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葛洪(283年-363年),字君复,号抱朴子,晋代的道家学者、炼丹家和医药学家。他的主要贡献不仅在于道家学术理论,还在于医学和炼丹术的研究。葛洪提出了许多关于长生不老、修身养性的理论,他的作品在道家思想和中国古代的医学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
年代:成书于晋代(约365年)。
内容简要:《抱朴子》分为《内篇》和《外篇》两部分,其中《内篇》集中讲述了道家哲学的核心思想,探讨了长生不老的秘方和如何通过修炼达到与自然合一的境界;《外篇》则多涉及炼丹术、医学、治病等实际操作。葛洪在书中不仅总结了自己关于炼丹和修道的经验,还提出了“无为而治”、顺应自然的哲学思想。他认为,通过修身养性与练气,个人可以达到身心的和谐,甚至实现延年益寿。书中的医药学内容同样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是中国古代医学与道家文化的珍贵遗产。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抱朴子-外篇-百里-原文
抱朴子曰:三台九列,坐而论道;州牧郡守,操纲举领。
其官益大,其事愈优,烦剧所锺,其唯百里。
众役於是乎出,诛求之所丛赴,牧守虽贤而令长不堪,则国事不举,万机有阙,其损败岂徒止乎一境而已哉!
令长尤宜得才,乃急於台省之官也。
用之不得其人,其故无他也,在乎至公之情不行,而任私之意不违也。
或父兄贵重,而子弟以闻望见选;或高人属托,而凡品以无能见叙;或是所宿念,或亲戚匪他,知其不可而能用此等。
亦时有快者,不为尽无所中也。
要於不精者率多矣。
其能自效立,勉修清约,夙夜在公,以求众誉,惧风绩之不美,耻知己之谬举,鲜矣!
庸猥之徒,器小志近,冒於货贿,唯富是图,肆情恣欲,无止无足。
在所司官,知其有足,赖主人举劾弹纠,终於当解,虑其结怨,反见中伤,不敢犯触,而恣其贪残矣。
如此,黎庶亦安得不困毒而离判!离判者众,则不得屯聚而为群盗矣。
夫百寻之室,焚於分寸之飚;千丈之陂,溃於一蚁之穴。
何可不深防乎!何可不改张乎!
而秉斤两者,或舍铨衡而任情;掌柯斧者,或曲绳墨於附己。
选之者既不为官择人,而求之者又不自谓不任,於是莅政而政荒,牧民而民散。
或有秽浊骄奢而困百姓者矣,或有苛虐酷烈而多怨判者矣,或有暗塞退愦而庶事乱者矣,或有潦倒疏缓而致驰坏者矣,或有好兴不急而疲人力者矣,或有藏养逋逃而行凌暴者矣,或有不晓法令而受欺弄者矣,或有以音声酒色而致荒湎者矣,或有围棋樗蒲而废政务者矣,或有田猎游饮而忘庶事者矣,或有不省辞讼而刑狱乱者矣。
百姓不堪,起为寇贼,衅咎发闻,寘於丛棘,亏君上之明,益刑书之烦,而民之荼毒,亦已深矣!
夫用非其人,譬犹被木马以繁缨,何由骋迹於追风?
以壤龙当云雨,安能耀景於天衢哉?
若秉国之钧,出纳王命者,审良药之顾眄,不令跛蹇厕骐騄,冒昧苟得,暗於自量者,虑中道之颠踬,不以驽薾服鸾衡,则何患庶绩之不康,何忧四凶之不退,三皇岂足四,五帝难六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抱朴子-外篇-百里-译文
抱朴子说:三台九列的官员,坐着讨论治国之道;州牧郡守,掌握着国家的纲纪和领导权。官职越大,事务越繁重,最让人烦恼的是百里之内的官职。各种劳役都从这里产生,各种苛捐杂税都集中在这里。即使是贤能的牧守,如果地方官长不能胜任,那么国家大事就无法推进,各种政务都会有缺失,这种损失岂止局限于一个地方而已!
