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百药,唐代历史学者。李百药是唐代著名的史学家,他编写的《北齐书》是研究北齐历史的重要史籍之一,涵盖了该朝代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李百药为后世留下了关于北齐社会及其衰落的宝贵资料。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7世纪)。
内容简要:《北齐书》详细记录了北齐(公元550年-577年)的历史,从开国到灭亡的全过程。全书共二十卷,主要内容包括北齐的开国过程、军事征伐、治国方略、政治斗争及最终衰亡。李百药通过分析北齐统治者的治国经验,探讨了北齐从强盛到衰败的原因,尤其是北齐国君暴政、内讧以及腐败的因素。此书不仅记录了北齐的重要历史事件,还为研究北朝政治、军事、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通过对北齐历史的回顾,李百药为后代史学家提供了深刻的历史教训,书中的许多内容对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政治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北齐书-列传-卷十三-原文
赵郡王琛,字永宝,高祖之弟也。
少时便弓马,有志气。
高祖既匡天下,中兴 初,授散骑常侍、镇西将军、金紫光禄大夫。
既居禁卫,恭勤慎密,率先左右。
太 昌初,除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封南赵郡公,食邑五千户。
寻拜骠骑大将军、 特进、开府仪同三司、散骑常侍。
永熙二年,除使持节、都督定州刺史、六州大都 督。
琛推诚抚纳,拔用人士,甚有声誉。
及斛斯椿等衅结。
高祖将谋内讨,以晋阳 根本,召琛留掌后事,以为并、肆、汾大行台仆射,领六州九酋长大都督,其相府 政事琛悉决之。
天平中,除御史中尉,正色纠弹,无所回避,远近肃然。
寻乱高祖 后庭,高祖责罚之,因杖而毙,时年二十三。
赠使持节、侍中、都督冀定沧瀛幽殷 并肆云朔十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冀州刺史、太尉、尚书令,谥曰贞平。
天统 三年,又赠假黄钺、左丞相、太师、录尚书事、冀州刺史,进爵为王,配飨高祖庙庭。
子睿嗣。
睿小名须拔,生三旬而孤,聪慧夙成,特为高祖所爱,养于宫中,令游娘母之, 恩同诸子。
魏兴和中,袭爵南赵郡公。
至四岁,未尝识母,其母则魏华阳公主也。
有郑氏者,睿母之从母姊妹之女,戏语睿曰:“汝是我姨儿,何因倒亲游氏。”睿 因问访,遂精神不怡。
高祖甚以为怪,疑其感疾,欲命医看之。
睿对曰:“儿无患 苦,但闻有所生,欲得暂见。”
高祖惊曰:“谁向汝道耶?”睿具陈本末。
高祖命 元夫人令就宫与睿相见,睿前跪拜,因抱头大哭。
高祖甚以悲伤。
语平秦王曰:“此儿天生至孝,我儿子无有及者。”遂为休务一日。
睿初读《孝经》,至“资于 事父”,辄流涕歔欷。
十岁丧母,高祖亲送睿至领军府,为睿发丧,与声殒绝,哀 感左右,三日水浆不入口。
高祖与武明娄皇后殷勤敦譬,方渐顺旨。
居丧尽礼,持 佛像长斋,至于骨立,杖而后起。
高祖令常山王共卧起,日夜说喻之。
并敕左右不听进水,虽绝清漱,午后辄不肯食。
由是高祖食必唤睿同案。
其见愍惜如此。
高祖 崩,哭泣呕血。
及壮,将为婚娶,而貌有戚容。
世宗谓之曰:“我为尔娶郑述祖女, 门阀甚高,汝何所嫌而精神不乐?”
睿对曰:“自痛孤遗,常深膝下之慕,方从婚 冠,弥用感切。”
言未卒,呜咽不自胜。
世宗为之悯默。
励己勤学,常夜久方罢。
武定末,除太子庶子。
显祖受禅,进封爵为赵郡王,邑一千二百户,迁散骑常侍。
睿身长七尺,容仪甚伟,闲习吏职,有知人之鉴。
二年,出为定州刺史,加抚 军将军、六州大都督,时年十七。
睿留心庶事,纠摘奸非,劝课农桑,接礼民俊, 所部大治,称为良牧。
三年,加仪同三司。
六年,诏睿领山东兵数万监筑长城。
于 时盛夏六月,睿在途中,屏除盖扇,亲与军人同其劳苦。
而定州先有冰室,每岁藏 冰,长史宋钦道以睿冒犯暑热,遂遣舆冰,倍道追送。
正值日中停车,炎赫尤甚, 人皆不堪,而送冰者至,咸谓得冰一时之要。
睿乃对之叹息云:“三军之人,皆饮 温水,吾以何义,独进寒冰,非追名古将,实情所不忍。”
遂至消液,竟不一尝。
兵人感悦,遐迩称叹。
先是,役徒罢作,任其自返。
丁壮之辈,各自先归;羸弱之 徒,弃在山北,加以饥病,多致僵殒。
睿于是亲帅所部,与之俱还,配合州乡,部分营伍,督帅监领,强弱相持,遇善水草,即为停顿,分有余,赡不足,屯以全者 十三四焉。
七年,诏以本官都督沧瀛幽安平东燕六州诸军事、沧州刺史。
八年,征睿赴邺, 仍除北朔州刺史,都督北燕、北蔚、北恒三州,及库推以西黄河以东长城诸镇诸军事。
睿慰抚新迁,量置烽戍,内防外御,备有条法,大为兵民所安。
有无水之处, 祷而掘井,锹锸裁下,泉源涌出,至今号曰赵郡王泉。
九年,车驾幸楼烦,睿朝于行宫,仍从还晋阳。
时济南以太子监国,因立大都 督府,与尚书省分理众事,仍开府置佐。
显祖特崇其选,乃除睿侍中、摄大都督府 长史。
睿后因侍宴,显祖从容顾谓常山王演等曰:“由来亦有如此长史不?吾用此 长史何如?”
演对曰:“陛下垂心庶政,优贤礼物,须拔进居蝉珥之荣,退当委要 之职,自昔以来,实未闻如此铨授。”
帝曰:“吾于此亦自谓得宜。”
十年,转仪 同三司、侍中、将军、长史,王如故。
寻加开府仪同三司、骠骑大将军、太子太保。
皇建初,行并州事。
孝昭临崩,预受顾托,奉迎世祖于邺,以功拜尚书令,别 封浮阳郡公,监太史,太子太傅,议律令。
又以讨北狄之功,封颍川郡公。
复拜尚书令,摄大宗正卿。
天统中,追赠睿父琛假黄钺,母元氏赠赵郡王妃,谥曰贞昭, 华阳长公主如故,有司备礼仪就墓拜授。
时隆冬盛寒,睿跣步号哭,面皆破裂,呕 血数升。
及还,不堪参谢,帝亲就第看问。
拜司空,摄录尚书事。
突厥尝侵轶至并 州,帝亲御戎,六军进止皆令取睿节度。
以功复封宣城郡公。
摄宗正卿,进拜太尉, 监议五礼。
睿久典朝政,清真自守,誉望日隆,渐被疏忌,乃撰古之忠臣义士,号 曰《要言》,以致其意。
世祖崩,葬后数日,睿与冯翊王润、安德王延宗及元文遥奏后主云:‘和士开 不宜仍居内任。’并入奏太后,因出士开为兖州刺史。
太后曰:‘士开旧经驱使, 欲留过百日。’睿正色不许。
数日之内,太后数以为言。
有中官要人知太后密旨, 谓睿曰:‘太后意既如此,殿下何宜苦违。’
睿曰:‘吾国家事重,死且不避,若 贪生苟全,令国家扰攘,非吾志也。
况受先皇遗旨,委寄不轻。今嗣主幼冲,岂可 使邪臣在侧。
不守之以正,何面戴天。’遂重进言,词理恳切。
太后令酌酒赐睿。
睿正色曰:‘今论国家大事,非为卮酒!’言讫便出。
其夜,睿方寝,见一人可长丈五,臂长丈余,当门向床,以臂压睿,良久,遂失所在。
睿意甚恶之,便起坐独 叹曰:‘大丈夫命运一朝至此!’
