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抱朴子-外篇-安贫

作者: 葛洪(283年-363年),字君复,号抱朴子,晋代的道家学者、炼丹家和医药学家。他的主要贡献不仅在于道家学术理论,还在于医学和炼丹术的研究。葛洪提出了许多关于长生不老、修身养性的理论,他的作品在道家思想和中国古代的医学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

年代:成书于晋代(约365年)。

内容简要:《抱朴子》分为《内篇》和《外篇》两部分,其中《内篇》集中讲述了道家哲学的核心思想,探讨了长生不老的秘方和如何通过修炼达到与自然合一的境界;《外篇》则多涉及炼丹术、医学、治病等实际操作。葛洪在书中不仅总结了自己关于炼丹和修道的经验,还提出了“无为而治”、顺应自然的哲学思想。他认为,通过修身养性与练气,个人可以达到身心的和谐,甚至实现延年益寿。书中的医药学内容同样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是中国古代医学与道家文化的珍贵遗产。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抱朴子-外篇-安贫-原文

抱朴子曰:昔汉火寝耀,龙战虎争,九有幅裂,三家鼎据。

有乐天先生者,避地蓬转,播流岷益,始处昵於文休,末见知於孔明。

而言高行方,独立不群,时人惮焉,莫之或与。

时二公之力,不能违众,遂令斯生沈抑衡荜,齿渐桑榆,而韦布不改。

而时主思贤,不闻不知;当途之士,莫举莫贡。

潜侧武之陋巷,窜绳枢之蓬屋,进废经世之务,退忘治生之车,草梨餐屡空,朝不谋夕。

於是偶俗公子造而诘之,曰:‘盖闻有伊吕之才者,不久滞於穷贱;怀猗顿之术者,不长处於饥寒。达者贵其知变,智士验乎不匮。故范生出则灭吴霸越,为命世之佐;入则货殖营生,累万金之赀。天贫在六极,富在五福,《诗》美加可矣,《易》贵聚人,垂饵香则鳝鲔来,悬赏厚则果毅奋,长卿所以解犊鼻而拥朱旄,曲逆所以下席扉而享茅土,不韦所以食十万之邑,张侯所以拔囹圄之困也。故下乡俭而获悔咎之辰,漂妪丰而蒙千金之报。先生无少伯之奇略,专锐思乎六经,忽绝米长之实祸,慕不朽之虚名,耻诡遇以干禄,羞炫沽以要荣,冀西伯之畋,俟黄河之将清。甘列子之菜色,邈全神而遗形,何异图画骐骥,以代徒行之劳;遥指海水,以解口焦之渴;张鱼网於峻极之巅;施钧缗於修木之末;虽自以为得所,犹未免乎迂阔也。事无身後之功,物无违时之盛。今海内瓜分,英雄力竞,象恭滔天,猾夏放命,驽蹇星驰以兼路,豺狼奋口而交争。当途投袂以讼屈,素士蒙尘以履径,纯儒释皇道而治五霸之术,硕生弃四科而恤月旦之评。筐篚实者,进於草莱;乏资地者,退於朝廷;握黄白者,排金门而陟玉堂,诵方策者,结世雠而委泥泞;贽币浓者,瓦石成珪璋;请托薄者,龙骏弃林坰;党援多者,偕惊飚以凌云;交结狭者,侣踊鳖以沈泳。

夫丸泥已不能遏彭蠡之沸腾,独贤亦焉能反流遁之失正?今先生入无儋石之储,出无束修之调。徒含章如龙凤,被文如虎豹,吐之如波涛,陈之如锦绣,而冻饿於环堵,何计疏之可吊?奚不泛轻舟以托迅,御飞帆以远之。交瑰货於朔南,收金碧於九疑。迪崔烈之遐武,縻好爵於清时?徒疲劳於述作,岂蝉蜕之有期也?独苦身以为名,乃黄老之所蚩也!’

