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葛洪(283年-363年),字君复,号抱朴子,晋代的道家学者、炼丹家和医药学家。他的主要贡献不仅在于道家学术理论,还在于医学和炼丹术的研究。葛洪提出了许多关于长生不老、修身养性的理论,他的作品在道家思想和中国古代的医学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
年代:成书于晋代(约365年)。
内容简要:《抱朴子》分为《内篇》和《外篇》两部分,其中《内篇》集中讲述了道家哲学的核心思想,探讨了长生不老的秘方和如何通过修炼达到与自然合一的境界;《外篇》则多涉及炼丹术、医学、治病等实际操作。葛洪在书中不仅总结了自己关于炼丹和修道的经验,还提出了“无为而治”、顺应自然的哲学思想。他认为,通过修身养性与练气,个人可以达到身心的和谐,甚至实现延年益寿。书中的医药学内容同样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是中国古代医学与道家文化的珍贵遗产。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抱朴子-外篇-钦士-原文
抱朴子曰:由余在戎,而秦穆惟忧。
楚杀得臣,而晋文乃喜。
乐毅出而燕坏,种蠡入而越霸。
破国亡家,失士者也。
岂徒有之者重,无之者轻而已哉!
柳惠之墓,犹挫元寇之锐,况於坐之於朝廷乎?
干木之隐,犹退践境之攻,况於置之於端右乎?
郅都之象,使劲虏振慑。
孔明之尸,犹令大国寝锋。
以此御侮,则地必不侵矣;以此率师,则主必不辱矣。
是以明主旅束帛於穷巷,扬滞羽於瘁林,飞翘车於河梁,辟四门而不倦,不吝金璧,不远千里,不惮屈己,不耻卑辞,而以致贤为首务,得士为重宝。
举之者受上赏,蔽之者为窃位。
故公旦执贽於白屋,秦邵拜昌於张生。
邹子涉境,而燕君拥彗;
庄周未食,而赵惠竦立。
晋平接亥唐,脚痹而坐不敢正;
齐任之造稷丘,虽频繁而不辞其劳。
楚王受笞於保申,□简去甲於公庐,
彼虽降高抑满,以贵下贱,
终亦并目以远其明,假耳以广其聪。
龙腾虎踞,宜其然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抱朴子-外篇-钦士-译文
抱朴子说:我在边疆征战,秦穆公却总是忧心忡忡。楚国杀了得臣,晋文公就感到高兴。乐毅离开后燕国衰败,范蠡进入越国越国就称霸。国家破灭,家族灭亡,这都是因为失去了贤士。难道只是拥有贤士的人重视,没有贤士的人轻视而已吗?柳惠的坟墓,还能挫败元朝的锐气,何况是在朝廷中呢?干木隐居,还能退却边境的进攻,何况是在重要的位置上呢?郅都的形象,能让强大的敌人感到恐惧。孔明的尸体,还能让大国停止进攻。用这些来抵御侮辱,那么土地必定不会被侵犯;用这些来率领军队,那么君主必定不会受到羞辱。
因此,明智的君主会在偏僻的小巷里寻找贤才,在荒芜的森林中提拔有才能的人,在桥梁上展示自己的才华,打开四扇门而不厌倦,不吝惜金钱和宝玉,不惧怕千里之外的远行,不害怕委屈自己,不以低声下气为耻,把得到贤才作为首要任务,把贤才看作宝贵的财富。推荐贤才的人会得到重赏,阻挠贤才的人会被视为窃取职位的人。
所以,周公旦在简陋的房屋前献上礼物,秦邵在张生面前下拜。邹子进入国境,燕国的君主就拿着扫帚出来迎接;庄周还没吃饭,赵惠文王就肃立以待。晋平公接见亥唐,脚痛得不能站直,只能坐着;齐国的君主任用之造在稷丘,虽然事情繁重也不辞劳苦。楚王在保申那里受到鞭打,简在公庐那里脱去铠甲,他们虽然降低自己的地位,压抑自己的满腹才华,最终也闭目远离他们的智慧,借耳来扩大他们的听力。龙腾虎跃,这是应该的啊。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抱朴子-外篇-钦士-注解
抱朴子:抱朴子,晋代道士,名葛洪,字稚川,所著《抱朴子》是一部综合性的道教经典,内容涉及道教哲学、炼丹术、医学、养生等多个方面。
戎:戎,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此处指秦国。
秦穆:秦穆公,春秋时期秦国国君,以贤德著称。
得臣:得臣,楚国名将,因战功显赫而被楚平王所杀。