恐为太后所杀,旦欲入朝,妻子咸谏止之。
睿曰:‘自古忠臣,皆不顾身命,社稷事重,吾当以死效之,岂容令一妇人倾危宗庙。
且和士开何物竖子,如此纵横,吾宁死事先皇,不忍见朝廷颠沛。’
至殿门,又有人 曰:‘愿殿下勿入,虑有危变。’
睿曰:‘吾上不负天,死亦无恨。’入见太后,太后复以为言,睿执之弥固。
出至永巷,遇兵被执,送华林园,于雀离佛院令刘桃 枝拉而杀之,时年三十六。
大雾三日,朝野冤惜之。
期年后,诏听以王礼葬,竟无 赠谥焉。
子整信嗣。历散骑常侍、仪同三司。
好学有行检,少年时因猎坠马,伤腰脚, 卒不能行起,终于长安。
琛同母弟惠宝早亡,元象初,赠侍中、尚书令、都督四州 诸军事、青州刺史。
天统三年,重赠十州都督,封陈留王,谥曰文恭,以清河王岳 第十子敬文嗣。
清河王岳,字洪略,高祖从父弟也。
父翻,字飞雀,魏朝赠太尉,谥孝宣公。
岳幼时孤贫,人未之知也,长而敦直,姿貌嶷然,沈深有器量。
初,岳家于洛邑, 高祖每奉使入洛,必止于岳舍。
岳母山氏,尝夜起,见高祖室中有光,密往觇之, 乃无灯,即移高祖于别室,如前所见。
怪其神异,诣卜者筮之,遇《乾》之《大有》, 占之曰:‘吉,《易》称‘飞龙在天,大人造也’,飞龙九五大人之卦,贵不可言。’
山氏归报高祖。
后高祖起兵于信都,山氏闻之,大喜,谓岳曰:‘赤光之瑞,今当 验矣,汝可间行从之,共图大计。’
岳遂往信都。
高祖见之,大悦。
中兴初,除散骑常侍、镇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领武卫将军。
高祖与四胡战 于韩陵,高祖将中军,高昂将左军,岳将右军。
中军败绩,贼乘之,岳举麾大呼, 横冲贼阵,高祖方得回师,表里奋击,因大破贼。
以功除卫将军、右光禄大夫,仍 领武卫。
太昌初,除车骑将军、左光禄大夫,领左右卫,封清河郡公,食邑二千户。
母山氏,封为郡君,授女侍中,入侍皇后。
时尔朱兆犹据并州,高祖将讨之,令岳 留镇京师,迁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天平二年,除侍中、六州军事都督,寻加开 府。
岳辟引时贤,以为僚属,论者以为美。
寻都监典书,复为侍学,除使持节、六 州大都督、冀州大中正。
俄拜京畿大都督,其六州事悉诣京畿。
时高祖统务晋阳,岳与侍中孙腾等在京师辅政。
元象二年,遭母忧去职。
岳性至孝,尽力色养,母若 有疾,衣不解带,及遭丧,哀毁骨立,高祖深以忧之,每日遣人劳勉。
寻起复本任。
二年,除兼领军将军。
兴和初,世宗入总朝政,岳出为使持节、都督、冀州刺史, 侍中、骠骑、开府仪同如故。
三年,转青州刺史。
岳任权日久,素为朝野畏服,及 出为藩,百姓望风詟惮。
武定元年,除晋州刺史、西南道大都督,得绥边之称。
时岳遇患,高祖令还并治疗,疾瘳,复令赴职。
及高祖崩,侯景叛,世宗征岳还并,共图取景之计。
而武帝乘间遣其贞阳侯明 率众于寒山,拥泗水灌彭城,与景为掎角声援。
岳总帅诸军南讨,与行台慕容绍宗 等击明,大破之,临阵擒明及其大将胡贵孙,自余俘馘数万。
景乃拥众于涡阳,与 左卫将军刘丰等相持。
岳回军追讨,又破之,景单骑逃窜。
六年,以功除侍中、太 尉,余如故,别封新昌县子。
又拜使持节、河南总管、大都督,统慕容绍宗、刘丰 等讨王思政于长社。
思政婴城自守,岳等引洧水灌城。
绍宗、刘丰为思政所获,关 西出兵援思政,岳内外防御,甚有谋算。
城不没者三板。
会世宗亲临,数日城下, 获思政等。
以功别封真定县男,世宗以为己功,故赏典弗弘也。
世宗崩,显祖出抚晋阳,令岳以本官兼尚书左仆射,留镇京师。
天保初,进封 清河郡王,寻除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宗师、司州牧。
五年,加太 保。
梁萧绎为周军所逼,遣使告急,且请援。
冬,诏岳为西南道大行台,统司徒潘 相乐等救江陵。
六年正月,师次义阳,遇荆州陷,因略地南至郢州,获梁州刺史司 徒陆法和,仍克郢州。
岳先送法和于京师,遣仪同慕容俨据郢城。
朝廷知江陵陷,诏岳旋师。
岳自讨寒山、长社及出随、陆,并有功绩,威名弥重。
而性华侈,尤悦酒色, 歌姬舞女,陈鼎击钟,诸王皆不及也。
初,高归彦少孤,高祖令岳抚养,轻其年幼, 情礼甚薄。
归彦内衔之而未尝出口。
及归彦为领军,大被宠遇,岳谓其德己,更倚赖之。
归彦密构其短。
岳于城南起宅,听事后开巷。
归彦奏帝曰:‘清河造宅,僭 拟帝宫,制为永巷,但唯无阙耳。’
显祖闻而恶之,渐以疏岳。
仍属显祖召邺下妇人薛氏入宫,而岳先尝唤之至宅,由其姊也。
帝悬薛氏姊而锯杀之,让岳以为奸民女。
岳曰:‘臣本欲取之,嫌其轻薄不用,非奸也。’
帝益怒。
六年十一月,使高归彦就宅切责之。
岳忧悸不知所为,数日而薨,故时论纷然,以为赐鸩也。
朝野叹 惜之。
时年四十四。
诏大鸿胪监护丧事,赠使持节、都督冀定沧瀛赵幽济七州诸军、 太宰、太傅、定州刺史,假黄钺,给辒辌车,赗物二千段,谥曰昭武。
初,岳与高祖经纶天下,家有私兵,并畜戎器,储甲千余领。
世宗之末,岳以四海无事,表求纳之。
世宗敦至亲之重,推心相任,云:‘叔属居肺腑,职在维城, 所有之甲,本资国用,叔何疑而纳之。’
文宣之世,亦频请纳,又固不许。
及将薨, 遗表谢恩,并请上甲于武库,至此葬毕,方许纳焉。
皇建中,配享世宗庙庭。
后归彦反,世祖知其前谮,曰:‘清河忠烈,尽力皇家,而归彦毁之,间吾骨肉。’
籍 没归彦,以良贱百口赐岳家。
后又思岳之功,重赠太师、太保,余如故。
子劢嗣。
劢,字敬德,夙智早成,为显祖所爱。
年七岁,遣侍皇太子。
后除青州刺史, 拜日,显祖戒之曰:‘叔父前牧青州,甚有遗惠,故遣汝慰彼黎庶,宜好用心,无 坠声绩。’
劢流涕对曰:‘臣以蒙幼,滥叨拔擢,虽竭庸短,惧忝先政。’
帝曰:‘汝既能有此言,吾不虑也。’
寻追授武卫将军、领军、祠部尚书、开府仪同三司。
以清河地在畿内,改封乐安王。
转侍中、尚书右仆射,出为朔州行台仆射。
后主晋州败,太后从土门道还京师,敕劢统领兵马,侍卫太后。
时佞幸阍寺,犹行暴虐,民间鸡猪,悉放鹰犬搏噬取之。
劢收仪同三司苟子溢徇军,欲行大戮。
太后有令,然后释之。
刘文殊窃谓劢曰:‘子溢之徒,言成祸福,何容如此,岂不 虑后生毁谤耶?’