乐天先生答曰:‘六艺备研,八索必该。斯则富矣,振翰摛藻,德音无穷,斯则贵矣。求仁仁至,舍旃焉如。夫栖重渊以颐灵,外万物而自得,遗纷埃於险途,澄精神於玄默。不窥牖以遐览,判微言而靡惑。虽复设之以台鼎,犹确尔而弗革也。曷肯忧贫而与贾竖争利,戚穷而与凡琐竞达哉!吾子苟知商贩可以崇宝,耕也可以免饥,不识逐麋者不顾兔,道远者其到迟也。且夫尚父之鼓刀,素首乃吐奇也;万钧之为重,冲飚不能移;箫韶未九成,灵鸟纡仪也。是以俟扶摇而登苍霄者,不弃诎於蓬蒿之杪;骋兰筋以陟六万者,不争途乎蹇驴之群。大孝必畏辱亲之险,故子春战悸於下堂;上智不贵难得之财,故唐虞捐金而抵譬。明哲消祸於未来,知士闻利则虑害,而吾子言凡仆以泛舟,孳孳於润屋,劝隋珠之弹雀,控虎口以夺肉,轻遗体於不测,触重险以远至,忘发肤之明戒,寻乾没於难冀。若夫焚输倾岩,木拔石飞,阳侯山峙,洪涛山罪巍,轻艘尘漂,力与心违,从嗟泣而罔逮,乃悟达者之见微也。

‘昔回宪以清苦称高,陈平以无金免危,广汉以好利丧身,牛缺以载宝灰糜。匹夫枉死於怀璧,丰狐召灾於美皮。今吾子督余以诲盗之业,敦余以召贼之策,进鸩酒以献酬,慧养寿之忠益。夫士以三坟为金玉,五典为琴筝,讲肄为锺鼓,百家为笙簧,使味道者以辞饱,酣德者以义醒,超流俗以高蹈,轶亿代以扬声,方长驱以独往,何货贿之秽情。夫藏多者亡厚,好谦者忌盈,含夜光者速剖,循覆车者必倾,过载者沉其舟,欲胜者杀其生盖下士所用心,上德所未营也。’

‘於是问者荡然自失,请备门生之末编,永宝长生之良方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抱朴子-外篇-安贫-译文

抱朴子说:从前汉朝的火焰熄灭,龙虎争斗,九州分裂,三家并立。有一位乐天先生,躲避战乱,辗转流离,传播于岷山和益州之间,最初与文休亲近,后来被孔明所知。他言行高尚,品行端正,独立不群,当时的人都很敬畏他,没有人敢与他为伍。当时两位公卿的力量也无法违抗众人,于是让这位先生沉沦于贫贱之中,岁月流逝,但他依然不改其志。当时的君主虽然想得到贤才,但听不到,也看不到;当权的人也不推荐,也不进贡。他隐居在简陋的小巷中,住在草屋中,放弃了对世事的关注,退隐于生活的边缘,餐风饮露,朝不保夕。

于是,一个世俗的公子造访他,质问他说:‘听说有伊尹、吕尚那样的才能的人,不会长久地困于贫贱;有猗顿那样的经商之道的人,也不会长久地处于饥寒之中。有智慧的人看重的是能够适应变化,有智慧的人能够验证自己不匮乏。所以范蠡出山时灭了吴国,征服了越国,成为一代的辅佐;退隐时经营商业,积累了万金的财富。天虽然贫瘠在六极,但富足在五福,《诗经》赞美这一点就足够了,《易经》重视聚集人才,就像放下香饵就会引来鱼儿,挂出厚重的赏金就会激发勇敢的人,长卿因此解除了犊鼻裤的困境,而获得高官;曲逆因此放弃低微的地位,享受了茅土的封赏,吕不韦因此拥有了十万的封地,张侯因此解救了监狱中的困境。所以下乡节俭却遭遇了不幸,漂洗妇女因为勤劳而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先生虽然没有少伯那样的奇谋,但专注于六经,忽视了实际的祸患,追求不朽的名声,耻于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谋取利益,羞于炫耀自己的才华以追求荣耀,期待西伯侯的狩猎,等待黄河的澄清。愿意像列子那样忍受饥饿,追求精神上的圆满,这与画中的骏马代替步行有何不同;指着海水来解口渴;在山顶上张网捕鱼;在树梢上挂上鱼钩;虽然自以为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地方,但仍然不免过于迂腐。没有身后之功,没有逆时之盛。

