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葛洪(283年-363年),字君复,号抱朴子,晋代的道家学者、炼丹家和医药学家。他的主要贡献不仅在于道家学术理论,还在于医学和炼丹术的研究。葛洪提出了许多关于长生不老、修身养性的理论,他的作品在道家思想和中国古代的医学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
年代:成书于晋代(约365年)。
内容简要:《抱朴子》分为《内篇》和《外篇》两部分,其中《内篇》集中讲述了道家哲学的核心思想,探讨了长生不老的秘方和如何通过修炼达到与自然合一的境界;《外篇》则多涉及炼丹术、医学、治病等实际操作。葛洪在书中不仅总结了自己关于炼丹和修道的经验,还提出了“无为而治”、顺应自然的哲学思想。他认为,通过修身养性与练气,个人可以达到身心的和谐,甚至实现延年益寿。书中的医药学内容同样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是中国古代医学与道家文化的珍贵遗产。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抱朴子-内篇-至理-原文
抱朴子曰:微妙难识,疑惑者众。
吾聪明岂能过人哉?適偶有所偏解,犹鹤知夜半,燕知戊巳,而未必达於他事也。
亦有以校验,知长生之可得,仙人之无种耳。
夫道之妙者,不可尽书,而其近者,又不足说。
昔庚桑胼胝,文子釐颜,勤苦弥久,及受大诀,谅有以也。
夫圆首含气,孰不乐生而畏死哉?
然荣华势利诱其意,素颜玉肤惑其目,清商流徵乱其耳,爱恶利害搅其神,功名声誉束其体,此皆不召而自来,不学而已成,自非受命应仙,穷理独见,识变通於常事之外,运清鉴於玄漠之域,寤身名之亲疏,悼过隙之电速者,岂能弃交修赊,抑遗嗜好,割目下之近欲,修难成之远功哉?
夫有因无而生焉,形须神而立焉。
有者,无之宫也。
形者,神之宅也。
故譬之於堤,堤坏则水不留矣。
方之於烛,烛糜则火不居矣。
身劳则神散,气竭则命终。
根竭枝繁,则青青去木矣。
气疲欲胜,则精灵离身矣。
夫逝者无反期,既朽无生理,达道之士,良所悲矣!
轻璧重阴,岂不有以哉?
故山林养性之家,遗俗得意之徒,比崇高於赘疣,方万物乎蝉翼,岂苟为大言,而强薄世事哉?
诚其所见者了,故弃之如忘耳。
是以遐栖幽遁,韬鳞掩藻,遏欲视之目,遣损明之色,杜思音之耳,远乱听之声,涤除玄览,守雌抱一,专气致柔,镇以恬素,遣欢戚之邪情,外得失之荣辱,割厚生之腊毒,谧多言於枢机,反听而後所闻彻,内视而後见无朕,养灵根於冥钧,除诱慕於接物,削斥浅务,御以愉慔,为乎无为,以全天理尔。
乃父吸宝华,浴神太清,外除五曜,内守九精,坚玉钥於命门,结北极於黄庭,引三景於明堂,飞元始以炼形,采灵液於金梁,长驱白而留青,凝澄泉於丹田,引沈珠於五城,瑶鼎俯爨,藻禽仰鸣,瑰华擢颖,天鹿吐琼,怀重规於绛宫,潜九光於洞冥,云苍郁而连天,长谷湛而交经,履蹑乾兑,召呼六丁,坐卧紫房,咀吸金英,晔晔秋芝,朱华翠茎,皛皛珍膏,溶溢霄零,治饥止渴,百痾不萌,逍遥戊巳,燕和饮平,拘魂制魄,骨填体轻,故能策风云以腾虚,并混舆而永生也。
然梁尘之盈尺,非可求之漏刻,山霤洞彻,非可致之於造次也。
患於闻之者不信,信之者不为,为之者不终耳。
夫得之者甚希而隐,不成者至多而显。
世人不能知其隐者,而但见其显者,故谓天下果无仙道也。
抱朴子曰:防坚则水无漉弃之费,脂多则火无寝曜之患,龙泉以不割常利,斤斧以日用速弊,隐雪以违暖经夏,藏冰以居深过暑,单帛以幔镜不灼,凡卉以偏覆越冬。
泥壤易消者也,而陶之为瓦,则与二仪齐其久焉。
柞楢速朽者也,而燔之为炭,则可亿载而不败焉。
辕豚以优畜晚卒,良马以陟峻早毙,寒虫以適己倍寿,南林以处温长茂,接煞气则彫瘁於凝霜,值阳和则郁蔼而条秀。
物类一也,而荣枯异功,岂有秋收之常限,冬藏之定例哉?
而人之受命,死生之期,未若草木之於寒天也,而延养之理,补救之方,非徒温暖之为浅益也,久视之效,何为不然?
而世人守近习隘,以仙道为虚诞,谓黄老为妄言,不亦惜哉?
