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抱朴子-外篇-贵贤

作者: 葛洪(283年-363年),字君复,号抱朴子,晋代的道家学者、炼丹家和医药学家。他的主要贡献不仅在于道家学术理论,还在于医学和炼丹术的研究。葛洪提出了许多关于长生不老、修身养性的理论,他的作品在道家思想和中国古代的医学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

年代:成书于晋代(约365年)。

内容简要:《抱朴子》分为《内篇》和《外篇》两部分,其中《内篇》集中讲述了道家哲学的核心思想,探讨了长生不老的秘方和如何通过修炼达到与自然合一的境界;《外篇》则多涉及炼丹术、医学、治病等实际操作。葛洪在书中不仅总结了自己关于炼丹和修道的经验,还提出了“无为而治”、顺应自然的哲学思想。他认为,通过修身养性与练气,个人可以达到身心的和谐,甚至实现延年益寿。书中的医药学内容同样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是中国古代医学与道家文化的珍贵遗产。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抱朴子-外篇-贵贤-原文

抱朴子曰:舍轻艘而涉无涯者,不见其必济也;无良辅而羡隆平者,未闻其有成也。

鸿鸾之凌虚者,六翮之力也;渊虬之天飞者,云雾之偕也。

故招贤用者,人主之要务也;立功立事者,髦俊之所思也。

若乃乐治定而忽智士者,何异欲致远途而弃骐騄哉!

夫拔丘园之否滞,举遗漏之幽人,职尽其才,禄称其功者,君所以待贤者也;

勤夙夜之在公,竭心力於百揆,进善退恶,知无不为者,臣所以报知己也。

世有隐逸之民,而无独立之主者,士可以喜遁而无忧,君不可以无臣而致治。

是以傅说吕尚不汲汲於闻达者,道德备则轻王公也。

而殷高周文乃梦想乎得贤者,建洪勋必须良佐也。

患於生乎深宫之中,长乎妇人之手,不识稼穑之艰难,不知忧惧之何理,承家继体,蔽乎崇替。

所急在乎侈靡,至务在乎游晏,般於畋猎,湎於酣乐,闻淫声则惊听,见艳色则改视。

役聪用明,止此二事。

鉴澄人物,不以经神,唯识玩弄可以悦心志,不知奇士可以安社稷。

犀象珠玉,无足而至自万里之外;定倾之器,能行而沦乎四境之内。

二竖之疾既据而募良医,栋桡之祸已集而思谋夫,何乎火起乃穿井,觉饥而占田哉!

夫庸隶犹不可以不拊循而卒尽其力,安可以无素而暴得其用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抱朴子-外篇-贵贤-译文

抱朴子说:放弃轻便的小船而横渡无边的海洋,是看不到一定能成功的;没有贤良的辅佐而羡慕太平盛世的人,未曾听说过有成就的。

像鸿雁那样能高飞,是因为它的六根羽毛的力量;像深渊中的蛟龙那样能飞升,是因为它和云雾一同升起。所以,吸引贤才并任用他们,是君主的重要任务;建立功业和事业,是杰出人才所思考的。

如果一个人乐于看到国家安定而忽视智者,这难道不就像想要远行却放弃骏马一样吗!

挖掘山丘园林中的阻碍,提拔被遗漏的隐居之士,尽其才能,按功绩给予相应的俸禄,这是君主对待贤才的方式;勤勉地日夜为公事操劳,竭尽心力在百官之上,进善言退恶行,知道没有什么是不能做的,这是臣子报答知遇之恩的方式。

世界上有隐居的民众,但没有独立自主的君主,士人可以高兴地隐居而不担忧,君主却不可以没有臣子而治理好国家。

因此,傅说和吕尚并不急于出名,道德完备的人就会看轻王公;而商汤和高宗文王却梦想得到贤才,建立伟大的功业必须要有贤良的辅佐。

生活在深宫之中,从小在妇女手中长大,不懂得耕作的艰难,不知道忧患和恐惧的道理,继承家业和皇位,被蒙蔽在兴衰更替之外。他们最关心的是奢侈浪费,最热衷的是游玩享乐,沉迷于狩猎,陶醉于酒色之中,听到淫荡的音乐就惊慌失措,看到艳丽的女子就改变视线。他们只使用聪明才智在这两件事上。鉴别人才,不注重精神修养,只懂得玩物丧志,不知道奇才可以安定国家。

犀牛、象牙、珍珠、玉石,即使远在万里之外也能到达;能够稳定局势的器物,能够行于四境之内。等到疾病已经严重才寻求良医,等到灾祸已经降临才想谋士,为什么等到火灾发生才去挖井,等到饿了才去耕田呢!

