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北齐书-列传-卷四十八

作者: 李百药,唐代历史学者。李百药是唐代著名的史学家,他编写的《北齐书》是研究北齐历史的重要史籍之一,涵盖了该朝代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李百药为后世留下了关于北齐社会及其衰落的宝贵资料。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7世纪)。

内容简要:《北齐书》详细记录了北齐(公元550年-577年)的历史,从开国到灭亡的全过程。全书共二十卷,主要内容包括北齐的开国过程、军事征伐、治国方略、政治斗争及最终衰亡。李百药通过分析北齐统治者的治国经验,探讨了北齐从强盛到衰败的原因,尤其是北齐国君暴政、内讧以及腐败的因素。此书不仅记录了北齐的重要历史事件,还为研究北朝政治、军事、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通过对北齐历史的回顾,李百药为后代史学家提供了深刻的历史教训,书中的许多内容对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政治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北齐书-列传-卷四十八-原文

赵猛娄叡尒朱文畅郑仲礼李祖升元蛮胡长仁

自两汉以来,外戚之家罕有全者,其倾覆之迹,逆乱之机,皆详诸前史。

齐氏后妃之族,多自保全,唯胡长仁以谮诉贻祸,斛律光以地势被戮,俱非女谒盛衰之所致也。

今依前代史官,述外戚云尔。

赵猛,太安狄那人,姊为文穆皇帝继室,生赵郡王琛。[二]

猛性方直,颇有器干。

高祖举义,迁南营州刺史,卒。

娄叡,[三]字佛仁,武明皇后兄子也。

父壮,魏南部尚书。

叡少好弓马,有武干,为高祖帐内都督。

从破尒朱于韩陵,累迁开府仪同、骠骑大将军。

叡无器干,唯以外戚贵幸,而纵情财色,为时论所鄙。

皇建初,封东安王。

高归彦反于冀州,诏叡往平之。

还,拜司徒公。

周兵寇东关,叡率军赴援,频战有功,擒周将杨□等。

进大司马,出总偏师,赴悬瓠。

叡在豫境,留停百余日,侵削官私,专行非法,坐免官。

寻授太尉。

薨。

尒朱文畅,荣第四子也。

初封昌乐王。

其姊魏孝庄皇后,及四胡败灭,高祖纳之,待其家甚厚,文畅由是拜肆州刺史。

家富于财,招致宾客,既藉门地,穷极豪侈。

与丞相司马任冑、主簿李世林、都督郑仲礼、房子远等深相爱狎,[四]

外示杯酒之交,而潜谋逆乱。

自魏氏旧俗,以正月十五日夜为打竹簇之戏,[五]

有能中者,实时赏帛。

任冑令仲礼藏刀于□中,因高祖临观,谋为窃发,事捷之后,共奉文畅为主。

为任氏家客薛季孝告高祖,问皆具伏。

以其姊宠故,止坐文畅一房。

弟文略,以兄文罗卒无后,[六]袭梁郡王。

以兄文畅事,当从坐,高祖特加宽贷。

文略聪明□爽,多所通习。

世宗尝令章永兴于马上弹胡琵琶,奏十余曲,试使文略写之,遂得其八。

世宗戏之曰:”聪明人多不老寿,梁郡其慎之。”

文略对曰:”命之修短,皆在明公。”

世宗怆然曰:”此不足虑也。”

初高祖遗令恕文略十死,恃此益横,多所凌忽。

平秦王有七百里马,文略敌以好婢,赌而取之。

明日,平秦致请。

文略杀马及婢,以二银器盛婢头马肉而遗之。

平秦王诉之于文宣,系于京畿狱。[七]

文略弹琵琶,吹横笛,谣咏,倦极便卧唱挽歌。

居数月,夺防者弓矢以射人曰:”不然,天子不忆我。”

有司奏之,伏法。

文略尝大遗魏收金,请为其父作佳传,收论尒朱荣比韦、彭、伊、霍,[八]

