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北齐书-列传-卷十四

作者: 李百药,唐代历史学者。李百药是唐代著名的史学家,他编写的《北齐书》是研究北齐历史的重要史籍之一,涵盖了该朝代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李百药为后世留下了关于北齐社会及其衰落的宝贵资料。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7世纪)。

内容简要:《北齐书》详细记录了北齐(公元550年-577年)的历史,从开国到灭亡的全过程。全书共二十卷,主要内容包括北齐的开国过程、军事征伐、治国方略、政治斗争及最终衰亡。李百药通过分析北齐统治者的治国经验,探讨了北齐从强盛到衰败的原因,尤其是北齐国君暴政、内讧以及腐败的因素。此书不仅记录了北齐的重要历史事件,还为研究北朝政治、军事、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通过对北齐历史的回顾,李百药为后代史学家提供了深刻的历史教训,书中的许多内容对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政治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北齐书-列传-卷十四-原文

盛 显国 元海 归彦 普 灵山 伏护

○广平公盛 阳州公永乐弟长弼 襄乐王显国 上洛王思宗子元海 平秦王归 彦 武兴王普 长乐太守灵山 嗣子伏护

广平公盛,神武从叔祖也。宽厚有长者风。神武起兵于信都,以盛为中军大都督,封广平郡公。历位司徒、太尉。天平三年,薨于位。赠假黄钺,太尉、太师、录尚书事。无子,以兄子子瑗嗣。天保初,改封平昌王,卒于魏尹。

阳州公永乐,神武从祖兄子也。太昌初,封阳州县伯,进爵为公。累迁北豫州刺史。河阴之战,司徒高昂失利退。永乐守河阳南城,昂走趣城,西军追者将至,永乐不开门,昂遂为西军所擒。神武大怒,杖之二百。后罢豫州,家产不立。神武问其故,对曰:‘裴监为长史,辛公正为别驾,受王委寄,斗酒只鸡不入。’神武乃以永乐为济州,仍以监、公正为长史、别驾。谓永乐曰:‘尔勿大贪,小小义取莫复畏。’永乐至州,监、公正谏不见听,以状启神武。神武封启以示永乐。然后知二人清直,并擢用之。永乐卒于州。赠太师、太尉、录尚书事,谥曰武昭。无子,从兄思宗以第二子孝绪为后,袭爵。天保初,改封修城郡王。

永乐弟长弼,小名阿伽。性粗武,出入城市,好殴击行路,时人皆呼为阿伽郎君。以宗室封广武王。时有天恩道人,至凶暴,横行闾肆,后入长弼党,专以斗为事。文宣并收掩付狱,天恩党十余人皆弃市,长弼鞭一百。寻为南营州刺史,在州无故自惊走,叛亡入突厥,竟不知死所。

襄乐王显国,神武从祖弟也。无才伎,直以宗室谨厚,天保元年,封襄乐王,位右卫将军。卒。

上洛王思宗,神武从子也。性宽和,颇有武干。天保初,封上洛郡王。历位司空、太傅。薨于官。

子元海,累迁散骑常侍。愿处山林,修行释典。文宣许之。乃入林虑山,经二年,绝弃人事,志不能固,启求归。征复本任,便纵酒肆情,广纳姬侍。又除领军,器小志大,颇以智谋自许。皇建末,孝昭幸晋阳,武成居守,元海以散骑常侍留典机密。初孝昭之诛杨愔等,谓武成云:‘事成,以尔为皇太弟。’及践祚,乃使武成在邺主兵,立子百年为皇太子,武成甚不平。先是,恒留济南于邺,除领军厍狄伏连为幽州刺史,以斛律丰乐为领军,以分武成之权。武成留伏连而不听丰乐视事。乃与河南王孝瑜伪猎,谋于野,暗乃归。先是童谣云:‘中兴寺内白凫翁,四方侧听声雍雍,道人闻之夜打钟。’时丞相府在北城中,即旧中兴寺也。凫翁,谓雄鸡,盖指武成小字步落稽也。道人,济南王小名。打钟,言将被击也。既而太史奏言北城有天子气。昭帝以为济南应之,乃使平秦王归彦之邺,迎济南赴并州。武成先咨元海,并问自安之计。元海曰:‘皇太后万福,至尊孝性非常,殿下不须别虑。’武成曰:‘岂我推诚之意耶?’元海乞还省一夜思之。武成即留元海后堂。元海达旦不眠,唯绕床徐步。夜漏未曙,武成遽出,曰:‘神算如何?’答云:‘夜中得三策,恐不堪用耳。’因说梁孝王惧诛入关事,请乘数骑入晋阳,先见太后求哀,后见主上,请去兵权,以死为限,求不干朝政,必保太山之安。此上策也。若不然,当具表,云‘威权大盛,恐取谤众口,请青、齐二州刺史。沉静自居,必不招物议。此中策也。’更问下策曰:‘发言即恐族诛。’因逼之,答曰:‘济南世嫡,主上假太后令而夺之。今集文武,示以此敕,执丰乐,斩归彦,尊济南,号令天下,以顺讨逆,此万世一时也。’武成大悦,狐疑,竟未能用。乃使郑道谦卜之,皆曰:‘不利举事,静则吉。’又召曹魏祖,问之国事。对曰:‘当有大凶。’又时有林虑令姓潘,知占候,密谓武成曰:‘宫车当晏驾,殿下为天下主。’武成拘之于内以候之。又令巫觋卜之,多云不须举兵,自有大庆。武成乃奉诏,令数百骑送济南于晋阳。

