立皇太子妃斛律氏为皇后。于是各位公卿上尊号为太上皇帝,军国大事都上报给太上皇帝。开始准备传位,派内参乘子尚骑马送诏书到邺城。子尚出晋阳城时,看到有人骑马跟在后面,突然不见了,还没到邺城,他的话就已经传开了。
天统四年十二月辛未日,太上皇帝在邺宫的乾寿堂去世,享年三十二岁,谥号武成皇帝,庙号世祖。五年二月甲申日,被葬于永平陵。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北齐书-本纪-卷七-注解
世祖武成皇帝:北齐的皇帝,名湛,是神武皇帝的第九子,孝昭皇帝的弟弟。
讳:古代对帝王、贵族名字的避讳,不直接称呼其名,而用别称。
蠕蠕:古代对柔然(Hunnu)的称呼,是北魏时期的一个游牧民族。
邻和公主:蠕蠕太子庵罗辰的女儿,嫁给了北齐武成皇帝。
华戎:指中原汉族和周边的少数民族。
元象:北魏的一个年号,武成帝时期使用。
天保:北齐的一个年号。
尚书令:尚书令是古代的一种官职,是尚书省的首长。
司徒:古代官名,为三公之一,负责礼仪和教化。
太尉:古代官名,为三公之一,负责军事。
乾明:北齐的一个年号。
杨愔:北齐的官员,曾与武成帝有矛盾。
大司马:古代官名,为军事长官。
并州刺史:古代官名,负责并州的行政和军事。
太傅:古代官名,为三公之一,负责辅导皇帝。
录尚书事:古代官名,负责尚书省的事务。
京畿大都督:古代官名,负责京畿地区的军事。
皇建:北齐的一个年号。
懿亲:皇帝的亲戚,指武成帝。
邺:古代地名,北齐的都城。
崇德殿:古代宫殿名,位于北齐的都城邺。
大宁:北齐的一个年号。
南宫:古代宫殿名,位于北齐的都城邺。
平秦王:北齐的一个封号,归彦被封为平秦王。
太保:古代官名,为三公之一,负责辅导皇帝。
司空:古代官名,为三公之一,负责工程和水利。
太宰:古代官名,为三公之一,负责国家大政。
太师:古代官名,为三公之一,负责教化。
冀州刺史:古代官名,负责冀州的行政和军事。
中书监:古代官名,负责中书省的事务。
尚书左仆射:古代官名,为尚书省的副长官。
尚书右仆射:古代官名,为尚书省的副长官。
乐陵郡王:北齐的一个封号,孝昭皇帝的太子百年被封为乐陵郡王。
大使:古代官名,负责巡视各地。
政善恶:政治的好坏。
疾苦:人民的疾苦。
贤良:有才能和品德的人。
周武帝:北周的皇帝。
河清:北齐的一个年号。
祔葬:将已故皇帝的灵柩与先帝合葬。
义平陵:古代陵墓名,武明皇后的陵墓。
都市:古代城市中的商业区。
领军大将军:古代官名,负责军队的统领。
宗师:古代官名,负责宗族事务。
并州: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
晋阳:晋阳是古代的一个城市,位于今天的山西省太原市,是北齐的都城。
陈:古代国家名,位于今天的江苏省、安徽省一带。
兼散骑常侍:古代官名,负责出使和顾问。
使:出使,指派遣使者。
室韦:古代民族名,居住在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
库莫奚:古代民族名,居住在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
靺羯:靺羯是古代东北亚的一个民族。
契丹:古代民族名,居住在今天的辽宁省。
周军:北周的军队。
达奚武:北周的将领。
东雍: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
晋州: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
突厥:古代民族名,居住在今天的蒙古国和新疆地区。
平原王:北齐的一个封号,段韶被封为平原王。
律令:法律和命令。
盗杀:被盗贼杀害。
武兴王:北齐的一个封号,普被封为武兴王。
冯翊王:北齐的一个封号,润被封为冯翊王。
北郊:古代祭祀天地的地方。
轵关:古代关隘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室韦国:古代国家名,位于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
