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抱朴子-内篇-杂应

作者: 葛洪(283年-363年),字君复,号抱朴子,晋代的道家学者、炼丹家和医药学家。他的主要贡献不仅在于道家学术理论,还在于医学和炼丹术的研究。葛洪提出了许多关于长生不老、修身养性的理论,他的作品在道家思想和中国古代的医学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

年代:成书于晋代(约365年)。

内容简要:《抱朴子》分为《内篇》和《外篇》两部分,其中《内篇》集中讲述了道家哲学的核心思想,探讨了长生不老的秘方和如何通过修炼达到与自然合一的境界;《外篇》则多涉及炼丹术、医学、治病等实际操作。葛洪在书中不仅总结了自己关于炼丹和修道的经验,还提出了“无为而治”、顺应自然的哲学思想。他认为,通过修身养性与练气,个人可以达到身心的和谐,甚至实现延年益寿。书中的医药学内容同样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是中国古代医学与道家文化的珍贵遗产。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抱朴子-内篇-杂应-原文

或曰:‘敢问断穀人可以长生乎?凡有几法,何者最善与?’

抱朴子答曰:‘断穀人止可息肴粮之费,不能独令人长生也。’

问诸曾断穀积久者云,差少病痛,胜於食穀时。

其服术及饵黄精,又禹餘粮丸,日再服,三日,令人多气力,堪负担远行,身轻不极。

其服诸石药,一服守中十年五年者及吞气服符饮神水辈,但为不饥耳,体力不任劳也。

道书虽言欲得长生,肠中当清;欲得不死,肠中无滓。

又云,食草者善走而愚,食肉者多力而悍,食穀者智而不寿,食气者神明不死。

此乃行气者一家之偏说耳,不可便孤用也。

若欲服金丹大药,先不食百许日为快。

若不能者,正尔服之,但得仙小迟耳,无大妨也。

若遭世荒,隐窜山林,知此法者,则可以不饿死。

其不然也,则无急断,急既无可大益。

又止人中断肉,闻肥鲜之气,皆不能不有欲於中心。

若未便绝俗委家,岩栖岫处者,固不成遂休五味,无致自苦,不如莫断穀而节量饥饱。

近有一百许法,或服守中石药数十丸,便辟四五十日不饥,练松柏及术,亦可以守中,但不及大药,久不过十年以还。

或辟一百二百日,或须日日服之,乃不饥者。

或先作美食极饱,乃服药以养所食之物,令不消化,可辟三年。

欲还食穀,当以葵子猪膏下之,则所作美食皆下,不坏如故也。

洛阳有道士董威辇,常止白社中,了不食,陈子叙共守事之,从学道积久,乃得其方,云以甘草、防风、苋实之属十许种捣为散,先服方寸匕,乃吞石子大如雀卵十二枚,足辟百日,辄更服散,气力颜色如故也。

欲还食穀者,当服葵子汤下石子,乃可食耳。

又赤龙血青龙膏作之,用丹砂曾青水,以石内其中,复须臾,石柔而可食也。

若不即取,便消烂尽也。

食此石以口取饱,令人丁壮。

又有引石散,以方寸匕投一斗白石子中,以水合煮之,亦立熟如芋子,可食以当穀也。

张太元举家及弟子数十人,隐居林虑山中,以此法食石十餘年,皆肥健。

但为须得白石,不如赤龙血青龙膏,取得石便可用,又当煮之,有薪火之烦耳。

或用符,或用水,或符水兼用。

或用乾枣,日九枚,酒一二升者。

或食十二时气,从夜半始,从九九至八八七七六六五五而止。

或春向东食岁星青气,使入肝;夏服荧惑赤气,使入心;四季之月食镇星黄气,使入脾;秋食太白白气,使入肺;冬服辰星黑气,使入肾。

又中岳道士郗元节食六戊之精,亦大有效。

假令甲子之旬,有戊辰之精,则竟其旬十日,常向辰地而吞气,到後甲复向其旬之戊也。

甘始法,召六甲六丁玉女,各有名字,因以祝水而饮之,亦可令牛马皆不饥也。

或思脾中神名,名黄裳子,但合口食内气,此皆有真效。

余数见断穀人三年二年者多,皆身轻色好,堪风寒暑湿,大都无肥者耳。

虽未见数十岁不食者,然人绝穀不过十许日皆死,而此等已积载而自若,亦何疑於不可大久乎?

若令诸绝穀者专羸,极常虑之,恐不可久耳。

而问诸为之者,无不初时少气力,而後稍丁健,月胜一月,岁胜一岁,正尔,可久无嫌也。

夫长生得道者,莫不皆由服药吞气,而达之者而不妄也。

夫服药断穀者,略无不先极也。

但用符水及单服气者,皆作四十日中疲瘦,过此乃健耳。

郑君云:本性饮酒不多,昔在铜山中,绝穀二年许,饮酒数斗不醉。

以此推之,是为不食更令人耐毒,耐毒则是难病之候也。

余因此问山中那得酒?郑君言,先酿好云液勿压漉,因以桂附子甘草五六种末合丸之,曝乾,以一丸如鸡子许,投一斗水中,立成美酒。

又有黄帝云液泉法,以糵米及七八种药合之,取一升,辄内一升水投中,如千岁苦酒之内水也。

无知尽时,而味常好不变,饮之大益人。

又符水断穀,虽先令人羸,然宜兼知者,倘卒遇荒年,不及合作药物,则符水为上矣。

有冯生者,但单吞炁,断穀已三年,观其步陟登山,担一斛许重,终日不倦。

又时时引弓,而略不言语,言语又不肯大声。

问之云,断穀亡精费气,最大忌也。

余亦屡见浅薄道士辈,为欲虚曜奇怪,招不食之名,而实不知其道,但虚为不啖羹饭耳。

至於饮酒,日中斗餘,脯腊台甫枣栗鸡子之属,不绝其口。

或大食肉而咽其汁,吐其滓,终日经口者数十斤,此直是更作美食矣。

凡酒客但饮酒食脯而不食穀,皆自堪半岁一岁而不蹙顿矣,未名绝穀耳。

吴有道士石春,每行气为人治病,辄不食,以须病者之愈,或百日,或一月乃食。

吴景帝闻之曰,此但不久,必当饥死也。

乃召取锁闭,令人备守之。

春但求三二升水,如此一年餘,春颜色更鲜悦,气力如故。

景帝问之,可复堪几时?春言无限,可数十年,但恐老死耳,不忧饥也。

乃罢遣之。

按如春言,是为断穀不能延年可知也。

今时亦有得春之法者。

或问不寒之道。

抱朴子曰:‘或以立冬之日,服六丙六丁之符,或闭口行五火之炁千二百遍,则十二月中不寒也。’

或服太阳酒,或服紫石英朱漆散,或服雄丸一,後服雌丸二,亦可堪一日一夕不寒也。

雌丸用雌黄、曾青、矾石、磁石也。

雄丸用雄黄、丹砂、石胆也。

然此无益於延年之事也。

或问不热之道。

抱朴子曰:

