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葛洪(283年-363年),字君复,号抱朴子,晋代的道家学者、炼丹家和医药学家。他的主要贡献不仅在于道家学术理论,还在于医学和炼丹术的研究。葛洪提出了许多关于长生不老、修身养性的理论,他的作品在道家思想和中国古代的医学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
年代:成书于晋代(约365年)。
内容简要:《抱朴子》分为《内篇》和《外篇》两部分,其中《内篇》集中讲述了道家哲学的核心思想,探讨了长生不老的秘方和如何通过修炼达到与自然合一的境界;《外篇》则多涉及炼丹术、医学、治病等实际操作。葛洪在书中不仅总结了自己关于炼丹和修道的经验,还提出了“无为而治”、顺应自然的哲学思想。他认为,通过修身养性与练气,个人可以达到身心的和谐,甚至实现延年益寿。书中的医药学内容同样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是中国古代医学与道家文化的珍贵遗产。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抱朴子-外篇-喻蔽-原文
抱朴子曰:余雅谓王仲任作《论衡》八十余篇,为冠伦大才。
有同门鲁生难余曰:
夫琼瑶以寡为奇,碛砾以多为贱,故庖牺卦不盈十而弥纶二仪,老氏言不满万而道德备举。
王充著书,兼箱累袠,而乍出乍入,或儒或墨,属词比义,又不尽美,所谓陂原之蒿莠,未若步武之黍稷也。
抱朴子答曰:
且夫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贤,徒见述作之品,未闻多少之限也。
吾子所谓窜巢穴之沈昧,不知八紘之无外;守灯烛之宵曜,不识三光之晃朗;游潢洿之浅狭,水觉南溟之浩汗;滞丘垤之位埤,不寤嵩岱之峻极也。
两仪所以称大者,以其函括八荒,缅邈无表也;山海所以为富者,以其包笼旷阔,含受杂错也。
若如雅论,贵少贱多,则穹隆无取乎宏焘,而旁泊不贵於厚载也。
夫迹水之中,无吞舟之鳞;寸枝之上,无垂天之翼;蚁垤之巅,无扶桑之林;潢潦之源,无襄陵之流。
巨鳌首冠瀛洲,飞波凌乎方丈;洪桃盘於度陵,建木竦於都广;沈鲲横於天池,云鹏戾乎玄象。
且夫雷霆之骇,不能细其响;黄河之激,不能局其流;骐騄追风,不能近其迹;鸿鹄奋翅,不能卑其飞。
云厚者雨必猛,弓劲者箭必远。
王生学博才大,又安省乎!
吾子云;‘玉以少贵,石以多贱。’
夫玄圃之下,荆华之颠,九员之泽,折方之渊,琳琅积而成山,夜光焕而灼天,顾不善也。
又引庖牺氏著作不多,若周公既繇大易,加之以礼乐,仲尼作《春秋》,而重之以十篇。
过於庖牺,多於老氏,皆当贬也。
言少则至理不备,辞寡既庶事不畅。
是以必须篇累卷积,而纲领举也。
羲和升光以启旦,望舒曜景以灼夜,五材并生而异用,百药杂秀而殊治,四时会而岁功成,五色聚而锦绣丽,八音谐而箫韶美,群言合而道艺辨。
积猗顿之材,而用之甚少,是何异於原宪也?怀无铨之量,而著述约陋,亦何加别於琐碌也?
音为知者珍,书为识者传,瞽旷之调锺,未必求解於同世;格言高文,岂患莫赏而减之哉!
且夫江海之秽物,不可胜计,而不损其深也;五岳之曲木,不可訾量,而无亏其峻也。
夏後之璜,虽有分毫之瑕,晖曜符彩,足相补也。
数千万言,虽有不艳之辞,事义高远,足相掩也。
故曰:四渎之浊,不方瓮水之清;巨象之瘦,不同羔羊之肥矣。
子又讥云:‘乍入乍出,或儒或墨。’
夫发口为言,著纸为书。
书者所以代言,言者所以书事。
若用笔不宜杂载,是论议当常守一物。
昔诸侯访政,弟子问仁,仲尼答之,人人异辞。
盖因事托规,随时所急,譬犹治病之方千百,而针炙之处无常,却寒以温,除热以冷,期於救死存身而已。
岂可诣者逐一道如齐楚,而不改路乎?