现在天下分裂,英雄们争权夺利,像象恭那样滔天大罪,像猾夏那样放肆,像驽蹇那样星驰以兼路,像豺狼那样奋口而交争。当权的人挥袖争论,平民蒙尘以履径,纯粹的儒者放弃了皇道而学习五霸之术,博学之士放弃了四科而关注月旦之评。有财富的人进入草野,缺乏资财的人退入朝廷;掌握财富的人推开金门而登上玉堂,研究经典的人结交世仇而陷入泥泞;送礼丰厚的人将瓦石变成美玉;送礼轻薄的人被龙马抛弃;党羽众多的人像惊风一样凌云;交结狭隘的人像跳跃的鱼一样沉沦。

即使是一团泥也无法阻止彭蠡湖的沸腾,一个贤人又怎能改变流离失所的困境呢?现在先生家中没有一石之储,出门没有一束修之资。只是像龙凤一样含蓄,像虎豹一样有文采,说话如波涛,陈述如锦绣,却在贫困中受冻挨饿,有什么办法可以解救呢?为什么不乘轻舟远行,驾驭飞帆远去。在北方和南方交换贵重货物,在九疑山收集金银。追随崔烈的远行,追求清时的美誉?只是徒然地在写作中消耗精力,难道有期望像蝉蜕一样脱胎换骨吗?独自苦身以求名声,这是黄老所不齿的。

乐天先生回答说:‘六艺都精通,八索都包括。这样就是富有了,挥笔成文,德音无穷,这样就是尊贵了。追求仁爱就能得到仁,舍弃它就像扔掉旃旗。像鱼一样生活在深渊中,超脱万物而自得,在险途中遗弃尘世,在玄默中澄净精神。不窥视窗外以远观,分辨微言而不被迷惑。即使被安排在台鼎之上,也依然坚定而不改变。怎么会因为贫穷而与商人争利,因为困顿而与普通人争名呢!如果你知道经商可以积累财富,耕种可以避免饥饿,不懂得追捕麋鹿的人会忽略兔子,路途遥远的人到达会晚。

且夫尚父的鼓刀,白发才吐露出奇谋;万钧之重,狂风也无法移动;箫韶未完成九成,灵鸟才会翩翩起舞。因此,等待扶摇直上的人不会在蓬蒿之末放弃;驾驭骏马攀登六万的人不会与蹇驴争路。大孝子必然敬畏辱亲的险境,所以子春在下堂时感到恐惧;上智者不看重难以得到的财富,所以唐虞舍弃金子而换取美玉。明智的人消除了未来的祸患,有智慧的人听到利益就考虑害处,而你却让我从事盗贼的勾当,用召贼的策略,用毒酒来献酬,用智慧来养生。士人以三坟为金玉,五典为琴筝,讲习为钟鼓,百家为笙簧,使品味的人以辞藻为食,陶醉于道德的人以义为醒,超越流俗而高蹈,超越亿代而扬名,长驱直入,独往独来,哪里还有贪污的污点。

藏得多的人会失去厚重,喜欢谦虚的人会忌讳盈满,含着夜光的人会迅速被剖开,遵循覆车的人必然会倾覆,超载的人会沉没,想要胜过别人的人会杀生。这是下等人所关心的事情,而上德之人是不会这样做的。

于是问者感到迷茫,请求成为先生的门生,永远珍藏长生的良方。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抱朴子-外篇-安贫-注解

