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抱朴子-外篇-守塉

作者: 葛洪(283年-363年),字君复,号抱朴子,晋代的道家学者、炼丹家和医药学家。他的主要贡献不仅在于道家学术理论,还在于医学和炼丹术的研究。葛洪提出了许多关于长生不老、修身养性的理论,他的作品在道家思想和中国古代的医学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

年代:成书于晋代(约365年)。

内容简要:《抱朴子》分为《内篇》和《外篇》两部分,其中《内篇》集中讲述了道家哲学的核心思想,探讨了长生不老的秘方和如何通过修炼达到与自然合一的境界;《外篇》则多涉及炼丹术、医学、治病等实际操作。葛洪在书中不仅总结了自己关于炼丹和修道的经验,还提出了“无为而治”、顺应自然的哲学思想。他认为,通过修身养性与练气,个人可以达到身心的和谐,甚至实现延年益寿。书中的医药学内容同样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是中国古代医学与道家文化的珍贵遗产。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抱朴子-外篇-守塉-原文

抱朴子曰:余友人有潜居先生者,慕寝丘之莫争,简塉土以葺宇,锐精艺文,意忽学稼,屡失有年,饥色在颜。

或人难曰:“天知礼在廪实,施博由乎货丰,高出於有余,俭生乎不足。故十千美於诗人,食货首乎八政。

躬稼基克配之业,耦耕有不改之乐。奇士之居也,进则侣鸿鸾以振翮,退则叁陶白之理生,仕必霸王,居必千金,是以昔人必科膏壤以分利,勤四体以稼穑,播原菽之与与,茂嘉蔬之翼翼,收麰秬之千仓,积我庾之惟亿,出连骑以游畋,入侯服而玉食。

而先王之宅此也,亢阳则出谷飏尘,重阴则滔天凌丘,陆无含秀之苗,水无吐穗之株,稗粝旷於圌廪,薪爨废於庖厨。

怡尔执待兔之志,坦然无去就之谟。吾恐首阳之事,必见於今;丹山之困,可立而须。

人为子寒心,子何晏然而弗忧也?夫睹机而不作,不可以言明,安土而不移,众庶之常事,岂玩鲍者忘兰,而大迷者易性乎!何先生未寤之久也?鄙人惑焉,不识所谓。

夫兖冕非御锋镝之服,典诰非救饥寒之具也。胡不眎沃衍於四郊,躬田畯之良业,舍六艺之迂阔,收万箱以赈乏乎?

潜居先生曰:“夫聩者不可督之以分雅郑,瞽者不可责之以别丹漆,井蛙不可语以沧海,庸俗不可说以经术。

吾子苟知老农之小功,未喻面墙之巨拙,何异拾琐沙而捐隋和,向炯烛而背白日也。

夫好尚不可以一概杚,趋舍不可以彼我易也。

夫欲隮阆风陟嵩华者,必不留行於丘垤;意在乎游南溟,泛沧沧海者,岂暇逍遥於潢洿。

是以注清听於九韶者,巴人之声不能悦其耳;烹大牢飨方丈者,荼蓼之味不能甘其口。

鹍鹏戾赤霄以高翔,鹡鸰傲蓬林以鼓翼,洿隆殊途,亦飞之极。

晦朔甚促,朝菌不识。

蜉蝣忽忽於寸阴,野马六月而後息,鯈鲋泛滥以暴鳞,灵虬勿用乎不测,行业乖舛,意何可得。

余虽草梨餐之不充,而足於鼎食矣。

故列子不以其乏,而贪郑阳之禄,曾叁不以其贫,而易晋楚之富。

“夫收微言於将坠者,周孔之遐武也,情孳孳以为利者,孟叟之罪人也。

造远者莫能兼通於岐路,有为者莫能并举於耕学,体瘁而神豫,亦何病於居约?

