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抱朴子-外篇-任能

作者: 葛洪(283年-363年),字君复,号抱朴子,晋代的道家学者、炼丹家和医药学家。他的主要贡献不仅在于道家学术理论,还在于医学和炼丹术的研究。葛洪提出了许多关于长生不老、修身养性的理论,他的作品在道家思想和中国古代的医学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

年代:成书于晋代(约365年)。

内容简要:《抱朴子》分为《内篇》和《外篇》两部分,其中《内篇》集中讲述了道家哲学的核心思想,探讨了长生不老的秘方和如何通过修炼达到与自然合一的境界;《外篇》则多涉及炼丹术、医学、治病等实际操作。葛洪在书中不仅总结了自己关于炼丹和修道的经验,还提出了“无为而治”、顺应自然的哲学思想。他认为,通过修身养性与练气,个人可以达到身心的和谐,甚至实现延年益寿。书中的医药学内容同样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是中国古代医学与道家文化的珍贵遗产。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抱朴子-外篇-任能-原文

或曰:‘尾大於身者,不可掉;臣贤於君者,不可任。故口不容而强吞之者必哽,才非匹而安仗之者见轻。’

抱朴子曰:‘诡哉,言乎!昔者荆子总角而摄相事,实赖二十五老,臻乎惠康。子贱起家而治大邦,实由胜己者多,而招其弘益。齐桓杀兄而立,鸟兽其行,被发彝酒,妇闾三百,委政仲父,遂为霸宗;夷吾既终,祸乱亟起。鲁用季子二十余年,内无秕政,外无侵削;人之亡没,殄瘁响集。岂非才所不逮,其功如彼;自任其事,其祸如此乎!’

“汉高决策於玄帏,定胜乎千里,则不如良平;治兵多而益善,所向无敌,则不如信布;兼而用之,帝业克成。故疾步累趋,未若托乘乎逸足;寻飞逐走,未若假伎乎鹰犬。夫劲弩难彀,而可以摧坚逮远;大舟难乘,而可以致重济深;猛将难御,而可以折冲拓境;高贤难临,而可以攸叙彝伦。

“昔鲁哀庸主也,而仲尼上圣,不敢不尽其节;齐景下才也,而晏婴大贤,不敢不竭其诚。岂有人臣当与其君校智力之多少,计局量之优劣,必须尧舜乃为之役哉!何事非君?何使非民?耻令其君不及唐虞,此亦达者之用心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抱朴子-外篇-任能-译文

有人说:‘尾巴比身体大的东西不能摆动;臣子比君主更有才能的,不能被任用。所以嘴巴小却硬要吞下大的东西一定会噎住,才能不匹配却安心依赖的人会被轻视。’

抱朴子说:‘奇怪啊,这种说法!以前,荆国的子贱年纪轻轻就担任了相国的职务,实际上是因为有二十五位老臣的帮助,才达到了惠康的境界。子贱从家中起家治理大国,实际上是因为他有很多胜过自己的人,他能够吸引他们的优点。齐桓公杀了自己的哥哥而登基,行为像禽兽一样,披散头发,喝着酒,有三百个女人陪伴,把政事交给仲父,最终成为了霸主;齐桓公去世后,国家立刻陷入了混乱。鲁国用了季子二十多年,国内没有坏政,国外没有侵犯,人们去世后,哀悼之声不绝于耳。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的才能有限,他的功绩才如此显著;如果他自任其事,他的祸患就会如此严重吗!’