“或以立夏日,服六壬六癸之符,或行六癸之炁,或服玄冰之丸,或服飞霜之散。

然此用萧丘上木皮,及五月五日中时北行黑蛇血,故少有得合之者也。

唯幼伯子王仲都,此二人衣以重裘,曝之於夏日之中,周以十炉之火,口不称热,身不流汗,盖用此方者也。

或问辟五兵之道。

抱朴子答曰:

“吾闻吴大皇帝曾从介先生受要道云,但知书北斗字及日月字,便不畏白刃。

帝以试左右数十人,常为先登锋陷阵,皆终身不伤也。

郑君云,但诵五兵名亦有验。

刀名大房,虚星主之;弓名曲张,氐星主之;矢名彷徨,荧惑星主之;剑名失伤,角星主之;弩名远望,张星主之;戟名大将,参星主之也。

临战时,常细祝之。

或以五月五日作赤灵符,著心前。

或丙午日日中时,作燕君龙虎三囊符。

岁符岁易之,月符月易之,日符日易之。

或佩西王母兵信之符,或佩荧惑朱雀之符,或佩南极铄金之符,或戴卻刃之符,祝融之符。

或傅玉札散,或浴禁葱汤,或取牡荆以作六阴神将符,符指敌人。

或以月蚀时刻,三岁蟾蜍喉下有八字者血,以书所持之刀剑。

或带武威符荧火丸。

或交锋刃之际,乘魁履罡刂,呼四方之长,亦有明效。

今世之人,亦有得禁辟五兵之道,往往有之。

或问隐沦之道。

抱朴子曰:

“神道有五,坐在立亡其数焉。

然无益於年命之事,但在人閒无故而为此,则致诡怪之声,不足妄行也。

可以备兵乱危急,不得已而用之,可以免难也。

郑君云,服大隐符十日,欲隐则左转,欲见则右回也。

或以玉台丸涂人身中;或以蛇足散,或怀离母之草,或折青龙之草,以伏六丁之下;

或入竹田之中,而执天枢之壤;或造河龙石室,而隐云盖之阴;

或伏清泠之渊,以过幽阙之径;或乘天一马以游紫房;或登天一之明堂;

或入玉女之金匮;或背辅向官,立三盖之下;

或投巾解履、胆煎及儿衣符,子居蒙人,青液桂梗,六甲父母,僻侧之胶,駮马泥丸,木鬼之子,金商之艾,

或可为小儿,或可为老翁,或可为鸟,或可为兽,或可为草,或可为木,或可为六畜,

或依木成木,或依石成石,依水成水,依火成火,此所谓移形易貌,不能都隐者也。

或问:

“魏武帝曾收左元放而桎梏之,而得自然解脱,以何法乎?”

抱朴子曰:

“吾不能正知左君所施用之事。

然历览诸方书,有月三服薏苡子,和用三五阴丹,或以偶牙阳胞,或以七月七日东行跳脱虫,

或以五月五日石上龙子单衣,或以夏至日霹雳楔,或以天文二十一字符,

或以自解去父血,或以玉子馀粮,或合山君目,河伯馀粮,浮云滓以涂之,皆自解。

然左君之变化无方,未必由此也。

自用六甲变化,其真形不可得执也。

或问曰:

“为道者可以不病乎?”

抱朴子曰:

“养生之尽理者,既将服神药,又行气不懈,朝夕导引,以宣动荣卫,使无辍阂,

加之以房中之术,节量饮食,不犯风湿,不患所不能,如此可以不病。

但患居人閒者,志不得专,所修无恒,又苦懈怠不勤,故不得不有疹疾耳。

苦徒有信道之心,而无益己之业,年命在孤虚之下,体有损伤之危,

则三尸因其衰月危日,入绝命病乡之时,招呼邪气,妄延鬼魅,来作殃害。

其六厄并会,三刑同方者,其灾必大。

其尚盛者,则生诸疾病,先有疹患者,则令发动。

是故古之初为道者,莫不兼修医术,以救近祸焉。

凡庸道士,不识此理,恃其所闻者,大至不关治病之方。

又不能绝俗幽居,专行内事,以卻病痛,病痛及己,无以攻疗,

乃更不如凡人之专汤药者。

所谓进不得邯郸之步,退又失寿陵之义者也。

余见戴霸华他所集金匮绿囊崔中书黄素方及百家杂方五百许卷。

甘胡吕傅周始甘唐通阮南河等,各撰集暴卒备急方,或一百十,或九十四,或八十五,或四十六,

世人皆为精悉,不可加也。

余究而观之,殊多不备,诸急病甚尚未尽,又浑漫杂错,无其条贯,

有所寻按,不即可得。

而治卒暴之候,皆用贵药,动数十种,自非富室而居京都者,不能素储,不可卒办也。

又多令人以针治病,其灸法又不明处所分寸,而但说身中孔穴荣输之名。

自非旧医备览明堂流注偃侧图者,安能晓之哉?

余所撰百卷,名曰玉函方,

皆分别病名,以类相续,不相杂错,其救卒参卷,皆单行径易,约而易验,

篱陌之閒,顾眄皆药,众急之病,无不毕备,家有此方,可不用医。

医多承袭世业,有名无实,但养虚声,以图财利。

寒白退士,所不得使,使之者乃多误人,未若自闲其要,胜於所迎无知之医。

医又不可卒得,得又不肯即为人使,使腠理之微疾,成膏肓之深祸,

乃至不救。

且暴急之病,而远行借问,率多枉死矣。

或问:

“将来吉凶,安危去就,知之可全身,为有道乎?”

抱朴子曰:“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占风气,布筹算,推三棋,步九宫,检八卦,考飞伏之所集,诊訞讹於物类,占休咎於龟筴,皆下术常伎,疲劳而难恃。

若乃不出帷幕而见天下,乃为入神矣。

或以三皇天文,召司命司危五岳之君,阡陌亭长六丁之灵,皆使人见之,而对问以诸事,则吉凶昭然,若存诸掌,无远近幽深,咸可先知也。

或召六阴玉女,其法六十日而成,成则长可役使。

或祭致八史,八史者,八卦之精也,亦足以预识未形矣。

或服葛花及秋芒麻勃刀圭方寸匕,忽然如欲卧,而闻人语之以所不决之事,吉凶立定也。

或用明镜九寸以上自照,有所思存,七日七夕则见神仙,或男或女,或老或少,一示之後,心中自知千里之外,方来之事也。

明镜或用一,或用二,谓之日月镜。

或用四,谓之四规镜。

四规者,照之时,前後左右各施一也。

用四规所见来神甚多。

或纵目,或乘龙驾虎,冠服彩色,不与世同,皆有经图。

欲修其道,当先暗诵所当致见诸神姓名位号,识其衣冠。

不尔,则卒至而忘其神,或能惊惧,则害人也。

为之,率欲得静漠幽闲林麓之中,外形不经目,外声不入耳,其道必成也。

三童九女节寿君,九首蛇躯百二十官,虽来勿得熟视也。

或有问之者,或有诃怒之者,亦勿答也。

或有侍从暐晔,力士甲卒,乘龙驾虎,箫鼓嘈嘈,勿举目与言也。

但谛念老君真形,老君真形见,则起再拜也。

老君真形者,思之,姓李名聃,字伯阳,身长九尺,黄色,鸟喙,隆鼻,秀眉长五寸,耳长七寸,额有三理上下彻,足有八卦,以神龟为床,金楼玉堂,白银为阶,五色云为衣,重叠之冠,锋鋋之剑,从黄童百二十人,左有十二青龙,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後有七十二玄武,前道十二穷奇,後从三十六辟邪,雷电在上,晃晃昱昱,此事出於仙经中也。