陶朱白圭之财不一物者,丰也;云梦孟诸所生万殊者,旷也。
故《淮南鸿烈》,始於《原道》《俶真》,而亦有《兵略》《主术》,庄周之书,以死生为一,亦有畏牺慕龟请粟救饥。
若以所言不纯而弃其文,是治珠翳而剜眼,疗湿痹而刖足,患荑莠而刈谷,憎枯枝而伐树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抱朴子-外篇-喻蔽-译文
抱朴子说:我非常赞赏王仲任写的《论衡》一书,共有八十多篇,是了不起的大才子。有同门的人鲁生反驳我说:“美玉因为少而显得珍贵,沙石因为多而显得低贱,所以庖牺氏的卦只有十个符号,却能囊括天地,老子的道德经虽然字数不满一万,却包含了所有的道德。王充写的书,内容繁多,时而儒学时而墨家,用词比义,也不尽完美,就像是山坡上的杂草,不如田间的庄稼那样有价值。”
抱朴子回答说:“首先,写作的人被称为圣人,传承的人被称为贤人,只是看到作品的质量,并没有听说有关于作品多少的限制。你所说的躲进阴暗的巢穴,不知道天地无边无际;守着微弱的灯光,不知道日月星辰的明亮;在浅水滩游玩,不知道南海的浩瀚;停留在小山丘上,不知道嵩山和泰山的雄伟。天地之所以被称为大,是因为它包含了所有的空间,广阔无边;山海之所以被称为富饶,是因为它包容了广阔的土地,包含了各种各样的东西。如果按照你的观点,认为少就是贵,多就是贱,那么天地的广阔就没有了,承载万物的厚载也就不再被重视了。
在水中,没有能吞下大船的鱼;树枝上,没有能垂下翅膀的鸟;蚂蚁堆的顶端,没有扶桑树;小水潭的源头,没有大江大河的流动。巨大的海龟头顶着瀛洲,波浪翻腾冲击着方丈岛;巨大的桃树在度陵生长,建木在都广山高高耸立;巨大的鲲鱼在天池中横行,云鹏在天空中翱翔。雷霆的震撼,不能使它的声音细小;黄河的激流,不能使它的水流停滞;骏马追风,不能接近它的足迹;鸿鹄展翅,不能降低它的飞翔。云层越厚,雨势就越猛烈;弓弦越紧,箭矢就越远。王生学问渊博,才华横溢,又怎么会这样呢!
你说:‘玉因为少而贵重,石头因为多而低贱。’在玄圃之下,荆华之巅,九员之泽,折方之渊,琳琅满目,夜光闪烁,这不是很好吗?你又提到庖牺氏著作不多,如果周公已经有了《易经》,再加上礼乐,孔子写了《春秋》,再加上十篇,比庖牺氏多,比老子多,都应该被贬低。说少就表示道理不完整,用词少就表示事情不流畅。所以必须有很多篇章和卷轴,才能概括出主要的纲领。
羲和升天照亮了黎明,望舒照亮了夜晚,五种材料都有不同的用途,各种药物都有不同的疗效,四季更替,一年的成果才能完成,五颜六色聚集在一起,锦绣才显得美丽,八种音乐和谐,箫韶才显得美好,众人的言论汇聚,才能分辨出真正的道和艺。积累了很多材料,却只用很少,这和原宪有什么区别?怀揣着无量的量器,却写出了简陋的文章,这和琐屑的人有什么区别?音乐是智者珍视的,书籍是识者传承的,盲人旷野的调钟,未必能被同代人理解;高深的格言和优美的文章,怎么会因为没有人欣赏而减少价值呢!