及孝昭崩,武成即位,除元海侍中、开府仪同三司、太子詹事。河清二年,元海为和士开所谮,被捶马鞭六十。责云:‘尔在邺城,说我以弟反兄,几许不义!邺城兵马抗并州,几许无智!不义无智,若为可使?’出为兖州刺史。元海后妻,陆太姬甥也,故寻被追任使。武平中,与祖珽共执朝政。元海多以太姬密语告珽。珽求领军,元海不可,珽乃以其所告报太姬。姬怒,出元海为郑州刺史。邺城将败,征为尚书令。周建德七年,于邺城谋逆,伏诛。元海好乱乐祸,然诈仁慈,不饮洒啖肉。文宣天保末年敬信内法,乃至宗庙不血食,皆元海所谋。及为右仆射,又说后主禁屠宰,断酤酒。然本心非靖,故终致覆败。

思宗弟思好。

思好本浩氏子也,思宗养以为弟,遇之甚薄。

少以骑射事文襄。

及文宣受命, 为左卫大将军。

本名思孝,天保五年,讨蠕蠕,文宣悦其骁勇,谓曰:‘尔击贼如 鹘入鸦群,宜思好事。’故改名焉。

累迁尚书令、朔州道行台、朔州刺史、开府、 南安王,甚得边朔人心。

后主时,斫骨光弁奉使至州,思好迎之甚谨,光弁倨敖, 思好因心衔恨。

武平五年,遂举兵反。

与并州诸贵书曰:‘主上少长深宫,未辨人 之情伪,昵近凶狡,疏远忠良。遂使刀锯刑余,贵溢轩阶,商胡丑类,擅权帷幄, 剥削生灵,劫掠朝市。暗于听受,专行忍害。幽母深宫,无复人子之礼;二弟残戮, 顿绝孔怀之义。仍纵子立夺马于东门,光弁擎鹰于西市,駮龙得仪同之号,逍遥受 郡君之名,犬马班位,荣冠轩冕。人不堪役,思长乱阶。赵郡王睿实曰宗英,社稷 惟寄,左丞相斛律明月,世为元辅,威著邻国,无罪无辜,奄见诛殄。孤既忝预皇 枝,实蒙殊奖,今便拥率义兵,指除君侧之害。幸悉此怀,无致疑惑。’行台郎王 行思之辞也。

思好至阳曲,自号大丞相,置百官,以行台左丞王尚之为长史。

武卫赵海在晋 阳掌兵,时仓卒不暇奏,矫诏发兵拒之。

军士皆曰:‘南安王来,我辈唯须唱万岁 奉迎耳。’帝闻变,使唐邕、莫多娄敬显、刘桃枝、中领军厍狄士文驰之晋阳,帝 勒兵续进。

思好军败,与行思投水而死。

其麾下二千人,桃枝围之,且杀且招,终 不降以至尽。

时帝在道,叱奴世安自晋阳送露布于平都,遇斛斯孝卿。

孝卿诱使食, 因驰诣行宫,叫已了。

帝大欢,左右呼万岁。

良久,世安乃以状自陈。

帝曰:‘告 示何物事,乃得坐食。’

于是赏孝卿而免世安罪。

暴思好尸七日,然后屠剥焚之, 烹尚之于邺市,令内参射其妃于宫内,仍火焚杀之。

思好反前五旬,有人告其谋反。

韩长鸾女适思好子,故奏有人诬告诸贵,事相扰动,不杀无以息后,乃斩之。

思好既诛,死者弟伏阙下诉求赠兄,长鸾不为通也。

平秦王归彦,字仁英,神武族弟也。

父徽,魏末坐事当徙凉州,行至河、渭间,遇贼,以军功得免流。

因于河州积年。

以解胡言,为西域大使,得胡师子来献,以功得河东守。

寻遂死焉。

徽于神武旧恩甚笃。

及神武平京洛,迎徽丧与穆同营葬。

赠司徒,谥曰文宣。

初,徽尝过长安市,与妇人王氏私通而生归彦,至是年已九岁。

神武追见之, 抚对悲喜。

稍迁徐州刺史。

归彦少质朴,后更改节,放纵好声色,朝夕酣歌。

妻魏 上党王元天穆女也,貌不美而甚骄妒,数忿争,密启文宣求离,事寝不报。

天保元年,封平秦王。

嫡妃康及所生母王氏并为太妃。

善事二母,以孝闻。

征为兼侍郎, 稍被亲宠。

以讨侯景功,别封长乐郡公,除领军大将军。

领军加大,自归彦始也。

文宣诛高德正,金宝财货悉以赐之。

乾明初,拜司徒,仍总知禁卫。

初,济南自晋阳之邺,杨愔宣敕,留从驾五千兵于西中,阴备非常。

至邺数日, 归彦乃知之,由是阴怨杨、燕。

杨、燕等欲去二王,问计于归彦。

归彦诈喜,请共 元海量之。

元海亦口许心违,驰告长广。

长广于是诛杨、燕等。

孝昭将入云龙门, 都督成休宁列仗拒而不内,归彦谕之,然后得入,进向柏阁、永巷亦如之。

孝昭践 祚,以此弥见优重,每入常在平原王段韶上。

以为司空,兼尚书令。

齐制,宫内唯 天子纱帽,臣下皆戎帽,特赐归彦纱帽以宠之。

孝昭崩,归彦从晋阳迎武成于邺。

及武成即位,进位太傅,领司徒,常听将私 部曲三人带刀入仗。

从武成还都,诸贵戚等竞要之,其所往处,一坐尽倾。

归彦既 地居将相,志意盈满,发言陵侮,旁若无人。

议者以威权震主,必为祸乱。

上亦寻 其前翻覆之迹,渐忌之。

高元海、毕义云、高乾和等咸数言其短。

上幸归彦家,召 魏收对御作诏草,欲加右丞相。

收谓元海曰:‘至尊以右丞相登位,今为归彦威名 太盛,故出之,岂可复加此号。’