盖由是也。

郑仲礼,荥阳开封人,魏鸿胪严庶子也。

少轻险,有膂力。

高祖嬖宠其姊,以亲戚被昵,擢帐内都督。

尝执高祖弓刀,出入随从。

任冑为好酒不忧公事,高祖责之,冑惧,谋为逆。

赖武明娄后为请,故仲礼死,不及其家。

李祖升,赵国平棘人,显祖李皇后之长兄。

父希宗,上党守。

祖升仪容丽,垂手过膝,睦姻好施,文学足以自通。

仕至齐州刺史,为徒兵所害。

弟祖勋。

显祖受禅,除秘书丞。

及女为济南王妃,除侍中,封丹阳王。

济南废,为光州刺史。

祖勋性贪慢,兼妻崔氏骄豪干政,时论鄙之。

以数坐赃,免官。

无才干,自少及长,居官皆因内宠,无可称述,卒。

元蛮,魏太师江阳王继子,肃宗元皇后之父也。

历光禄卿。

天保十年,大诛元氏,肃宗为蛮苦请,因是追原之,赐姓步六孤氏。

寻病卒。

胡长仁,字孝隆,安定临泾人,武成皇后之兄。

父延之,魏中书令。

长仁累迁右仆射及尚书令。

世祖崩,预参朝政,封陇东王。

左丞邹孝裕、[九]郎中陆仁惠、卢元亮厚相结托。

长仁每上省,孝裕必方驾而来。

省务既繁,簿案堆积,令史欲谘都座,日有百数。

孝裕屏人私话,朝退亦相随,仁惠、元亮又伺间而往,停断公事,时人号为三佞。

长仁私游密席,处处追寻。

孝裕劝其求进,和士开深疾之,于是奏除孝裕为章武郡守,元亮等皆出。

孝裕又说长仁曰:”王阳卧疾,士开必来,因而杀之。入见太后,不过百日失官,便代其处。”

士开知其谋,徙孝裕为北营州建德郡守。

后长仁倚亲,骄豪无畏惮。

士开出为齐州刺史。

长仁怨愤,谋令刺士开,事觉,遂赐死。

寻而后主纳长仁女为后,重加赠谥,长仁弟等前后七人并赐王爵,合门贵盛。[一○]

从祖兄长粲。

父僧敬,即魏孝静帝之舅,位至司空。

长粲少而敏悟,以外戚起家给事中,迁黄门侍郎。

后主践祚,长粲被□与黄门冯子琮出入禁中,专典敷奏。

世祖崩,与领军娄定远、录尚书赵彦深、和士开、高文遥、领军綦连猛、高阿那肱、仆射唐邕同知朝政,时人号为八贵。

于后,定远、文遥并出,唐邕专典外兵,綦连猛、高阿那肱别总武任,长粲常在左左,兼宣诏令,从幸晋阳。

后主即位,富于春秋,庶事皆归委长粲,长粲尽心毗奉,甚得名誉。

又为侍中。

长仁心欲入处机要之地,为执政不许,长仁疑长粲通谋,大以为恨。

遂言于太后,发其阴私,请出为州,后主不得已从焉。

除赵州刺史。

及辞,长粲流涕,后主亦悯默。

至州,因沐发手不得举,失音,卒。

校勘记

[一]北齐书卷四十八按此卷前有序,后无论赞。

序很简短,不像北齐书本文原貌。

钱氏考异卷三一认为经后人删节,或北齐书此卷已亡,后人以高氏小史补。

二]生赵郡王琛三朝本、百衲本、北本、汲本、局本及北史卷八○赵猛传”王”都作”公”。南本、殿本作”王”。按高琛初封实是南赵郡公,非赵郡公,死后追封赵郡王。这里若作”公”,则上脱”南”字。南本当是以意改,然于本传有据,今从之。

三]娄叡按此传与本书卷一五娄昭附娄叡传重出。参卷一五校记。

四]与丞相司马任冑主簿李世林都督郑仲礼房子远等深相爱狎诸本”远”作”建”,北史卷四八尒朱文畅传,本书卷二神武纪补、卷一九任延敬传,文馆词林卷六六二后魏节闵帝应作孝静帝伐尒朱文畅等诏作”远”。按房子远乃房谟子,见北史卷五五房谟传,”建”字讹,今据改。

