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抱朴子-外篇-务正

作者: 葛洪(283年-363年),字君复,号抱朴子,晋代的道家学者、炼丹家和医药学家。他的主要贡献不仅在于道家学术理论,还在于医学和炼丹术的研究。葛洪提出了许多关于长生不老、修身养性的理论,他的作品在道家思想和中国古代的医学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

年代:成书于晋代(约365年)。

内容简要:《抱朴子》分为《内篇》和《外篇》两部分,其中《内篇》集中讲述了道家哲学的核心思想,探讨了长生不老的秘方和如何通过修炼达到与自然合一的境界;《外篇》则多涉及炼丹术、医学、治病等实际操作。葛洪在书中不仅总结了自己关于炼丹和修道的经验,还提出了“无为而治”、顺应自然的哲学思想。他认为,通过修身养性与练气,个人可以达到身心的和谐,甚至实现延年益寿。书中的医药学内容同样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是中国古代医学与道家文化的珍贵遗产。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抱朴子-外篇-务正-原文

抱朴子曰:

南溟引朝宗以成不测之深,

玄圃崇本石以致极天之峻。

大夏凌霄,赖群橑之积;

轮曲辕直,无可阙之物。

故元凯之佐登,而格天之化洽;

折冲之才周,则逐鹿之奸寝。

舜禹所以有天下而不与,

卫灵所以虽骄恣而不危也。

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也;

群智用,则庶绩不足康也。

故繁足者死而不弊,

多士者乱而不亡。

然剑戟不长於缝缉,

锥钻不可以击断,

牛马不能吠守,

鸡犬不任驾乘。

役其所长,则事无废功;

避其所短,则世无弃材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抱朴子-外篇-务正-译文

抱朴子说:南海的深渊吸引着各条河流汇入,形成了深不可测的海洋;玄圃的高峰因为基础坚固的岩石而显得极其陡峭。大夏国高耸入云,依靠众多桥梁的累积;车轮弯曲而辕木笔直,没有任何缺失的部件。因此,元凯辅佐君主,使得天地的变化得以和谐;具有折冲之才的人周全,那么那些争夺天下的奸人就会停止。舜和禹之所以能够拥有天下而不失去,卫灵公之所以即使骄横放纵也不至于危险,都是因为这个原因。

众人的力量汇聚在一起,那么再重的物体也不足以举起;集体的智慧运用起来,那么各种业绩也不足以满足。因此,丰富的资源即使消耗殆尽也不会导致衰败,众多的人才即使遭遇混乱也不会灭亡。然而,剑和戟并不擅长缝补,锥子和钻头不能用来击断,牛马不能用来看家守门,鸡狗不能用来驾驭乘坐。发挥各自的长处,那么事情就不会有浪费的功绩;避免各自的短处,那么世界上就没有被废弃的人才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抱朴子-外篇-务正-注解

南溟:南溟指的是南海,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常用来象征广阔无垠的海洋,也比喻深远或遥远的地方。

朝宗:朝宗是指朝拜宗庙,这里比喻归向中心或汇聚。

不测之深:不测之深指的是深不可测,比喻事情难以预料或难以理解。

玄圃:玄圃是指神话中的仙境,也常用来指代高远、神秘的地方。

崇本石:崇本石可能是指高大的基石,这里比喻事物的根本或基础。

极天之峻:极天之峻指的是极高的山峰,比喻事物的高远或至高无上。

大夏:大夏可能是指古代的一个国家,这里可能是指一个强大的国家或王朝。

凌霄:凌霄是指直上云霄,比喻极高或非常卓越。

群橑:群橑指的是众多的栋梁之才,栋梁之才是指能够支撑国家或社会的重要人物。

轮曲辕直:轮曲辕直可能是指车轮的曲直变化,这里比喻事物的变化多端。

无可阙之物:无可阙之物指的是没有缺失的物品,比喻事物的完备无缺。

元凯:元凯可能是指古代的一位贤臣,这里泛指贤能的辅佐之臣。

格天之化洽:格天之化洽指的是达到与天相合的和谐状态,比喻政治清明,社会和谐。

折冲之才:折冲之才指的是能够挫败敌人、稳定局势的才能。

逐鹿之奸:逐鹿之奸指的是争夺天下时的奸诈之人。

舜禹:舜禹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两位圣君,舜是五帝之一,禹是夏朝的开国君主,这里泛指贤明的君主。