乃拜太宰、冀州刺史,即乾和缮写。

昼日,仍敕 门司不听辄入内。

时归彦在家纵酒,经宿不知,至明欲参,至门知之,大惊而退。

及通名谢,敕令早发,别赐钱帛、鼓吹、医药,事事周备。

又敕武职督将悉送至青 阳宫,拜而退,莫敢共语。

唯与赵郡王睿久语,时无闻者。

至州,不自安,谋逆,欲待受调讫,班赐军士,望车驾如晋阳,乘虚入邺。

为其郎中令吕思礼所告,诏平原王段韶袭之。

归彦旧于南境置私驿,闻军将逼,报之,便婴城拒守。

先是,冀州长史宇文仲鸾、司马李祖挹、别驾陈季璩、中从事房子弼、长乐郡守尉普兴等疑归彦有异,使连名密启,归彦追而获之,遂收禁仲鸾等五人,仍并不从,皆杀之。

军已逼城,归彦登城大叫云:‘孝昭皇帝初崩,六军百万众悉由臣手,投身向邺迎陛下,当时不反,今日岂有异心?正恨高元海、毕义云、高乾和诳惑圣上,疾忌忠良。但为杀此三人,即临城自刎。’

其后城破,单骑北走,至交津见获,锁送邺。

帝令赵郡王睿私问其故。

归彦曰:‘使黄领小儿牵挽我,何可不反!’

曰:‘谁耶?’

归彦曰:‘元海、乾和岂是朝廷老宿?如赵家老公时,又讵怀怨。’

于是帝又使让焉。

对曰:‘高元海受毕义云宅,用作本州刺史,给后部鼓吹。臣为藩王、太宰,仍不得鼓吹。正杀元海、义云而已。’

上令都督刘桃枝牵入,归彦犹作前语望活。

帝命议其罪,皆云不可赦。

乃载以露车,衔枚面缚,刘桃枝临之以刃,击鼓随之,并子孙十五人皆弃市。

赠仁州刺史。

魏时山崩,得石角二,藏在武库。

文宣入库,赐从臣兵器,特以二石角与归彦。

谓曰:‘尔事常山不得反,事长广得反,反时,将此角吓汉。’

归彦额骨三道,着帻不安。

文宣尝见之,怒,使以马鞭击其额,血被面,曰:‘尔反时当以此骨吓汉。’

其言反竟验云。

武兴王普,字德广,归彦兄归义之子也。

性宽和有度量。

九岁,归彦自河州俱入洛,神武使与诸子同游处。

天保初,封武兴郡王。

武平二年,累迁司空。

六年,为豫州道行台、尚书令。

后主奔邺,就加太宰。

周师逼,乃降。

卒于长安。

赠上开府、豫州刺史。

长乐太守灵山,字景嵩,神武族弟也。

从神武起兵信都,终于长乐太守。

赠大将军建国侯孙乂袭。

乂少谨。

武平末,给事黄门侍郎。

隋开皇中,为太府少卿,坐事卒。

伏护,字臣援,粗有刀笔。

天统初,累迁黄门侍郎。

伏护历事数朝,恒参机要,而性嗜酒,每多醉失,末路逾剧,乃至连日不食,事事酣酒,神识恍惚,遂以卒。

赠兖州刺史。

建国侯孙乂袭。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北齐书-列传-卷十四-译文

盛显国元海归彦普灵山伏护:广平公盛,阳州公永乐弟长弼,襄乐王显国,上洛王思宗子元海,平秦王归彦,武兴王普,长乐太守灵山,嗣子伏护。

广平公盛,是神武的堂叔祖。他性格宽厚,有长者之风。神武在信都起兵时,任命盛为中军大都督,封他为广平郡公。后来他历任司徒、太尉。天平三年,他在任上去世。追赠假黄钺、太尉、太师、录尚书事。他没有子嗣,所以他的侄子子瑗继承了爵位。天保初年,他被改封为平昌王,在魏尹任上去世。

阳州公永乐,是神武的堂祖兄的儿子。太昌初年,被封为阳州县伯,后来晋升为公爵。他历任北豫州刺史。在河阴之战中,司徒高昂战败撤退,永乐守卫河阳南城,高昂逃跑,西军追兵即将到来,永乐没有开门,结果被西军俘虏。神武非常愤怒,鞭打了永乐二百下。后来,他被罢免了豫州刺史的职务,家产也被没收。神武询问原因,他回答说:‘裴监担任长史,辛公正担任别驾,他们接受了我的委托,但只有斗酒和鸡肉这样的小恩小惠他们才接受。’神武于是任命永乐为济州刺史,并让裴监、辛公正继续担任长史和别驾。他对永乐说:‘你不要过于贪婪,稍微接受一些小恩小惠也不要害怕。’永乐到任后,裴监、辛公正的劝谏没有被采纳,他将情况报告给了神武。神武将他们的奏章展示给永乐,然后才知道他们都是清廉正直的人,并将他们提拔使用。永乐在济州去世。追赠太师、太尉、录尚书事,谥号为武昭。他没有子嗣,他的堂兄思宗用他的第二个儿子孝绪作为继承人,继承了爵位。天保初年,他被改封为修城郡王。

永乐的弟弟长弼,小名阿伽。他性格粗犷,武勇,出入城市时喜欢殴打行人,当时的人都称他为阿伽郎君。因为是宗室,他被封为广武王。当时有个叫天恩的道士,非常凶暴,横行乡里,后来加入了长弼的党羽,专门以斗殴为事。文宣帝将他们全部逮捕并关押在监狱中,天恩的党羽十多人被处死,长弼被鞭打了一百下。不久后,他被任命为南营州刺史,在州中无故惊慌逃跑,叛逃到突厥,最终下落不明。