见老君则年命延长,心如日月,无事不知也。

或问坚齿之道。

抱朴子曰:“能养以华池,浸以醴液,清晨建齿三百过者,永不摇动。

其次则含地黄煎,或含玄胆汤,及蛇脂丸、矾石丸、九棘散。

则已动者更牢,有虫者即愈。

又服灵飞散者,则可令既脱者更生也。

或问聪耳之道。

抱朴子曰:“能龙导虎引,熊经龟咽,燕飞蛇屈鸟伸,天俛地仰,令赤黄之景,不去洞房,猿据兔惊,千二百至,则聪不损也。

其既聋者,以玄龟薰之,或以棘头、羊粪、桂毛、雀桂成裹塞之;或以狼毒冶葛,或以附子葱涕,合内耳中,或以蒸鲤鱼脑灌之,皆愈也。

或问明目之道。

抱朴子曰:“能引三焦之昇景,召大火於南离,洗之以明石,慰之以阳光,及烧丙丁洞视符,以酒和洗之,古人曾以夜书也。

或以苦酒煮芜菁子令熟,曝乾,末服方寸匕,日三,尽一斗,能夜视有所见矣。

或以犬胆煎青羊、班鸠、石决明、充蔚百华散,或以鸡舌香、黄连、乳汁煎注之。

诸有百疾之在目者皆愈,而更加精明倍常也。

或问登峻涉险、远行不极之道。

抱朴子曰:“惟服食大药,则身轻力劲,劳而不疲矣。

若初入山林,体未全实者,宜以云珠粉、百华醴、玄子汤洗脚,及虎胆丸、朱明酒、天雄鹤脂丸、飞廉煎秋芒、车前、泽泻散,用之旬日,不但涉远不极,乃更令人行疾,可三倍於常也。

若能乘蹻者,可以周流天下,不拘山河。

凡乘蹻道有三法:一曰龙蹻,二曰虎蹻,三曰鹿卢蹻。

或服符精思,若欲行千里,则以一时思之。

若昼夜十二时思之,则可以一日一夕行万二千里,亦不能过此,过此当更思之,如前法。

或用枣心木为飞车,以牛革结环剑以引其机,或存念作五蛇六龙三牛交罡而乘之,上昇四十里,名为太清。

太清之中,其气甚罡刂,能胜人也。

师言鸢飞转高,则但直舒两翅,了不复扇摇之而自进者,渐乘罡刂炁故也。

龙初昇阶云,其上行至四十里,则自行矣。

此言出於仙人,而留传於世俗耳,实非凡人所知也。

又乘蹻须长斋,绝荤菜,断血食,一年之後,乃可乘此三蹻耳。

虽复服符,思五龙蹻行最远,其餘者不过千里也。

其高下去留,皆自有法,勿得任意耳。

若不奉其禁,则不可妄乘蹻,有倾坠之祸也。

或曰:“老子篇中记及龟文经,皆言药兵之後,金木之年,必有大疫,万人馀一,敢问辟之道。”

抱朴子曰:“仙人入瘟疫秘禁法,思其身为五玉。

五玉者,随四时之色,春色青,夏赤,四季月黄,秋白,冬黑。

又思冠金巾,思心如炎火,大如斗,则无所畏也。

又一法,思其发散以被身,一发端,辄有一大星缀之。

又思作七星北斗,以魁覆其头,以罡指前。

又思五脏之气,从两目出,周身如云雾,肝青气,肺白气,脾黄气,肾黑气,心赤气,五色纷错,则可与疫病者同床也。

或禹步呼直日玉女,或闭气思力士,操千斤金鎚,百二十人以自卫。

或用射鬼丸、赤车使者丸、冠军丸、徐长卿散、玉函精粉、青年道士熏身丸、崔文黄散、草玉酒、黄庭丸、皇符、老子领中符、赤须子桃花符,皆有良效者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抱朴子-内篇-杂应-译文

有人说:“请问断食的人可以长生吗?总共有几种方法,哪一种最好呢?”抱朴子回答说:“断食的人只能节省粮食的费用,并不能让人真正长生。问过那些长期断食的人,他们说,断食后病痛会减少,比吃粮食时好。他们服用丹药和黄精,还有禹余粮丸,每天服用两次,三天后,会让人感到精力充沛,能够负担重物远行,身体轻盈不感到疲劳。他们服用各种石药,一服可以守护中气十年或五年,还有吞气、服符、饮神水等方法,这些方法只是为了不感到饥饿,但体力无法承受劳作。道书中说,想要长生,肠中应当清净;想要不死,肠中不能有杂质。又说,吃草的人善于奔跑但愚蠢,吃肉的人有力但凶猛,吃粮食的人聪明但不长寿,吃气的人精神明亮且不死。这仅仅是行气一家的片面之词,不能单独使用。如果想要服用金丹大药,最好先断食一百多天。如果做不到,就按照常规服用,只是成仙的时间会稍微晚一些,没有太大的妨碍。如果遇到世道荒乱,躲进山林,知道这个方法的人,就可以避免饿死。如果不这样做,就没有必要急于断食,因为急于断食也没有什么大好处。又有人劝人断肉,闻到肥美的食物香气,心里都会产生欲望。如果还没有彻底脱离世俗,离开家庭,隐居在山岩之间的人,当然不可能完全放弃五味,让自己受苦,不如不断食而适量控制饮食的饥饱。

最近有一百多种方法,有的人服用守中石药几十丸,可以避免饥饿四五十天,练习松柏和术,也可以守中,但效果不如大药,最多不超过十年。有的人可以避免饥饿一百二百天,或者每天都要服用,才能不感到饥饿。有的人先吃一顿丰盛的食物,然后服用药物来养胃,让食物不消化,可以避免饥饿三年。想要恢复吃粮食,可以用葵子猪油下药,这样做的美食都会下肚,不会变质。

洛阳有位道士叫董威辇,经常住在白社中,从不吃饭,陈子叙和他一起守候,学习道术时间久了,才得到了这个方法,说是用甘草、防风、苋实等十多种药材捣成粉末,先服用一寸匕,然后吞下十二枚像雀蛋大小的石子,可以避免饥饿一百天,然后再次服用粉末,气力和脸色都和以前一样。想要恢复吃粮食,应该服用葵子汤下石子,才能吃粮食。