夫愚夫乃不肯信汤药针艾,况深於此者乎?
皆曰,俞跗扁鹊和缓仓公之流,必能治病,何不勿死?
又曰,富贵之家,岂乏医术,而更不寿,是命有自然也。
乃责如此之人,令信神仙,是使牛缘木,马逐鸟也。
抱朴子曰:召魂小丹三使之丸,及五英八石小小之药,或立消坚冰,或入水自浮,能断绝鬼神,禳卻虎豹,破积聚於腑脏,追二竖於膏肓,起猝死於委尸,返惊魂於既逝。
夫此皆凡药也,犹能令已死者复生,则彼上药也,何为不能令生者不死乎?
越人救虢太子於既殒,胡医活绝气之苏武,淳于能颅以理脑,元化能刳腹以澣胃,文挚愆期以瘳危困,仲景穿胸以纳赤饼,此医家之薄技,犹能若是,岂况神仙之道,何所不为?
夫人所以死者,诸欲所损也,老也,百病所害也,毒恶所中也,邪气所伤也,风冷所犯也。
今道引行气,还精补脑,食饮有度,兴居有节,将服药物,思神守一,柱天禁戒,带佩符印,伤生之徒,一切远之,如此则通,可以免此六害。
今医家通明肾气之丸,内补五络之散,骨填苟杞之煎,黄蓍建中之汤,将服之者,皆致肥丁。
漆叶青蓁,凡弊之草,樊阿服之,得寿二百岁,而耳目聪明,犹能持针以治病,此近代之实事,良史所记注者也。
又云,有吴普者,从华陀受五禽之戏,以代导引,犹得百馀岁。
此皆药术之至浅,尚能如此,况於用其妙者耶?
今语俗人云,理中四顺,可以救霍乱,款冬、紫苑,可以治欬逆,萑芦、贯众之煞九虫,当归、芍药之止绞痛,秦胶、独活之除八风,菖蒲、乾姜之止痹湿,菟丝、苁蓉之补虚乏,甘遂、葶历之逐痰癖,括楼、黄连之愈消渴,荠苨、甘草之解百毒,芦如益热之护众创,麻黄、大青之主伤寒,俗人犹谓不然也,宁煞生请福,分蓍问祟,不肯信良医之攻病,反用巫史之纷若,况乎告之以金丹可以度世,芝英可以延年哉?
昔留侯张良,吐出奇策,一代无有,智虑所及,非浅近人也,而犹谓不死可得者也,其聪明智用,非皆不逮世人,而曰吾将弃人间之事,以从赤松游耳,遂修道引,绝穀一年,规轻举之道,坐吕后逼蹴,从求安太子之计,良不得已,为画致四皓之策,果如其言,吕后德之,而逼令强食之,故令其道不成耳。
按孔安国秘记云,良得黄石公不死之法,不但兵法而已。
又云,良本师四皓,甪里先生绮里季之徒,皆仙人也,良悉从受其神方,虽为吕后所强饮食,寻复修行仙道,密自度世,但世人不知,故云其死耳。
如孔安国之言,则良为得仙也。
又汉丞相张苍,偶得小术,吮妇人乳汁,得一百八十岁,此盖道之薄者,而苍为之,犹得中寿之三倍,况於备术,行诸秘妙,何为不得长生乎?此事见於汉书,非空言也。
抱朴子曰:服药虽为长生之本,若能兼行气者,其益甚速,若不能得药,但行气而尽其理者,亦得数百岁。
然又宜知房中之术,所以尔者,不知阴阳之术,屡为劳损,则行气难得力也。
夫人在气中,气在人中,自天地至於万物,无不须气以生者也。
善行气者,内以养身,外以卻恶,然百姓日用而不知焉。
吴越有禁祝之法,甚有明验,多炁耳。
知之者可以入大疫之中,与病人同床而己不染。
又以群从行数十人,皆使无所畏,此是炁可以禳天灾也。
或有邪魅山精,侵犯人家,以瓦石掷人,以火烧人屋舍。
或形见往来,或但闻其声音言语,而善禁者以炁禁之,皆即绝,此是炁可以禁鬼神也。
入山林多溪毒蝮蛇之地,凡人暂经过,无不中伤,而善禁者以炁禁之,能辟方数十里上,伴侣皆使无为害者。
又能禁虎豹及蛇蜂,皆悉令伏不能起。
以炁禁金疮,血即登止。
又能续骨连筋。
以炁禁白刃,则可蹈之不伤,刺之不入。
若人为蛇虺所中,以炁禁之则立愈。
近世左慈赵明等,以炁禁水,水为之逆流一二丈。
又於茅屋上然火,煮食食之,而茅屋不焦。
又以大钉钉柱,入七八寸,以炁吹之,钉即涌射而出。
又以炁禁沸汤,以百许钱投中,令一人手探摝取钱,而手不灼烂。
又禁水著中庭露之,大寒不冰。
又能禁一里中炊者尽不得蒸熟。
又禁犬令不得吠。
昔吴遣贺将军讨山贼,贼中有善禁者,每当交战,官军刀剑皆不得拔,弓弩射矢皆还向,辄致不利。
贺将军长智有才思,乃曰,吾闻金有刃者可禁,虫有毒者可禁,其无刃之物,无毒之虫,则不可禁,彼能禁吾兵者,必不能禁无刃物矣。
乃多作劲木白棒,选异力精卒五千人为先登,尽捉棓彼山贼,贼恃其善禁者,了不能备,於是官军以白棒击之,大破彼贼,禁者果不复行,所打煞者,乃有万计。
夫炁出於形,用之其效至此,何疑不可绝穀治病,延年养性乎?