襄乐王显国,是神武的堂叔。他没有才干,只是因为宗室的身份和谨慎厚道,天保元年,被封为襄乐王,担任右卫将军。后来去世。

上洛王思宗,是神武的堂侄。他性格宽和,有一定的武艺。天保初年,被封为上洛郡王。历任司空、太傅。在任上去世。

他的儿子元海,历任散骑常侍。他愿意隐居山林,修行佛经。文宣帝答应了他。于是他进入林虑山,经过两年,完全脱离了尘世,但他的志向不能坚持,于是请求返回。他被召回原来的职位,就开始纵情饮酒,广纳姬妾。后来又被任命为领军,器量小但志向大,常常自认为有智谋。皇建末年,孝昭帝前往晋阳,武成帝留守,元海以散骑常侍的身份留在晋阳掌管机密。起初,孝昭帝诛杀杨愔等人时,对武成帝说:‘事情成功后,我将立你为皇太弟。’等到登基后,却让武成帝在邺城掌管兵马,立自己的儿子百年为皇太子,武成帝非常不满。在此之前,他常常将济南王留在邺城,任命库狄伏连为幽州刺史,任命斛律丰乐为领军,以分割武成帝的权力。武成帝留下伏连而不让丰乐处理事务。于是他与河南王孝瑜假装打猎,在野外密谋,然后偷偷返回。在此之前,有童谣说:‘中兴寺内白凫翁,四方侧听声雍雍,道人闻之夜打钟。’当时丞相府在北城中,即旧中兴寺。白凫翁,指的是雄鸡,可能是指武成帝的小名步落稽。道人,指的是济南王小名。打钟,意味着将被击败。不久,太史奏报说北城有天子之气。昭帝认为济南王符合这一征兆,于是派平秦王归彦到邺城,迎接济南王前往并州。武成帝事先咨询了元海,并询问如何自保。元海说:‘皇太后安康,至尊的孝心非常,殿下不必担忧。’武成帝说:‘难道是我的诚意不够吗?’元海请求留宿一晚深思熟虑。武成帝于是留元海在后堂。元海整夜未眠,只是绕着床慢慢走动。夜深未明,武成帝突然出来,问:‘你的神算如何?’他回答说:‘夜里得到了三个计策,但恐怕都不适用。’于是他讲述了梁孝王因惧怕被杀而逃入关中的事情,建议武成帝骑马前往晋阳,先见太后请求哀求,然后见皇帝,请求放弃兵权,以死为限,请求不干预朝政,一定能保证泰山之安。这是上策。如果不行,可以上奏章,说“威权过大,恐怕会招致众人的非议,请求担任青、齐二州刺史。保持沉静,必不会招致非议。”再问下策,回答说:“一开口就可能被灭族。”于是逼迫他,回答说:“济南王是世袭的嫡长子,皇帝假借太后的命令夺走了他的王位。现在召集文武百官,展示这份敕令,逮捕丰乐,斩杀归彦,尊济南王,号令天下,顺应讨伐叛逆,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武成帝非常高兴,虽然犹豫,但最终没有采用。于是他让郑道谦占卜,都说‘举事不利,安静则吉。’又召见曹魏祖,询问国事。他回答说:‘将有大的灾难。’当时还有个叫潘的林虑令,懂得占卜,私下对武成帝说:‘宫中将有皇帝驾崩,殿下将成为天下之主。’武成帝将他拘禁起来等待验证。又让巫师占卜,大多说不需要举兵,自然会迎来大喜。武成帝于是奉诏,让数百骑兵送济南王到晋阳。

等到孝昭帝去世,武成帝即位,任命元海为侍中、开府仪同三司、太子詹事。河清二年,元海被和士开诬陷,被鞭打六十下。责问他:‘你在邺城时,说我以弟反兄,多么不义!邺城的兵马反抗并州,多么不明智!不义不明智,怎么可以让你掌管朝政?’他被贬为兖州刺史。元海的后妻是陆太姬的外甥,所以不久后被召回担任官职。武平年间,他与祖珽共同掌管朝政。元海经常将太姬的密语告诉祖珽。祖珽请求担任领军,元海不同意,祖珽于是将他所告之的事情报告给了太姬。太姬生气,将元海贬为郑州刺史。邺城即将败亡,他被召回担任尚书令。周建德七年,在邺城谋反,被处死。元海喜欢混乱和灾难,但表面上装作仁慈,不喝酒不吃肉。文宣帝在天保末年非常敬信内法,以至于宗庙不进行血食,这都是元海策划的。当他担任右仆射时,又劝说后主禁止屠宰,停止酿酒。但他本心并非安定,所以最终导致了失败。思宗的弟弟思好。

思好原本是姓浩的儿子的名字,思宗收养他作为弟弟,对他非常薄待。年轻的时候,他因为骑射的本事侍奉文襄王。等到文宣王即位,他成为了左卫大将军。他原本的名字叫思孝,在天保五年,讨伐蠕蠕的时候,文宣王欣赏他的勇猛,对他说:‘你打击敌人就像鹘鸟进入鸦群一样,你应该多做好事。’因此改了名字。

他多次升迁,担任尚书令、朔州道行台、朔州刺史、开府、南安王,深得边塞和北方人心。在后主时期,斫骨光弁奉命到州里,思好非常恭敬地迎接他,但光弁傲慢无礼,思好因此心怀怨恨。武平五年,他终于起兵反叛。他给并州的贵族们写信说:‘皇上自幼生长在深宫之中,不了解人们的真实面目,亲近凶恶狡猾的人,疏远忠诚善良的人。以至于刀锯之刑泛滥,贵族们位高权重,胡商和丑类掌握大权,剥削百姓,掠夺市场。他在听取意见和处理事务上昏庸无能,专行残忍。将母亲幽禁在深宫,不再有儿子的礼节;两个弟弟被杀害,亲情断绝。他还纵容儿子在东门夺马,光弁在西市捕鹰,龙子得到仪同三司的称号,逍遥自在地接受郡君的名号,犬马般地安排职位,荣耀超过王侯。人们无法忍受这样的劳役,我思好想要发动叛乱。赵郡王睿实际上是个英才,国家大事只能寄托在他身上,左丞相斛律明月,世代担任元辅,威名远扬邻国,无罪无故,却被残忍杀害。我既然是皇室的一员,实在得到了特殊的恩宠,现在就率领义军,指除皇上的身边之害。希望你们明白我的心情,不要产生怀疑。’这是行台郎王行思写的辞章。