劢攘袂语文殊曰:‘自献武皇帝以来,抚养士卒,委政亲贤,用 武行师,未有折衄。今西寇已次并州,达官多悉委叛,正坐此辈专政弄权,所以内 外离心,衣冠解体。若得今日斩此卒,明日及诛,亦无所恨。王国家姻娅,须同疾 恶,返为此言,岂所望乎!’
太后还至邺,周军续至,人皆恟惧,无有斗心,朝士 出降,昼夜相属。
劢因奏后主曰:‘今所翻叛,多是贵人,至于卒伍,犹未离贰。 请追五品已上家属,置之三台,因协之曰:‘若战不捷,即退焚台。’此曹顾惜妻 子,必当死战。且王师频北,贼徒轻我,今背城一决,理必破之,此亦计之上者。’
后主卒不能用。
齐亡入周,依例授开府。
隋朝历杨、楚、光、洮四州刺史。
开皇中 卒。
史臣曰:‘《易》称:‘天地盈虚,与时消息,况于人乎!’盖以通塞有期,污 隆适道。举世思治,则显仁以应之;小人道长,则俭德以避之。至若负博陆之图, 处藩屏之地,而欲迷邦违难,其可得乎。赵郡以跗萼之亲,当顾命之重,高揖则宗 社易危,去恶则人神俱泰。是用安夫一德,同此贞心,践畏途而不疑,履危机而莫 惧。以斯忠义,取毙凶慝。岂道光四海,不遇周成之明;将朝去三仁,终见殷墟之 祸。不然则邦国殄瘁,何影响之速乎!清河属经纶之会,自致青云,出将入相,翊 成鸿业,虽汉朝刘贾,魏室曹洪,俱未足论其高下。天保不辰,易生悔咎,固不可 掩其风烈,适以彰显祖之失德云。’
赞曰:‘赵郡英伟,风范凝正。天道无亲,斯人斯命。赫赫清河,于以经国。末 路小疵,非为败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北齐书-列传-卷十三-译文
赵郡王琛,字永宝,是高祖的弟弟。他小时候就擅长骑射,有志气。高祖平定天下后,中兴初期,他被任命为散骑常侍、镇西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在担任禁卫官期间,他恭敬勤勉,谨慎细致,是左右官员的表率。太昌初年,他被任命为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封为南赵郡公,食邑五千户。不久后,又被任命为骠骑大将军、特进、开府仪同三司、散骑常侍。永熙二年,他被任命为使持节、都督定州刺史、六州大都督。赵郡王琛真诚地安抚接纳人才,提拔使用人才,非常有声誉。等到斛斯椿等人结怨。高祖打算内部讨伐,因为晋阳是根本之地,召回赵郡王琛留下处理后事,任命他为并州、肆州、汾州大行台仆射,兼任六州九酋长大都督,所有相府政事都由赵郡王琛决断。天平年间,他被任命为御史中尉,公正地纠察弹劾,无所回避,远近的人都对他敬畏。不久后,他因乱高祖后庭被责罚,因杖责而毙,当时年仅二十三岁。追赠他为使持节、侍中、都督冀定沧瀛幽殷并肆云朔十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冀州刺史、太尉、尚书令,谥号贞平。天统三年,又追赠他为假黄钺、左丞相、太师、录尚书事、冀州刺史,进爵为王,配享高祖庙庭。儿子赵睿继承爵位。
赵睿小名须拔,出生三十天就失去了父亲,聪明早熟,特别受到高祖的喜爱,被养在宫中,让游娘的母亲照顾他,恩宠如同其他儿子。魏兴和中,继承爵位为南赵郡公。到了四岁,他从未见过母亲,他的母亲是魏华阳公主。有位郑夫人,是赵睿母亲的从母姊妹的女儿,对赵睿开玩笑说:“你是我的外甥,为什么却认游氏为亲?”赵睿因此询问,情绪变得不愉快。高祖对此感到奇怪,怀疑他感到了疾病,想要派医生来看他。赵睿回答说:“我没有病痛,只是听说有生之理,想要见一见。”高祖惊讶地问:“是谁告诉你的?”赵睿详细地陈述了事情的经过。高祖命令元夫人让赵睿进宫见面,赵睿跪拜,抱着头大哭。高祖非常悲伤。他对平秦王说:“这个孩子天生孝顺,我的儿子中没有谁能比得上他。”于是停工一天。赵睿刚开始读《孝经》,读到‘事父’时,就流泪抽泣。十岁时母亲去世,高祖亲自送赵睿到领军府,为赵睿发丧,悲痛欲绝,感动了左右的人,三天滴水不进。高祖和武明娄皇后都劝慰他,他才逐渐顺从。他守丧期间严格遵守礼仪,手持佛像长时间斋戒,以至于骨瘦如柴,拄着拐杖才能起身。高祖让常山王与他同床共枕,日夜劝慰他。并下令左右不准给他送水,即使口渴也不肯进食。因此,高祖吃饭时一定要叫赵睿一起。他对赵睿的同情和怜惜到了这种程度。高祖去世后,赵睿哭泣到吐血。等到他成年,将要结婚,但面容却带着哀伤。世宗对他说:“我要为你娶郑述祖的女儿,门第很高,你为什么会有所不满,精神不愉快?”赵睿回答说:“我因为痛失父亲,一直深深怀念母亲,现在即将成婚,更加感到伤感。”话还没说完,就呜咽不能自持。世宗为此感到同情。他努力学习,常常熬夜到很晚。武定末年,他被任命为太子庶子。显祖即位后,晋升爵位为赵郡王,食邑一千二百户,升任散骑常侍。
赵睿身高七尺,仪表堂堂,熟悉官职,有识人之明。二年,出任定州刺史,加授抚军将军、六州大都督,当时年仅十七岁。赵睿留心庶政,纠正弊端,鼓励农桑,接待贤能之人,他所管辖的地方治理得很好,被称为良牧。三年,加授仪同三司。六年,诏令赵睿率领山东数万军队监修长城。当时正值盛夏六月,赵睿在途中,除去遮阳的盖扇,亲自与士兵同甘共苦。而定州先有冰室,每年藏冰,长史宋钦道因为赵睿冒着炎热,就派人用车送冰,日夜兼程追赶。正值中午停车,酷热难耐,大家都难以忍受,而送冰的人到了,都认为得到了冰这一时之需。赵睿对他们叹息说:“三军之人,都喝温水,我怎能独自享受寒冰,这不是追名古将,实在是出于不忍。”于是将冰全部融化,竟没有尝一口。士兵们感动喜悦,远近都称赞他。在此之前,劳役结束后,壮丁们都先回家;体弱的人被丢弃在山北,加上饥饿疾病,很多人死去。赵睿于是亲自率领所部,与他们一同返回,根据州乡分配,分别扎营,监督领导,强弱相持,遇到好的水草,就停下来,分出多余的,救济不足的,保全了十三个士兵。
九年,皇帝驾临楼烦,赵睿在行宫朝见,随后随皇帝返回晋阳。当时济南以太子身份监国,因此设立大都督府,与尚书省分别处理事务,并开设府署。显祖特别重视选拔人才,于是任命赵睿为侍中、代理大都督府长史。赵睿后来在侍宴时,显祖随意地对常山王演等人说:“自古以来有这样的长史吗?我任用这个长史怎么样?”演回答说:“陛下关心庶政,优待贤能,须拔晋升为蝉珥之荣,退任时应委以重任,自古以来,确实没有听说过这样的选拔。”皇帝说:“我对这一点也自认为做得合适。”十年,转任仪同三司、侍中、将军、长史,王位不变。不久后,加授开府仪同三司、骠骑大将军、太子太保。