五]以正月十五日夜为打竹簇之戏北史卷四八无”竹”字。按本书卷二神武纪补、通鉴卷一五九四九二五页都但称”打簇”,疑”竹”字涉下”簇”字之首而衍。

六]弟文略以兄文罗卒无后南、北、殿三本及北史卷四八”文罗”作”叉罗”,三朝本、百衲本作”文罗”,汲本、局本讹作”又罗”。按魏书卷一○孝庄纪建义元年五二八四月称封”尒朱荣次子叉罗为梁郡王”,卷七四尒朱荣传也作”叉罗”,疑本名实是”叉罗”,取”夜叉””罗剎”之称,后来嫌其不雅,才改作”文罗”,也像元叉死后,墓志改”叉”为”乂”见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图版七八。故其弟文殊、文畅、文略上一字也都是”文”。今从三朝本。

七]明日平秦致请至诉之于文宣系于京畿狱三朝本、百衲本”平秦”下有”使”字,无”致请”以下至”京畿狱”三十三字,北本、殿本如上摘句,南本”平秦”下,有”王使人”三字。按此传前文都称齐帝庙号,而此三十三字中,忽称高洋为”文宣”,知南本以下诸本同有的三十三字乃以北史卷四八补,南本独有的三字,也是据北史补。但如三朝本无此三十三字便情事不明,和下文也连不起来,显有脱文。此传不出于北史,所脱是否即此三十三字□不可知。今姑从北、殿本。

八]收论尒朱荣比韦彭伊霍诸本”韦”作”韩”,北史卷四八作”韦”。按魏书卷七四尒朱荣传作”彭韦伊霍”。”韩”字讹,今据改。参卷三七校记。

九]左丞邹孝裕北史卷八○胡长仁传”邹”作”郦”。按本书卷一六段孝言传见太府少卿郦孝裕。疑作”邹”误。

一○]长仁弟等前后七人并赐王爵合门贵盛按北史卷八○作”长仁子君璧袭爵陇东王,君璧弟君璋及长仁弟长雍等前后七人并赐爵,合门贵盛”。所谓”前后七人”中有子有弟,此传笼统称”长仁弟七人”,乃草率删节所致。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北齐书-列传-卷四十八-译文

赵猛、娄叡、尒朱文畅、郑仲礼、李祖升、元蛮、胡长仁,自两汉以来,外戚之家很少有能保全的,他们倾覆的原因和叛逆的机缘,都可以在前面的史书中找到详细记载。齐国的后妃家族中,多数能保全自己,只有胡长仁因为诬告而招致祸患,斛律光因为地势被杀,这都不是因为后宫势力盛衰所导致的。现在根据前代史官的记载,叙述外戚的情况就是这样。

赵猛,是太安狄人,他的姐姐是文穆皇帝的继室,生了赵郡王琛。

娄叡,字佛仁,是武明皇后的侄子。他的父亲娄壮,是魏国的南部尚书。娄叡年轻时就喜欢骑马射箭,有武艺,是高祖的帐内都督。他跟随高祖在韩陵打败了尒朱,因此多次升迁,官至开府仪同、骠骑大将军。娄叡没有才干,只是因为外戚的身份而受到宠爱,他放纵情欲,沉迷于财富和美色,被当时的舆论所鄙夷。皇建初年,被封为东安王。高归彦在冀州反叛,皇帝下诏让娄叡去平定,回来后,被封为司徒公。周国的军队侵犯东关,娄叡率军支援,多次作战有功,捕获了周国将领杨□等人。升任大司马,外出统领偏师,前往悬瓠。娄叡在豫境停留了一百多天,侵吞官私财物,专行不法之事,因此被免官。不久后,又被任命为太尉,后来去世。