仲长公理者,才达之士也,著昌言,亦论“行炁可以不饥不病,云吾始者未之信也,至於为之者,尽乃然矣。
养性之方,若此至约,而吾未之能也,岂不以心驰於世务,思锐於人事哉?他人之不能者,又必与吾同此疾也。
昔有明师,知不死之道者,燕君使人学之,不捷而师死。
燕君怒其使者,将加诛焉。
谏者曰,夫所忧者莫过乎死,所重者莫急乎生,彼自丧其生,亦安能令吾君不死也。
君乃不诛。
其谏辞则此为良说矣。
使彼有不死之方,若吾所闻行炁之法,则彼说师之死者,未必不知道也,直不能弃世事而为之,故虽知之而无益耳,非无不死之法者也。
又云:“河南密县,有卜成者,学道经久,乃与家人辞去,其始步稍高,遂入云中不复见。
此所谓举形轻飞,白日昇天,仙之上者也。
陈元方韩元长,皆颍川之高士也,与密相近,二君所以信天下之有仙者,盖各以其父祖及见卜成者成仙昇天故耳,此则又有仙之一证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抱朴子-内篇-至理-译文
抱朴子说:微妙深奥难以理解,因此疑惑的人很多。我的聪明才智难道能超过别人吗?只是偶然有所领悟,就像鹤知道半夜,燕子知道戊已之时,但未必能理解其他事情。也有通过验证,知道长生是可以得到的,仙人并不是天生的。道之妙处,无法全部用文字描述,而其浅显之处,又不足以详细说明。过去庚桑楚和文子颜,勤苦修行很久,等到接受高深的教诲,确实有原因。人都有生命,谁不乐于生存而害怕死亡呢?然而荣华富贵和权势利益诱惑着他们的意志,洁白的肌肤和玉般的皮肤迷惑了他们的眼睛,清亮的音乐扰乱了他们的耳朵,爱恨和利益损害了他们的精神,功名和声誉束缚了他们的身体,这些都是不请自来,不学而能的,如果不是命中注定应该成为仙人,深入理解独到的见解,识别常事之外的变化,运用深远的洞察力,意识到身名的亲近和疏远,感叹时光如电般短暂的人,怎么能放弃交际修养,抑制自己的嗜好,割舍眼前的欲望,追求难以实现的远大目标呢?有形的东西依赖无形的东西而存在,形体需要精神来支撑。有形的东西,是精神居住的地方。所以比喻成堤坝,堤坝坏了水就不会留下。比作蜡烛,蜡烛烧尽了火就不会停留。身体劳累精神就会涣散,气力耗尽生命就会终结。根基枯竭枝叶繁茂,绿色的叶子就会离开树木。气力衰弱欲望占据上风,灵魂就会离开身体。逝去的东西没有回来的期限,一旦腐烂就没有了生命,通达道理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悲哀!轻薄的玉璧和深重的阴霾,难道没有原因吗?所以那些在山林中修养性情的人,遗弃世俗得到内心满足的人,把崇高比作赘疣,把万物比作蝉翼,难道只是空谈大话,而强行贬低世事吗?确实是因为他们所见已经透彻,所以弃之如弃,忘却了它们。因此他们隐居在幽静的地方,隐藏自己的才华,抑制自己的欲望,远离伤害眼睛的颜色,堵住扰乱耳朵的声音,远离杂乱的听音,清除内心的纷扰,保持雌性,专注于单一,凝聚气力,变得柔顺,保持宁静朴素,摒弃喜怒哀乐的邪情,远离得失的荣耀和耻辱,割舍生活的毒瘤,在关键之处保持沉默,反过来听之后才能听到真实,内省之后才能看到真实,培养内在的灵根,消除接触外物时的诱惑,减少浅薄的事务,以愉快的心情去应对,追求无为,以实现天理。
父亲吸食宝华,沐浴在神清气爽的地方,外部排除五光十色,内部守护九种精华,坚定地守护着命门,将北极与黄庭相结合,引导三景到明堂,用元始之气炼化形体,从金梁采集灵液,长驱直入白玉,留下青翠,将清澈的泉水凝聚在丹田,引导沉珠到五城,玉鼎下面燃烧,美丽的鸟儿在上面鸣叫,瑰丽的华彩崭露头角,天鹿吐出琼浆,怀抱重规在红宫,将九光隐藏在幽冥之中,云雾苍郁连绵到天边,长谷深邃交错,踩着乾兑,召唤六丁,坐在紫房中,吞吐金英,秋日的芝草鲜艳,朱红色的花朵翠绿的茎叶,清澈的香膏溢满天空,治疗饥饿和口渴,百病不生,逍遥自在,燕子和谐地饮用平静的水,拘束魂魄,使身体轻盈,因此能够驾驭风云腾空,与宇宙共存。
然而梁上的灰尘只有一尺高,不是在漏刻中可以求得的,山中的雾气清澈,不是在匆忙中可以得到的。担心听到的人不相信,相信的人不去做,去做的人不能坚持到底。得到的人很少且隐秘,没有成功的人很多且显眼。世人不能理解其中的隐秘,只看到表面的现象,所以认为天下确实没有仙道。