汉火寝耀:指汉朝的火德已经衰落,象征着汉朝的衰落。

龙战虎争:比喻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如同龙虎争斗。

九有幅裂:九有,指天下;幅裂,指分裂。意指天下分裂成多个区域。

三家鼎据:三家,指三家分晋,后泛指三国鼎立。

乐天先生:指一个乐天知命、顺应自然的老者。

避地蓬转:指隐居避世,如同蓬草随风飘转。

播流岷益:播流,指流散;岷益,指岷山和益州地区。

文休:指文休先生,可能是一位文化修养深厚的人。

孔明:指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以智慧著称。

高行方:指行为高尚,品行端正。

独立不群:指与众不同,独立于众人之外。

沉抑衡荜:沉抑,指被埋没;衡荜,指门闩,比喻被门闩挡住,无法进入。

桑榆:指日暮时分,比喻晚年。

韦布:指贫穷,韦布是韦带和布衣的简称,指粗布衣服。

当途之士:指当权的人。

潜侧武之陋巷:潜侧,指隐藏;武之陋巷,指偏僻的街巷。

窜绳枢之蓬屋:窜,指逃匿;绳枢,指门轴;蓬屋,指简陋的房屋。

进废经世之务:进,指参与;废,指废弃;经世之务,指治理国家的大事。

退忘治生之车:退,指退隐;治生之车,指谋生的手段。

草梨餐屡空:草梨,指粗劣的食物;餐屡空,指经常饥饿。

朝不谋夕:指生活贫困,不知明日如何度日。

伊吕之才:伊,指伊尹;吕,指吕尚,均为古代贤才。

猗顿之术:猗顿,古代商人,以经商致富著称。

范生:指范蠡,春秋时期越国的政治家、军事家。

灭吴霸越:指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吴,成为霸主。

命世之佐:指能够辅佐君主,成就伟业的人。

货殖营生:指从事商业活动,以谋生。

累万金之赀:赀,指财物;累万金,指积累了万贯家财。

六极:指天地四方,泛指世间。

五福:指长寿、富贵、康宁、好德、考终命,古代认为的五种福分。

《诗》美加可矣:《诗》,指《诗经》;美加,指赞美;可矣,指足够了。

《易》贵聚人:《易》,指《易经》;贵聚人,指重视团结人。

垂饵香则鳝鲔来:垂饵,指钓鱼;香,指诱饵;鳝鲔,指鱼;意指用香饵钓鱼,鱼自然会来。

悬赏厚则果毅奋:悬赏,指公开悬赏;果毅,指勇敢果断;奋,指奋发。

长卿:指司马相如,西汉时期的文学家。

朱旄:朱红色的旗帜,指高官显贵。

曲逆:指陈平,西汉初年的政治家。

茅土:茅草盖土,指封侯的象征。

不韦:指吕不韦,战国时期的商人、政治家。

十万之邑:十万,指人口;邑,指城邑;指拥有十万人口的城邑。

张侯:指张良,西汉初年的政治家、军事家。

囹圄:监狱。

下乡俭而获悔咎之辰:下乡,指隐居;俭,指节俭;悔咎,指后悔和灾祸。

漂妪丰而蒙千金之报:漂妪,指漂洗衣服的女子;丰,指富有;蒙,指得到。

少伯:指姜子牙,周朝的开国功臣。

六经:指《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六部经典。

忽绝米长之实祸:忽绝,指忽视;米长,指粮食;实祸,指实际的祸害。

不朽之虚名:不朽,指永恒;虚名,指空有名声。

诡遇以干禄:诡遇,指不正当的手段;干禄,指求取官职。

炫沽以要荣:炫沽,指炫耀卖弄;要荣,指追求荣耀。

西伯:指周文王,周朝的奠基人。

黄河之将清:黄河之将清,指黄河的水将要变清,比喻天下大治。

列子:指列子,战国时期的哲学家、文学家。

菜色:指因饥饿而脸色苍白。

全神而遗形:全神,指专心致志;遗形,指忘却身体。

图画骐骥:图画,指画;骐骥,指骏马;比喻徒有虚名。

徒行之劳:徒行,指步行;劳,指劳累。

海水:比喻远大的志向。

口焦之渴:口焦,指口干;渴,指口渴。