思好到了阳曲,自封为大丞相,设置百官,任命行台左丞王尚之为长史。武卫赵海在晋阳掌管军队,当时情况紧急,来不及上奏,假传圣旨发兵抵抗。士兵们都说:‘南安王来了,我们只需要高呼万岁,前去迎接。’皇帝得知变故,派唐邕、莫多娄敬显、刘桃枝、中领军厍狄士文快马赶到晋阳,皇帝亲自领军继续前进。思好军队战败,他和行思投水而死。他的部下两千人,刘桃枝包围了他们,一边杀一边招降,最终全部被消灭。当时皇帝在路上,叱奴世安从晋阳送来捷报,遇到斛斯孝卿。孝卿诱使他吃饭,趁机驰马到行宫,报告已经解决。皇帝非常高兴,左右呼喊万岁。过了一会儿,世安才自行报告情况。皇帝说:‘报告了什么情况,竟然可以坐着吃饭。’于是奖赏了孝卿,并免除了世安的罪责。公开暴露思好的尸体七天,然后剥皮焚尸,在邺市将王尚之烹煮,在内宫射杀他的妃子,然后放火将她烧死。思好反叛前五十天,有人告发他谋反。韩长鸾的女儿嫁给了思好的儿子,因此上奏说有人诬告贵族,事情引起了动荡,不杀不足以平息事态,于是将他处决。思好被杀后,他的弟弟跪在宫阙下请求追赠哥哥,韩长鸾没有为他通融。

平秦王归彦,字仁英,是神武王的族弟。他的父亲徽,在魏末因为事被判处流放到凉州,行至河、渭之间,遇到贼人,因为军功得以免于流放。他在河州居住多年。因为懂得胡语,被任命为西域大使,得到胡人狮子来献,因为功绩被封为河东守。不久后去世。徽对神武王的恩情非常深厚。等到神武王平定京洛,迎接徽的灵柩与穆同葬。追赠司徒,谥号文宣。

起初,徽曾经路过长安市,与妇人王氏私通生下归彦,这时他已经九岁了。神武王追见了他,又悲又喜。后来逐渐升迁为徐州刺史。归彦年轻时候朴实无华,后来改变了性格,放纵于声色犬马,日夜欢歌。他的妻子是魏上党王元天穆的女儿,容貌不美却非常骄横嫉妒,经常争吵,秘密上奏文宣王请求离婚,但事情被搁置没有回复。天保元年,被封为平秦王。嫡妃康和王尚之的母亲王氏都被封为太妃。他善于侍奉两位母亲,以孝顺闻名。被征召为兼侍郎,逐渐受到皇帝的亲近和宠爱。因为讨伐侯景的功绩,被封为长乐郡公,担任领军大将军。领军大将军的职位是从归彦开始的。文宣王诛杀高德正,所有的金宝财货都赐给了他。乾明初年,被封为司徒,仍然总管禁卫军。

起初,济南从晋阳迁都邺城,杨愔宣布敕令,留下随从皇帝的五千士兵在西中,暗中防备不测。到了邺城几天后,归彦才知道这件事,因此暗中怨恨杨愔和燕。杨愔和燕等人想要除掉两位王,向归彦请教计策。归彦假装高兴,请求共同宴请元海。元海也口头答应,但心里却不同意,急忙通知长广。长广于是杀死了杨愔和燕等人。孝昭将要进入云龙门,都督成休宁排列仪仗阻止他进入,归彦说服了他,然后才得以进入。进入柏阁、永巷也是如此。孝昭即位后,因此更加受到优待,每次进入时总是在平原王段韶之上。被封为司空,兼尚书令。齐朝的制度,宫内只有天子可以戴纱帽,臣下都戴军帽,特别赐给归彦纱帽以示宠信。

孝昭去世后,归彦从晋阳迎接武成王到邺城。等到武成王即位,晋升为太傅,兼任司徒,经常可以带三个私部曲的士兵带刀进入军营。随武成王返回都城,贵族们争相巴结他,他所到之处,一座城市的人都为之倾倒。归彦既居将军相之位,志得意满,言辞傲慢,旁若无人。议论的人认为他的威权震主,一定会引起祸乱。皇帝也开始怀疑他的反复无常,高元海、毕义云、高乾和等都多次说他的坏话。皇帝亲自到归彦家中,召见魏收当皇帝面起草诏书,想要封他为右丞相。魏收对元海说:‘皇帝以右丞相的身份登基,现在归彦的威名太大,所以将他调离,怎么可以再封这个职位呢。’于是封他为太宰、冀州刺史,立即由高乾和起草。白天,还下令门卫不允许随意进入。当时归彦在家中纵酒,过了一夜都不知道,到了第二天想要进宫,到了门口才知道,非常惊讶地退了回去。等到通报姓名谢恩,下令他早日出发,另外赐予钱帛、鼓吹、医药,事事都安排得周到。又下令武职督将都送到青阳宫,行礼后退下,没有人敢和他说话。只有和赵郡王睿长时间交谈,当时没有人听到。

归彦在家纵酒,经过一夜不知,到了第二天想要进宫,到了门口才知道,非常惊讶地退了回去。等到通报姓名谢恩,下令他早日出发,另外赐予钱帛、鼓吹、医药,事事都安排得周到。又下令武职督将都送到青阳宫,行礼后退下,没有人敢和他说话。只有和赵郡王睿长时间交谈,当时没有人听到。