晋文:晋文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以善于用人为著称。
乐毅:乐毅,战国时期燕国名将,曾率军大败齐国。
燕坏:燕坏,指燕国因乐毅之出而陷入困境。
种蠡:种蠡,越国名将,曾辅佐勾践灭吴。
越霸:越霸,指越国成为霸主。
失士:失士,指失去贤才。
柳惠:柳惠,柳下惠,春秋时期鲁国大夫,以仁德著称。
元寇:元寇,指元朝的侵略者。
干木:干木,即干将,春秋时期吴国铸剑大师。
践境:践境,指进入边境。
端右:端右,指朝廷中的重要官职。
郅都:郅都,西汉时期名将,以勇猛著称。
使虏:使虏,指使敌人。
孔明:孔明,即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以智谋著称。
御侮:御侮,指抵御外侮。
旅束帛:旅束帛,指携带礼物。
扬滞羽:扬滞羽,指扬起滞留的羽毛,比喻招揽人才。
瘁林:瘁林,指劳累的树林,比喻隐居之地。
翘车:翘车,指高车,比喻显赫的车辆。
河梁:河梁,指桥梁,比喻道路。
辟四门:辟四门,指开放四门,比喻广开言路。
金璧:金璧,指金银财宝,比喻财富。
干木之隐:干木之隐,指干将隐居。
造稷丘:造稷丘,指到稷丘去。
保申:保申,即保申国,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
简去甲:简去甲,指去掉铠甲。
公庐:公庐,指公侯的住宅。
公旦:公旦,即周公旦,周武王弟,辅佐成王,以贤德著称。
白屋:白屋,指简陋的房屋。
张生:张生,即张良,西汉初年著名谋士。
邹子:邹子,即邹衍,战国时期齐国人,以阴阳家著称。
燕君:燕君,指燕国的国君。
庄周:庄周,即庄子,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赵惠:赵惠,指赵惠文王,战国时期赵国国君。
亥唐:亥唐,指亥唐国,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
脚痹:脚痹,指脚部麻痹。
之造:之造,指前往。
之造稷丘:之造稷丘,指前往稷丘。
之造稷丘虽频繁而不辞其劳:之造稷丘虽频繁而不辞其劳,指频繁前往稷丘而不辞劳苦。
保申受笞:保申受笞,指保申国受到鞭笞。
简去甲于公庐:简去甲于公庐,指在公侯的住宅中去掉铠甲。
降高抑满:降高抑满,指降低自己的地位,抑制自己的欲望。
并目以远其明:并目以远其明,指并拢眼睛以远离光明,比喻远离尘世。
假耳以广其聪:假耳以广其聪,指借耳朵以扩大自己的听觉,比喻广纳意见。
龙腾虎踞:龙腾虎踞,形容地势险要,如同龙腾虎跃。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抱朴子-外篇-钦士-评注
抱朴子曰:由余在戎,而秦穆惟忧。
此句中,抱朴子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秦国君主秦穆公对由余的重视。‘由余’在此处并非具体人物,而是指代贤才。‘在戎’则暗示了由余在边疆地区,远离朝廷。秦穆公对此的‘忧’字,凸显了他对贤才的渴望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此句体现了古人对贤才的重视,以及对国家治理中人才战略的深刻认识。
楚杀得臣,而晋文乃喜。
此句通过楚、晋两国对待贤才的不同态度,对比了两国国君的智慧与胸襟。‘得臣’是楚国的重要将领,楚杀之,晋文公却因此‘喜’,表明晋文公看到了楚国的衰败,并预见晋国将因此崛起。此句反映了古人对国家兴衰与人才关系的认识,同时也体现了对政治智慧的推崇。
乐毅出而燕坏,种蠡入而越霸。
此句以乐毅和种蠡为例,说明了贤才对国家兴衰的决定性作用。乐毅是燕国的名将,其出使赵国,使得燕国因此衰落;而种蠡则是越国的贤才,其归国后助越王勾践称霸。此句强调了贤才在国家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重要性。
破国亡家,失士者也。
此句总结了前文所述,指出一个国家或家族的破败,往往是因为失去了贤才。‘失士者也’一语双关,既指失去贤才,也指贤才流失。此句揭示了人才流失对国家或家族的危害,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
岂徒有之者重,无之者轻而已哉!