且又处塉则劳,劳则不学清而清至矣。

居沃则逸,逸则不学奢而奢来矣。

清者,福之所集也;奢者,祸之所赴也。

福集,则虽微可著,虽衰可兴焉;祸赴,则虽强可弱,虽存可亡焉。

此不期而必会,不招而自来者也。

故君子欲正其末,必端其本;欲辍其流,则遏其源。

故道德之功建,而侈靡之门闭矣。

姜望至德而佃不复种,重华大圣而渔不偿网,然後玉璜表营丘之祚,大功有二十之高,何必讥之以惰懒,而察才以相士乎!

夫二人分财,取少为廉,余今让天下之丰沃,处兹邦之偏埆,舍安昌之膏腴,取北郭之无欲,诚万物之可细,亦何往而不足哉!

北辰以不改为众星之尊,五岳以不迁为群望之宗。

蟋蟀屡移而不贵,禽鱼餍深则逢患。

方将垦九典之芜草岁,播六德之嘉谷,厥田邈於上士之科,其收盈乎天地之间。

何必耕耘为务哉!

昔被衣以弃财止盗,庚氏以推譬厉贪,琉广散金以除子孙之祸,叔敖取塉以弭可欲之忧,牛缺以载珍致寇,陶谷以多藏召殃。

得失较然,可无鉴乎!

於是问者抑然,良久口张而不能嗑,首俯而不能仰。

慨而嗟乎,始悟立不朽之言者,不以产业汨和,追下帷之绩者,不以窥园涓目。

子以臭雏之甘呼鸳凤,擗蟹之计要猛虎,岂不陋乎!

鄙哉,子之不夙知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抱朴子-外篇-守塉-译文

抱朴子说:我的朋友中有个叫潜居先生的人,他羡慕寝丘那种不争斗的生活,用简陋的土块建造房屋,专注于艺术文学,却突然对种庄稼感兴趣,多年来屡次失败,饥饿的颜色出现在他的脸上。有人责备他说:‘天知道礼节在于仓库充实,施舍广泛是因为货物丰富,高出于有剩余,节俭产生于不足。所以,对于诗人来说,粮食和货物是最重要的。亲自耕种是符合道德的事业,耕作是永远不会改变的乐趣。奇士的生活,进步时与鸿鹄为伍,退隐时与陶渊明一样享受田园生活,做官一定要成为霸王,隐居一定要富有千金。因此,古人一定要开垦肥沃的土地来分配利益,辛勤劳动来耕种,播种豆类,茂盛的蔬菜,收获成千上万的粮食,积累亿万的粮食,外出骑马打猎,回家穿上侯服享受美食。而古代的帝王就是这样做的,阳光强烈时出谷扬尘,阴雨连绵时洪水淹没山丘,陆地上没有含苞待放的花苗,水中没有吐穗的庄稼,谷物在仓库中荒废,柴火在厨房中浪费。他安于等待兔子自己跳出来,坦然面对没有去留的决策。我担心首阳山的故事在今天一定会发生;丹山之困,马上就会到来。人为儿子的贫穷而寒心,你却如此安然无恙,不感到忧虑吗?如果看到了机会却不采取行动,不能说是明智的;如果安于现状而不改变,这是普通人的常态,难道是玩鲍鱼的人忘记了兰花,大糊涂的人改变了本性吗?先生为何如此长时间没有觉悟呢?我感到困惑,不明白你的意思。衣服和礼器不是用来抵挡刀箭的,经典和法典不是用来解决饥饿和寒冷的。为什么不看看四周肥沃的土地,亲自从事耕种,放弃那些遥远的六艺,收集万箱粮食来救济贫困的人呢?’