卫灵:卫灵可能是指古代卫国的君主,这里泛指骄纵而不失稳定的君主。

众力并:众力并指的是众人的力量联合起来。

万钧:万钧是古代的重量单位,一钧等于三十斤,万钧即三万斤,这里比喻极大的力量。

庶绩:庶绩指的是各种功绩或成就。

康:康在这里指的是美好、和谐。

剑戟:剑戟是古代的武器,剑用于刺杀,戟用于砍杀。

缝缉:缝缉是指缝合,这里比喻细致的工作或细致的处理。

锥钻:锥钻是古代的钻孔工具,锥用于锥孔,钻用于钻孔,这里比喻精细的工作或技巧。

击断:击断是指打击使断开,这里比喻破坏或解决。

牛马:牛马是古代的交通工具和劳动力,这里比喻强壮的劳动力。

吠守:吠守是指狗的守卫行为,这里比喻守卫或看护。

驾乘:驾乘是指驾驶和乘坐,这里比喻使用或驾驭。

役其所长:役其所长是指利用或发挥人的长处。

避其所短:避其所短是指避免或克服人的短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抱朴子-外篇-务正-评注

抱朴子曰:南溟引朝宗以成不测之深,玄圃崇本石以致极天之峻。

此句以‘南溟’和‘玄圃’为喻,‘南溟’指南海,‘朝宗’指归向大海的河流,‘不测之深’形容其深不可测,象征着深邃而不可测的智慧或力量。‘玄圃’则指天上的仙园,‘崇本石’意味着追求根本,‘极天之峻’则形容其高耸入云,象征着追求极致的精神和追求至高无上的理想。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寓意了追求智慧和理想的重要性。

大夏凌霄,赖群橑之积;轮曲辕直,无可阙之物。

‘大夏’指的是夏朝,‘凌霄’指高耸入云,象征着夏朝的辉煌。‘群橑’指众多桥梁,‘积’指积累,意指夏朝的辉煌依赖于众多桥梁的积累,即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轮曲辕直’形容车轮的曲直,‘无可阙之物’则是指没有缺失的部件,象征着事物的完整和周密。这两句诗强调了集体合作和整体性的重要性。

故元凯之佐登,而格天之化洽;折冲之才周,则逐鹿之奸寝。

‘元凯’指古代贤才,‘佐登’指辅助登位,‘格天之化洽’指达到与天相合的境界,意指贤才的辅助可以使国家达到和谐。‘折冲’指善于用计谋退敌,‘逐鹿’指争夺天下,‘奸寝’指邪恶势力被平息。这两句诗强调了贤才的重要作用,以及他们的智慧和策略对于维护国家稳定和消除邪恶势力的必要性。

舜禹所以有天下而不与,卫灵所以虽骄恣而不危也。

‘舜禹’是古代的圣君,‘有天下而不与’意指他们虽然拥有天下却并不贪恋,体现了他们的仁德和谦逊。‘卫灵’则指卫国的君主,‘骄恣’指傲慢放纵,‘不危’则是指国家并未因此陷入危机。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强调了君主德行对于国家稳定的重要性。

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也;群智用,则庶绩不足康也。

这两句诗强调了集体力量的巨大和集体智慧的价值。‘众力并’指众人齐心协力,‘万钧’指极重的重量,‘不足举’意味着再重的重量也无法阻挡。‘群智用’指集体智慧的运用,‘庶绩’指各种业绩,‘不足康’则是指这些业绩不足以满足。这两句诗寓意了团结和智慧的力量无穷。

故繁足者死而不弊,多士者乱而不亡。

‘繁足’指丰富而充足,‘死而不弊’意指即使死亡也不会衰败,象征着事物的持续性和恒久。‘多士’指众多有才能的人,‘乱而不亡’则是指即使国家陷入混乱也不会灭亡。这两句诗强调了人才和资源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对于国家存续的支撑作用。

然剑戟不长於缝缉,锥钻不可以击断,牛马不能吠守,鸡犬不任驾乘。

这四句诗通过列举不同的工具和动物,说明它们各有其特定的用途和功能。‘剑戟’是武器,‘缝缉’指缝补,‘锥钻’是钻孔的工具,‘击断’指破坏,‘牛马’是耕作和运输的工具,‘吠守’指看家护院,‘鸡犬’是家禽,‘驾乘’指驾驶。这些比喻强调了事物各有所长,不能相互替代的道理。

役其所长,则事无废功;避其所短,则世无弃材矣。

这两句诗总结了前面的论述,强调了利用每个人的长处和避免短处的重要性。‘役其所长’指发挥每个人的长处,‘事无废功’则是指不会有浪费的功绩。‘避其所短’指避免暴露短处,‘世无弃材’则是指没有被浪费的人才。这两句诗强调了合理利用人才和资源的重要性,以及这对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抱朴子-外篇-务正》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2077.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