尒朱文畅,是尒朱荣的第四个儿子。最初被封为昌乐王。他的姐姐是魏孝庄皇后,魏国四胡被灭后,高祖接纳了她,对她的家族非常优待,因此文畅被封为肆州刺史。他家非常富有,广招宾客,凭借家族地位,过着极端奢侈的生活。他与丞相司马任冑、主簿李世林、都督郑仲礼、房子远等人关系亲密,表面上看起来是饮酒交好的朋友,但实际上暗中密谋叛逆。根据魏国的旧俗,正月十五日夜要举行打竹簇的娱乐活动,如果有人能射中,就会即时赏赐丝帛。任冑让郑仲礼把刀藏在竹簇中,趁高祖临观之际,企图发动突袭,事成之后,共同拥立文畅为主。但被任氏家的客人薛季孝告发,高祖问他们,他们都如实招供。因为他的姐姐受到宠爱,所以只处罚了文畅。

他的弟弟文略,因为哥哥文罗去世没有后代,继承了梁郡王的爵位。因为哥哥文畅的事情,按照律法应该受到连坐,但高祖特别宽恕了他。文略聪明敏捷,学识渊博。世宗曾经让章永兴在马上弹奏胡琵琶,演奏了十几首曲子,测试文略是否能记住,他记住了八首。世宗开玩笑说:‘聪明人往往不长寿,梁郡你要小心。’文略回答说:‘生命的长短,都在明公你。’世宗感慨地说:‘这不用担心。’最初,高祖遗诏宽恕文略十次死罪,他依仗这个,更加横行无忌。平秦王有一匹七百里的马,文略用他喜欢的婢女来赌,赢了这匹马。第二天,平秦王来请求,文略杀了马和婢女,用两个银器装着婢女的头和马肉送给他。平秦王向文宣帝告发,文略被关押在京城监狱。文略弹琵琶,吹横笛,吟唱,累极了就躺下唱挽歌。几个月后,他抢了守卫的弓箭射人,说:‘不然,天子不会忘记我。’有关部门上报,文略被依法处死。文略曾经送给魏收很多金子,请他为自己父亲写一篇好传记,魏收把尒朱荣比作韦、彭、伊、霍,大概就是这个原因。

郑仲礼,是荥阳开封人,魏国鸿胪严的庶子。他年轻时就轻薄险恶,有很强的体力。高祖宠爱他的姐姐,因为亲戚关系而被亲近,提拔为帐内都督。曾经拿着高祖的弓刀,出入随从。任冑因为好酒而不管公事,高祖责备他,任冑害怕,密谋叛逆。幸亏武明娄后为他求情,所以郑仲礼被杀,但没有牵连到他的家人。

李祖升,是赵国平棘人,是显祖李皇后的长兄。他的父亲李希宗,是上党守。李祖升仪表堂堂,手长过膝,和睦亲族,乐善好施,文学足以自通。官至齐州刺史,被士兵杀害。

他的弟弟李祖勋。显祖接受禅让,任命他为秘书丞。等到他的女儿成为济南王妃,他被任命为侍中,封为丹阳王。济南王被废,他被任命为光州刺史。李祖勋性格贪婪懒惰,加上他的妻子崔氏骄横干政,被当时的舆论所鄙夷。因为多次贪污,被免官。他没有才干,从小到大,做官都是因为内宫的宠爱,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最终去世。

元蛮,是魏国太师江阳王的继子,是肃宗元皇后的父亲。历任光禄卿。天保十年,大规模诛杀元氏,肃宗为元蛮苦苦求情,因此追封他为步六孤氏。不久后,因病去世。

胡长仁,字孝隆,是安定临泾人,武成皇后的哥哥。他的父亲胡延之,是魏国的中书令。胡长仁多次升迁至右仆射和尚书令。世祖去世后,参与朝政,被封为陇东王。左丞邹孝裕、郎中陆仁惠、卢元亮与他关系密切。胡长仁每次上省,邹孝裕必定一同前来。省务繁重,文书堆积如山,令史想要咨询都座,每天有数百人之多。邹孝裕私下与胡长仁交谈,退朝后也跟着他,陆仁惠、卢元亮也趁机前来,耽误了公事,当时人称他们为三佞。胡长仁私下里在酒席上游荡,到处寻找。邹孝裕劝他求进,和士开非常痛恨他,于是上奏任命邹孝裕为章武郡守,陆仁惠等人都被外放。邹孝裕又劝说胡长仁说:‘王阳卧病,士开一定会来,趁机杀了他。入宫见太后,不超过百日就会失去官职,就可以取代他的位置。’和士开知道他们的计划,把邹孝裕调任为北营州建德郡守。后来胡长仁依仗亲族,骄横无畏。和士开把他外放为齐州刺史。胡长仁怨恨愤怒,密谋派人刺杀和士开,事情败露后,被赐死。不久后,后主纳胡长仁的女儿为皇后,重新追赠谥号,胡长仁的弟弟等前后七人都被封为王爵,家族显赫。