皇建初年,赵睿代理并州事务。孝昭临终前,预先接受托付,到邺城迎接世祖,因功被封为尚书令,另外封为浮阳郡公,监管太史,太子太傅,参与制定律令。又因讨伐北狄有功,被封为颍川郡公。再次被封为尚书令,代理大宗正卿。天统年间,追赠赵睿的父亲赵琛为假黄钺,母亲元氏为赵郡王妃,谥号贞昭,华阳长公主如故,有关部门按照礼仪在墓前授予。当时隆冬严寒,赵睿赤脚哭号,面部都裂开了,吐血数升。回到朝廷后,无法参加朝会,皇帝亲自到他的府邸看望。任命他为司空,代理录尚书事。突厥曾经侵犯到并州,皇帝亲自率军,六军的行动都听从赵睿的调度。因功再次被封为宣城郡公。代理宗正卿,晋升为太尉,监管五礼。赵睿长期掌管朝政,清正廉洁,声望日益提高,逐渐被疏远和猜忌,于是撰写了古代忠臣义士的事迹,称为《要言》,以表达自己的心意。
世祖去世后,下葬后的几天,睿宗与冯翊王润、安德王延宗以及元文遥向后主上奏说:‘和士开不宜继续留在朝廷内任职。’并一同向太后上奏,因此将和士开调出京城,任命为兖州刺史。太后说:‘和士开曾经被我们驱使,想要留他超过一百天。’睿宗严肃地不同意。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太后多次提起这件事。有宦官得知太后的密旨,对睿宗说:‘太后既然如此决定,殿下为何还要苦苦反对呢。’睿宗说:‘我国的大事重要,即使是死也不回避,如果贪生怕死,让国家陷入动荡,那不是我的意愿。何况我接受了先皇的遗命,委托之事非同小可。现在新皇帝年幼,怎能让奸臣在身边。不坚守正道,怎么面对苍天。’于是他再次上奏,言辞恳切。太后命令斟酒赐给睿宗。睿宗严肃地说:‘现在讨论的是国家大事,不是为了一杯酒!’说完就离开了。
那天晚上,睿宗正在睡觉,看到一个身高一丈五尺,手臂长一丈多的人,站在门口对着床,用手臂压着睿宗,过了很久才消失。睿宗对此感到非常厌恶,便起身独自叹息道:‘大丈夫的命运一旦到了这个地步!’他担心会被太后杀害,第二天早上想要入朝,妻子和儿子都劝阻他。睿宗说:‘自古以来,忠臣都不顾身家性命,国家大事重要,我应当以死效忠,岂能容忍一个妇人颠覆宗庙。而且和士开是什么东西,如此嚣张,我宁死也要侍奉先皇,不愿看到朝廷陷入混乱。’走到殿门前,又有人说:‘殿下不要进去,恐怕有危险。’睿宗说:‘我对天发誓,即使死了也没有遗憾。’他进入朝见太后,太后再次提起这件事,睿宗坚持己见。他走出宫门,到了永巷,遇到士兵被逮捕,被送到华林园的雀离佛院,被刘桃枝拉去杀害,当时三十六岁。三天大雾,朝野人士都为他感到冤屈和惋惜。过了一年后,皇帝下诏允许以王的礼仪安葬他,最终没有追赠谥号。
子整信继承了王位。历任散骑常侍、仪同三司。他好学有品行,年轻时因为打猎坠马,伤了腰脚,最终无法起身,在长安去世。他的同母弟弟惠宝早逝,元象初年,追赠侍中、尚书令、都督四州诸军事、青州刺史。天统三年,再次追赠十州都督,封为陈留王,谥号文恭,由清河王岳的第十子敬文继承。
清河王岳,字洪略,是高祖的堂弟。他的父亲翻,字飞雀,在魏朝被追赠为太尉,谥号孝宣公。岳年幼时孤贫,不为人所知,长大后性格敦厚正直,仪表堂堂,深沉有度量。最初,岳家住在洛邑,高祖每次出使洛邑,必定住在岳的家中。岳的母亲山氏,曾夜起,看到高祖的房间中有光,暗中去看,发现没有点灯,于是将高祖转移到另一间房间,像之前看到的那样。山氏感到非常奇怪,去找占卜者占卜,得到《乾》卦的《大有》卦,占卜者说:‘大吉,《易经》称“飞龙在天,大人造也”,飞龙九五为大人之卦,非常尊贵。’山氏将这个消息告诉了高祖。后来高祖在信都起兵,山氏得知后非常高兴,对岳说:‘赤光的祥瑞,现在应该应验了,你可以悄悄地跟着他,共同谋划大事。’岳于是前往信都。高祖见到他,非常高兴。
中兴初年,他被任命为散骑常侍、镇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兼任武卫将军。高祖与四胡在韩陵作战,高祖率领中军,高昂率领左军,岳率领右军。中军战败,敌人趁机进攻,岳举起军旗大声呼喊,横冲敌人的阵地,高祖才得以回师,内外夹击,最终大败敌人。因功被任命为卫将军、右光禄大夫,继续兼任武卫将军。太昌初年,他被任命为车骑将军、左光禄大夫,兼任左右卫,封为清河郡公,食邑二千户。他的母亲山氏,被封为郡君,授予女儿侍中,进入宫中侍奉皇后。当时尔朱兆仍然占据并州,高祖准备讨伐他,让岳留在京师镇守,升任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天平二年,他被任命为侍中、六州军事都督,不久后加封开府。
岳招募当时的有才德之人,作为自己的属下,议论者认为他做得很好。不久后,他担任典书监,又担任侍学,被任命为使持节、六州大都督、冀州大中正。不久后,他被任命为京畿大都督,他的六州事务都集中在京畿。当时高祖在晋阳处理政务,岳与侍中孙腾等人在京师辅政。元象二年,他因母亲去世而离职。岳非常孝顺,尽力服侍母亲,母亲如果生病,他衣不解带,母亲去世后,他悲痛欲绝,高祖非常担心他,每天派人去安慰他。不久后,他恢复了原职。二年,他被任命为兼任领军将军。兴和初年,世宗总揽朝政,岳出京担任使持节、都督、冀州刺史,侍中、骠骑、开府仪同三司的职位保持不变。三年,转任青州刺史。岳掌权已久,素来受到朝野的敬畏,出京担任藩镇后,百姓望风而逃。
武定元年,他被任命为晋州刺史、西南道大都督,被誉为安抚边疆的功臣。当时岳生病,高祖让他回京治疗,病好后,又让他回去任职。
等到高祖去世,侯景叛乱,世宗召回岳到并州,共同商议平定侯景的策略。而武帝趁机派遣他的贞阳侯明率领军队在寒山,占据泗水灌溉彭城,与侯景形成掎角之势相互支援。岳总领各军南征,与行台慕容绍宗等击败明,大败敌军,在战场上生擒明及其大将胡贵孙,其余俘虏数万。侯景于是聚集军队在涡阳,与左卫将军刘丰等对峙。岳回军追击,再次击败敌人,侯景单骑逃窜。六年,因功被任命为侍中、太尉,其余职位保持不变,另外封为新昌县子。又被任命为使持节、河南总管、大都督,统领慕容绍宗、刘丰等在长社讨伐王思政。思政坚守城池,岳等引洧水灌城。慕容绍宗、刘丰被思政俘获,关西出兵支援思政,岳内外防御,非常有谋略。城池没有被淹没的只有三版。恰好世宗亲自前来,几天后城下,生擒思政等人。因功另外封为真定县男,世宗认为这是自己的功劳,所以赏赐并不丰厚。