即使是普通的奴隶也不可以不加以安抚而使其竭尽全力,那么君主怎么能没有准备就暴政而获得臣子的全力呢?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抱朴子-外篇-贵贤-注解

抱朴子:抱朴子是东晋时期著名的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家葛洪的别称,此处指代葛洪。

舍轻艘而涉无涯者:舍弃轻便的小船而涉足无际的海洋,比喻放弃容易的途径而选择困难的路。

无良辅而羡隆平者:没有贤良的辅佐而羡慕国家太平的人,指没有得力的助手却想要国家安定。

鸿鸾之凌虚者:鸿鸾鸟飞翔于天空,比喻有才能的人能够达到很高的地位。

六翮之力:六翮指鸟的六根羽毛,这里比喻人的才能。

渊虬之天飞者:渊虬指深水中的蛟龙,这里比喻有才能的人。

云雾之偕也:与云雾一同飞翔,比喻有才能的人得到适当的条件才能发挥才能。

招贤用者:招募和任用贤能的人。

人主之要务:君主的主要职责。

髦俊:英俊的人才。

乐治定而忽智士者:乐于国家安定却忽视有智慧的人。

骐騄:骏马,比喻优秀的人才。

拔丘园之否滞:提拔在乡间隐居的人才。

举遗漏之幽人:选拔被遗漏的隐居之士。

职尽其才:尽其所能发挥才能。

禄称其功:给予的俸禄与其功绩相称。

勤夙夜之在公:勤勉地从事公务。

竭心力於百揆: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各种政务中。

进善退恶:推荐善良的人,摒弃邪恶的人。

知无不为者:知道没有什么是不能做的。

臣所以报知己也:臣子用以报答知遇之恩的方式。

隐逸之民:隐居不问世事的人。

独立之主:独立自主的君主。

傅说吕尚:傅说是商汤的贤臣,吕尚是周文王的贤臣,此处指代贤臣。

道德备则轻王公也:道德修养完备的人就会看轻王公贵族。

殷高周文:商汤和周文王,此处指代古代贤明的君主。

建洪勋:建立伟大的功勋。

良佐:得力的助手。

患於生乎深宫之中:在深宫中长大。

长乎妇人之手:在妇人手中长大,比喻受到溺爱。

不识稼穑之艰难:不了解耕作的艰辛。

不知忧惧之何理:不知道忧患和恐惧的道理。

承家继体:继承家业。

蔽乎崇替:被蒙蔽于兴衰更替之间。

所急在乎侈靡:最关心的是奢侈享乐。

至务在乎游晏:最重视的是游玩宴乐。

般於畋猎:沉迷于狩猎。

湎於酣乐:沉溺于饮酒作乐。

闻淫声则惊听:听到淫荡的音乐就惊慌失措。

见艳色则改视:看到美色就改变视线。

役聪用明:役使聪明,使用智慧。

止此二事:只做这两件事。

鉴澄人物:观察和鉴定人才。

不以经神:不专注于精神修养。

奇士:非凡的人才。

安社稷:安定国家。

犀象珠玉:犀牛、大象、珍珠、玉石,指珍贵的宝物。

定倾之器:能够稳定倾覆的器物,比喻能够稳定国家的人。

二竖之疾:指疾病,这里比喻国家的危机。

栋桡之祸:房屋栋梁折断的灾祸,比喻国家的灾难。

何乎火起乃穿井:等到火烧起来才去挖井,比喻事到临头才做准备。

觉饥而占田:感到饥饿才去开垦土地,比喻临渴掘井。

庸隶:普通的百姓。

拊循:安抚、引导。

素:平时、平时就有的。

暴得其用:突然得到使用的机会。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抱朴子-外篇-贵贤-评注

抱朴子曰:舍轻艘而涉无涯者,不见其必济也;无良辅而羡隆平者,未闻其有成也。

此句以航海与治国比喻,指出轻率行动和缺乏贤辅佐难以成功。‘舍轻艘’与‘无良辅’均为舍弃轻率与缺乏贤才之意,‘涉无涯’与‘羡隆平’则分别比喻追求无望的目标与渴望太平盛世。此句强调治国需谨慎行事,并重视贤才的重要性。

鸿鸾之凌虚者,六翮之力也;渊虬之天飞者,云雾之偕也。

此句以鸿鸾与渊虬比喻贤才,‘凌虚’与‘天飞’形容其高远之志,‘六翮’与‘云雾’则分别比喻其才能与环境的助力。此句意在说明贤才的成就离不开其自身才能与外部环境的支持。

故招贤用者,人主之要务也;立功立事者,髦俊之所思也。

此句点明招贤用才和建立功业是君主和杰出人才共同追求的目标。‘招贤用者’强调君主应重视贤才,‘立功立事者’则强调杰出人才应致力于功业。

若乃乐治定而忽智士者,何异欲致远途而弃骐騄哉!