峻极之巅:峻极,指高峻;巅,指顶峰。

修木之末:修木,指高大的树木;末,指末端。

迂阔:迂,指拘泥;阔,指空泛;指过于拘泥和空泛。

海内瓜分:海内,指国内;瓜分,指分裂。

英雄力竞:英雄,指有才能的人;力竞,指争斗。

象恭滔天:象恭,指大象;滔天,指浩大无边;比喻势不可挡。

猾夏放命:猾夏,指狡猾的人;放命,指放肆。

驽蹇:驽,指劣马;蹇,指跛脚的马;比喻能力低下。

兼路:兼,指同时;路,指道路;指同时行动。

豺狼奋口而交争:豺狼,指凶猛的野兽;奋口,指张牙舞爪;交争,指互相争斗。

当途投袂以讼屈:当途,指当权的人;投袂,指挥袖;讼屈,指申诉冤屈。

素士蒙尘以履径:素士,指贫寒的士人;蒙尘,指受辱;履径,指走在道路上。

纯儒释皇道而治五霸之术:纯儒,指真正的儒家;释,指放弃;皇道,指儒家思想;五霸之术,指霸主治国的方法。

硕生弃四科而恤月旦之评:硕生,指有才学的人;四科,指四门学科;月旦之评,指对人才的评价。

筐篚实者:筐篚,指盛物的竹器;实者,指充实的人。

乏资地者:乏资,指缺乏资财;地者,指地位低下的人。

握黄白者:握黄白,指掌握财富的人。

结世雠而委泥泞:结世雠,指结交世仇;委泥泞,指陷入泥泞之中。

贽币浓者:贽币,指礼物;浓者,指丰厚的人。

龙骏弃林坰:龙骏,指龙马;林坰,指山林;指龙马放弃山林。

党援多者:党援,指结党营私;多者,指众多的人。

惊飚以凌云:惊飚,指狂风;凌云,指直上云霄。

交结狭者:交结,指交往;狭者,指交往狭窄的人。

侣踊鳖以沈泳:侣踊,指一同跳跃;鳖,指甲鱼;沈泳,指潜游。

丸泥已不能遏彭蠡之沸腾:丸泥,指一小团泥;彭蠡,指大湖;沸腾,指翻腾。

彭蠡之沸腾:彭蠡之沸腾,指大湖的波浪翻腾,比喻局势动荡。

独贤亦焉能反流遁之失正:独贤,指独自贤能的人;反流遁,指逆流而上;失正,指偏离正道。

儋石之储:儋石,古代容量单位,一儋石约等于十斗;储,指储存。

束修之调:束修,古代的礼物;调,指调养。

含章如龙凤:含章,指怀有才华;龙凤,指高贵之物;比喻才华横溢。

被文如虎豹:被文,指文采;虎豹,指威猛之物;比喻文采飞扬。

吐之如波涛:吐,指发挥;波涛,指汹涌澎湃;比喻才华横溢。

陈之如锦绣:陈,指展示;锦绣,指华美的织物;比喻才华展示得淋漓尽致。

环堵:环堵,指四周的墙壁,比喻穷困的环境。

泛轻舟以托迅:泛轻舟,指乘坐轻舟;托迅,指迅速离开。

御飞帆以远之:御飞帆,指驾驶飞快的帆船;远之,指远离。

交瑰货於朔南:交瑰货,指交换珍贵的货物;朔南,指北方和南方。

收金碧於九疑:收金碧,指收集财富;九疑,指九嶷山,比喻远方。

迪崔烈之遐武:迪崔烈,指古代勇士;遐武,指远征。

縻好爵於清时:縻,指束缚;好爵,指高官厚禄;清时,指太平盛世。

述作:指著述。

蝉蜕:指蝉脱壳,比喻超脱世俗。

黄老:指黄帝和老聃,即道家创始人。

三坟:指古代的经书,后泛指经典。

五典:指《尚书》、《礼记》、《易经》、《春秋》、《诗经》五部经典。

讲肄:指研究、学习。

百家:指诸子百家,古代各种学派。

味道:指品味、体会。

酣德:指陶醉于道德。

超流俗:超越世俗。

轶亿代:超过亿代。

扬声:名声远扬。

货贿:财物、贿赂。

秽情:邪恶的情感。

三坟为金玉:三坟,指《易经》、《尚书》、《诗经》;金玉,指宝贵的东西。

五典为琴筝:五典,指《尚书》、《礼记》、《易经》、《春秋》、《诗经》;琴筝,指乐器,比喻高雅的东西。

讲肄为锺鼓:讲肄,指研究、学习;锺鼓,指乐器,比喻高雅的活动。

百家为笙簧:百家,指诸子百家;笙簧,指乐器,比喻丰富多彩的知识。

味道者以辞饱:味道,指品味;辞,指文辞;饱,指满足。

酣德者以义醒:酣德,指陶醉于道德;义,指正义;醒,指清醒。