世宗去世后,显祖出京安抚晋阳,让岳以原职兼任尚书左仆射,留在京师镇守。天保初年,晋升封为清河郡王,不久后除任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宗师、司州牧。五年,加封太保。梁朝的萧绎被周军逼迫,派遣使者求援,并请求支援。冬天,皇帝下诏让岳担任西南道大行台,统领司徒潘相乐等救援江陵。六年正月,军队驻扎在义阳,遇到荆州陷落,于是向南至郢州,生擒梁州刺史司徒陆法和,并攻克了郢州。岳先将法和送到京师,派遣仪同慕容俨占据郢城。朝廷得知江陵陷落,下诏让岳撤军。
岳飞自讨伐寒山、长社等地,以及出征随、陆,都有显著的功绩,威名更加显赫。但他性格奢侈,特别喜好酒色,拥有歌姬舞女,摆设丰盛的宴席和敲击钟鼓,其他诸王都比不上他。起初,高归彦年幼丧父,高祖让岳飞抚养他,但因为归彦年纪小,岳飞对他的情谊和礼节都很淡薄。归彦心中怀恨,但从未表露。等到归彦成为领军,受到了极大的宠爱,岳飞认为归彦对自己忠诚,更加依赖他。归彦却暗中陷害他。岳飞在城南建造宅邸,听事后开辟了小巷。归彦向皇帝告发说:“清河王建造宅邸,模仿帝宫,建造了永巷,只是缺少了阙门。”显祖听后很厌恶他,逐渐疏远了岳飞。显祖还曾召邺下妇人薛氏入宫,而岳飞之前曾邀请她到自己的宅邸,因为她是薛氏的姐姐。皇帝将薛氏的姐姐吊起来锯杀,责怪岳飞收留了奸民之女。岳飞说:“我本来想娶她,但嫌她轻佻不用,不是奸民。”皇帝更加愤怒。六年十一月,皇帝派高归彦到岳飞宅邸严厉责问。岳飞忧虑不安,不知所措,几天后去世,因此当时舆论纷纷,认为是被赐死。朝野人士都感到惋惜。岳飞当时四十四岁。皇帝下诏由大鸿胪监护丧事,追赠使持节、都督冀定沧瀛赵幽济七州诸军、太宰、太傅、定州刺史,赐予黄钺,提供辒辌车,赐物二千段,谥号昭武。
起初,岳飞与高祖共同治理天下,家中拥有私兵,并储存了兵器,有铠甲一千余领。世宗末年,岳飞认为四海无事,上表请求交还兵器。世宗非常重视亲情,推心置腹地信任他,说:“叔父你是皇室近亲,职责在于维护国家,所有的铠甲原本都是国家的物资,叔父为何怀疑而要交还呢?”文宣帝时期,岳飞也多次请求交还,但都坚决不允许。等到岳飞临终前,上表谢恩,并请求将铠甲存放在武库,直到葬礼结束后才被允许。皇建年间,被配享世宗庙庭。后来高归彦反叛,世祖知道他之前诬陷岳飞,说:“清河王忠诚勇敢,竭尽全力为国家效力,而高归彦却诽谤他,挑拨我们父子关系。”没收了高归彦的财产,将一百口良贱人口赐给了岳家。后来又因为怀念岳飞的功效,再次追赠太师、太保,其他待遇不变。岳飞的儿子岳劢继承了他的爵位。
岳劢,字敬德,从小就聪明早熟,受到显祖的喜爱。七岁时,被派去侍奉皇太子。后来被任命为青州刺史,显祖告诫他说:“叔父之前治理青州,很有德政,所以派你去安抚那里的百姓,要好好用心,不要辜负先人的政绩。”岳劢流泪回答道:“我因为年幼,得以被提拔,虽然能力有限,但害怕有辱先人的政绩。”皇帝说:“你既然能说出这样的话,我就不用担心了。”不久追授他为武卫将军、领军、祠部尚书、开府仪同三司。因为清河王的地盘在京城附近,他被改封为乐安王。后来转任侍中、尚书右仆射,出京担任朔州行台仆射。
后主在晋州战败,太后从土门道返回京师,命令岳劢统领兵马,保卫太后。当时宠幸的阍寺仍然施行暴政,民间鸡猪被放鹰犬捕食。岳劢逮捕了仪同三司苟子溢,准备处决他。太后下令后,才释放了他。刘文殊私下对岳劢说:“苟子溢这些人,言辞可以决定祸福,怎么能这样对待他们,难道不怕后人指责吗?”岳劢激动地对刘文殊说:“自从献武皇帝以来,抚养士兵,委政亲贤,用兵行师,从未有过挫折。现在西边的敌人已经逼近并州,达官显贵大多叛变,正是这些人专权弄权,导致国内外离心,士大夫离心离德。如果今天杀了这些士兵,明天再杀,我也不会后悔。王家的姻亲,必须同仇敌忾,你这样说,岂是所期望的吗!”太后回到邺城,周军继续逼近,人们都非常恐惧,没有战斗的意志,朝士纷纷投降,日夜不断。岳劢趁机向后主奏报说:“现在叛变的大多是贵族,至于士兵,还没有完全背离。请追捕五品以上的家属,将他们安置在三台,告诉他们:‘如果战事不利,就烧毁三台。’这些人会顾惜妻子儿女,一定会拼死战斗。而且我军连续北撤,敌军轻视我们,现在背城一战,理应能够击败敌人,这是上策。”后主最终没有采纳他的建议。齐国灭亡后归附周朝,按照惯例被授予开府。在隋朝历任杨、楚、光、洮四州刺史。开皇年间去世。
史臣评论说:《易经》说:‘天地盈虚,与时消息,何况是人呢!’因为通塞有定数,兴衰由道。全天下都希望治理好国家,就应该显扬仁德来回应;如果小人得志,就应该谦逊避让。至于像赵郡王这样,身处藩屏之地,却想要使国家迷失方向,违背困难,这是不可能的。赵郡王因为与皇帝有亲戚关系,肩负着重要的使命,高祖退位时,如果他不支持,国家就会陷入危机,如果他去恶从善,那么人民和神灵都会得到安宁。因此,他坚守一德,保持忠诚的心,走在危险的道路上不犹豫,面对危机不畏惧。用他的忠诚和义气,击败了凶恶的敌人。难道是光明照耀四海,却没有遇到周成王的英明;或者是朝廷失去了三位贤臣,最终看到了殷朝的灭亡。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国家灭亡的速度为什么会这么快!清河王在治理国家的重要时期,自己努力达到了高位,出将入相,辅佐成就了伟大的事业,即使是汉朝的刘贾,魏室的曹洪,都不足以比较他的高下。天保年间,不幸发生了悔恨之事,但他的风节不能被掩盖,反而更加彰显了显祖的失德。
赞语说:赵郡王英伟,风范坚定。天道不亲,但他的命运如此。清河王声名显赫,因此能够治理国家。他晚年的小错误,并不能算作败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北齐书-列传-卷十三-注解
赵郡王琛:赵郡王琛,即高祖的弟弟,字永宝,是北魏时期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在政治、军事和文化方面都有显著成就,被封为赵郡公,是北魏朝廷中的重臣。