此句以‘乐治定’与‘忽智士’对比,指出忽视贤才如同放弃良马,无法达到远大目标。‘骐騄’为古代名马,此句强调贤才对于国家的重要性。

夫拔丘园之否滞,举遗漏之幽人,职尽其才,禄称其功者,君所以待贤者也;勤夙夜之在公,竭心力於百揆,进善退恶,知无不为者,臣所以报知己也。

此句论述君主对待贤才和臣子报效国家的态度。‘拔丘园之否滞’与‘举遗漏之幽人’表示发现并提拔被埋没的人才,‘职尽其才’与‘禄称其功’则表示君主应给予贤才适当的职位和待遇。‘勤夙夜之在公’与‘竭心力於百揆’表示臣子应勤勉工作,‘进善退恶’与‘知无不为’则表示臣子应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世有隐逸之民,而无独立之主者,士可以喜遁而无忧,君不可以无臣而致治。

此句强调君主与臣子的相互依存关系。‘隐逸之民’与‘独立之主’对比,指出君主不能忽视臣子的作用。‘士可以喜遁而无忧’表示贤才可以在不受干扰的环境中发挥才能,‘君不可以无臣而致治’则强调君主需要贤臣来协助治理国家。

是以傅说吕尚不汲汲於闻达者,道德备则轻王公也。而殷高周文乃梦想乎得贤者,建洪勋必须良佐也。

此句以傅说和吕尚为例,说明贤才不追求名利,而重视道德修养。‘傅说吕尚’为古代贤才,‘不汲汲於闻达’表示他们不追求名声,‘道德备则轻王公’则说明贤才重视道德修养。‘殷高周文’为古代圣君,‘梦想乎得贤者’表示他们渴望得到贤才,‘建洪勋必须良佐’则强调贤才对于建立功业的重要性。

患於生乎深宫之中,长乎妇人之手,不识稼穑之艰难,不知忧惧之何理,承家继体,蔽乎崇替。

此句描述了某些君主因生长在深宫之中,缺乏实际经验和对国家大事的了解,导致无法胜任治理国家的重任。‘患於生乎深宫之中’与‘长乎妇人之手’表示君主缺乏实际经验,‘不识稼穑之艰难’与‘不知忧惧之何理’则说明他们对国家大事缺乏认识,‘承家继体’与‘蔽乎崇替’则表示他们无法适应国家的发展变化。

所急在乎侈靡,至务在乎游晏,般於畋猎,湎於酣乐,闻淫声则惊听,见艳色则改视。

此句描绘了某些君主沉溺于享乐,忽视国家大事的情景。‘所急在乎侈靡’与‘至务在乎游晏’表示他们追求奢华的生活,‘般於畋猎’与‘湎於酣乐’则说明他们沉溺于狩猎和饮酒作乐,‘闻淫声则惊听’与‘见艳色则改视’则表示他们容易被外界诱惑所影响。

役聪用明,止此二事。鉴澄人物,不以经神,唯识玩弄可以悦心志,不知奇士可以安社稷。

此句指出某些君主只关注表面现象,忽视贤才的实际才能。‘役聪用明’与‘止此二事’表示他们只关注表面现象,‘鉴澄人物’与‘不以经神’则说明他们无法识别真正的贤才,‘唯识玩弄可以悦心志’与‘不知奇士可以安社稷’则强调贤才对于国家的重要性。

犀象珠玉,无足而至自万里之外;定倾之器,能行而沦乎四境之内。二竖之疾既据而募良医,栋桡之祸已集而思谋夫,何乎火起乃穿井,觉饥而占田哉!

此句以犀象珠玉与定倾之器比喻贤才,强调贤才的重要性。‘犀象珠玉’与‘定倾之器’分别比喻贤才的珍贵与价值,‘二竖之疾’与‘栋桡之祸’则比喻国家面临的危机。此句意在说明国家在面临危机时应及时寻求贤才的帮助,而不是等到危机爆发后才去寻找解决方案。

夫庸隶犹不可以不拊循而卒尽其力,安可以无素而暴得其用哉?

此句以庸隶为例,说明即使是普通百姓也需要得到适当的关怀和引导,才能发挥其潜力。‘庸隶’为古代普通百姓,‘不拊循而卒尽其力’表示即使是对普通百姓也需要给予适当的关注和培养,‘无素而暴得其用’则强调不能忽视人才的培养和发掘。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抱朴子-外篇-贵贤》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2127.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