到了州城,归彦感到不安,图谋叛逆,打算等到朝廷调兵完毕,分赐给士兵后,看着皇帝的车队前往晋阳,趁虚而入邺城。这件事被他的郎中令吕思礼告发,皇帝下诏让平原王段韶攻打他。归彦以前在南境设立过私驿,听说军队即将逼近,就报告了这件事,然后紧闭城门进行防守。在此之前,冀州长史宇文仲鸾、司马李祖挹、别驾陈季璩、中从事房子弼、长乐郡守尉普兴等人怀疑归彦有二心,联名上书密告,归彦追捕并抓获了他们,于是逮捕了这五个人,并且都没有从宽处理,全部杀掉了。军队已经逼近城下,归彦登上城墙大声喊道:‘孝昭皇帝刚刚驾崩,六军百万之众都由我掌握,我亲自前往邺城迎接陛下,当时没有反叛,今天怎么会怀有异心?只是痛恨高元海、毕义云、高乾三人欺骗迷惑圣上,嫉妒忠良。只要杀了这三个人,我就当城下自刎。’后来城池被攻破,他独自骑马北逃,到了交津被抓获,被锁链锁住送往邺城。皇帝命令赵郡王高睿私下询问他反叛的原因。归彦说:‘如果让黄领这样的小孩牵着我,怎么可能不反叛!’问:‘是谁?’归彦说:‘高元海、高乾和不是朝廷的老臣?如果他们像赵家的老臣那样,又怎么会怀有怨恨。’于是皇帝又派人责问归彦。他回答说:‘高元海接受了毕义云的住宅,被任命为本州刺史,提供了后部的鼓吹。我作为藩王、太宰,竟然没有鼓吹。只要杀了高元海、毕义云就可以了。’皇帝命令都督刘桃枝将他押入,归彦仍然说着想要活命的话。皇帝命令商议他的罪行,都说不能赦免。于是用露车载着他,嘴里塞着东西,双手反绑,刘桃枝手持刀剑在他面前,击鼓跟随,他和他的十五个子孙都被处死,并追赠仁州刺史。

魏朝时山崩,得到两块石角,藏在武库中。文宣帝进入武库,赐给随从的臣子兵器,特别把这两块石角赐给了归彦。对他说:‘你侍奉常山王时不能反叛,侍奉长广王时却反叛了,反叛的时候,就用这块石角吓唬汉人。’归彦的额头有三道骨棱,戴着帽子显得不舒服。文宣帝曾经见过他,很生气,用马鞭打他的额头,鲜血染红了脸,说:‘你反叛的时候应该用这块骨头吓唬汉人。’他的话最终应验了。

武兴王普,字德广,是归彦的哥哥归义的儿子。性格宽厚和有度量。九岁时,归彦从河州一同来到洛阳,神武帝让他和其他儿子一起游玩。天保初年,被封为武兴郡王。武平二年,连续升迁至司空。武平六年,担任豫州道行台、尚书令。后主逃到邺城,他被加封为太宰。周朝的军队逼近,于是投降。在长安去世。追赠上开府、豫州刺史。

长乐太守灵山,字景嵩,是神武帝的族弟。跟随神武帝在信都起兵,最终担任长乐太守。追赠为大将军、司空,谥号文宣。他的儿子懿,在武平镇将时去世,没有儿子,文宣帝让灵山的从父兄、齐州刺史建国子伏护作为灵山的后继者。

伏护,字臣援,粗略懂一些法律文书。天统初年,连续升迁至黄门侍郎。伏护历经数朝,常常参与机密事务,但性格好酒,常常醉酒失态,晚年更加严重,以至于连续几天不吃饭,事事都喝得烂醉,神志不清,最终因此去世。追赠兖州刺史。建国侯的孙子乂继承了他的爵位。乂年轻时很谨慎。武平末年,担任给事黄门侍郎。隋朝开皇年间,担任太府少卿,因事去世。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北齐书-列传-卷十四-注解