清河王岳:清河王岳,即高祖的儿子,名睿,小名须拔,是北魏时期的一位王子。他在政治上有很高的成就,被封为赵郡王,是北魏朝廷中的关键人物。
高祖:指高欢,北齐的开国皇帝。
中兴:指北魏在经历了分裂和动荡之后,重新恢复统一和繁荣的时期。
散骑常侍:古代官职,为皇帝的高级顾问。
镇西将军:古代官职,负责镇守边疆,防御外敌。
金紫光禄大夫:古代官职,为高级文官。
禁卫:指保卫皇帝和皇宫的军队。
车骑大将军:古代官职,是高级武官,负责军事指挥。
左光禄大夫:古代官职,为高级文官。
南赵郡公:赵郡王琛被封的爵位,表示他在赵郡地区的封地。
骠骑大将军:古代官职,掌管军事。
特进:古代官职,是对有功之臣的荣誉性称号。
开府仪同三司:古代官职,掌管军事和行政。
使持节:古代官职,代表皇帝出使,有节制军队的权力。
都督:古代官职,掌管军事,管理一定地区的军事事务。
定州: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
大行台仆射:古代官职,是高级文官,负责中央政府的政务。
御史中尉:古代官职,是监察官,负责监督官员的行为。
杖而毙:指用杖刑至死。
假黄钺:古代皇帝授予的象征权力的器物。
左丞相:古代官职,是宰相,负责辅佐皇帝处理国家大事。
太师:古代官职,是高级文官,负责宫廷事务。
录尚书事:古代官职,是宰相的助手,负责处理日常政务。
冀州:古代的一个州名,位于今河北省。
太尉:古代官职,是三公之一,负责军事。
尚书令:古代官职,是宰相,负责处理国家大事。
谥曰:指给予死者的谥号,是对其生前的评价。
魏兴和中:指北魏时期的一个时间点。
孝经:中国古代的一部儒家经典,强调孝道。
领军府:古代官职,负责统领军队。
武明娄皇后:北魏的一位皇后,娄昭君。
常山王:北魏的一位王子,名演。
抚军将军:古代官职,是高级武官,负责军事指挥。
山东兵:指山东地区的军队。
长城: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位于今天的北方。
楼烦: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
大都督府:古代官职,负责统领一定地区的军事和行政。
尚书省:古代官职,负责处理国家大事。
蝉珥:古代官员的装饰品,表示官职的高低。
大宗正卿:古代官职,负责宗族事务。
突厥:古代游牧民族,曾对北魏构成威胁。
宣城郡公:北魏时期的一个封号,表示对功臣的赏赐。
世祖:指北魏的孝文帝拓跋宏,他是北魏的第五位皇帝。
睿:指北魏的孝明帝元诩,他是北魏的第七位皇帝。
冯翊王润:指冯翊王元润,是北魏的一位宗室王。
安德王延宗:指安德王元延宗,是北魏的一位宗室王。
元文遥:指元文遥,是北魏的一位官员。
后主:指北魏的孝庄帝元子攸,他是北魏的第八位皇帝。
和士开:指和士开,是北魏末年的权臣。
兖州刺史:兖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刺史是州的行政长官。
太后:指皇帝的母亲。
仪同三司:古代官职,掌管军事和行政。
社稷:古代指国家,社稷是古代祭祀土地神和谷神的地方。
先皇:指已故的皇帝。
嗣主:指即位的皇帝。
邪臣:指奸臣,指对国家有危害的官员。
卮酒:古代的一种酒器,也指酒。
华林园:古代皇家园林,位于洛阳。
雀离佛院:古代的佛教寺院。
刘桃枝:指刘桃枝,是北魏的一位官员。
大雾三日:指连续三天的大雾天气,常用来形容天气异常或表示哀悼。
赠谥:指对已故的人给予的尊称。
子整信嗣:指子整信,是北魏皇族的后代。
武卫将军:古代官职,掌管皇帝的警卫。
韩陵: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安阳市。
车骑将军:古代官职,掌管军事。
左右卫:古代官职,掌管宫廷警卫。
郡公:古代的一种爵位,指郡的封号。
食邑:古代指封地的收入。
宗师:古代官职,掌管教育和文化。
司州牧:古代官职,掌管一州的行政。
西南道大行台:古代官职,指在西南地区行使中央政府权力的官员。
义阳:古代地名,位于今湖北省。
荆州:古代的一个州名,位于今湖北省。
郢州:古代的一个州名,位于今湖北省。
寒山:指寒山寺,位于浙江省天台山,是佛教禅宗的圣地之一,这里代指岳飞的故乡。
长社: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许昌市,这里指岳飞曾经任职的地方。
出随、陆:出随、陆是指随州和陆州,都是古代地名,这里指岳飞曾经任职过的地区。
华侈:指奢侈,过度追求物质享受。
酒色:指酒和女色,古代常用来形容沉迷于享乐。
陈鼎击钟:陈鼎,指古代的一种大型食器;击钟,指敲击钟声,这里形容宴会的豪华场面。
领军:古代官职,掌管军事。
德己:指自认为有德行。
短:指缺点,短处。
永巷:古代宫中供宫女居住的地方,这里指模仿皇宫的建筑。
显祖:指高洋,北齐的第二位皇帝。
薛氏:指薛氏女子,这里指被岳飞召入宅中的女子。
悬薛氏姊而锯杀之:指将薛氏的姐姐悬挂起来,用锯子杀死,是一种残酷的刑罚。
奸民女:指不贞洁的女子。
赐鸩:指赐死,用毒酒毒死。
大鸿胪:古代官职,掌管礼仪。
冀定沧瀛赵幽济七州:指冀、定、沧、瀛、赵、幽、济七个州,这里指岳飞曾经管辖的地区。
太宰:古代官职,掌管国家大政。
太傅:古代官职,辅佐皇帝的高级官员。
定州刺史:古代官职,管理一定地区的行政事务。
辒辌车:古代一种装饰华丽的车辆。
赗物:指赠送的财物。
谥曰昭武:指给予的谥号,昭武是对岳飞的一种赞誉。
世宗:指高洋的儿子高湛,北齐的第三位皇帝。
经纶天下:指治理国家。
畜戎器:指储备武器。
储甲千余领:指储备铠甲一千多副。
纳之:指上交,上交武器。
敦至亲之重:指非常重视亲情。
推心相任:指真心实意地信任。
文宣之世:指文宣帝高洋的时代。
配享世宗庙庭:指在世宗的庙宇中配享,即与世宗一同被祭祀。
籍没归彦:指没收高归彦的财产。
良贱百口:指高归彦的家族成员。
青州刺史:古代官职,管理青州地区的行政事务。
牧青州:指担任青州刺史。
黎庶:指百姓。
滥叨拔擢:指被过度提拔。
祠部尚书:古代官职,掌管祭祀事务。