还有赤龙血青龙膏,用丹砂和曾青水,把石头放进去,不久,石头就会变得柔软可以食用。如果不立即吃,就会消融尽净。吃这种石头,用口取饱,让人强壮。又有引石散,用一寸匕的药投入一斗白石子中,用水一起煮,立刻煮熟,像芋头一样可以食用,可以当粮食。

张太元一家和几十个弟子,隐居在林虑山中,用这种方法吃石头十多年,都长得肥胖健康。只是需要得到白石,不如赤龙血青龙膏,得到石头就可以使用,还需要煮,有烧火的麻烦。

有的人用符咒,有的人用水,有的人同时使用符咒和水。有的人用干枣,每天九枚,酒一升到两升。有的人吃十二时气,从半夜开始,从九九到八八七七六六五五结束。有的人春天向东吃岁星青气,使它进入肝脏;夏天服用荧惑赤气,使它进入心脏;四季之月服用镇星黄气,使它进入脾脏;秋天服用太白白气,使它进入肺脏;冬天服用辰星黑气,使它进入肾脏。

中岳道士郗元节吃六戊之精,也很有效果。比如甲子旬中,有戊辰之精,就在这旬的十天里,经常朝向辰地吞气,等到甲再朝向这旬的戊。

甘始的方法,召唤六甲六丁玉女,她们各有名字,用祝水喝下,也可以让牛马不感到饥饿。有的人思考脾中的神名,名叫黄裳子,只是合上口吃内气,这些方法都有真实的效果。

我见过很多断食三年或两年的人,他们都身体轻盈,脸色好,能够承受风寒暑湿,大多数都没有肥胖的。

虽然没有见过几十岁不吃饭的人,但是人断食不过十几天就会死,而这些人已经积累了很多年还能保持这样,还有什么怀疑不能长期断食的呢?如果让这些断食的人专门变得瘦弱,非常担心,恐怕不能长久。

问那些断食的人,没有一个不是一开始感到气力不足,然后逐渐变得强壮,每个月都比上个月强,每年都比上一年强,就这样,可以长久没有疑虑。

长生得道的人,没有一个不是通过服药吞气达到的,而且他们不会胡乱行动。服药断食的人,没有一个不是先极度饥饿的。但使用符咒和水,或者单独服气的人,都会在四十天内变得瘦弱,过了这个时期才会变得强壮。

郑君说:他本性不喝酒不多,以前在铜山中,断食两年多,喝了几斗酒也不会醉。从这里可以推断,不吃饭更能让人忍受毒物,忍受毒物是难病的征兆。

我因此问山中怎么会有酒?郑君说,先酿造好云液,不要压漉,然后用桂附子甘草五六种粉末合丸,晒干,用像鸡蛋大小的丸子投入一斗水中,立刻成为美酒。

又有黄帝的云液泉法,用糵米和七八种药合在一起,取一升,然后加入一升水投入其中,就像千年苦酒中的水一样。没有尽头的时日,味道始终很好不变,喝了对人很有益。

符水断食,虽然一开始会让人瘦弱,但应该同时知道,如果突然遇到荒年,来不及制作药物,那么符水是最好的。

有个叫冯生的人,只吞气断食已经三年,看他登山,能挑一斛左右的重量,整天都不感到疲倦。他经常拉弓,但几乎不说话,说话也不愿意大声。

问他,断食会损耗精气,消耗体力,这是最大的禁忌。我也见过一些浅薄的道士,为了想要炫耀奇怪,招揽不吃饭的名声,但实际上并不懂道术,只是假装不吃东西。

至于喝酒,一天能喝一斗多,吃肉咽汁,吐渣滓,一天经过口的有几十斤,这就像是吃更丰盛的食物。

凡是只喝酒吃肉不吃粮食的人,都能忍受半年到一年的饥饿而不感到困顿,这不算真正的断食。

吴地有位道士叫石春,每次行气给人治病,都不吃饭,等到病人痊愈,或者一百天,或者一个月才吃饭。吴景帝听说后说,这不可能长久,一定会饿死的。于是召来石春,把他锁起来,派人看守。

石春只要求三二升水,就这样过了一年多,石春的颜色更加鲜亮,气力也和以前一样。景帝问他,还能坚持多久?石春说,没有限制,可以坚持几十年,只是担心老死,不担心饥饿。

于是景帝放了他。按照石春的说法,这就是断食不能延年的证明。现在也有得到石春方法的人。

又有人问不冷的方法。抱朴子说:有的人在立冬那天,服用六丙六丁的符咒,或者闭口行五火之气一千二百遍,那么在十二月中就不会感到寒冷。有的人服用太阳酒,或者服用紫石英朱漆散,或者服用雄丸一粒,然后服用雌丸两粒,也可以忍受一天一夜不感到寒冷。雌丸是用雌黄、曾青、矾石、磁石做的。雄丸是用雄黄、丹砂、石胆做的。但这些方法对延年益寿没有好处。

有人问如何不感到炎热的方法。抱朴子说:“有的人在立夏日,佩戴六壬六癸的符咒,或者行六癸的气功,或者服用玄冰的丸子,或者服用飞霜的散剂。但是这些方法需要用到萧丘上木皮,以及五月五日中午北行的黑蛇血,所以很少有人能够得到合适的材料。只有幼伯子王仲都,这两个人在夏日中穿着厚重的皮裘,在烈日下晒着,周围点着十个火炉,口不喊热,身体不出汗,就是用的这个方法。”

有人问如何避免五兵的方法。抱朴子回答说:“我听说吴大皇帝曾经从介先生那里学到了重要的方法,只要知道北斗字和日月字,就不会害怕刀剑。皇帝用这个方法试验了左右几十个人,他们常常冲在最前面,终身没有受伤。郑君说,只要念诵五兵的名字也有效果。刀的名字是大房,由虚星主管;弓的名字是曲张,由氐星主管;箭的名字是彷徨,由荧惑星主管;剑的名字是失伤,由角星主管;弩的名字是远望,由张星主管;戟的名字是大将,由参星主管。临战时,常常仔细地祈祷。或者五月五日制作赤灵符,贴在心前。或者丙午日中午时,制作燕君龙虎三囊符。每年更换岁符,每月更换月符,每日更换日符。或者佩戴西王母兵信符,或者佩戴荧惑朱雀符,或者佩戴南极铄金符,或者佩戴卻刃符,祝融符。或者涂抹玉札散,或者沐浴禁葱汤,或者取牡荆制作六阴神将符,指向敌人。或者利用月食时刻,三年蟾蜍喉下有八字血,用来书写所持的刀剑。或者携带武威符荧火丸。或者在交战时,乘魁履罡刂,呼喊四方的神灵,也有明显的效果。现在的人,也有掌握避免五兵的方法,这样的情况很多。”