抱朴子说:坚固的堤坝不需要担心水的流失,油脂多就不会有火被熄灭的担忧,龙泉因为不割舍而常有利可图,斧头因为天天使用而迅速磨损,隐藏的雪因为避开了暖和的夏天,藏起来的冰因为放在深处而避开了炎热的夏天,单薄的布料用来遮盖镜子不会烧灼,普通的植物用来覆盖可以度过冬天。泥土容易消散,但烧制成瓦片,就能与天地一样长久。柞树和楢树很快就会腐烂,但烧制成炭,就能亿年不坏。优质的猪因为被优待而长寿,良马因为攀登险峻而早逝,寒冷的虫子因为适应了环境而寿命加倍,南方的森林因为温暖而生长茂盛,接触到煞气就会在严寒中枯萎,遇到阳光和煦就会茂盛生长。同类的生物,生长和枯萎的结果不同,难道有固定的秋天收获和冬天储存的规律吗?而人的寿命,生死的时间,不如草木在寒冷的冬天,而延长寿命的方法,补救的方法,不仅仅是温暖的浅显好处,长期观察的效果,为什么会不是这样呢?然而世人固执于眼前的事物,认为仙道是虚幻的,认为黄老之学是妄言,这不是很可惜吗?愚昧的人都不愿意相信汤药针灸,何况更深奥的学问呢?他们都这么说,俞跗、扁鹊、和缓、仓公这些人,一定能治病,为什么不死呢?又说,富贵之家,难道缺少医术,但寿命却不长,这是命中注定的。既然责怪这样的人,让他们相信神仙,就像让牛爬树,让马追鸟一样。
抱朴子说:召唤灵魂的小丹三使之丸,以及五英八石的小药,有的能立即消融坚冰,有的能入水自浮,能断绝鬼神,驱除虎豹,打破脏腑中的积聚,追寻膏肓中的病根,让突然死亡的人复活,让已经逝去的人的灵魂回归。这些都是普通的药物,还能让已经死去的人复活,那么那些上等的药物,为什么不能让活着的人不死呢?越国的医生救活了已经死去的虢太子,胡地的医生救活了断气后的苏武,淳于意能够通过头部治疗脑部疾病,元化能够通过剖腹清洗胃部,文挚因为错过期限而治愈了危重的病人,仲景通过穿胸纳赤饼来治疗,这些医生的小技巧,都能有这样的效果,那么仙道又能做什么呢?人之所以会死,是因为各种欲望的损害,衰老,百病的侵害,毒恶的侵袭,邪气的伤害,风冷的影响。现在通过导引行气,返还精气补充脑部,饮食有度,生活有规律,将要服用药物,思考精神,保持专注,遵守天道的禁忌,佩戴符印,远离伤害生命的行为,这样就可以避免这六种危害。现在医生们通晓肾气丸,内部补充五络的散剂,骨填苟杞的煎剂,黄耆建中的汤剂,服用这些药物的人,都会变得强壮。漆叶和青蓁,这些普通的草,樊阿服用后,活了二百岁,耳目聪明,还能拿着针来治病,这是近代的事实,是良史所记载的。
抱朴子说:召魂的小丹三使之丸,以及五英八石的小药,有的能立即消融坚冰,有的能入水自浮,能断绝鬼神,驱除虎豹,打破脏腑中的积聚,追寻膏肓中的病根,让突然死亡的人复活,让已经逝去的人的灵魂回归。这些都是普通的药物,还能让已经死去的人复活,那么那些上等的药物,为什么不能让活着的人不死呢?越国的医生救活了已经死去的虢太子,胡地的医生救活了断气后的苏武,淳于意能够通过头部治疗脑部疾病,元化能够通过剖腹清洗胃部,文挚因为错过期限而治愈了危重的病人,仲景通过穿胸纳赤饼来治疗,这些医生的小技巧,都能有这样的效果,那么仙道又能做什么呢?人之所以会死,是因为各种欲望的损害,衰老,百病的侵害,毒恶的侵袭,邪气的伤害,风冷的影响。现在通过导引行气,返还精气补充脑部,饮食有度,生活有规律,将要服用药物,思考精神,保持专注,遵守天道的禁忌,佩戴符印,远离伤害生命的行为,这样就可以避免这六种危害。现在医生们通晓肾气丸,内部补充五络的散剂,骨填苟杞的煎剂,黄耆建中的汤剂,服用这些药物的人,都会变得强壮。漆叶和青蓁,这些普通的草,樊阿服用后,活了二百岁,耳目聪明,还能拿着针来治病,这是近代的事实,是良史所记载的。
又有人说,有个叫吴普的人,跟华佗学了一套五禽戏,用来代替导引术,结果活了一百多岁。这些都是药术中最浅显的,尚且能如此,何况那些更高深的呢?现在对普通人说,理中四顺可以治疗霍乱,款冬、紫苑可以治疗咳嗽,萑芦、贯众可以杀死九种寄生虫,当归、芍药可以止住绞痛,秦胶、独活可以驱除八种风邪,菖蒲、干姜可以止住痹湿,菟丝、苁蓉可以补充虚弱,甘遂、葶历可以驱除痰癖,括楼、黄连可以治愈消渴,荠苨、甘草可以解毒,芦如可以保护伤口,麻黄、大青可以治疗伤寒。但普通人却不相信,宁愿杀生求福,分蓍草问吉凶,也不愿意相信良医的治疗,反而去信巫师和史官的胡言乱语,更不用说告诉他们金丹可以度世,灵芝可以延年益寿了。