‘汉高祖在玄帏中做出决策,决定千里之外的事情,那不如张良和陈平;治兵越多越有成效,所向无敌,那不如韩信和彭越;将他们一起使用,才能成就帝业。所以急匆匆地走,不如依靠快速奔跑的脚;追逐飞跑的人,不如借助鹰犬的速度。强弓难以拉开,却可以摧毁坚固的目标和远处的敌人;大船难以驾驭,却可以承载重物和深入深海;猛将难以驾驭,却可以击退敌人并开拓疆域;高贤难以接近,却可以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以前鲁哀公是个平庸的君主,但孔子作为至圣,不敢不尽自己的职责;齐景公是个才能低下的人,但晏婴是个大贤,不敢不尽自己的诚意。哪有臣子要和君主比较智力和能力的多少,比较才能的高下,只有尧舜这样的君主才需要臣子为他服务呢!什么事情不是君主该做的?什么事情不是百姓该做的?耻于让自己的君主不如唐尧和虞舜,这也是有远见的人的用心所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抱朴子-外篇-任能-注解

尾大於身:比喻下属或部下权力或地位超过上级或君主,比喻不平衡或不协调的状态。

掉:跌倒,比喻失败或垮台。

臣贤於君:指臣子的才能或品德超过君主。

任:任用,指给予职位或权力。

强吞:比喻强行接受自己能力无法承担的事物。

才非匹:才能不相匹配,指才能与职位或任务不匹配。

安仗:依赖,指依赖他人的力量或才能。

见轻:被轻视,指被人看不起或轻视。

总角:古代儿童束发成结的样子,这里指儿童时期。

摄相事:代理宰相的事务,指代年轻时期担任重要职务。

臻乎惠康:达到仁爱康泰的境界,指治理有方,人民安居乐业。

子贱: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以治理有方著称。

大邦:大国,指国家规模较大。

胜己者:才能超过自己的人。

弘益:大的益处,指大的帮助或贡献。

齐桓:齐桓公,春秋时期齐国的君主,以善于任用人才著称。

鸟兽其行:行为像鸟兽一样,指行为粗野或不合礼仪。

彝酒:古代的酒,这里指祭祀用的酒。

妇闾三百:指后宫众多,指齐桓公的荒淫行为。

委政仲父:把政权委托给仲父,指齐桓公把政权交给大臣。

霸宗:霸主,指称霸一时的君主。

夷吾:管仲,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辅佐齐桓公成为霸主。

亟起:迅速发生,指迅速出现或发生。

季子:季孙,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以贤能著称。

秕政:败坏的政事,指不利的政策或管理不善。

侵削:侵犯削减,指领土或权力的丧失。

殄瘁响集:指人民贫困而哀叹声不断。

汉高:汉高祖刘邦,西汉的开国皇帝。

玄帏:古代皇帝的帐幕,这里指皇帝的决策处。

良平:张良和陈平,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

信布:韩信和彭越,汉高祖刘邦的将领,以善于用兵著称。

疾步累趋:快速行走,指迅速行动。

托乘乎逸足:借助快速奔跑的脚,比喻借助他人的力量。

寻飞逐走:追求飞驰而去的,比喻追求不可能得到的东西。

假伎乎鹰犬:借助鹰犬的能力,比喻借助他人的才能。

彀:古代射箭时拉弓的动作。

摧坚逮远:摧毁坚固的物体并到达远处,指力量强大。

致重济深:承载重物并深入水中,指能够承担重任。

折冲拓境:击退敌人并开拓疆域,指军事上的胜利。

攸叙彝伦:有序地安排伦理道德,指治理国家。

鲁哀:鲁哀公,春秋时期鲁国的君主,以昏庸著称。

仲尼:孔子,春秋时期的思想家,被尊称为圣人。

上圣:最高圣贤,指孔子这样的伟大人物。

节:节操,指道德品质。

下才:才能低下的人。

晏婴:晏子,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以贤能著称。

局量:气度,指人的胸怀和气魄。

唐虞:唐尧和虞舜,中国古代传说中的贤明君主,常被用来比喻理想的君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抱朴子-外篇-任能-评注

或曰:‘尾大於身者,不可掉;臣贤於君者,不可任。故口不容而强吞之者必哽,才非匹而安仗之者见轻。’