有人问隐居避世的方法。抱朴子说:“神道有五种,坐在立亡其数焉。但是这些对年命无益的事情,如果在人闲无故而这样做,就会招致奇怪的声音,不值得胡乱行动。这些方法可以在兵乱危急时使用,不得已而为之,可以避免灾难。郑君说,服用大隐符十天,想要隐居就向左转,想要出现就向右转。或者用玉台丸涂抹在人身中;或者用蛇足散,或者携带离母草,或者折取青龙草,以隐藏在六丁之下;或者进入竹田中,拿着天枢之壤;或者建造河龙石室,躲在云盖之阴;或者潜伏在清泠之渊,通过幽阙之径;或者骑天一马游紫房;或者登上天一之明堂;或者进入玉女之金匮;或者背靠辅向官,站在三盖之下;或者投巾解履、胆煎及儿衣符,子居蒙人,青液桂梗,六甲父母,僻侧之胶,駮马泥丸,木鬼之子,金商之艾,或者可以变成小儿,或者可以变成老翁,或者可以变成鸟,或者可以变成兽,或者可以变成草,或者可以变成木,或者可以变成六畜,或者依木成木,或者依石成石,依水成水,依火成火,这就是所说的移形易貌,不能全部隐藏。”

有人问:“魏武帝曾经收服左元放并将其囚禁,但最终能够自然解脱,这是用什么方法呢?”抱朴子说:“我并不能确切知道左君所使用的方法。但是阅读了各种方书,有说每月服用三次薏苡子,配合三五阴丹,或者使用偶牙阳胞,或者七月七日东行跳脱虫,或者五月五日石上龙子单衣,或者夏至日霹雳楔,或者天文二十一字符,或者自解去父血,或者玉子余粮,或者合山君目,河伯余粮,浮云滓以涂之,都可以自解。但是左君的变化无常,未必是由这些方法所致。他自己使用六甲变化,其真形无法捉摸。”

有人问:“修道的人可以不生病吗?”抱朴子说:“养生达到极致的人,既会服用神药,又会行气不懈,早晚进行导引,以宣动荣卫,使无辍阂,再加上房中之术,节制饮食,不犯风湿,不担忧自己不能做到的事情,这样就可以不生病。但那些居住在人间的人,志向不专一,所修习的东西没有恒心,又苦于懈怠不勤,所以不得不有疾病。如果只是有信道的心,而没有对自己有益的功业,年命在孤虚之下,身体有损伤之危,三尸就会在衰月危日,进入绝命病乡之时,招呼邪气,妄延鬼魅,来作殃害。如果六厄并会,三刑同方,其灾必大。如果还处于旺盛时期,就会生出各种疾病,先有疹病患者,就会令疾病发作。因此,古代最初修道的人,无不兼修医术,以救近祸。一般庸俗的道士,不懂得这个道理,依赖自己所听到的,大多与治病的方法无关。又不能脱离尘世幽居,专心修炼内事,以消除病痛,病痛到来时,无法攻治,那就不如那些专心用药的人。所谓进不得邯郸之步,退又失寿陵之义者也。我看到戴霸华等人所收集的金匮绿囊崔中书黄素方以及百家杂方五百余卷。甘胡吕傅周始甘唐通阮南河等人,各自撰写了应急方,或一百一十,或九十四,或八十五,或四十六,世人认为都很精妙,不可超越。我仔细研究后,发现很多不完整,各种急病尚未全部包括,又杂乱无章,没有条理,想要寻找,不容易得到。而治疗急病的方法,都使用贵重药物,动辄数十种,如果不是富室而居住在京都的人,不能事先储备,不能立即备办。又有很多让人用针灸治病,而灸法又不明确指出部位和分寸,只是说身体中的孔穴和荣输之名。如果不是老医生,熟悉明堂流注偃侧图的人,怎么能理解呢?我所撰写的百卷书,名为玉函方,都是分别病名,以类相续,不相杂错,其救急的方法,都是单独的径易方法,简单易验,田间地头,抬头就能找到药,各种急病,无不齐全,家有此方,可以不用医生。医生大多承袭世业,有名无实,只是养虚声,以图财利。寒白退士,所不能使用的,使用的人却很多,反而误人子弟,不如自己掌握要领,胜过那些无知之医。医生又不能立即得到,得到的人又不愿意立即为人服务,使细微的疾病,变成深重的祸害,以至于无法救治。而且急病突发,远行求医,往往导致死亡。”

有人问:“如何预知未来的吉凶祸福,安危去就,知道这些可以保全自己,这是有道德的表现吗?”

抱朴子说:‘向上观察天文,向下观察地理,研究风气,布置筹算,推演三棋,步九宫,检验八卦,考察飞伏之所在,诊断物类中的怪异,通过龟甲占卜预测吉凶,这些都是下等术士的常用技巧,既劳累又难以依赖。如果不出门就能看到天下,那就达到了入神的地步。有人用三皇的天文,召唤司命司危的五岳之君,阡陌亭长的六丁之灵,都能让他们显现出来,然后通过问答来预测各种事情,那么吉凶就会显现出来,就像掌握在手中一样,无论远近深浅,都可以预先知道。有人召唤六阴玉女,这个法术需要六十天才能完成,完成之后就可以长期役使。有人祭祀八史,八史是八卦的精华,也足以预知未成形的事物。有人服用葛花和秋芒麻的药方,突然感到想睡觉,然后有人用他们未决定的事情来引导他们,吉凶立刻就能确定。有人使用九寸以上的明镜自照,心中有所思,七天七夜就能见到神仙,可能是男是女,是老是少,一展示之后,心中就能知道千里之外即将发生的事情。明镜可能用一枚,也可能用两枚,称为日月镜。或者用四枚,称为四规镜。四规镜在照的时候,前后左右各放一枚。用四规镜可以看到很多神灵。有人可以远视,有人可以乘龙驾虎,冠服彩色,与众不同,都有经图。想要修炼这些道术,首先要在安静、幽静、树林深处的地方,不让外在的形相进入眼中,不让外在的声音进入耳朵,这样道术才能成功。三童九女节寿君,九首蛇身,有一百二十个器官,即使出现了也不要盯着看。如果有人问,或者有人斥责,也不要回答。如果有人侍从威武,力士甲卒,乘龙驾虎,箫鼓嘈杂,也不要抬头与他们说话。只需专心致志地思念老君的真形,老君的真形显现出来,就要起身再拜。老君的真形是,思念他,姓李名耳,字伯阳,身高九尺,黄色,鸟嘴,高鼻,眉毛长五寸,耳朵长七寸,额头有三条纹理上下贯通,脚有八卦,以神龟为床,金楼玉堂,白银为阶,五彩云为衣,重叠的帽子,锋利的剑,跟随一百二十个黄童,左边有十二青龙,右边有二十六白虎,前面有二十四朱雀,后面有七十二玄武,前面有十二穷奇,后面有三十六辟邪,雷电在上,闪烁耀眼,这些事情出自仙经之中。见到老君就能延长寿命,心如日月,无事不知。’