盛:姓氏,此处指广平公盛,是神武的从叔祖,具有长者之风。

显国:姓氏,此处指襄乐王显国,是神武的从祖弟。

元海:姓氏,此处指上洛王思宗之子元海,有武干,后因政治斗争被杀。

归彦:姓氏,此处指平秦王归彦,参与政治斗争。

彦:姓氏,此处指武兴王彦。

普:姓氏,此处指长乐太守普。

灵山:地名,指林虑山,元海曾在此修行。

伏护:姓氏,此处指嗣子伏护。

广平公:官职,指广平郡公,盛曾任此职。

阳州公:官职,指阳州县伯,后进爵为公。

司徒:司徒,古代官职,负责教化百姓。

太尉:官职,古代三公之一,掌管军事。

录尚书事:官职,掌管尚书省事务。

河阴之战:历史事件,指北魏时期的一次重要战役。

北豫州刺史:官职,北豫州的行政长官。

司徒高昂:人名,北魏时期的重要将领。

神武:神武,人名,指北齐的皇帝高欢。

文宣:指北齐文宣帝高洋。

武成:武成,人名,指北齐的皇帝高湛。

济南:济南,地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

晋阳:晋阳,地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是北齐的都城。

领军:官职,掌管军队。

幽州刺史:官职,幽州的行政长官。

领军厍狄伏连:人名,曾任领军。

斛律丰乐:人名,曾任领军。

孝昭:人名,指北齐孝昭帝高演。

昭帝:人名,指北齐孝昭帝高演。

太史:官职,掌管天文历法。

丞相府:官职,丞相的官府。

中兴寺:寺庙名,位于北城中。

白凫翁:比喻,指武成帝的小名步落稽。

河南王:官职,河南郡的王。

孝绪:人名,指永乐的从兄思宗的第二子。

修城郡王:官职,修城郡的郡王。

南营州刺史:官职,南营州的行政长官。

突厥:古代民族,居住在北方的游牧民族。

散骑常侍:官职,皇帝的顾问。

释典:佛教经典。

皇建末:历史时期,指北齐皇建末年。

郑道谦:人名,占卜者。

曹魏祖:人名,占卜者。

林虑令:官职,林虑县的县令。

巫觋:古代的巫师和占卜者。

尚书令:古代官职,掌管文书、机密等事务。

和士开:人名,北齐权臣。

兖州刺史:官职,兖州的行政长官。

陆太姬:人名,陆太姬的外甥。

祖珽:人名,北齐权臣。

郑州刺史:官职,郑州的行政长官。

周建德七年:历史时期,指北齐周建德七年。

右仆射:官职,尚书省的副长官。

思好:思好,人名,是南北朝时期北齐的一位将领,后来起兵反叛。

思宗:思宗,人名,指北齐的皇帝高洋,思好是他的弟弟。

骑射:骑射,指骑马射箭的技能,古代军队中的重要技能。

文襄:文襄,人名,指北齐的皇帝高澄,思好曾为其效力。

蠕蠕:蠕蠕,古代对柔然(Hunnu)的称呼,是北魏时期的一个游牧民族。

鹘:鹘,一种猛禽,善于捕捉鸟类,比喻勇猛。

朔州道行台:朔州道行台,古代官职,负责朔州地区的行政事务。

朔州刺史:朔州刺史,古代官职,负责朔州地区的军事和行政。

开府:开府,古代官职,指设立府署,负责一定的政务。

南安王:南安王,王爵,指思好被封为王。

边朔人心:边朔人心,指边疆地区的人民民心。

斫骨光弁:斫骨光弁,人名,指北齐的官员。

奉使:奉使,指接受使命出使。

武平五年:武平五年,北齐的一个年号,相当于公元574年。

举兵反:举兵反,指起兵反抗。

并州:并州,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山西省。

主上:主上,对皇帝的尊称。

刀锯刑余:刀锯刑余,指受过刑罚的人。

商胡丑类:商胡丑类,指外国商人和丑陋的人,这里指奸邪之人。

帷幄:帷幄,指宫廷内部,比喻决策之处。

生灵:生灵,指人民。

朝市:朝市,指朝廷和市场。

幽母深宫:幽母深宫,指将母亲囚禁在深宫。

孔怀:孔怀,指兄弟之情。

东门:东门,指城门。

西市:西市,指市场。

駮龙:駮龙,指有争议的龙,比喻有争议的人。

仪同:仪同,古代官职,指与某些官职同等的待遇。

郡君:郡君,古代对郡守的尊称。

犬马班位:犬马班位,指官位低微。

轩冕:轩冕,古代官帽,比喻官位。

行台郎:行台郎,古代官职,负责行台的事务。

阳曲:阳曲,地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

大丞相:大丞相,古代官职,指宰相。

武卫:武卫,古代官职,负责宫廷的警卫。

矫诏:矫诏,指伪造皇帝的诏书。

唐邕:唐邕,人名,北齐的官员。

莫多娄敬显:莫多娄敬显,人名,北齐的官员。

刘桃枝:刘桃枝,人名,北齐的官员。

中领军:中领军,古代官职,负责宫廷的警卫。

厍狄士文:厍狄士文,人名,北齐的官员。

平都:平都,地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

斛斯孝卿:斛斯孝卿,人名,北齐的官员。

露布:露布,古代用于传递消息的文书。

暴尸:暴尸,指公开展示尸体。

屠剥焚之:屠剥焚之,指杀害并焚烧。

邺市:邺市,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是北齐的都城。

内参:内参,古代官职,负责宫廷内部的事务。

平秦王:平秦王,王爵,指归彦被封为王。

河州:河州,地名,位于今天的甘肃省。

西域大使:西域大使,古代官职,负责出使西域。

胡师子:胡师子,指来自西域的狮子。

河东守:河东守,古代官职,负责河东地区的行政。

谥曰文宣:谥曰文宣,指给予文宣的谥号。

长安市:长安市,地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是古代中国的首都。

私通:私通,指秘密通奸。

抚对:抚对,指安慰并回答。

徐州刺史:徐州刺史,古代官职,负责徐州地区的行政。

元天穆:元天穆,人名,北魏的官员。

长乐郡公:长乐郡公,王爵,指归彦被封为王。

领军大将军:领军大将军,古代官职,负责军事。

杨愔:杨愔,人名,北齐的官员。

云龙门:云龙门,宫殿名,位于北齐的都城。

柏阁:柏阁,宫殿名,位于北齐的都城。

永巷:永巷,宫殿名,位于北齐的都城。

平原王段韶:平原王段韶,人名,北齐的王爵。

司空:古代官职,掌管工程、水利等事务。

纱帽:纱帽,古代官帽,代表高官。

太傅:太傅,古代官职,负责辅佐皇帝。

冀州刺史:冀州刺史,古代官职,负责冀州地区的行政。

高元海:人名,归彦所指的诳惑圣上者。

毕义云:人名,归彦所指的诳惑圣上者。