以前留侯张良,提出了奇策,一代无人能及,他的智慧和谋略非同寻常,但他仍然认为长生不老是可以实现的。他的聪明才智并不逊色于世人,但他却说要将人间之事抛诸脑后,去追随赤松子游历。于是他修道练气,绝食一年,寻求轻身飞升之道,但最终被吕后逼迫,不得不出计谋帮助安定太子,他不得已而为之,画出了四皓之策,结果正如他所言,吕后感激他,但最终还是逼他吃东西,所以他的道术没有成功。
根据孔安国的秘记,张良得到了黄石公的不死之法,不仅仅是兵法。又说,张良原本是四皓的弟子,甪里先生绮里季的门徒,都是仙人,张良从他那里学到了神方,即使被吕后强迫吃东西,不久后又继续修炼仙道,秘密地度过了余生,但世人并不知道,所以大家都以为他死了。如果按照孔安国的说法,那么张良就是得道成仙了。
又比如汉丞相张苍,偶然得到一个小术,吮吸妇人的乳汁,活到了一百八十岁,这大概是道术中最浅显的,但张苍却做到了,他的寿命是正常人的三倍,何况那些更高级的道术,行诸秘妙,为什么不能长生不老呢?这件事在《汉书》中有记载,不是空穴来风。
抱朴子说:服用药物虽然是长生不老的根本,但如果能同时练习行气,效果会更快。如果得不到药物,只练习行气并理解其道理,也能活到几百岁。然而,还应该了解房中术,因为不知道阴阳之术,会频繁损耗身体,那么行气就难以得到效果。人在气中,气在人中,从天地到万物,无不依赖气来生存。擅长行气的人,内在可以养生,外在可以驱除邪恶,但百姓每天都在使用它,却不知道。
吴越地区有禁咒之法,非常有效,主要是因为有足够的气。懂得它的人可以进入大瘟疫之中,与病人同床而自己不感染。又用一群人一起行动,使他们都不害怕,这是气可以驱除天灾的例子。或者有邪魅山精侵犯人家,用瓦石扔人,用火烧人房屋。或者他们出现形影,或者只听到他们的声音和言语,而擅长禁咒的人用气来禁止他们,他们就会立刻消失,这是气可以禁止鬼神的例子。
进入山林,有很多溪流和毒蛇的地方,普通人经过,都会受到伤害,而擅长禁咒的人用气来禁止,可以保护方圆数十里,使同伴都不受伤害。又能禁止虎豹和蛇蜂,使它们都伏下不能起身。用气来禁止金疮,血就会立刻停止。又能接骨续筋。用气来禁止利刃,可以踩在上面而不受伤,刺在上面也不会刺入。如果有人被蛇咬伤,用气来禁止,就会立刻痊愈。近世有左慈、赵明等人,用气来禁止水,水就会逆流一二丈。又在茅屋上点火煮食,茅屋却不烧焦。又用大钉钉入柱子,深入七八寸,用气吹它,钉子就会喷出来。又用气来禁止沸腾的汤,投入百钱,让人用手去取,手却不被烫伤。又禁止水在庭院中露出来,即使非常寒冷也不会结冰。又能禁止一里内的炊烟都不能煮熟。又能禁止狗叫。以前吴国派遣贺将军讨伐山贼,山贼中有擅长禁咒的人,每当交战,官军的刀剑都拔不出来,弓箭射出的箭矢都会返回,导致不利。
贺将军聪明有才思,于是说,我听说有刃的金可以禁止,有毒的虫可以禁止,没有刃的东西,没有毒的虫,则不能禁止,那些能禁止我们兵器的人,一定不能禁止没有刃的东西。于是他制作了很多坚硬的木棒,挑选了五千名异力精兵作为先锋,全部捉拿那些山贼,山贼依赖他们的擅长禁咒的人,完全无法防备,于是官军用木棒击打他们,大败山贼,禁咒的人果然不再使用,被打死的有数万人。
气是从身体中发出的,使用它有如此效果,还有什么怀疑不能绝食治病,延年益寿呢?仲长公理是才智出众的人,他写的《昌言》也讨论了‘行气可以不饥不病’的观点,说‘我最初并不相信,但等到我亲自实践后,发现确实如此。养生的方法如此简单,但我却做不到,难道不是因为我的心被世事所牵绊,对人事过于执着吗?别人做不到的,一定和我有同样的毛病。’
以前有位明师,知道长生不老的方法,燕国国君派人去学习,结果明师死了,燕国国君愤怒地要惩罚使者。劝谏的人说,我们最担忧的是死亡,最重视的是生命,他失去了生命,又怎么能让我们的国君不死呢?国君于是没有惩罚使者。这个劝谏的话,可以说是很好的建议。如果他有长生不老的方法,就像我们听说的行气之法,那么他所说的明师之死,未必不知道,只是不能放弃世事去实践,所以虽然知道却没有好处,并不是没有长生不老的方法。
又比如河南密县,有个叫卜成的人,修道很久,于是和家人告别,起初他的步伐变得轻盈,然后进入云中就看不见了。这就是所说的举身轻飞,白天升天,是仙人中的上等人物。
陈元方、韩元长,都是颍川的高士,与密县相近,两位君子之所以相信天下有仙人,大概是因为他们的父祖以及亲眼见到卜成成仙升天的原因,这又是仙人存在的证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抱朴子-内篇-至理-注解