五州:指并州、汾州、晋州、东雍州、南汾州。
闰位:古代历法中的闰月。
大总持寺:古代寺庙名。
晋阳宫:古代宫殿名,位于晋阳。
杨忠:北周的将领。
阿史那木汗:突厥的可汗。
恒州: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
东雍州: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
太原王:北齐的一个封号,绍德被封为太原王。
归宇文媪:将宇文氏的母亲送回北周。
阎媪:阎姓的祖母。
三台宫:古代宫殿名。
大兴圣寺:古代寺庙名。
司州牧:古代官名,负责司州的行政。
河南王:北齐的一个封号,孝瑜被封为河南王。
幽州: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北京市。
水潦州: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尉迟迥:尉迟迥是北齐末年的叛军首领。
杨檦:北周的将领。
权景宣:北周的将领。
悬瓠: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刘逖:北齐的官员。
皇甫亮:北齐的官员。
长城:古代防御工事,位于今天的河北省、北京市等地。
租调:古代对农民征收的田租和劳役。
十二月乙卯:乙卯是古代干支纪日中的第三十一天,这里指的是农历十二月的某一天。
豫州刺史王士良:豫州是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刺史是地方行政长官。王士良是当时豫州的刺史。
城降:城降指的是城池投降,这里指王士良率领的豫州城投降了周朝的将领权景宣。
周将权景宣:周将权景宣是周朝的将领,负责攻打豫州。
帝:帝指的是当时的皇帝,这里指代北齐的皇帝。
太宰、平阳王淹:太宰是古代的一种官职,平阳王是王淹的封号。
薨:薨是古代对贵族或高级官员去世的称呼。
太师段韶:太师是古代的一种官职,段韶是当时的太师。
洛阳:洛阳是古代的一个城市,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是北齐的东都。
司空斛律光:司空是古代的一种官职,斛律光是当时的司空。
并州刺史兰陵王长恭:并州是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刺史是地方行政长官。兰陵王长恭是当时的并州刺史。
武牢:武牢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滑台:滑台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滑县。
黎阳:黎阳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减降罪人:减降罪人指的是减少或赦免罪人的刑罚。
车驾:车驾指的是皇帝的车队。
高丽:高丽是古代朝鲜半岛的一个国家。
新罗:新罗是古代朝鲜半岛的一个国家。
朝贡:朝贡是指外国使节或使者前来向中国皇帝进贡。
山东大水:山东大水指的是发生在山东地区的大规模水灾。
饥死者不可胜计:饥死者不可胜计形容饥荒导致的死亡人数极多。
诏发赈给:诏发赈给指的是皇帝下诏书,发放赈济物资。
大将军、任城王湝:大将军是古代的一种官职,任城王是王湝的封号。
幸晋阳:幸晋阳指的是皇帝前往晋阳。
使持节、东夷校尉、乐浪郡公、新罗王:这些是官职和封号,表示新罗国王金真兴的官职和地位。
禁酤酒:禁酤酒指的是禁止酿造和销售酒类。
食禀:食禀指的是官员的粮食供应。
西兖、梁、沧、赵州:这些都是古代的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山东省、河南省等地。
司州之东郡、阳平、清河、武都:这些都是古代的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河南省等地。