有人问坚固牙齿的方法。抱朴子说:‘能够用华池水滋养,用美酒浸泡,清晨刷牙三百次,牙齿就永远不会松动。其次是含地黄煎,或者含玄胆汤,以及蛇脂丸、矾石丸、九棘散。这样已经松动的牙齿会变得更加牢固,有虫牙的也会痊愈。再服灵飞散,可以使脱落的牙齿重新生长。’

有人问聪明耳朵的方法。抱朴子说:‘能够龙导虎引,熊经龟咽,燕飞蛇屈鸟伸,天俯地仰,让赤黄之光景,不离开洞房,猿猴抓耳,兔子惊跳,一千二百次,那么耳朵就不会受损。如果已经聋了,可以用玄龟的烟熏,或者用棘头、羊粪、桂毛、雀桂做成塞子塞住耳朵;或者用狼毒和葛,或者用附子葱涕混合后塞入耳中,或者用蒸煮的鲤鱼脑灌入耳中,都可以治愈。’

有人问明目之道。抱朴子说:‘能够引导三焦之升景,召唤南离的大火,用明石清洗,用阳光抚慰,以及烧制丙丁洞视符,用酒调和后清洗,古人曾用它来夜书。或者用苦酒煮芜菁子使其熟透,晒干,研成粉末,每天服用一寸匕,一天三次,吃完一斗,就能夜视见物了。或者用狗胆煎青羊、斑鸠、石决明、充蔚百华散,或者用鸡舌香、黄连、乳汁煎煮后注入眼内。所有眼睛的疾病都可以治愈,而且会变得更加明亮。’

有人问登高涉险、长途旅行不感到疲劳的方法。抱朴子说:‘只有服用大药,身体才会轻盈有力,即使劳累也不会感到疲惫。如果刚进入山林,身体还没有完全适应,应该用云珠粉、百华酒、玄子汤洗脚,以及虎胆丸、朱明酒、天雄鹤脂丸、飞廉煎秋芒、车前、泽泻散,使用十天,不仅能够长途跋涉而不感到疲劳,还能让人行走速度加快,可以达到平时的三倍。如果能够乘蹻,就可以周游天下,不受山河的限制。乘蹻之道有三种:一是龙蹻,二是虎蹻,三是鹿卢蹻。或者服用符咒,专心致志地思考,如果想要走千里路,就集中精力思考一段时间。如果昼夜十二时都思考,就可以一天一夜走一万二千里,也不能超过这个速度,超过这个速度就需要再次思考,就像之前的方法一样。或者用枣心木做飞车,用牛皮结成环剑来驱动它,或者集中精神想象五蛇六龙三牛交罡而乘坐,上升四十里,就叫做太清。太清之中,其气非常强烈,能够制服人。师傅说,鸢飞得越高,就只需张开双翅,不再扇动,而自行前进,这是因为逐渐乘上了罡气。龙一开始升阶云,它上行到四十里,就能自行飞行了。这些话出自仙人,流传于民间,实际上不是普通人所知道的。又乘蹻需要长期斋戒,断绝荤腥,停止血食,一年之后,才能乘坐这三种蹻。即使服用符咒,五龙蹻行得最远,其他的不过千里。其上升下降,都有一定的法则,不能随意行事。如果不遵守这些禁忌,就不能随意乘蹻,会有坠落之祸。’

有人说:‘老子的篇章中提到龟文经,都说到药兵之后,金木之年,必定有大疫,万人之中剩一人,请问有什么方法可以避免。’抱朴子说:‘仙人进入瘟疫的秘法,想象自己的身体是五玉。五玉随着四季的颜色,春天是青色,夏天是红色,四季月是黄色,秋天是白色,冬天是黑色。还有一种方法,想象自己的发散被身体覆盖,每发散一次,就有一颗大星附着在上面。还有一种方法,想象制作七星北斗,用魁星覆盖头顶,用罡指向前方。想象五脏之气从两眼出来,周身如云雾,肝青气,肺白气,脾黄气,肾黑气,心赤气,五色错杂,就可以和瘟疫患者同床。或者用禹步呼直日玉女,或者闭气思考力士,手持千斤金锤,一百二十人自卫。或者使用射鬼丸、赤车使者丸、冠军丸、徐长卿散、玉函精粉、青年道士熏身丸、崔文黄散、草玉酒、黄庭丸、皇符、老子领中符、赤须子桃花符,都有很好的效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抱朴子-内篇-杂应-注解