抱朴子:抱朴子是东晋时期著名的道教理论家、炼丹家、医药学家葛洪的著作,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道教思想、炼丹术和医药学的论述。
微妙难识:微妙指的是深奥难以理解的事物,难识表示难以认识。
疑惑者众:疑惑者众指的是对某事物有疑问的人很多。
聪明:聪明指的是智慧、才智。
適偶:適偶指的是偶然、偶尔。
偏解:偏解指的是片面的理解。
鹤知夜半:鹤知夜半比喻有特殊能力或知识的人,这里指鹤能在夜半时分知道时间。
燕知戊巳:燕知戊巳比喻有特殊能力或知识的人,这里指燕子能知道干支纪年中的戊巳日。
长生:长生指的是不老不死,即追求长生不老。
仙人之无种:仙人之无种指的是成为仙人并非天生注定,而是可以通过修炼达到的。
道:道指的是道家哲学中的宇宙本源和生命法则。
庚桑胼胝:庚桑胼胝指的是庚桑子,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文子釐颜:文子釐颜指的是文子,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勤苦弥久:勤苦弥久指的是勤奋刻苦地修炼很长时间。
大诀:大诀指的是高深的修炼秘法。
圆首含气:圆首含气指的是人类,这里比喻人类。
荣华势利:荣华势利指的是荣耀、财富和权势。
素颜玉肤:素颜玉肤指的是清秀的面容和洁白的皮肤,这里比喻美好的事物。
清商流徵:清商流徵指的是清新的音乐和声音。
爱恶利害:爱恶利害指的是喜爱、厌恶、利益和损害。
功名声誉:功名声誉指的是功绩、名声和荣誉。
交修赊:交修赊指的是交往和修炼。
遗嗜好:遗嗜好指的是放弃个人的喜好。
割目下之近欲:割目下之近欲指的是放弃眼前的欲望。
修难成之远功:修难成之远功指的是修炼难以实现的长远目标。
因无而生:因无而生指的是从无中生有。
形须神而立:形须神而立指的是形体需要精神支撑才能存在。
无之宫:无之宫指的是无形的宫殿,这里比喻精神的世界。
神之宅:神之宅指的是精神的居所,这里比喻身体。
堤:堤指的是河堤,这里比喻人的身体。
水不留:水不留指的是水不会停留在堤坝上,这里比喻精神不会停留在身体上。
烛:烛指的是蜡烛,这里比喻人的生命。
火不居:火不居指的是火不会停留在蜡烛上,这里比喻生命不会停留在身体上。
身劳则神散:身劳则神散指的是身体劳累会导致精神分散。
气竭则命终:气竭则命终指的是气息耗尽则生命终结。
根竭枝繁:根竭枝繁指的是树木的根枯萎而枝叶茂盛,这里比喻事物失去根本而表面繁荣。
气疲欲胜:气疲欲胜指的是气息衰弱而欲望强烈。
精灵离身:精灵离身指的是灵魂或精神离开身体。
逝者无反期:逝者无反期指的是死去的人无法再回来。
朽无生理:朽无生理指的是腐朽的东西没有生命。
达道之士:达道之士指的是懂得大道的人。
荣辱:荣辱指的是荣耀和耻辱。
厚生之腊毒:厚生之腊毒指的是对生命的过度追求和执着。
枢机:枢机指的是关键、核心。
反听而后所闻彻:反听而后所闻彻指的是反向倾听才能听到真实的声音。
内视而后见无朕:内视而后见无朕指的是内观才能看到事物的本质。
养灵根於冥钧:养灵根於冥钧指的是培养精神之根。
除诱慕於接物:除诱慕於接物指的是消除对物质的欲望。
削斥浅务:削斥浅务指的是摒弃浅薄的事物。
愉慔:愉慔指的是快乐、满足。
全天理:全天理指的是顺应天理。
吸宝华:吸宝华指的是吸收宝贵的精华。
浴神太清:浴神太清指的是沐浴在纯净的精神世界中。
五曜:五曜指的是日、月、金、木、水五星。
九精:九精指的是九种精华。
命门:命门指的是人体的重要穴位,与生命相关。
黄庭:黄庭指的是人体内的一个神秘空间。
三景:三景指的是天地人三界。
明堂:明堂指的是人体内的一个穴位,与精神有关。
元始:元始指的是宇宙的初始状态。
金梁:金梁指的是金色的桥梁,这里比喻连接天地的通道。
白:白指的是白气,这里比喻纯净的东西。
青:青指的是青气,这里比喻生命力。
丹田:丹田指的是人体内的一个穴位,与修炼有关。
五城:五城指的是人体内的五个穴位,与修炼有关。
瑶鼎:瑶鼎指的是珍贵的鼎,这里比喻修炼的器具。
藻禽:藻禽指的是水中的鸟类,这里比喻美好的事物。
天鹿:天鹿指的是天上的鹿,这里比喻吉祥的事物。
重规:重规指的是圆形的轨迹,这里比喻圆满的状态。