超流俗以高蹈:超流俗,指超越世俗;高蹈,指高飞远走。

轶亿代以扬声:轶亿代,指超过亿代;扬声,指名声远扬。

长驱以独往:长驱,指快速前进;独往,指独自前行。

下士:指见识短浅的人。

上德:指高尚的道德。

焚输倾岩:焚输,指焚烧;倾岩,指崩塌。

木拔石飞:木拔,指树木被拔起;石飞,指石头被飞起。

阳侯山峙:阳侯,指海神;山峙,指山立;比喻波涛汹涌。

洪涛山罪巍:洪涛,指汹涌的波涛;山罪巍,指山峰高耸;比喻波涛凶猛。

轻艘尘漂:轻艘,指轻便的船只;尘漂,指被尘土覆盖。

力与心违:力,指力量;心,指心意;违,指违背。

从嗟泣而罔逮:从嗟泣,指叹息哭泣;罔逮,指无法到达。

达者之见微:达者,指有智慧的人;见微,指洞察细微之处。

昔回宪以清苦称高:昔回宪,指古代清高的人;清苦,指清贫;称高,指被人称颂为高尚。

陈平以无金免危:陈平,指西汉初年的政治家;无金,指没有金钱;免危,指避免危险。

广汉以好利丧身:广汉,指西汉初年的政治家;好利,指贪图利益;丧身,指丧命。

牛缺以载宝灰糜:牛缺,指古代的勇士;载宝,指携带宝物;灰糜,指化为灰烬。

匹夫枉死於怀璧:匹夫,指普通百姓;怀璧,指怀揣美玉;枉死,指冤死。

丰狐召灾於美皮:丰狐,指丰厚的狐狸皮;召灾,指招来灾祸。

诲盗之业:诲盗,指教人做盗贼;业,指职业。

召贼之策:召贼,指招揽盗贼;策,指策略。

鸩酒:鸩,一种毒酒;鸩酒,指毒酒。

慧养寿之忠益:慧养,指智慧地养生;寿,指长寿;忠益,指忠诚有益。

方长驱以独往:长驱,指快速前进;独往,指独自前行。

何货贿之秽情:何,指为什么;货贿,指财物、贿赂;秽情,指邪恶的情感。

藏多者亡厚:藏多,指藏得太多;亡厚,指失去厚重。

好谦者忌盈:好谦,指喜欢谦虚;忌盈,指害怕满盈。

含夜光者速剖:含夜光,指含有夜明珠;速剖,指很快被剖开。

循覆车者必倾:循覆车,指重复别人的错误;必倾,指一定会失败。

过载者沉其舟:过载,指超载;沉其舟,指船沉没。

欲胜者杀其生:欲胜,指想要胜利;杀其生,指消灭自己的生命。

盖下士所用心:盖,指因为;下士,指见识短浅的人;心,指心思;用,指运用。

上德所未营也:上德,指高尚的道德;营,指追求。

荡然自失:荡然,指心神不宁;自失,指失去自我。

备门生之末编:备门生,指成为门生;末编,指末等的学生。

永宝长生之良方:永宝,指永远珍视;长生,指长生不老;良方,指好的方法。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抱朴子-外篇-安贫-评注

抱朴子在这段文字中,通过描绘一个乐天先生的形象,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推崇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开篇‘昔汉火寝耀,龙战虎争,九有幅裂,三家鼎据’四句,以宏大的历史背景描绘了三国时期的纷争和混乱,为乐天先生的出场营造了一种社会动荡的氛围。

‘有乐天先生者,避地蓬转,播流岷益’六句,介绍了乐天先生的出处和行踪,‘避地’、‘播流’等词,表现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而言高行方,独立不群,时人惮焉,莫之或与’四句,突出了乐天先生的个性特点,他的高尚品德和独立精神使得他与众不同,但同时也导致他在社会中孤立无援。

‘时二公之力,不能违众’四句,反映了乐天先生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他的才能和品德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挥。