断穀:指停止食用谷物,转而寻求其他食物或方法以维持生命,是一种古代修炼方法。

抱朴子:抱朴子是东晋时期的一位道教理论家和实践家,他的著作《抱朴子》是研究道教的重要文献。

服术:服用炼制的丹药。

饵黄精:食用黄精,黄精是一种中药材,被认为有滋补身体的作用。

禹馀粮丸:一种古代炼丹术中的药物。

吞气服符饮神水:通过吞咽空气、服用符咒、饮用神水等方式来修炼。

守中:指保持中正平和的状态。

食草者:指以草为食的人。

食肉者:指以肉为食的人。

食穀者:指以谷物为食的人。

食气者:指通过呼吸吸收天地之气来修炼的人。

行气者:指修炼呼吸吐纳法的人。

金丹大药:指道家炼制的最高级丹药,被认为可以使人长生不老。

守中石药:一种可以让人不感到饥饿的药物。

练松柏及术:指通过修炼松柏等树木的灵气来达到某种效果。

葵子猪膏:一种药物,可以促进消化。

赤龙血青龙膏:一种药物,含有丹砂和曾青水。

引石散:一种可以用来代替谷物的食物。

石春:古代道士,以不食谷物而闻名。

行气:指通过呼吸吐纳来修炼身体和精神。

吞炁:指吞咽空气。

不寒之道:指避免寒冷的方法。

六丙六丁:指道教的符咒。

太阳酒:一种用太阳酒法酿制的酒。

紫石英朱漆散:一种药物。

雄丸雌丸:指两种不同的丹药,雄丸由雄黄、丹砂、石胆制成,雌丸由雌黄、曾青、矾石、磁石制成。

六壬六癸:六壬六癸是古代占卜术中的术语,六壬是指六壬神课,六癸是指六癸神符,两者都是用来预测吉凶和占卜未来的方法。

玄冰之丸:玄冰之丸是一种古代的丹药,据说服用后可以使人不畏炎热。

飞霜之散:飞霜之散也是一种丹药,具有避暑降温的功效。

萧丘上木皮:萧丘上木皮是指一种树木的皮,古代认为具有特殊的功效。

黑蛇血:黑蛇血在古代被认为具有神秘的力量,可用于制作丹药或符咒。

北斗字:北斗字是指北斗七星所对应的文字,古代认为书写这些文字可以避邪。

日月字:日月字是指太阳和月亮所对应的文字,古代认为书写这些文字可以带来好运。

五兵:五兵指的是古代的五种兵器,包括刀、弓、箭、剑、弩。

大房:大房是指古代的一种刀,虚星主之。

弓名曲张:弓名曲张是指古代的一种弓,氐星主之。

矢名彷徨:矢名彷徨是指古代的一种箭,荧惑星主之。

剑名失伤:剑名失伤是指古代的一种剑,角星主之。

弩名远望:弩名远望是指古代的一种弩,张星主之。

戟名大将:戟名大将是指古代的一种戟,参星主之。

赤灵符:赤灵符是一种符咒,据说可以保护佩戴者。

燕君龙虎三囊符:燕君龙虎三囊符是一种符咒,据说可以带来好运。

西王母兵信之符:西王母兵信之符是一种符咒,据说可以保护佩戴者。

荧惑朱雀之符:荧惑朱雀之符是一种符咒,据说可以带来好运。

南极铄金之符:南极铄金之符是一种符咒,据说可以带来好运。

卻刃之符:卻刃之符是一种符咒,据说可以避免刀剑的伤害。

祝融之符:祝融之符是一种符咒,据说可以带来好运。

玉札散:玉札散是一种丹药,据说可以治疗疾病。

禁葱汤:禁葱汤是一种药汤,据说可以治疗疾病。

牡荆:牡荆是一种植物,古代认为其叶子可以制作符咒。

六阴神将符:六阴神将符是一种符咒,据说可以驱邪避灾。

月蚀时刻:月蚀时刻是指月亮被地球遮挡的瞬间,古代认为这个时刻具有特殊的能量。

三岁蟾蜍:三岁蟾蜍是指年龄为三年的蟾蜍,古代认为其血液具有特殊的功效。

武威符:武威符是一种符咒,据说可以带来好运。

荧火丸:荧火丸是一种丹药,据说可以治疗疾病。

魁履罡刂:魁履罡刂是一种符咒,据说可以驱邪避灾。

六甲:六甲是指六甲神符,古代用来占卜吉凶的方法。

三尸:三尸是指人的三种欲望,即色、食、睡。

玉台丸:玉台丸是一种丹药,据说可以延年益寿。

蛇足散:蛇足散是一种丹药,据说可以治疗疾病。

离母之草:离母之草是一种植物,古代认为其具有特殊的功效。

青龙之草:青龙之草是一种植物,古代认为其具有特殊的功效。

六丁:六丁是指六丁神符,古代用来占卜吉凶的方法。

天枢之壤:天枢之壤是指天枢星所在的地方,古代认为具有特殊的能量。

河龙石室:河龙石室是指河龙星所在的地方,古代认为具有特殊的能量。

云盖之阴:云盖之阴是指云层覆盖的地方,古代认为具有特殊的能量。

清泠之渊:清泠之渊是指清澈的深渊,古代认为具有特殊的能量。

幽阙之径:幽阙之径是指幽暗的通道,古代认为具有特殊的能量。

天一马:天一马是指天一星所对应的马,古代认为具有特殊的能量。

紫房:紫房是指天上的宫殿,古代认为具有特殊的能量。

明堂:明堂是指天上的宫殿,古代认为具有特殊的能量。

玉女之金匮:玉女之金匮是指天上的宝库,古代认为具有特殊的能量。

辅官:辅官是指辅助官员的职位,古代认为具有特殊的能量。

三盖:三盖是指天上的三重云层,古代认为具有特殊的能量。

巾解履:巾解履是指头巾和鞋子,古代认为具有特殊的功效。

胆煎:胆煎是一种药方,据说可以治疗疾病。

儿衣符:儿衣符是一种符咒,据说可以保护儿童。

青液桂梗:青液桂梗是一种植物,古代认为其具有特殊的功效。

六甲父母:六甲父母是指六甲神符的父母,古代用来占卜吉凶的方法。

僻侧之胶:僻侧之胶是一种胶水,古代认为具有特殊的功效。

駮马泥丸:駮马泥丸是一种丹药,据说可以治疗疾病。

木鬼之子:木鬼之子是一种植物,古代认为其具有特殊的功效。

金商之艾:金商之艾是一种植物,古代认为其具有特殊的功效。

移形易貌:移形易貌是指改变自己的形象,古代认为可以通过某些方法实现。

薏苡子:薏苡子是一种植物,古代认为其具有特殊的功效。

三五阴丹:三五阴丹是一种丹药,据说可以延年益寿。

偶牙阳胞:偶牙阳胞是一种丹药,据说可以延年益寿。

跳脱虫:跳脱虫是一种昆虫,古代认为其具有特殊的功效。

龙子单衣:龙子单衣是一种衣物,古代认为具有特殊的功效。

霹雳楔:霹雳楔是一种符咒,据说可以驱邪避灾。

天文二十一字符:天文二十一字符是一种符咒,据说可以带来好运。

自解去父血:自解去父血是一种方法,据说可以解除身上的束缚。

玉子馀粮:玉子馀粮是一种丹药,据说可以延年益寿。

山君目:山君目是一种丹药,据说可以治疗疾病。

河伯馀粮:河伯馀粮是一种丹药,据说可以治疗疾病。

浮云滓:浮云滓是一种丹药,据说可以治疗疾病。

六甲变化:六甲变化是指六甲神符的变化,古代用来占卜吉凶的方法。

三尸因其衰月危日:三尸因其衰月危日是指三尸在衰弱的月份和危险的日子活动,古代认为会导致疾病。

绝命病乡:绝命病乡是指容易导致死亡的地方,古代认为具有特殊的能量。

疹疾:疹疾是指皮肤病,古代认为与三尸有关。

医术:医术是指医学的知识和技能。

金匮绿囊:金匮绿囊是一种古代的医学书籍。

黄素方:黄素方是一种古代的医学书籍。

百家杂方:百家杂方是指多种不同的医学方剂。

玉函方:玉函方是一种古代的医学书籍。

针:针是指针灸,一种中医治疗方法。

灸:灸是指艾灸,一种中医治疗方法。

明堂流注偃侧图:明堂流注偃侧图是一种中医图谱,用于针灸定位。

进不得邯郸之步,退又失寿陵之义:进不得邯郸之步,退又失寿陵之义是指无法前进也无法后退,形容处于困境。

戴霸华:戴霸华是指古代的一位医生。

崔中书:崔中书是指古代的一位医生。

甘胡吕傅周始甘唐通阮南河:甘胡吕傅周始甘唐通阮南河是指古代的一些医生。

暴卒备急方:暴卒备急方是指治疗急性疾病的方剂。