潜居先生回答说:‘耳聋的人不能强迫他分辨雅乐和郑声,瞎眼的人不能要求他辨别丹漆,井底的青蛙不能跟它谈论大海,庸俗的人不能用经术说服。如果你只知道老农的小功,却不理解面对墙壁的巨大愚蠢,这就像捡起沙子而丢弃美玉,对着明亮的蜡烛而背对太阳一样。爱好和追求不能一概而论,选择和放弃不能以彼此为标准。那些想要飞上阆风、攀登嵩山的人,不会在山脚下停留;那些想要游历南海、航行在苍茫大海的人,怎么会有时间在浅水洼中逍遥呢?因此,那些喜欢听九韶乐章的人,巴人的声音不能使他愉悦;那些享受丰盛宴席的人,茶蓼的味道不能使他感到甜美。鹍鹏在天空高飞,鹡鸰在蓬林中振翅,他们的道路不同,但都是飞翔的极致。时间过得很快,朝菌不知道时间的变化。蜉蝣在短时间内迅速消失,野马在六月之后才休息,鱼在水中游动时露出鱼鳞,灵蛇不需要预测,行为不一致,还有什么能得到呢?我虽然吃的粗糙,但足以满足温饱了。

所以,列子不因为贫穷而贪图郑阳的俸禄,曾参不因为贫穷而改变对晋楚的忠诚。从快要掉落的东西中收集微言,是周公和孔子的远见;为了利益而勤奋的人,是孟子的罪人。那些追求远方的人不能在岐路上同时通达,那些有所作为的人不能在耕作和学习上同时并举,身体虽然劳累,但精神是愉悦的,有什么可抱怨的呢?而且,住在贫瘠的地方会感到劳累,劳累就不会追求清高,而清高自然就会到来。住在富饶的地方会感到安逸,安逸就不会追求奢侈,而奢侈自然就会到来。清高是福气的聚集地,奢侈是灾祸的归宿。福气聚集,即使是微小的也可以变得显著,即使是衰败的也可以振兴;灾祸到来,即使是强大的也可以变得弱小,即使是存在的也可以灭亡。这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不需要邀请就会自己到来。因此,君子想要端正末节,必须端正根本;想要阻止流水的源头,就要堵住源头。所以,道德的功绩建立,奢侈的大门就会关闭。姜望有极高的道德却不再耕种,重华是伟大的圣人却不再捕鱼,然后玉璜代表营丘的福祉,伟大的功绩有二十个等级,为什么还要批评懒惰,用才能来相士呢!如果两个人分财产,拿少的是廉洁,我现在放弃天下的肥沃,居住在这个偏僻的地方,放弃安逸和富饶,选择北郭的无欲,确实是万物可以细致,何去何从都不觉得不足。北极星因为不改变而成为群星之尊,五岳因为不迁移而成为群山之宗。蟋蟀多次迁移却不贵重,禽鱼满足深水却会遇到麻烦。我正准备开垦九典的荒草,播种六德的嘉谷,我的田地远远超过了上士的科目,收获充满了天地之间。为什么一定要以耕作为务呢!过去被衣用放弃财富来阻止盗窃,庚氏用推辞来激励贪婪,琉广散金来消除子孙的祸患,叔敖选择贫瘠的地方来消除欲望的忧虑,牛缺用携带珍宝来招致敌人,陶谷因为多藏而招来灾祸。得失如此明显,可以不借鉴吗!’

于是提问的人沉默不语,良久张口不能说话,低头不能抬头。他感慨地叹息,这才明白立下不朽言论的人,不会因为产业而混乱,追求隐居的人,不会因为窥视花园而分散注意力。你用臭雏鸡的甜美来呼唤凤凰,用分割螃蟹的方法来要求猛虎,这不是很浅薄吗!你真是太无知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抱朴子-外篇-守塉-注解