畿内:指京城附近地区。
乐安王:指岳飞的封号。
朔州行台仆射:古代官职,管理朔州地区的行政事务。
晋州败:指晋州战败。
土门道: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北省。
阍寺:古代官职,掌管宫门。
鹰犬搏噬:指用鹰犬捕食。
苟子溢:指苟子溢,这里指被劢收捕的官员。
谮:指诬陷。
殷墟:指商朝的遗址,这里比喻国家的衰败。
经纶之会:指治理国家的关键时刻。
青云:指高官显贵。
翊成鸿业:指辅佐成就伟大的事业。
刘贾:指汉朝的刘贾,这里比喻岳飞的功绩。
曹洪:指魏室的曹洪,这里比喻岳飞的功绩。
风烈:指高尚的品德。
失德:指道德败坏。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北齐书-列传-卷十三-评注
岳自讨寒山、长社及出随、陆,并有功绩,威名弥重。
此句描述了岳飞的功绩,他曾在寒山、长社等地作战,并且立下了显著的战功,因此威名远扬。‘自讨’一词,体现了岳飞主动请缨,勇往直前的精神,彰显了他的英雄气概。
而性华侈,尤悦酒色, 歌姬舞女,陈鼎击钟,诸王皆不及也。
这句话揭示了岳飞性格上的华侈,喜欢奢华的生活,特别是酒色之乐,以至于他的生活方式超过了当时的诸王。‘华侈’一词,形容其生活之奢侈,‘尤悦’则表现出他对这些享受的偏爱。
初,高归彦少孤,高祖令岳抚养,轻其年幼, 情礼甚薄。
此句讲述了高归彦的童年经历,高祖让他由岳飞抚养,但由于年幼,岳飞对他的情礼并不厚重。‘轻’字体现了岳飞对高归彦年幼时的轻视,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年幼者的不重视。
及归彦为领军,大被宠遇,岳谓其德己,更倚赖之。
这句话描述了高归彦成长为领军后,得到了皇帝的宠爱,岳飞也因此更加依赖他。‘大被宠遇’表现了高归彦在政治上的成功,而‘更倚赖之’则反映了岳飞对他的信任。
岳于城南起宅,听事后开巷。归彦奏帝曰:“清河造宅,僭 拟帝宫,制为永巷,但唯无阙耳。”
此句描述了岳飞在城南建造宅邸,高归彦上奏皇帝,指责岳飞建造的宅邸过于奢华,有僭越皇帝宫殿之嫌。‘僭拟’一词,强调了岳飞的行为对皇帝权威的挑战。
显祖闻而恶之,渐以疏岳。
这句话说明了显祖对岳飞的恶感,并逐渐疏远了他。‘恶之’和‘疏’字,揭示了皇权对政治对手的排斥和打压。
仍属显祖召邺下妇人薛氏入宫,而岳先尝唤之至宅,由其姊也。
此句讲述了显祖将邺下妇人薛氏召入宫中,而岳飞之前曾邀请过她的姐姐。‘仍属’和‘尝’字,反映了当时宫廷中的权力斗争和人际关系。
帝悬薛氏姊而锯杀之,让岳以为奸民女。
这句话描述了皇帝对薛氏姐姐的残忍对待,并将其嫁祸给岳飞。‘悬’和‘锯杀’等字眼,揭示了宫廷的残酷和人性的扭曲。
岳曰:“臣本欲取之,嫌其轻薄不用,非奸也。”
这句话是岳飞对皇帝指责的辩解,他解释自己邀请薛氏姐姐的原因,并否认其奸民的身份。‘本欲取之’和‘嫌其轻薄不用’等词语,展现了岳飞的坦率和直率。
帝益怒。
这句话说明了皇帝对岳飞的辩解更加愤怒,进一步加剧了他们之间的矛盾。
六年十一月,使高归彦就宅切责之。
此句描述了皇帝派遣高归彦到岳飞的宅邸进行严厉的责备。‘使’和‘切责’等词语,表现了皇帝对岳飞的严厉态度。
岳忧悸不知所为,数日而薨,故时论纷然,以为赐鸩也。
这句话说明了岳飞在受到责备后感到忧虑和恐惧,最终在数日后去世。‘忧悸’和‘薨’等词语,揭示了岳飞临终前的心理状态和死亡的原因。
朝野叹惜之。
这句话说明了岳飞的去世引起了朝野的哀悼和惋惜,反映了他在人民心中的地位。
时年四十四。
这句话给出了岳飞去世时的年龄,四十四岁,正值壮年。
诏大鸿胪监护丧事,赠使持节、都督冀定沧瀛赵幽济七州诸军、 太宰、太傅、定州刺史,假黄钺,给辒辌车,赗物二千段,谥曰昭武。
这句话描述了皇帝对岳飞的追赠和谥号,‘使持节’、‘都督’等词语,体现了皇帝对岳飞的追认和尊崇。
初,岳与高祖经纶天下,家有私兵,并畜戎器,储甲千余领。
此句讲述了岳飞与高祖一起治理天下,家中拥有私兵和武器装备,储存了千余领甲。‘经纶’一词,体现了岳飞在政治上的才干和影响力。
世宗之末,岳以四海无事,表求纳之。
这句话说明了世宗在位末期,岳飞因为四海太平,上表请求将私兵和武器装备上交。‘表求纳之’表现了岳飞对国家安全的重视。
世宗敦至亲之重,推心相任,云:“叔属居肺腑,职在维城, 所有之甲,本资国用,叔何疑而纳之。”
此句描述了世宗对岳飞的信任和尊重,他认为岳飞是国家的重要支柱,不应该怀疑他上交武器装备。‘敦至亲之重’和‘推心相任’等词语,体现了皇帝与臣子之间的深厚感情。
文宣之世,亦频请纳,又固不许。
这句话说明了文宣帝时期,岳飞也多次请求上交武器装备,但被坚决拒绝。‘频请纳’和‘固不许’等词语,反映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激烈。
及将薨, 遗表谢恩,并请上甲于武库,至此葬毕,方许纳焉。
此句描述了岳飞临终前再次上表感谢皇帝的恩宠,并请求将武器装备上交于武库,直到葬礼结束后才得到批准。‘遗表谢恩’和‘上甲于武库’等词语,展现了岳飞对国家的忠诚。
皇建中,配享世宗庙庭。
这句话说明了岳飞在皇建年间,被配享于世宗庙庭,得到了后人的敬仰。
后归彦反,世祖知其前谮,曰:“清河忠烈,尽力皇家,而归彦毁之,间吾骨肉。”
此句描述了高归彦反叛后,世祖得知高归彦曾诬陷岳飞,因此对高归彦进行了处罚。‘清河忠烈’和‘尽力皇家’等词语,体现了岳飞对国家的忠诚。
籍没归彦,以良贱百口赐岳家。
这句话说明了世祖将高归彦的财产没收,并将他的百口家人赐给了岳家。‘籍没’和‘赐’等词语,表现了皇帝对岳家的关怀。
后又思岳之功,重赠太师、太保,余如故。
此句描述了皇帝后来又想起了岳飞的功绩,因此重新赠予他太师、太保等职位,其他待遇保持不变。‘重赠’一词,体现了皇帝对岳飞的追认和尊重。
子劢嗣。
这句话说明了岳飞的子嗣继承了岳飞的职位。
劢,字敬德,夙智早成,为显祖所爱。
此句描述了岳飞的儿子岳劢,他字敬德,聪明早慧,受到了显祖的喜爱。‘夙智早成’和‘为显祖所爱’等词语,展现了岳劢的才华和受到的宠爱。
年七岁,遣侍皇太子。
这句话说明了岳劢在七岁时就被派遣去侍奉皇太子,体现了皇帝对他的重视。