江海中的污物虽然数不胜数,但并不影响它的深度;五岳上的弯曲树木虽然无法计数,但并不影响它的雄伟;夏后氏的玉虽然有微小的瑕疵,但它的光辉足以弥补。数千万言的文章,虽然有不够华丽的辞藻,但事情的意义深远,足以掩盖这些不足。
你又说:‘时而儒学时而墨家。’说话和写文章都是为了表达思想和记录事情。如果用笔不宜杂载,那么讨论和议论就应该始终坚守一个主题。过去诸侯请教政治,弟子请教仁义,孔子回答他们,每个人的回答都不一样。这是因为根据不同的事情给出不同的建议,根据不同的情况提出不同的紧急措施,就像治病的方法有千百种,但针灸的地方却不是固定的,目的是为了救死扶伤。
陶朱和白圭的财富不只有一种,所以丰富;云梦和孟诸生长着各种各样的生物,所以广阔。所以《淮南鸿烈》从《原道》和《俶真》开始,也有《兵略》和《主术》,庄子的书,将生死视为一体,也有敬畏牺牲和求龟求食救饥的内容。如果因为言论不纯而舍弃文章,就像是治疗眼疾却剜眼,治疗湿痹却砍脚,因为杂草而割谷,因为枯枝而砍树。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抱朴子-外篇-喻蔽-注解
抱朴子:抱朴子,即抱朴子内篇,是东汉道士葛洪的著作,包含了许多道教和哲学思想。
王仲任:王仲任,即王充,东汉时期的思想家、文学家,著有《论衡》,是古代一部重要的唯物主义著作。
《论衡》:《论衡》是王充所著的一部哲学著作,主张无神论,批判当时的社会风俗和思想。
冠伦大才:冠伦,指超越一般人的才能;大才,指才华出众。这里指王充的才华超越常人。
鲁生:鲁生,指与抱朴子同门的人,此处可能是一个虚构的人物。
琼瑶:琼瑶,指美玉,常用来比喻珍贵的东西。
碛砾:碛砾,指沙石,常用来比喻不值钱的东西。
庖牺:庖牺,即伏羲,古代传说中的神话人物,这里指伏羲的卦象。
老氏:老氏,即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
道德备举:道德,指道德规范和哲学思想;备举,指完备地展示。
箱累袠:箱累,指书籍堆积如山;袠,古代量书用的单位。
属词比义:属词,指用词;比义,指比较意义。
陂原之蒿莠:陂原,指低洼平坦的地方;蒿莠,指杂草,这里比喻质量不高的作品。
步武之黍稷:步武,指脚印;黍稷,指粮食,这里比喻质量上乘的作品。
八紘:八紘,指八方,这里比喻宇宙。
三光:三光,指日、月、星。
南溟:南溟,指南海,这里比喻广阔无垠的地方。
嵩岱:嵩岱,指嵩山和泰山,这里比喻高大崇峻的地方。
两仪:两仪,指阴阳,这里比喻宇宙的根本原理。
八荒:八荒,指四方极远的地方。
山海:山海,指山和海,这里比喻广阔的世界。
旷阔:旷阔,指广阔无边。
杂错:杂错,指混杂。
宏焘:宏焘,指广大无边。
旁泊:旁泊,指边际。
厚载:厚载,指承载万物的大地。
吞舟之鳞:吞舟之鳞,指能吞舟的鱼,这里比喻巨大的东西。
垂天之翼:垂天之翼,指翅膀能垂到地面的鸟,这里比喻非常巨大的东西。
蚁垤:蚁垤,指蚂蚁堆成的小土堆,这里比喻极小的地方。
扶桑:扶桑,指古代神话中的大树,这里比喻高大树木。
潢潦:潢潦,指小水沟,这里比喻狭小的地方。
襄陵:襄陵,指大水,这里比喻广阔的水域。
瀛洲:瀛洲,古代传说中的海上仙山。
方丈:方丈,指小岛,这里指方丈山,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
度陵:度陵,指古代传说中的地名。
都广:都广,指古代传说中的地名。
沈鲲:沈鲲,指巨大的鱼,这里比喻庞大的东西。
云鹏:云鹏,指大鹏鸟,这里比喻非常强大的东西。
雷霆:雷霆,指雷声和闪电,这里比喻强大的力量。
黄河:黄河,中国第二长河,这里比喻伟大的事物。
骐騄:骐騄,指骏马,这里比喻快速有力的事物。
鸿鹄:鸿鹄,指大雁,这里比喻远大的志向。
羲和:羲和,古代神话中管理太阳的神。
望舒:望舒,古代神话中管理月亮的神。
五材:五材,指金、木、水、火、土,古代认为构成世界的基本元素。
百药:百药,指各种药物,这里比喻各种事物。
四时:四时,指春、夏、秋、冬,这里比喻时间。
五色:五色,指青、黄、赤、白、黑,这里比喻颜色。
八音:八音,指古代音乐中的八种乐器,这里比喻音乐。
箫韶:箫韶,古代的一种音乐,这里比喻美好的音乐。
道艺:道艺,指道德和技艺。
猗顿:猗顿,古代传说中的富商,这里比喻财富。