冀州之长乐、渤海:冀州是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长乐、渤海是冀州下的郡名。
水潦:水潦指的是洪水。
彗星:彗星是一种天体,由冰、尘埃和岩石组成,拖着长尾巴。
殿庭:殿庭指的是宫殿的庭院。
嫔御:嫔御指的是皇帝的妃嫔。
太上皇帝:太上皇帝是对已经退位但仍有影响力的皇帝的尊称。
世祖:世祖是对皇帝的一种尊称,通常用于开国皇帝的继任者。
永平陵:永平陵是皇帝的陵墓名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北齐书-本纪-卷七-评注
此段古文记载了南北朝时期北齐的一段历史,涉及政治、军事、天文、宗教等多个方面,以下是对其逐行的赏析:
十二月乙卯,豫州刺史王士良以城降周将权景宣。此句描述了豫州刺史王士良投降北周将领权景宣的历史事件,反映了当时北齐与北周之间的矛盾和战争状态。
丁巳,帝自晋阳南讨。帝,指北齐皇帝高洋,此句说明高洋亲自从晋阳南征,显示了他的雄心壮志和对国家安危的关心。
己未,太宰、平阳王淹薨。太宰、平阳王淹的去世,是北齐朝廷的一次重大损失,反映了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
壬戌,太师段韶大破尉迟迥等,解洛阳围。太师段韶的胜利,解除了洛阳的围困,对于稳定北齐的局势具有重要意义。
丁卯,帝至洛阳,免洛州经周军处一年租赋,赦州城内死罪已下囚。高洋到达洛阳后,减免了租赋,赦免了囚徒,体现了他的仁政。
己巳,以太师段韶为太宰,以司徒斛律光为太尉,并州刺史兰陵王长恭为尚书令。此句反映了北齐朝廷对功臣的封赏和对权力的分配。
壬申,帝至武牢,经滑台,次于黎阳,所经减降罪人。高洋南征途中,对所经过的罪人进行减刑,显示了其宽容之心。
丙子,车驾至自洛阳。是岁,高丽、靺羯、新罗并遣使朝贡。山东大水,饥死者不可胜计,诏发赈给,事竟不行。此句反映了北齐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以及国内灾害和朝廷应对灾害的措施。
四年春正月癸卯,以大将军、任城王湝为大司马。辛未,幸晋阳。此句说明了北齐朝廷对功臣的封赏和对国家安全的重视。
二月甲寅,诏以新罗国王金真兴为使持节、东夷校尉、乐浪郡公、新罗王。此句描述了北齐朝廷与外国的关系,以及对外国使臣的接待。
壬申,以年谷不登,禁酤酒。己卯,诏减百官食禀各有差。此句反映了北齐朝廷对农业和粮食问题的关注,以及对官员待遇的调整。
三月戊子,诏给西兖、梁、沧、赵州,司州之东郡、阳平、清河、武都,冀州之长乐、渤海遭水潦之处贫下户粟,各有差。家别斗升而已,又多不付。是月,彗星见;有物陨于殿庭,如赤漆鼓带小铃;殿上石自起,两两相对。又有神见于后园万寿堂前山穴中,其体壮大,不辩其面,两齿绝白,长出于唇,帝直宿嫔御已下七百人咸见焉。帝又梦之。此段描述了北齐朝廷对灾荒的赈济措施,以及天文异象和神秘现象的出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皇帝的忧虑。
夏四月戊午,大将军、东安王娄睿坐事免。乙亥,陈人来聘。太史奏天文有变,其占当有易王。丙子,乃使太宰段韶兼太尉,持节奉皇帝玺绶传位于皇太子,大赦,改元为天统元年,百官晋级降罪各有差。又诏皇太子妃斛律氏为皇后。于是群公上尊号为太上皇帝,军国大事咸以奏闻。始将传政,使内参乘子尚乘驿送诏书于邺。子尚出晋阳城,见人骑随后,忽失之,尚未至邺而其言已布矣。此段描述了北齐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和皇位的传承,以及皇帝对国家大事的关心。
天统四年十二月辛未,太上皇帝崩于邺宫乾寿堂,时年三十二,谥曰武成皇帝,庙号世祖。五年二月甲申,葬于永平陵。此句说明了北齐皇帝高洋的去世和其谥号、庙号的确定,以及其陵墓的建造,反映了古代帝王的丧葬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