抱朴子:抱朴子是东晋时期著名的道教理论家、炼丹家、医药学家葛洪的著作,这里指葛洪。

潜居先生:指隐居的先生,即文中提到的朋友。

寝丘:指隐居之地,古代常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

简塉土:简,简单;塉,粗糙;土,泥土。指用简单的、粗糙的泥土。

葺宇:葺,修补;宇,房屋。指修补房屋。

锐精艺文:锐,精练;精艺文,精通文学艺术。

学稼:学种庄稼。

有年:年,指时间;有年,指多年。

饥色在颜:饥色,饥饿的样子;颜,面容。指面容憔悴。

天知礼在廪实:廪实,仓库中的粮食。指天知道礼节在于仓库中是否有足够的粮食。

施博由乎货丰:施博,广泛施舍;货丰,财物丰富。

高出於有余:高出,超出;有余,富足。

俭生乎不足:俭,节俭;不足,贫穷。

食货首乎八政:食货,粮食和财物;八政,古代国家管理的八个方面。

躬稼基克配之业:躬稼,亲自耕种;基克配,基础和匹配。

耦耕有不改之乐:耦耕,两人并耕;不改,不变。指耕作带来的乐趣不会改变。

侣鸿鸾以振翮:侣,伴侣;鸿鸾,大鸟,比喻高洁的人;振翮,振翅高飞。

叁陶白之理生:叁,参与;陶白,陶器和白米,指生活必需品;理生,生活。

仕必霸王:仕,做官;霸王,称霸一方。

居必千金:居,居住;千金,富足。

科膏壤以分利:科,划分;膏壤,肥沃的土地;分利,分配利益。

勤四体以稼穑:勤四体,勤劳身体四肢;稼穑,耕种。

播原菽之与与:播,播种;原菽,大豆;与与,茂盛的样子。

茂嘉蔬之翼翼:茂嘉蔬,茂盛的蔬菜;翼翼,整齐的样子。

收麰秬之千仓:麰,小麦;秬,黑黍;千仓,千个仓库。

积我庾之惟亿:积,积累;庾,仓库;惟亿,无数。

出连骑以游畋:出,外出;连骑,多匹马;游畋,打猎。

入侯服而玉食:入,进入;侯服,贵族的服饰;玉食,精美的食物。

亢阳:亢,极端;阳,阳光。指阳光强烈。

出谷飏尘:出谷,出谷子;飏尘,扬起灰尘。

重阴:重,浓密;阴,阴云。指阴云浓密。

滔天凌丘:滔天,波涛汹涌;凌丘,越过山丘。

陆无含秀之苗:陆,陆地;含秀之苗,茂盛的苗子。

水无吐穗之株:水,水域;吐穗之株,吐穗的庄稼。

稗粝旷於圌廪:稗粝,杂草和粗粮;圌廪,仓库。

薪爨废於庖厨:薪爨,烧柴做饭;庖厨,厨房。

怡尔执待兔之志:怡尔,安详的样子;执待兔之志,指等待兔子自己跑到面前。

坦然无去就之谟:坦然,平静;无去就之谟,没有去留的打算。

首阳之事:首阳,指首阳山,相传伯夷、叔齐隐居于此。这里指隐居生活。

丹山之困:丹山,指丹山,相传是仙人居住的地方。这里指困苦的生活。

人为子寒心:人为子,人为了孩子;寒心,心寒,指心疼。

鲍者:鲍,鲍鱼,指美味。

兰:兰,兰花,指高雅。

大迷者易性:大迷者,大糊涂的人;易性,改变本性。

兖冕:兖,古代诸侯国名;冕,古代帝王、诸侯的礼帽。

御锋镝之服:御,抵挡;锋镝,箭头。指可以抵挡箭矢的服装。

典诰:典,经典;诰,古代帝王发布的命令。

救饥寒之具:救饥寒,解救饥寒;具,工具。

眎沃衍於四郊:眎,看;沃衍,肥沃的土地。

躬田畯之良业:躬田畯,亲自耕种;良业,好事业。

舍六艺之迂阔:舍,放弃;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迂阔,不切实际。

收万箱以赈乏:收,收集;万箱,很多箱子;赈乏,救济贫困。

聩者:聩,聋;聩者,聋人。

瞽者:瞽,盲;瞽者,盲人。

丹漆:丹,朱砂;漆,漆树汁液。指鲜艳的颜色。

井蛙:井底的青蛙,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沧海:大海,比喻广阔的世界。

庸俗:平庸俗气的人。

经术:经,经典;术,学问。指儒家经典和学问。

老农之小功:老农,年老的农民;小功,小的成就。

面墙之巨拙:面墙,面对墙壁;巨拙,非常笨拙。

琐沙:琐,小;沙,沙粒。指微小的沙粒。

隋和:隋,古代乐器;和,和谐。指古代乐器。

炯烛:炯,明亮;烛,蜡烛。指明亮的蜡烛。

白日:太阳,比喻光明。

隮阆风:隮,上升;阆风,高风。指上升至高风之处。

陟嵩华:陟,攀登;嵩华,嵩山和华山。指攀登嵩山和华山。

丘垤:丘,小山;垤,山脊。指小山和山脊。

南溟:南方的深海。

沧沧海:沧海,大海。指广阔的海洋。

潢洿:潢,小水沟;洿,水积聚的地方。指小水沟。

九韶:古代的一种音乐。

巴人之声:巴人,巴国的人,巴国在今四川东部。指巴人的音乐。

大牢:古代的一种丰盛的酒食。