他的堂兄胡长粲。父亲胡僧敬,是魏孝静帝的舅舅,官至司空。胡长粲年轻时就聪明机敏,因为是外戚出身,从给事中起步,升任黄门侍郎。后主登基后,胡长粲被任命为与黄门冯子琮一同出入禁中,专门负责奏章。世祖去世后,他与领军娄定远、录尚书赵彦深、和士开、高文遥、领军綦连猛、高阿那肱、仆射唐邕一同参与朝政,当时人称他们为八贵。之后,娄定远、高文遥都被外放,唐邕专门负责外兵,綦连猛、高阿那肱分别掌管军事,胡长粲经常在左右,兼管宣诏令,随从皇帝前往晋阳。后主登基时年轻,所有事务都委托给胡长粲,胡长粲尽心辅佐,非常有名。他还被任命为侍中。胡长仁一心想进入机要之地,但被执政者不允许,胡长仁怀疑胡长粲通谋,非常怨恨。于是他对太后说胡长粲的隐私,请求将他外放为州官,后主不得已同意了。任命他为赵州刺史。在辞行时,胡长粲流泪,后主也感到同情。到赵州后,因为洗头时手无法举起,失声,最终去世。

校勘记:根据《北齐书》卷四十八,此卷前面有序,后面没有论赞。序文很短,不像《北齐书》原文的样子。钱氏考异卷三一认为可能是经过后人删节,或者《北齐书》此卷已经遗失,后人用高氏小史来补充。

在赵郡王琛的三朝本、百衲本、北本、汲本、局本以及《北史》卷八十《赵猛传》中,’王’字都写作’公’。而南本、殿本则写作’王’。根据高琛最初的封号实际上是南赵郡公,而不是赵郡公,他在死后被追封为赵郡王。这里如果写作’公’,那么上面就遗漏了’南’字。南本可能是根据意思进行了修改,然而在本传中有依据,现在我们采纳这种说法。

娄叡的传记与本书卷十五《娄昭附娄叡传》有重复。请参考卷十五的校记。

与丞相司马任冑的主簿李世林、都督郑仲礼、房子远等人关系亲密。在各个版本中,’远’字被写作’建’。《北史》卷四十八《尒朱文畅传》、本书卷二《神武纪补》、卷十九《任延敬传》、文馆词林卷六六二《后魏节闵帝应作孝静帝伐尒朱文畅等诏》中都将’远’字写作’远’。根据《北史》卷五十五《房谟传》,房子远是房谟的儿子,’建’字是错误的,现在根据这些资料进行修改。

在正月十五日的夜晚进行打竹簇的娱乐活动。《北史》卷四十八中没有’竹’字。《北史》卷四十八中没有’竹’字。根据本书卷二《神武纪补》和《通鉴》卷一百五十九四九二五页,都只称’打簇’,怀疑’竹’字是因为涉及到下文的’簇’字而多出来的。

弟弟文略因为哥哥文罗去世无后。南本、北本、殿本以及《北史》卷四十八中’文罗’被写作’叉罗’,三朝本、百衲本写作’文罗’,汲本、局本错误地写作’又罗’。《魏书》卷一《孝庄纪》建义元年五二八年四月称封尒朱荣次子叉罗为梁郡王,《魏书》卷七十四《尒朱荣传》也写作’叉罗’,怀疑本名实际上是’叉罗’,取’夜叉”罗刹’之称,后来觉得不雅,才改为’文罗’,也像元叉死后,墓志将’叉’改为’乂’,见《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图版七八。因此,文殊、文畅、文略的名字中上一字也都是’文’。现在我们采纳三朝本的说法。