绛宫:绛宫指的是人体内的一个穴位,与精神有关。
洞冥:洞冥指的是深邃的冥想状态。
长谷:长谷指的是长长的山谷。
交经:交经指的是交汇的路径。
乾兑:乾兑指的是两个卦象,这里比喻两种不同的状态。
六丁:六丁指的是道教中的六位神灵。
紫房:紫房指的是紫色的房间,这里比喻神秘的地方。
金英:金英指的是金色的花朵,这里比喻珍贵的东西。
秋芝:秋芝指的是秋天的芝草,这里比喻美好的事物。
朱华翠茎:朱华翠茎指的是红色的花朵和绿色的茎,这里比喻美好的事物。
皛皛珍膏:皛皛珍膏指的是清澈珍贵的膏药,这里比喻美好的事物。
溶溢霄零:溶溢霄零指的是溶化在天空中,这里比喻事物消散。
治饥止渴:治饥止渴指的是解决饥饿和口渴。
百痾不萌:百痾不萌指的是各种疾病不会发生。
逍遥戊巳:逍遥戊巳指的是自由自在地生活。
燕和饮平:燕和饮平指的是和谐地生活。
拘魂制魄:拘魂制魄指的是控制自己的精神和灵魂。
骨填体轻:骨填体轻指的是身体轻盈。
策风云以腾虚:策风云以腾虚指的是利用风云来飞翔。
混舆而永生:混舆而永生指的是与宇宙共存,永远存在。
梁尘之盈尺:梁尘之盈尺指的是梁上的灰尘积满一尺。
漏刻:漏刻指的是古代计时的工具。
山霤洞彻:山霤洞彻指的是山中的雾气透彻。
造次:造次指的是匆忙、急促。
汤药针艾:汤药针艾指的是中药、针灸和艾灸。
俞跗扁鹊和缓仓公:俞跗扁鹊和缓仓公指的是古代著名的医生。
苏武:苏武指的是西汉时期的著名将领苏武。
淳于:淳于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医生。
元化:元化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医生。
文挚:文挚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医生。
仲景:仲景指的是东汉时期的著名医生张仲景。
漆叶青蓁:漆叶青蓁指的是一种草药。
樊阿:樊阿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医生。
百病:百病指的是各种疾病。
毒恶:毒恶指的是毒害和恶疾。
邪气:邪气指的是邪恶的气。
风冷:风冷指的是寒冷的风。
道引行气:道引行气指的是通过修炼来引导气息。
还精补脑:还精补脑指的是通过修炼来补充精气和滋养大脑。
食饮有度:食饮有度指的是饮食要有节制。
兴居有节:兴居有节指的是生活要有规律。
柱天禁戒:柱天禁戒指的是立下天条般的戒律。
带佩符印:带佩符印指的是佩戴符咒和印章。
伤生之徒:伤生之徒指的是伤害生命的人。
六害:六害指的是六种危害。
肾气之丸:肾气之丸指的是一种中药。
五络之散:五络之散指的是一种中药。
骨填苟杞之煎:骨填苟杞之煎指的是一种中药。
黄蓍建中之汤:黄蓍建中之汤指的是一种中药。
寿二百岁:寿二百岁指的是活到两百岁。
持针以治病:持针以治病指的是用针灸治病。
五禽之戏:五禽之戏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养生方法,由华佗创制,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导引:导引是古代的一种养生术,通过呼吸和动作的结合,达到调和气血、强身健体的目的。
药术:药术指的是药物的使用和治疗技术,包括草药、方剂等。
霍乱:霍乱是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表现为剧烈腹泻和呕吐。
欬逆:欬逆即咳嗽,指咳嗽不止。
煞九虫:煞九虫是指驱虫药,用于治疗肠道寄生虫。
当归:当归是一种中药材,具有补血调经的作用。
芍药:芍药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活血止痛的作用。
秦胶:秦胶是一种中药材,具有祛风除湿的作用。
独活:独活是一种中药材,具有祛风除湿的作用。
菖蒲:菖蒲是一种中药材,具有祛风除湿、开窍醒神的作用。
乾姜:乾姜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
菟丝:菟丝是一种中药材,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的作用。