世业:世业是指家族传承的行业。

虚声:虚声是指虚假的名声。

寒白退士:寒白退士是指古代的一位隐士。

六畜:六畜是指家畜,包括牛、马、羊、猪、狗、鸡。

篱陌:篱陌是指田间小路。

顾眄:顾眄是指回头或斜视。

医:医是指医生,从事医疗工作的人。

医多承袭世业,有名无实:医多承袭世业,有名无实是指医生多继承家族行业,但实际能力有限。

医不可卒得:医不可卒得是指医生难以立即找到。

腠理:腠理是指皮肤和肌肉之间的细小空隙。

膏肓:膏肓是指人体内部的深层部位,古代认为疾病难以治愈。

枉死:枉死是指非正常死亡。

借问:借问是指询问。

率多:率多是指大多数。

有道:有道是指具有道德修养或宗教信仰的人。

天文:天文是指宇宙中星体的分布、运动和变化,古人通过观察天文来预测自然现象和人事吉凶。

地理:地理是指地球的形态、结构、构造以及与之相关的自然现象。

占风气:占风气是指通过观察风向、风力等气象现象来预测未来。

布筹算:布筹算是指使用算筹进行计算,古代的一种计算工具。

推三棋:三棋是指古代的一种棋类游戏,推三棋可能是指通过下棋来预测吉凶。

步九宫:九宫是指古代的一种占卜方法,通过九个方位来预测吉凶。

检八卦:八卦是指由八个基本符号组成的系统,用于占卜和解释宇宙的原理。

考飞伏之所集:飞伏是指星体的升起和落下,考飞伏之所集可能是指通过观察星体的运动来预测吉凶。

诊訞讹於物类:诊訞讹是指诊断和解释各种怪异现象,訞讹可能是指怪异或异常。

占休咎於龟筴:休咎是指吉凶,龟筴是指用龟甲占卜的方法。

三皇:三皇是指传说中的远古时期的三位帝王,通常指伏羲、神农、黄帝。

司命司危:司命和司危是古代神话中的神祇,分别掌管生死和灾祸。

五岳之君:五岳是指中国五大名山,五岳之君可能是指五岳的山神。

阡陌亭长:阡陌是指田间小路,亭长是指古代的官职,这里可能是指山中的守护神。

六丁之灵:六丁是指道教中的六位女仙,这里可能是指六丁神。

玉女:玉女是指道教中的仙女。

八史:八史可能是指与八卦相关的八种神秘文献。

葛花:葛花是一种植物,古人认为其有药用价值。

秋芒麻勃刀圭方寸匕:秋芒麻勃刀圭方寸匕是一种古代的药方。

明镜:明镜是指可以照见灵魂的镜子,常用于道教仪式。

日月镜:日月镜是指两面镜子,一面代表日,一面代表月。

四规镜:四规镜是指四个镜子的组合,用于观察不同的方位。

龙蹻:龙蹻是指可以乘龙飞翔的道术。

虎蹻:虎蹻是指可以乘虎奔跑的道术。

鹿卢蹻:鹿卢蹻是指可以乘鹿跳跃的道术。

玄龟:玄龟是一种神话中的神龟,常用于象征长寿和智慧。

金楼玉堂:金楼玉堂是指道教中的仙境。

灵飞散:灵飞散是一种古代的药方。

云珠粉:云珠粉是一种古代的药粉。

百华醴:百华醴是一种古代的酒,含有多种花草的精华。

玄子汤:玄子汤是一种古代的药汤。

虎胆丸:虎胆丸是一种古代的药丸。

朱明酒:朱明酒是一种古代的酒,含有朱砂等成分。

天雄鹤脂丸:天雄鹤脂丸是一种古代的药丸,含有天雄和鹤脂等成分。

飞廉煎秋芒:飞廉煎秋芒是一种古代的药方,含有飞廉和秋芒等成分。

车前:车前是一种植物,古代有药用价值。

泽泻散:泽泻散是一种古代的药散。

符:符是道教中的一种符咒,用于驱邪和保护。

五玉:五玉是指五种宝石,用于道教仪式。

玄龟薰:玄龟薰是指使用玄龟的烟熏来驱邪。

禹步:禹步是古代的一种步法,用于道教仪式。

金鎚:金鎚是指一种重锤,用于道教仪式。

射鬼丸:射鬼丸是一种古代的药丸,用于驱鬼。

赤车使者丸:赤车使者丸是一种古代的药丸,用于驱邪。

冠军丸:冠军丸是一种古代的药丸,用于治疗疾病。

徐长卿散:徐长卿散是一种古代的药散,用于治疗疾病。

玉函精粉:玉函精粉是一种古代的药粉,用于治疗疾病。

青年道士熏身丸:青年道士熏身丸是一种古代的药丸,用于驱邪。

崔文黄散:崔文黄散是一种古代的药散,用于治疗疾病。

草玉酒:草玉酒是一种古代的酒,含有草玉等成分。

黄庭丸:黄庭丸是一种古代的药丸,用于养生。

皇符:皇符是指道教中的符咒。

老子领中符:老子领中符是指道教中的符咒。

赤须子桃花符:赤须子桃花符是指道教中的符咒。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抱朴子-内篇-杂应-评注

抱朴子在这段文字中,通过一系列的描述,展现了古代道家对于天文、地理、风水、算命等术数的重视和运用。首先,他提到了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这体现了道家对于自然界的观察和敬畏,认为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可以预测未来,了解吉凶。这里的‘占风气’、‘布筹算’、‘推三棋’、‘步九宫’、‘检八卦’等,都是道家常用的占卜方法,通过这些方法,人们可以试图解读自然和宇宙的奥秘。

接着,抱朴子提到了‘考飞伏之所集,诊讹於物类,占休咎於龟筴’,这里涉及到的是道家对于自然现象和生物的观察,以及通过龟甲和筮草进行占卜的技巧。这些方法虽然被认为是下术常伎,但抱朴子认为,如果能够不出帷幕而见天下,即能够预知一切,那么这种能力就达到了入神的境界。

在接下来的文字中,抱朴子提到了三皇天文、六丁之灵、六阴玉女等神话传说中的存在,以及通过祭祀、服药等方式与神灵沟通的方法。这些内容充满了神秘色彩,反映了道家追求长生不老、与神灵沟通的愿望。

在描述了多种与神灵沟通的方法之后,抱朴子提到了‘明镜’的使用,认为通过明镜可以看到神仙,预知未来。这里的‘日月镜’、‘四规镜’等,都是道家修炼中的工具,用于修炼者的内观和冥想。

在修炼的过程中,抱朴子强调了‘静漠幽闲’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在远离尘嚣的环境中,才能修炼成功。他还提到了‘三童九女节寿君’等神话传说中的神灵,以及与这些神灵的互动方式。

在描述了与神灵的互动之后,抱朴子详细描绘了‘老君真形’的形象,包括其姓名、外貌特征、服饰等。这里的描述充满了想象和象征,反映了道家对于神仙境界的向往。

在接下来的段落中,抱朴子回答了关于坚齿、聪耳、明目等问题,提供了修炼的方法和药物。这些方法涉及到了内功修炼、药物服用等,体现了道家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视。

在关于登峻涉险、远行不极的修炼方法中,抱朴子提到了‘乘蹻’的技巧,包括龙蹻、虎蹻、鹿卢蹻等。这些方法不仅能够帮助修炼者远行,还能够提升其身体能力和精神境界。

最后,抱朴子回答了关于瘟疫的辟邪方法,包括冥想、药物使用等。这些方法反映了道家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应对策略,以及对于生命和健康的关注。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抱朴子-内篇-杂应》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2057.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