地方官长尤其需要得到有才能的人,这比台省的官员更加迫切。使用不当的人,原因不是别的,就在于公正的原则没有得到执行,而任人唯亲的意图没有得到违背。有的因为父兄地位显赫,子弟因此被选为官员;有的因为高人推荐,普通的人因此被提拔;有的因为个人恩怨,或者亲戚关系,明知不合适却还是使用这些人。虽然有时也有顺利的情况,但总体上还是不公正的。那些不精通业务的人占了大多数。
那些能够自我展示、努力修养清廉、日夜为公、追求众人的赞誉、害怕自己的政绩不好、耻于自己的错误选拔的人是很少的!平庸之辈,器量小,志向短浅,只追求财富,放纵自己的欲望,没有止境。在他们的官职上,知道他们的贪婪,依赖主人进行举劾弹纠,最终会得到解救,担心他们会结怨,反而被中伤,不敢触犯,于是放纵他们的贪婪和残暴。
像这样,百姓怎能不受到困苦和压迫!如果受到压迫的人多了,就不能聚集起来成为一群盗贼。
一栋百尺高的房屋,可能因为一寸大的风暴而焚毁;一千里长的大堤,可能因为一个蚂蚁的洞而溃决。怎么能不深入防范呢?怎么能不改弦易辙呢?然而,那些掌握权衡的人,有的放弃公正的权衡而任情行事;那些掌握斧头的人,有的为了迎合自己而曲解规矩。选拔官员的人不为官职选择合适的人,而求官的人也不认为自己不合适,于是政治荒废,百姓离散,有的官员贪污腐败、骄奢淫逸,困苦百姓;有的苛刻残暴,引起众怒;有的昏庸无能,导致各种事务混乱;有的懒散疏忽,导致政务败坏;有的好大喜功,浪费人力;有的藏匿逃犯,行凶霸道;有的不懂法律,被人欺骗;有的沉溺于声色犬马,荒废政事;有的沉迷于赌博,忽视政务;有的游猎饮酒,忘记百姓事务;有的不处理诉讼,导致刑狱混乱。百姓无法忍受,起义成为盗贼,一旦事情暴露,就会被置于困境,损害君主的英明,增加法律的繁琐,百姓的苦难也已经到了极点!
使用不合适的人,就像用木马装饰繁缨,怎么能追逐风驰电掣呢?用土龙来应对云雨,怎么能在天空中展示光辉呢?如果掌握国家大权,执行王命的人,能够审慎地选择良药,不让跛脚的骡子混在骏马之中,不冒昧地随意行事,不懂得自我衡量的人,担心中途失败,不使用平庸之才担任重要职位,那么还担心政绩不好,还担心四凶不退,三皇难道只够四个,五帝难道难到六个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抱朴子-外篇-百里-注解
三台九列:古代官制中的一种官职序列,三台指三公,九列指九卿,是古代朝廷中的高级官员。
州牧郡守:州牧和郡守都是地方行政官员的职位,州牧负责较大行政区域,郡守负责较小行政区域。
操纲举领:比喻掌握要领,处理事情有条不紊。
百里:指一个县的行政区域,百里之地即指一个县的管辖范围。
众役:指各种劳役和徭役。
诛求:指征税和索求。
令长:指县令和县长,是地方基层行政官员。
台省之官:台省是指中央政府,台省之官即指中央政府的高级官员。
至公之情:指公正无私的情感。
任私之意:指偏袒私人的意图。
闻望:指名声和声望。
属托:指托关系。
凡品:指一般品级。
无能:指没有能力。
见叙:指被提拔。
宿念:指旧有的想法或打算。
匪他:指不是其他原因。
快者:指快乐的人,这里指能够胜任的人。
不精者:指不精通的人。
自效立:指自我证明自己的能力。
清约:指清廉简约的生活方式。
黎庶:指普通百姓。
离判:指离散和分离。
百寻之室:指高大的房屋。
分寸之飚:指极小的风力。
千丈之陂:指深广的池塘。
一蚁之穴:指蚂蚁的巢穴。
秉斤两者:指掌握权衡的人,即官员。
铨衡:指衡量人才的标准。
柯斧:指斧头,这里比喻权力。
曲绳墨:指弯曲的墨线,这里比喻歪曲事实。
附己:指亲近自己的人。
秽浊:指污秽和腐败。
骄奢:指傲慢奢侈。
困百姓:指使百姓受苦。
苛虐:指苛刻和残暴。
酷烈:指残酷和严厉。
暗塞退愦:指昏庸无能。
潦倒:指失意和颓废。
疏缓:指疏忽和拖延。
驰坏:指破坏和败坏。
好兴不急:指喜欢兴办不急之务。
疲人力:指浪费人力。
藏养逋逃:指隐藏和庇护逃犯。
凌暴:指欺凌和残暴。
不省辞讼:指不了解诉讼。
刑狱乱:指刑狱混乱。
被木马以繁缨:比喻用劣马驾驭战车。
壤龙:指没有翅膀的龙,比喻无用的人。
云雨:指天空中的云和雨,比喻大事。
耀景於天衢:指在天空中展示光辉,比喻有所作为。
国之钧:指国家的权柄。
出纳王命:指执行君王的命令。