‘潜侧武之陋巷,窜绳枢之蓬屋’四句,进一步描绘了乐天先生的隐居生活,他的清贫和坚持,体现了他对道德的执着。

‘草梨餐屡空,朝不谋夕’两句,揭示了乐天先生生活的艰辛,但也表达了他对物质生活的淡泊。

‘于是偶俗公子造而诘之’以下,描述了乐天先生与俗公子的对话,通过对话,抱朴子表达了对世俗观念的批判和对理想人格的推崇。

‘盖闻有伊吕之才者,不久滞於穷贱;怀猗顿之术者,不长处於饥寒’两句,用伊尹、吕尚和猗顿等人的故事,说明才能和技艺如果不被利用,就无法发挥其价值。

‘天贫在六极,富在五福’两句,引用《诗经》和《易经》中的观点,说明真正的富有和贫瘠并不在于物质,而在于精神。

‘故下乡俭而获悔咎之辰,漂妪丰而蒙千金之报’两句,通过对比两个故事,说明道德和品行的重要性。

‘先生无少伯之奇略,专锐思乎六经’四句,批评乐天先生过于专注于六经,忽视了现实生活中的机遇。

‘甘列子之菜色,邈全神而遗形’四句,批评乐天先生过于追求精神上的满足,而忽视了物质生活的基本需求。

‘事无身後之功,物无违时之盛’两句,说明任何事物都有其发展的规律,不能违背自然规律。

‘今海内瓜分,英雄力竞’以下,描绘了当时社会的混乱和纷争,表现了抱朴子对时局的忧虑。

‘夫丸泥已不能遏彭蠡之沸腾,独贤亦焉能反流遁之失正’两句,用比喻的方式说明即使是贤人也无法改变社会的现实。

‘今先生入无儋石之储,出无束修之调’四句,再次强调了乐天先生的清贫。

‘徒含章如龙凤,被文如虎豹’四句,用比喻的方式形容乐天先生的才华横溢。

‘何计疏之可吊?奚不泛轻舟以托迅,御飞帆以远之’四句,表达了抱朴子对乐天先生现状的担忧和对他的劝告。

‘交瑰货於朔南,收金碧於九疑’四句,建议乐天先生利用自己的才华去追求物质上的富足。

‘迪崔烈之遐武,縻好爵於清时’四句,鼓励乐天先生积极进取,争取功名利禄。

‘徒疲劳於述作,岂蝉蜕之有期也’四句,批评乐天先生过于专注于学术研究,而忽视了现实生活。

‘独苦身以为名,乃黄老之所蚩也’两句,用黄老之学的观点,说明过度追求名声是不明智的。

‘六艺备研,八索必该’四句,乐天先生回应了抱朴子的批评,表明自己已经具备了丰富的知识和才能。

‘求仁仁至,舍旃焉如’两句,表达了乐天先生对道德的追求和对仁爱的信仰。

‘夫栖重渊以颐灵,外万物而自得’四句,说明乐天先生已经达到了超脱世俗的境界。

‘不窥牖以遐览,判微言而靡惑’四句,表明乐天先生已经能够看透事物的本质,不被表象所迷惑。

‘虽复设之以台鼎,犹确尔而弗革也’四句,表明乐天先生不会因为地位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原则。