苁蓉:苁蓉是一种中药材,具有补肾益精的作用。
甘遂:甘遂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泻水逐饮的作用。
葶历:葶历是一种中药材,具有逐痰消食的作用。
括楼:括楼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的作用。
黄连:黄连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
消渴:消渴即糖尿病,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等症状。
荠苨:荠苨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的作用。
甘草:甘草是一种中药材,具有调和药性、解毒的作用。
金丹:金丹是古代道教中的一种炼丹术,认为服食金丹可以长生不老。
芝英:芝英即灵芝,是一种中药材,被认为具有延年益寿的作用。
留侯张良:留侯张良是西汉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以智谋著称。
黄石公:黄石公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人物,相传传授给张良兵法和长生不老之术。
四皓:四皓是指四位隐士,相传他们曾辅助刘邦,后隐居山林。
吕后:吕后是西汉初年的皇后,刘邦死后,她临朝称制,专权多年。
绝穀:绝穀即断食,指不食五谷杂粮。
轻举之道:轻举之道是指通过修炼达到身体轻灵,可以飞升成仙的方法。
禁祝之法:禁祝之法是指通过咒语或仪式来禁止或驱除邪祟的方法。
炁:炁是古代哲学概念,指一种无形的力量,认为它可以影响人的身体和心灵。
邪魅山精:邪魅山精是指山中的妖怪或邪灵。
禁鬼神:禁鬼神是指通过特定的方法来禁止或驱除鬼神。
溪毒蝮蛇:溪毒蝮蛇是指有毒的蛇类。
左慈赵明:左慈赵明是东汉末年的方士,相传有神通。
仲长公理:仲长公理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有《昌言》一书。
行炁:行炁是指修炼气功,通过呼吸和意念来调节身体的气机。
举形轻飞:举形轻飞是指身体轻盈,可以飞升成仙。
白日昇天:白日昇天是指人可以在白天飞升成仙。
仙之上者也:仙之上者也是指成仙的人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抱朴子-内篇-至理-评注
古文开篇提及吴普从华陀学习五禽之戏,此为导引术之一种,华陀为东汉时期著名医学家,五禽之戏强调模仿五种动物的动作以锻炼身体,体现了中国古代对养生术的重视。吴普因习此术而活到百岁,说明养生之术虽浅,但功效显著,为后世习医者提供了信心。
文中提到的理中四顺、款冬、紫苑等草药,以及秦胶、独活等药物,均为中医常用之品,其功效如救霍乱、治欬逆、止绞痛等,体现了中医药在治疗疾病方面的丰富经验和独特疗效。
作者对当时俗人迷信巫术而非信良医的态度表示不满,认为俗人宁愿通过巫术祈求福祉,也不愿相信医术的治疗效果,这种态度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医学和巫术的不同态度。
留侯张良的故事,展示了古代士人追求长生不老的愿望,以及他们为此付出的努力。张良虽为一代奇才,但最终未能实现长生,这也反映了古代对长生不老追求的无奈。
孔安国秘记中关于张良得仙的说法,体现了古代对仙人存在的信仰,以及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
张苍通过吮妇人乳汁延年益寿的故事,说明古代养生术的多样性,以及人们对延年益寿的渴望。
抱朴子在文中强调服药与行气相结合的重要性,认为行气可以养身、却恶,并举例说明气在生活中的作用,如禁祝、禳天灾、禁鬼神等,体现了中国古代对气的重视。
仲长公理的言论,反映了古代士人对养生之道的怀疑,以及他们对世俗事务的执着。
河南密县卜成成仙的故事,为仙人的存在提供了又一例证,也反映了古代对仙道的信仰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