原宪:原宪,古代传说中的贫士,这里比喻贫穷。
瞽旷:瞽旷,古代传说中的音乐家,这里比喻音乐。
格言:格言,指有教育意义的警句。
高文:高文,指高雅的文章。
江海:江海,指大江和大海,这里比喻广阔的地方。
秽物:秽物,指污秽的东西。
五岳:五岳,指中国的五座著名大山,这里比喻高大的山。
曲木:曲木,指弯曲的树木。
夏後:夏後,指夏朝的后代,这里指夏朝的传说。
璜:璜,指美玉。
分毫之瑕:分毫之瑕,指极小的瑕疵。
符彩:符彩,指美玉的光泽。
四渎:四渎,指古代认为的四条主要河流,这里比喻广大的水域。
方瓮:方瓮,指方形的大缸。
巨象:巨象,指巨大的象。
羔羊:羔羊,指小羊,这里比喻瘦弱的东西。
诸侯:诸侯,指古代的诸侯国国君。
弟子:弟子,指学生的意思。
仲尼:仲尼,即孔子,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陶朱白圭:陶朱白圭,指古代著名的富商,这里比喻财富。
云梦孟诸:云梦孟诸,指古代的湖泊,这里比喻广阔的地方。
万殊:万殊,指各种各样的事物。
庄周:庄周,即庄子,战国时期的思想家。
畏牺慕龟请粟救饥:畏牺慕龟请粟救饥,指古代的传说故事,这里比喻寻求帮助。
珠翳:珠翳,指眼中如珠子的障翳,这里比喻眼中之障。
湿痹:湿痹,指湿寒痹痛的病症。
荑莠:荑莠,指细草和杂草,这里比喻不好的东西。
枯枝:枯枝,指枯死的树枝,这里比喻无用的东西。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抱朴子-外篇-喻蔽-评注
抱朴子在这段古文中,首先对王充的《论衡》进行了评价。他认为王充的作品是冠绝当世的杰出之作,但同时也受到了同门鲁生的质疑。鲁生用‘琼瑶以寡为奇,碛砾以多为贱’的比喻,指出王充的作品虽然众多,但有些内容不够精美,如同‘陂原之蒿莠’,不如‘步武之黍稷’。这里,抱朴子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将王充的作品与自然界中的珍贵与普通之物相比,突显了鲁生对王充作品数量与质量的担忧。
抱朴子回应鲁生的质疑时,提出了‘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贤’的观点,强调了对作者和作品的评价不应仅仅以数量为限。他认为,鲁生所提到的‘窜巢穴之沈昧’、‘守灯烛之宵曜’等比喻,都是对鲁生见识局限的讽刺。抱朴子进一步指出,两仪之所以称为大,是因为它包含了八荒,山海之所以为富,是因为它包容了广阔的土地和多样的生物。这里,抱朴子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比喻,强调了包容与广阔的重要性。
在接下来的段落中,抱朴子进一步阐述了作品数量的重要性。他以‘迹水之中,无吞舟之鳞’等比喻,说明了数量对于成就的重要性。他认为,王充虽然作品众多,但其中不乏‘巨鳌首冠瀛洲’、‘云鹏戾乎玄象’等佳作。这里,抱朴子用生动的自然景象,形象地说明了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抱朴子接着引用了‘玉以少贵,石以多贱’的成语,来反驳鲁生的观点。他提出了‘玄圃之下’、‘九员之泽’等例子,说明了即使是少量的珍贵之物,也能构成壮丽的景象。这里,抱朴子巧妙地运用了对比,进一步强调了数量与质量并重的观点。
在最后一段中,抱朴子对鲁生关于‘乍入乍出,或儒或墨’的批评进行了回应。他认为,言论和书籍都是表达思想和记录事实的工具,不应限制在某一特定的领域。他以‘诸侯访政,弟子问仁’为例,说明了根据不同的情况,回答可以有所不同。这里,抱朴子通过引用历史事件,强调了灵活性和多样性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展现了抱朴子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辩证思维能力。他通过运用丰富的自然比喻、历史典故和哲学观点,对鲁生的质疑进行了有力的反驳,并强调了作品数量与质量并重、灵活性与多样性等观点。这段古文不仅是对王充《论衡》的评价,也是对整个文学创作的一种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