明天平秦致请至诉之于文宣,被关押在京城附近的监狱。三朝本、百衲本在’平秦’下有’使’字,没有’致请’以下至’京畿狱’三十三字,北本、殿本的情况如上所述,南本在’平秦’下有’王使人’三字。根据本传前文都称齐帝庙号为齐帝,而这三十三字中,突然称高洋为’文宣’,知道南本以下各本共有的三十三字是据《北史》卷四十八补的,南本独有的三字也是根据《北史》补的。但是,如果三朝本没有这三十三字,情事就不明了,和下文也接不上,显然有缺失的文字。本传并非出自《北史》,所缺失的是否就是这三十三字,无法确定。现在暂时采纳北本、殿本的说法。

收论尒朱荣比韦彭伊霍。在各个版本中’韦’字被写作’韩’,《北史》卷四十八写作’韦’。《魏书》卷七十四《尒朱荣传》作’彭韦伊霍’。’韩’字是错误的,现在根据这些资料进行修改。

左丞邹孝裕。《北史》卷八十《胡长仁传》中’邹’字被写作’郦’。根据本书卷一六《段孝言传》中提到太府少卿郦孝裕。怀疑’邹’字是写错了。

长仁的弟弟等前后共有七人被赐予王爵,家族显贵。《北史》卷八十中作’长仁之子君璧承袭爵位为陇东王,君璧之弟君璋及长仁之弟长雍等前后共有七人被赐予爵位,家族显贵’。所谓’前后七人’中既有儿子也有弟弟,此传笼统地称’长仁之弟七人’,是因为草率删节导致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北齐书-列传-卷四十八-注解

赵猛:赵猛是北齐时期的人物,太安狄那人,是文穆皇帝的继室赵郡王的姐姐的儿子。他性格正直,有才能,曾担任南营州刺史。

娄叡:娄叡是南北朝时期北魏的一位官员。

尒朱文畅:尒朱文畅是南北朝时期北魏的一位官员。

郑仲礼:郑仲礼是南北朝时期北魏的一位官员。

李祖升:李祖升是北齐时期的人物,赵国平棘人,是显祖李皇后的长兄。他曾任齐州刺史,后被士兵杀害。

元蛮:元蛮是北齐时期的人物,是魏太师江阳王的继子,肃宗元皇后的父亲。他曾因肃宗的请求而免于被诛。

胡长仁:胡长仁是南北朝时期北魏的一位官员。

外戚:外戚是指帝王的妻族和母族,他们在古代中国政治中往往拥有很大的影响力。

女谒:女谒是指后宫女子通过影响皇帝来干预朝政,这在古代中国政治中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谮诉:谮诉是指诬陷他人,进行诽谤。