此句以形象的比喻阐述了君臣关系中的一种平衡原则。‘尾大於身’比喻臣子的才能超过君主,这在古代被认为是不和谐的,因为君主需要维持权威和稳定。‘不可掉’意味着不能轻易地让臣子超越君主。‘口不容而强吞之者必哽’和‘才非匹而安仗之者见轻’则强调了强行违背这种平衡必然会导致不良后果,如哽咽或被轻视。这句话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权力和秩序的重视。

抱朴子曰:‘诡哉,言乎!昔者荆子总角而摄相事,实赖二十五老,臻乎惠康。子贱起家而治大邦,实由胜己者多,而招其弘益。’

抱朴子在这里批评了那种认为臣子不能比君主更贤能的观点。他以荆子(指楚国的一位臣子)和子贱(鲁国的一位贤臣)为例,说明即使是才能出众的臣子,也能够为国家带来福祉。‘总角’和‘摄相事’表明荆子年轻时就能担任重要职务,‘赖二十五老’则说明他依靠的是一群年长的智者。子贱的情况也是一样,他通过吸引比自己更优秀的人才来治理国家,这表明了领导者应该善于借助他人的才能。

‘齐桓杀兄而立,鸟兽其行,被发彝酒,妇闾三百,委政仲父,遂为霸宗;夷吾既终,祸乱亟起。’

这句话通过对比齐桓公和管仲的故事,进一步说明了君臣关系的重要性。齐桓公虽然杀兄自立,行为不端,但通过委政于仲父(管仲),最终成为霸主。相反,管仲去世后,国家陷入混乱。这反映了君主个人的德行和能力对于国家稳定的重要性。

‘鲁用季子二十余年,内无秕政,外无侵削;人之亡没,殄瘁响集。’

这里提到的季子是鲁国的一位贤臣,他在位二十余年,国家内部政治清明,外部没有受到侵犯。这句话强调了贤臣对于国家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的贡献。

‘汉高决策於玄帏,定胜乎千里,则不如良平;治兵多而益善,所向无敌,则不如信布;兼而用之,帝业克成。’

这段话赞扬了汉高祖刘邦的用人之道。他能够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人才。‘玄帏’指的是深宫之中,这里比喻刘邦的决策能力。‘良平’和‘信布’分别指的是张良和韩信,他们各有特长。刘邦能够将他们兼而用之,最终成就帝业。

‘故疾步累趋,未若托乘乎逸足;寻飞逐走,未若假伎乎鹰犬。’

这句话通过对比,说明了领导者应该善于借助他人的力量。‘疾步累趋’比喻自己亲自去做,而‘托乘乎逸足’则比喻借助他人的优势。‘寻飞逐走’和‘假伎乎鹰犬’也是同样的意思,强调了领导者应该懂得利用周围的人才。

‘夫劲弩难彀,而可以摧坚逮远;大舟难乘,而可以致重济深;猛将难御,而可以折冲拓境;高贤难临,而可以攸叙彝伦。’

这段话用四个比喻来说明,即使是难以驾驭的事物,只要用得当,也能发挥巨大的作用。‘劲弩’、‘大舟’、‘猛将’和‘高贤’都是难以轻易掌控的,但它们都有其独特的价值。

‘昔鲁哀庸主也,而仲尼上圣,不敢不尽其节;齐景下才也,而晏婴大贤,不敢不竭其诚。’

这句话强调了即使是平庸的君主,也应该尊重贤臣的忠诚和节操。鲁哀公虽然平庸,但孔子仍然对他尽忠;齐景公虽然才能有限,但晏婴仍然对他忠诚。这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忠诚和节操的重视。

‘岂有人臣当与其君校智力之多少,计局量之优劣,必须尧舜乃为之役哉!何事非君?何使非民?耻令其君不及唐虞,此亦达者之用心也。’

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责任。它指出,臣子不应该与君主比智力或才能,而应该全心全意地为国家服务。‘尧舜’是古代的圣君,这里用来比喻理想的君主。‘达者’指的是有远见的人,他们知道如何正确处理君臣关系。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抱朴子-外篇-任能》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2075.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