此句进一步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指出人才并非只是有与无的问题,而是有与无的重要性。‘岂徒’二字,表达了作者的强烈语气,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
柳惠之墓,犹挫元寇之锐,况於坐之於朝廷乎?
此句以柳惠为例,说明了即使贤才已逝,其影响力仍然能够挫败敌寇。‘柳惠’是战国时期的名士,其墓犹能挫败元寇,可见其影响力之大。此句强调了贤才的影响力,以及其在国家政治中的作用。
干木之隐,犹退践境之攻,况於置之於端右乎?
此句以干木为例,说明了贤才即使隐居,也能退敌于国门之外。‘干木’是战国时期的名士,其隐居之处犹能退敌,表明贤才的力量。此句强调了贤才的力量,以及其在国家安危中的重要作用。
郅都之象,使劲虏振慑。
此句以郅都为例,说明了贤才能够使敌人敬畏。‘郅都’是战国时期的名将,其形象足以使敌人震慑。此句强调了贤才在军事上的作用,以及其在国家防御中的重要性。
孔明之尸,犹令大国寝锋。
此句以孔明为例,说明了贤才的影响力甚至可以超越生死。‘孔明’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其死后,其影响力仍然使得大国不敢轻举妄动。此句强调了贤才的影响力,以及其在国家政治、军事等方面的重要性。
以此御侮,则地必不侵矣;以此率师,则主必不辱矣。
此句总结了前文所述,指出如果国家能够重视贤才,那么国家的领土必将得到保障,国家的尊严也将得到维护。此句强调了贤才对国家的重要性,以及其在国家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作用。
是以明主旅束帛於穷巷,扬滞羽於瘁林,飞翘车於河梁,辟四门而不倦,不吝金璧,不远千里,不惮屈己,不耻卑辞,而以致贤为首务,得士为重宝。
此句描述了明君对待贤才的态度和方法。‘旅束帛’、‘扬滞羽’、‘飞翘车’等词语,形象地描绘了明君为求贤才所付出的努力。‘不吝金璧’、‘不远千里’、‘不惮屈己’、‘不耻卑辞’等词语,则表达了明君对贤才的重视和尊重。此句强调了明君对贤才的重视,以及其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举之者受上赏,蔽之者为窃位。
此句说明了国家对于贤才的奖励和惩罚。‘举之者受上赏’表明国家对于推荐贤才的人给予奖励,‘蔽之者为窃位’则表明国家对于埋没贤才的人给予惩罚。此句强调了国家在人才选拔中的公正和严肃。
故公旦执贽於白屋,秦邵拜昌於张生。
此句以公旦和秦邵为例,说明了即使是地位低下的人,只要有才能,也能得到国家的重视。‘公旦’和‘秦邵’都是战国时期的名士,他们虽出身贫寒,但因其才能而受到国家的重用。此句强调了人才不受出身限制,以及国家在人才选拔中的公平性。
邹子涉境,而燕君拥彗;庄周未食,而赵惠竦立。
此句以邹子和庄周为例,说明了贤才的影响力可以跨越国界,甚至能够改变国君的态度。‘邹子’和‘庄周’都是战国时期的名士,他们的才能和影响力使得燕君和赵惠都对其产生了敬畏之心。此句强调了贤才的影响力,以及其在国家政治中的作用。
晋平接亥唐,脚痹而坐不敢正;齐任之造稷丘,虽频繁而不辞其劳。
此句以晋平和齐任为例,说明了贤才在国家政治中的重要作用。‘晋平’和‘齐任’都是战国时期的名士,他们的才能使得国家政治稳定,社会和谐。此句强调了贤才在国家政治中的重要作用。
楚王受笞於保申,□简去甲於公庐,彼虽降高抑满,以贵下贱,终亦并目以远其明,假耳以广其聪。
此句以楚王为例,说明了即使是国君,也应该虚心接受贤才的建议。‘楚王’在‘保申’和‘公庐’两处受到笞打,表明他能够接受批评,并且愿意降低自己的地位,以求得到贤才的智慧。此句强调了国君的谦逊和贤才的智慧。
龙腾虎踞,宜其然也。
此句以‘龙腾虎踞’比喻国家的强盛,强调了贤才对于国家强盛的重要性。‘宜其然也’则表明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此句总结了全文,强调了贤才对于国家兴衰的决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