高乾和:人名,归彦所指的诳惑圣上者。

右丞相:右丞相,古代官职,宰相之一。

太宰:太宰,古代官职,宰相之一。

青阳宫:青阳宫,宫殿名,位于北齐的都城。

赵郡王睿:赵郡王睿,人名,北齐的王爵。

州:古代行政区划单位,相当于现在的省。

不自安:不安于现状,有不安分之意。

谋逆:策划叛逆,指图谋反叛。

班赐:分赐,指分发给赏赐。

车驾:古代对帝王的尊称,指皇帝的车队。

邺: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北省临漳县。

郎中令:古代官职,掌管皇帝的亲兵。

南境:指南方边境地区。

私驿:私人设立的驿站。

婴城:环绕城墙,指防守。

冀州:古代行政区划单位,位于今河北省。

宇文仲鸾:人名,冀州长史。

司马:古代官职,掌管军事。

别驾:古代官职,协助主官处理事务。

中从事:古代官职,掌管中央事务。

房子弼:人名,中从事。

长乐郡:古代行政区划单位,位于今河北省。

守尉:古代官职,掌管一郡的军事。

普兴:人名,长乐郡守尉。

孝昭皇帝:指北魏孝昭帝元诩。

六军:古代军队的编制,指皇帝直属的六支军队。

汉:古代对中原地区的泛称。

武库:古代存放兵器的仓库。

石角:古代兵器,指一种石制的角状武器。

额骨:人的额头骨。

山崩:山体突然崩塌。

武兴王普:人名,归彦的侄子。

武兴郡王:古代封号,指武兴地区的王。

豫州道行台:古代行政区划单位,位于今河南省。

后主:指北齐后主高纬。

周师:指北周的军队。

长安:古代都城,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

赠:死后追赠官职或荣誉。

大将军:古代高级军事官职。

谥:古代对死者的尊称。

黄门侍郎:古代官职,掌管皇帝的机密事务。

刀笔:指文书写具,也指写作。

机要:机密重要之事。

末路:晚年,晚年之时。

兖州:古代行政区划单位,位于今山东省。

建国侯:古代封号,指建国功臣的侯爵。

袭:继承,指继承爵位或官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北齐书-列传-卷十四-评注

此段古文描述了北魏时期归彦谋反被诛的历史事件,通过对归彦及其家族的叙述,展现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残酷和宫廷斗争的复杂性。

首句‘至州,不自安,谋逆’点明了归彦的不安和反叛心态,‘谋逆’一词直接揭示了其背叛朝廷的罪行。

‘欲待受调讫,班赐军士,望车驾如晋阳,乘虚入邺’描述了归彦的谋反计划,他打算在军队调动后,趁机进入邺城,夺取政权。

‘为其郎中令吕思礼所告,诏平原王段韶袭之’表明归彦的阴谋被揭露,朝廷派兵征讨。

‘归彦旧于南境置私驿,闻军将逼,报之,便婴城拒守’展现了归彦的应变能力,他迅速组织抵抗,坚守城池。

‘先是,冀州长史宇文仲鸾、司马李祖挹、别驾陈季璩、中从事房子弼、长乐郡守尉普兴等疑归彦有异’揭示了归彦在朝廷内部的不信任和猜疑。

‘归彦追而获之,遂收禁仲鸾等五人,仍并不从,皆杀之’表现了归彦的残暴和冷酷,他不容异己,甚至对怀疑自己的人痛下杀手。

‘军已逼城,归彦登城大叫云:“孝昭皇帝初崩,六军百万众悉由臣手,投身向邺迎陛下,当时不反,今日岂有异心?”’这一段体现了归彦试图以忠诚自辩,却无法掩盖其反叛的事实。

‘其后城破,单骑北走,至交津见获,锁送邺’描述了归彦的失败和被俘。

‘帝令赵郡王睿私问其故’表明皇帝对归彦的动机产生了疑问。

‘归彦曰:“使黄领小儿牵挽我,何可不反!”’归彦的回答显示了他对权力的渴望和对权力的不满。

‘上令都督刘桃枝牵入,归彦犹作前语望活’描绘了归彦在被处决前的绝望和挣扎。

‘乃载以露车,衔枚面缚,刘桃枝临之以刃,击鼓随之,并子孙十五人皆弃市’记录了归彦及其家族的悲惨结局。

‘赠仁州刺史’说明归彦死后,朝廷对其有一定的哀荣。

‘魏时山崩,得石角二,藏在武库’讲述了石角的来历,为后文归彦被赐予石角埋下伏笔。

‘文宣入库,赐从臣兵器,特以二石角与归彦’描述了石角作为奖赏被赐予归彦。

‘归彦额骨三道,着帻不安’描绘了归彦在接收到石角时的不安和恐惧。

‘文宣尝见之,怒,使以马鞭击其额,血被面,曰:“尔反时当以此骨吓汉。”’这一段展现了文宣帝对归彦的愤怒和威胁。

‘其言反竟验云’表明归彦的反叛最终得到了证实。

‘武兴王普,字德广,归彦兄归义之子也’介绍了归彦的家族成员,展现了北魏时期贵族的家族关系。

‘性宽和有度量’描述了武兴王普的性格特点。

‘九岁,归彦自河州俱入洛,神武使与诸子同游处’说明了武兴王普的出身和成长环境。

‘天保初,封武兴郡王’表明了武兴王普的封爵和地位。

‘武平二年,累迁司空’描述了武兴王普的官职晋升。

‘六年,为豫州道行台、尚书令’进一步说明了武兴王普的官职和职责。

‘后主奔邺,就加太宰’展现了武兴王普在朝廷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周师逼,乃降’表明了武兴王普在面对外敌时的选择。

‘卒于长安’说明了武兴王普的去世地点。

‘赠上开府、豫州刺史’说明了武兴王普的身后事。

‘长乐太守灵山,字景嵩,神武族弟也’介绍了长乐太守灵山的背景。

‘从神武起兵信都,终于长乐太守’描述了灵山的一生。

‘赠大将军、司空,谥曰文宣’说明了灵山的身后事。

‘子懿,卒于武平镇将,无子,文宣帝以灵山从父兄齐州刺史建国子伏护为灵山后’说明了灵山的子女情况及其继承人的问题。

‘伏护,字臣援,粗有刀笔’介绍了伏护的基本情况。

‘天统初,累迁黄门侍郎’描述了伏护的官职晋升。

‘伏护历事数朝,恒参机要’说明了伏护在政治上的经历。

‘而性嗜酒,每多醉失,末路逾剧’描绘了伏护的性格缺陷。

‘乃至连日不食,事事酣酒,神识恍惚,遂以卒’说明了伏护的结局。

‘赠兖州刺史’说明了伏护的身后事。

‘建国侯孙乂袭’说明了伏护的继承问题。

‘乂少谨’描述了孙乂的性格。

‘武平末,给事黄门侍郎’说明了孙乂的官职。

‘隋开皇中,为太府少卿,坐事卒’描述了孙乂的结局。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北齐书-列传-卷十四》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215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