方丈:古代一种高大的酒食。

荼蓼:茶和蓼,都是苦菜。指苦味的东西。

鹍鹏:鹍鹏,古代传说中的大鸟,比喻有远大志向的人。

赤霄:赤霄,天空。指高飞至天空。

鹡鸰:鹡鸰,一种小鸟,比喻志同道合的人。

蓬林:蓬草和树林,指荒野。

晦朔: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朔,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指一个月的时间。

朝菌:朝菌,一种朝生暮死的菌类,比喻生命短暂。

蜉蝣:蜉蝣,一种昆虫,寿命极短,比喻生命短暂。

野马:野马,古代传说中的神马,比喻变化无常。

鯈鲋:鯈鲋,小鱼,比喻微不足道的人。

灵虬:灵虬,传说中的神龙,比喻神秘莫测。

行业乖舛:行业,行为;乖舛,不一致。指行为不一致。

草梨餐之不充:草梨,野果;餐,吃。指吃野果不能满足。

鼎食:鼎,古代的一种大锅;食,吃。指吃丰盛的食物。

郑阳之禄:郑阳,郑国,古代国家名;禄,俸禄。指郑国的俸禄。

曾叁:曾参,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弟子。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抱朴子-外篇-守塉-评注

抱朴子在此段文字中,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了对不同人生哲学的深刻思考。首先,他提到了潜居先生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其对于耕作的热爱,这种热爱体现在他对农业的专注和对自然的敬畏。‘慕寝丘之莫争,简塉土以葺宇’两句,描绘了潜居先生对宁静、简朴生活的追求,以及对自然环境的尊重。

接着,抱朴子引用了‘天知礼在廪实,施博由乎货丰’等句子,阐述了物质基础对于社会稳定和个人发展的必要性。‘食货首乎八政’表明了粮食和财物在古代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了农业在社会经济中的核心地位。

在‘躬稼基克配之业,耦耕有不改之乐’这句话中,抱朴子强调了农业劳动的尊严和乐趣,以及农业对于个人品德修养的积极作用。‘仕必霸王,居必千金’则是对世俗功名利禄的讽刺,表达了对追求物质财富的批判。

抱朴子进一步通过对比‘亢阳则出谷飏尘,重阴则滔天凌丘’等自然现象,与农业生产的关联,强调了自然规律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农业生产对于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在潜居先生的回答中,他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寓言,如‘注清听於九韶者,巴人之声不能悦其耳’等,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个人的兴趣和志向不应该受到外界环境的限制,‘夫好尚不可以一概杚,趋舍不可以彼我易也’表达了这种观点。

潜居先生还提到了‘晦朔甚促,朝菌不识’等句子,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从而进一步论证了个人应当专注于自己的追求,而不是被外界的物质诱惑所左右。

在对话的最后,抱朴子通过‘子以臭雏之甘呼鸳凤,擗蟹之计要猛虎’等比喻,揭示了世俗价值观的狭隘和偏见,以及对个人真实追求的忽视。他呼吁人们要追求真正的精神财富,而不是被物质所迷惑。

整体而言,这段文字充满了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想象力,通过对农业、自然、社会和个人价值观的探讨,展现了抱朴子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观念的批判。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抱朴子-外篇-守塉》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2087.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