‘曷肯忧贫而与贾竖争利,戚穷而与凡琐竞达哉’四句,表达了乐天先生对物质生活的淡泊和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吾子苟知商贩可以崇宝,耕也可以免饥’四句,乐天先生以商贩和农民为例,说明即使从事低贱的职业,也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

‘且夫尚父之鼓刀,素首乃吐奇也’四句,用姜太公钓鱼的故事,说明即使是平凡的人,也有可能成就非凡的事业。

‘是以俟扶摇而登苍霄者,不弃诎於蓬蒿之杪’四句,用比喻的方式说明有抱负的人应该有远大的志向。

‘大孝必畏辱亲之险,故子春战悸於下堂’四句,用子春的故事,说明孝顺父母的重要性。

‘上智不贵难得之财,故唐虞捐金而抵譬’四句,用唐尧和虞舜的故事,说明真正的智慧不在于追求财富。

‘明哲消祸於未来,知士闻利则虑害’四句,说明明智的人会预见未来的危险,而不是盲目追求利益。

‘若夫焚输倾岩,木拔石飞,阳侯山峙,洪涛山罪巍’四句,用比喻的方式形容社会的动荡和危险。

‘轻艘尘漂,力与心违,从嗟泣而罔逮,乃悟达者之见微也’四句,说明只有真正明智的人才能看透事物的本质。

‘昔回宪以清苦称高,陈平以无金免危’四句,用回宪和陈平的故事,说明清贫和品德的重要性。

‘广汉以好利丧身,牛缺以载宝灰糜’四句,用广汉和牛缺的故事,说明追求财富的代价。

‘匹夫枉死於怀璧,丰狐召灾於美皮’四句,用匹夫和丰狐的故事,说明过于追求物质利益会招致灾祸。

‘今吾子督余以诲盗之业,敦余以召贼之策’四句,乐天先生批评抱朴子提出的建议是不切实际的。

‘夫士以三坟为金玉,五典为琴筝’四句,乐天先生用三坟、五典等典故,说明文化知识的重要性。

‘讲肄为锺鼓,百家为笙簧’四句,说明学术研究的重要性。

‘使味道者以辞饱,酣德者以义醒’四句,说明学术研究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超流俗以高蹈,轶亿代以扬声’四句,表明乐天先生希望通过学术研究,超越流俗,名垂青史。

‘方长驱以独往,何货贿之秽情’四句,表达了乐天先生对物质利益的淡泊和对精神追求的执着。

‘夫藏多者亡厚,好谦者忌盈,含夜光者速剖,循覆车者必倾’四句,用比喻的方式说明事物发展的规律。

‘过载者沉其舟,欲胜者杀其生’四句,用比喻的方式说明过度的追求会导致失败。

‘盖下士所用心,上德所未营也’四句,表明乐天先生已经达到了一种高尚的道德境界。

‘于是问者荡然自失,请备门生之末编,永宝长生之良方焉’四句,表明乐天先生的回答使得提问者感到羞愧,并愿意成为他的门生,学习他的道德和智慧。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抱朴子-外篇-安贫》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208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