后除青州刺史,拜日,显祖戒之曰:“叔父前牧青州,甚有遗惠,故遣汝慰彼黎庶,宜好用心,无 坠声绩。”
此句描述了岳劢被任命为青州刺史,显祖在任命时告诫他要好好治理青州,不要辜负先人的遗惠。‘除’和‘戒之’等词语,体现了皇帝对岳劢的期望和嘱托。
劢流涕对曰:“臣以蒙幼,滥叨拔擢,虽竭庸短,惧忝先政。”
这句话描述了岳劢在受命时流着泪表示自己年幼无知,担心不能胜任先人的职责。‘流涕’和‘滥叨拔擢’等词语,展现了岳劢的谦逊和自省。
帝曰:“汝既能有此言,吾不虑也。”
这句话说明了皇帝对岳劢的回答,表示他对岳劢的信任。
寻追授武卫将军、领军、祠部尚书、开府仪同三司。
此句描述了皇帝追赠岳劢多个职位,体现了皇帝对他的认可和重视。
以清河地在畿内,改封乐安王。
这句话说明了岳劢因为清河地区在畿内,被改封为乐安王,体现了皇帝对他的特殊照顾。
转侍中、尚书右仆射,出为朔州行台仆射。
此句描述了岳劢在政治上的晋升,先后担任侍中、尚书右仆射等职位,并出使朔州担任行台仆射。
后主晋州败,太后从土门道还京师,敕劢统领兵马,侍卫太后。
此句描述了晋州战败后,太后从土门道返回京师,皇帝命令岳劢统领兵马,保护太后。
时佞幸阍寺,犹行暴虐,民间鸡猪,悉放鹰犬搏噬取之。
这句话描述了当时宫廷中的佞幸阍寺依然进行暴虐行为,以至于民间鸡猪被放鹰犬捕食。
劢收仪同三司苟子溢徇军,欲行大戮。
此句描述了岳劢收捕了仪同三司苟子溢,准备对他进行处决。
太后有令,然后释之。
这句话说明了太后下令后才释放了苟子溢。
刘文殊窃谓劢曰:“子溢之徒,言成祸福,何容如此,岂不 虑后生毁谤耶?”
此句描述了刘文殊对岳劢的劝告,认为岳劢的行为可能会引起后人的毁谤。
劢攘袂语文殊曰:“自献武皇帝以来,抚养士卒,委政亲贤,用 武行师,未有折衄。
这句话是岳劢对刘文殊的回答,他强调自献武皇帝以来,皇帝一直重视军队和贤臣,因此用武行师从未失败。
今西寇已次并州,达官多悉委叛,正坐此辈专政弄权,所以内外离心,衣冠解体。
此句描述了岳劢对当时政治局势的分析,认为西边的敌人已经逼近并州,许多达官贵人纷纷叛变,这都是因为一些专权弄权的人造成的。
若得今日斩此卒,明日及诛,亦无所恨。
这句话是岳劢对刘文殊的回应,他表示即使今天斩杀这些叛徒,明天再杀更多的人,也毫不后悔。
王国家姻娅,须同疾恶,返为此言,岂所望乎!
此句是岳劢对刘文殊的再次回应,他强调王家的姻亲应该共同痛恨这些叛徒,而不是为此担忧。
太后还至邺,周军续至,人皆恟惧,无有斗心,朝士出降,昼夜相属。
这句话描述了太后返回邺城后,周军继续进攻,人们都非常恐惧,没有战斗的意志,朝士纷纷投降。
劢因奏后主曰:“今所翻叛,多是贵人,至于卒伍,犹未离贰。
这句话是岳劢向后主上奏,指出现在叛变的人大多是贵族,而士兵们还没有完全背离。
请追五品已上家属,置之三台,因协之曰:‘若战不捷,即退焚台。’
此句描述了岳劢建议将五品以上的家属安置在三台,并告诉他们如果战败,就烧毁三台。
此曹顾惜妻子,必当死战。
这句话说明了岳劢认为这些家属会为了保护自己的妻子和孩子而勇敢战斗。
且王师频北,贼徒轻我,今背城一决,理必破之,此亦计之上者。
此句是岳劢对后主的建议,他认为现在应该背城一战,这样有更大的胜算。
后主卒不能用。
这句话说明了后主没有采纳岳劢的建议。
齐亡入周,依例授开府。
此句描述了岳飞的儿子岳劢在齐国灭亡后,投奔了周朝,并被授予开府的职位。
隋朝历杨、楚、光、洮四州刺史。
这句话说明了岳劢在隋朝历任杨、楚、光、洮四州的刺史。
开皇中卒。
这句话说明了岳劢在开皇年间去世。
史臣曰:《易》称:“天地盈虚,与时消息,况于人乎!”盖以通塞有期,污 隆适道。
这句话是史臣的评论,引用了《易经》中的话,表达了人生的起伏变化,以及通塞、污隆都有其规律。
举世思治,则显仁以应之;小人道长,则俭德以避之。
这句话说明了当世界渴望治理时,应该彰显仁德来应对;当小人得道时,应该保持俭德来避免。
至若负博陆之图,处藩屏之地,而欲迷邦违难,其可得乎。
这句话批评了那些负隅顽抗、违背国家利益的人。
赵郡以跗萼之亲,当顾命之重,高揖则宗社易危,去恶则人神俱泰。
这句话说明了赵郡(指岳飞)作为皇帝的亲戚,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如果他不忠于国家,国家就会陷入危机;如果他除去邪恶,国家就会安定。
是用安夫一德,同此贞心,践畏途而不疑,履危机而莫惧。
这句话描述了岳飞忠诚于国家,坚定不移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即使在困难和危险面前也不动摇。
以斯忠义,取毙凶慝。
这句话说明了岳飞以自己的忠义精神,战胜了邪恶。
岂道光四海,不遇周成之明;将朝去三仁,终见殷墟之祸。
这句话是对岳飞遭遇的反思,认为他虽然光大了四海,但没有遇到周成王的明君;如果朝中去掉三个仁人,最终会导致国家的灭亡。
不然则邦国殄瘁,何影响之速乎!
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国家危机的严重性。
清河属经纶之会,自致青云,出将入相,翊成鸿业,虽汉朝刘贾,魏室曹洪,俱未足论其高下。
这句话描述了岳飞的政治生涯,他自致青云,出将入相,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即使是汉朝的刘贾、魏室的曹洪也无法与他相比。
天保不辰,易生悔咎,固不可掩其风烈,适以彰显祖之失德云。
这句话说明了岳飞虽然遭遇不幸,但他的品德和功绩不可掩盖,反而凸显了皇帝的失德。
赞曰:赵郡英伟,风范凝正。
这句话是对岳飞的赞美,认为他英伟非凡,风范凝重。
天道无亲,斯人斯命。
这句话说明了天道公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
赫赫清河,于以经国。
这句话描述了岳飞对国家的贡献,他如同清河一样,为国家经纶大事。
末路小疵,非为败德。
这句话说明了岳飞在晚年虽然遭遇了不幸,但这并不影响他的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