顾眄:指观察和审视。
跛蹇:指跛脚和跛行,比喻能力不足的人。
骐騄:指骏马,比喻优秀的人才。
冒昧苟得:指鲁莽和不自量力。
中道之颠踬:指中途跌倒,比喻失败。
驽薾:指劣马,比喻能力不足的人。
鸾衡:指高车,比喻高官。
庶绩:指各种功绩。
四凶:指古代传说中的四个凶恶之人。
三皇五帝:指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三位圣王和五位帝王,代表最高的政治理想。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抱朴子-外篇-百里-评注
抱朴子所言,首先描绘了古代官场的层级与职责。‘三台九列,坐而论道’一句,描绘了高层官员的清闲与超脱,他们坐在高台上,讨论治国之道。‘州牧郡守,操纲举领’则描述了地方官员的实际工作,他们掌握着治理的纲领,负责具体事务。
‘其官益大,其事愈优’指出官员的职位越高,责任越大,工作也越繁重。然而,‘烦剧所锺,其唯百里’则强调地方官员尤其是百里县令所面临的压力最大,因为他们的职责直接关系到百姓的福祉。
‘众役於是乎出,诛求之所丛赴’表明地方官员往往需要征税和征役,这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但同时也是百姓的负担。‘牧守虽贤而令长不堪’指出即使是贤能的官员也可能因为工作压力而无法胜任。
‘令长尤宜得才’强调地方官员的重要性,认为他们应该是最有才能的人选。‘用之不得其人’指出选拔官员时往往存在偏差,‘至公之情不行,而任私之意不违也’揭示了选拔过程中的徇私舞弊。
‘或父兄贵重,而子弟以闻望见选’和‘或高人属托,而凡品以无能见叙’揭示了当时官场中依靠关系和权势选拔官员的现象。‘亦时有快者,不为尽无所中也’说明也有例外,但总体上选人用人的标准并不严格。
‘其能自效立,勉修清约,夙夜在公,以求众誉’赞扬了那些勤勉工作、清正廉洁的官员,而‘惧风绩之不美,耻知己之谬举’则批评了那些因担心自己的政绩不佳而不敢作为的官员。
‘庸猥之徒,器小志近,冒於货贿,唯富是图’描述了那些贪婪的官员,他们只顾个人利益,不顾百姓疾苦。‘肆情恣欲,无止无足’揭示了他们无法满足的欲望。
‘在所司官,知其有足,赖主人举劾弹纠,终於当解’指出即使是这样的官员,也可能因为上级的监督而受到约束。然而,‘虑其结怨,反见中伤,不敢犯触,而恣其贪残’则说明监督往往流于形式。
‘黎庶亦安得不困毒而离判’指出百姓因为官员的腐败而生活困苦,产生了不满和反抗。‘离判者众,则不得屯聚而为群盗’说明了社会动荡的根源。
‘夫百寻之室,焚於分寸之飚;千丈之陂,溃於一蚁之穴’用比喻的方式说明了小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可能会引发大灾难。‘何可不深防乎!何可不改张乎!’呼吁加强预防和改革。
‘而秉斤两者,或舍铨衡而任情;掌柯斧者,或曲绳墨於附己’批评了那些不按规矩办事的官员。‘选之者既不为官择人,而求之者又不自谓不任’揭示了选拔过程中的混乱。
‘於是莅政而政荒,牧民而民散’指出这些官员的失职导致了政治的混乱和百姓的离散。‘或有秽浊骄奢而困百姓者矣,或有苛虐酷烈而多怨判者矣’等句子列举了官员腐败的各种表现。
‘百姓不堪,起为寇贼’揭示了腐败官员导致的社会动荡。‘亏君上之明,益刑书之烦,而民之荼毒,亦已深矣!’强调了官员腐败对国家和百姓的严重危害。
‘夫用非其人,譬犹被木马以繁缨,何由骋迹於追风?以壤龙当云雨,安能耀景於天衢哉?’用比喻的方式批评了任用不称职的人,认为这就像用装饰华丽的木马去追逐风一样荒谬。
‘若秉国之钧,出纳王命者,审良药之顾眄,不令跛蹇厕骐騄,冒昧苟得,暗於自量者’提出了选拔官员的标准,认为应该选用真正有才能的人。
‘虑中道之颠踬,不以驽薾服鸾衡’强调了选拔官员时应该避免任用不称职的人,以免造成损失。‘则何患庶绩之不康,何忧四凶之不退,三皇岂足四,五帝难六哉!’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秩序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