地势:地势在这里指地理位置或地位,这里指斛律光因地位高而被杀。

打竹簇之戏:打竹簇之戏是一种古代的民间娱乐活动。

袭:袭指继承,这里指继承爵位。

遗令:遗令是指遗留下来的命令或指示。

屏人私话:屏人私话是指避开他人私下交谈。

谄佞:谄佞是指谄媚奉承,不正直。

纳:纳在这里指接纳,这里指接纳为皇后。

赐谥:赐谥是指赐予谥号,用以表彰或贬斥。

从祖兄:从祖兄是指同宗族中比自己年长一辈的兄长。

给事中:给事中是古代官职,相当于现在的秘书。

黄门侍郎:黄门侍郎是古代官职,负责处理宫廷事务。

八贵:八贵是指北齐时期掌握朝政的八位权贵。

毗奉:毗奉是指辅佐,侍奉。

校勘记:校勘记是对文献进行校对和注释的记录。

赵郡王琛:赵郡王琛是南北朝时期北魏的一位官员,赵郡是他的封地,王是他的爵位。

百衲本:百衲本是一种古书的版本,指的是将多个不同版本的书籍内容拼接而成的版本。

北本:北本指的是北魏时期的官方书籍版本。

汲本:汲本是一种古书的版本,源自汲郡(今河南省卫辉市)。

局本:局本指的是由某个特定机构或学派编纂的书籍版本。

北史:《北史》是《二十四史》之一,记载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的历史。

赵猛传:《赵猛传》是《北史》中的一篇传记,记载了赵猛的事迹。

南本:南本指的是南朝时期的书籍版本。

殿本:殿本是一种古书的版本,指的是由朝廷官方编纂或印制的书籍。

高琛:高琛是南北朝时期北魏的一位官员。

娄昭附娄叡传:《娄昭附娄叡传》是《北史》中的一篇传记。

司马任冑:司马任冑是南北朝时期北魏的一位官员。

李世林:李世林是南北朝时期北魏的一位官员。

房子远:房子远是南北朝时期北魏的一位官员。

北史卷四八:《北史》第四十八卷。

神武纪补:《神武纪补》是对《神武纪》的补充。

任延敬传:《任延敬传》是《北史》中的一篇传记。

文馆词林:《文馆词林》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部辞书。

后魏节闵帝:后魏节闵帝是北魏的一位皇帝。

孝静帝:孝静帝是北魏的一位皇帝。

文宣:文宣是北齐高洋的庙号。

京畿狱:京畿狱是古代京师附近的监狱。

尒朱荣:尒朱荣是南北朝时期北魏的一位权臣。

韦彭伊霍:韦彭伊霍是南北朝时期北魏的一位官员。

韩:韩在这里是指韩姓。

邹孝裕:邹孝裕是南北朝时期北魏的一位官员。

合门贵盛:合门贵盛指的是家族中多人被封为贵族,家族显赫。

陇东王:陇东王是陇东地区的王爵。

君璧:君璧是北魏官员胡长仁的儿子。

君璋:君璋是北魏官员胡长仁的弟弟。

长雍:长雍是北魏官员胡长仁的弟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北齐书-列传-卷四十八-评注

此段古文内容涉及对多个版本史书的校对和考订,反映了古文献研究的严谨态度。首先,关于赵郡王琛的称呼问题,从多个版本中可以看出,’公’与’王’的差别在于是否包含’南’字,这体现了对地理称谓的细致考究。南本作’公’,可能是因为意改,但考虑到本传有据,最终选择了从之,体现了对原文献的尊重。

娄叡的传记在卷一五中也有出现,这表明在史书的编纂过程中,可能存在重复记载的情况。对此,通过参考卷一五的校记,可以避免重复内容,保证史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在关于房子远的记载中,’远’与’建’的差别体现了对人物名字的考订。通过对比北史和其他文献,可以确定’建’字为讹,应改为’远’,这体现了对人物名字的严谨考证。

正月十五夜的’打竹簇之戏’,北史中无’竹’字,这可能是由于笔误或传抄过程中的遗漏。通过对比其他文献,可以推断’竹’字可能是衍文,体现了对文献细节的细致分析。

关于文罗的名字,南本、北本等有不同记载,最终通过对比其他文献,确定’叉罗’为原名,’文罗’为后来改称,这体现了对人物名字变迁的深入探究。

在’平秦致请至诉之于文宣系于京畿狱’的记载中,三朝本和百衲本与北本、殿本存在差异,通过分析文中的庙号使用,可以推断南本以下诸本的三十三字可能是后补,而三朝本无此三十三字,导致情事不明,因此选择了从北、殿本。

在’收论尒朱荣比韦彭伊霍’的记载中,’韦’与’韩’的差别,通过对比魏书等文献,可以确定’韩’字为讹,应改为’韦’,这体现了对历史人物称呼的准确性。

在’左丞邹孝裕’的记载中,北史卷八○作’郦’,而本书卷一六段孝言传见太府少卿郦孝裕,因此怀疑’邹’字为误,体现了对人物官职的细致校对。

长仁弟等前后七人并赐王爵的记载,北史卷八○有更详细的记载,而此传笼统称’长仁弟七人’,体现了对文献删节的批判,以及对史料完整性的追求。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北齐书-列传-卷四十八》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216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