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百战奇略》的作者不详,流传较广,可能是唐代的军事家李靖,或者其他军事学者的总结。李靖是唐代著名的将领,他在许多重大战役中展现出高超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是当时军事学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年代:成书于唐代。
内容简要:《百战奇略》是一本以总结战争经验为主的兵法书,包含了大量关于战争谋略、兵员调配、战术运用等方面的内容。书中提到的“兵贵神速”便是这本书的核心之一,强调在战争中迅速、果断的决策。全书分为多个章节,涵盖了从兵员组织到战争策略的各个方面,通过李靖等人物的实际战例,展示了如何利用地理、天气、敌情等因素来制定作战计划。与其他兵法书不同的是,《百战奇略》不仅讨论了理论,还详细说明了实际战役中的应用技巧,给后世军事理论研究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四卷-山战-原文
凡与敌战,或居山林,或在平陆,须居高阜,恃其形势,顺于击刺,便于奔冲,以战则胜。
法曰:“山陵之战,不仰其高。”
战国,秦伐韩〔,军于阏与〕。
韩求救于赵,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否?”
曰:“道远路狭,难救。”
又召乐乘而问曰:“可救否?”
乐乘对如颇言。
又召赵奢问,奢曰:“道远路狭,譬如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
王乃令奢将,救之。
兵去赵国都三十里,垒,不进,而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死。”
秦军武安〔西〕。
有一人谏,奢立斩之。
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
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
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非赵地也。”
赵奢既遣秦间,乃卷甲而趋之,一昼夜至,〔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
秦闻之,悉甲而至。
军士许历请入谏,赵奢内之。
许历曰:“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不然,必败。”
奢曰:“请受教。”
历曰:“请受刑。”
奢曰:“须后令至邯郸。”
历复请〔谏〕曰:“先据北山者胜,后至者败。”
赵奢曰:“诺。”
即发万人趋之。
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遂解其围。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四卷-山战-译文
无论与敌人作战,是驻扎在山林中,还是位于平原上,都应该占据高地,依靠地势的优势,这样便于进攻和冲锋,这样作战才能取得胜利。兵法有云:‘在山陵地带作战,不要仰视其高度。’
战国时期,秦国攻打韩国(注:此处省略了‘军于阏与’这一部分,因为原文中这部分内容被省略了),韩国向赵国求救,赵王召见廉颇询问:‘可以出兵救援吗?’廉颇回答:‘道路遥远且狭窄,难以救援。’赵王又召见乐乘询问,乐乘的回答与廉颇相同。接着赵王召见赵奢,赵奢说:‘道路遥远且狭窄,就像是两个老鼠在洞里争斗,勇敢的那一方会获胜。’于是赵王命令赵奢领兵救援。
赵奢的军队离开赵国国都三十里后,扎营,但没有继续前进,而是命令军中说:‘有对军事提出建议的人,立即处死。’秦国军队驻扎在武安(西)。
有人提出建议,赵奢立即将其斩首。赵奢坚守阵地,停留了二十八天没有行动,反而加固了营垒。秦国间谍潜入赵军,赵奢用美食款待了他,然后将他遣送回去。间谍将情况报告给秦将,秦将非常高兴,说:‘秦国军队离开国都三十里,却停止了行军,反而加固了营垒,这肯定不是赵国的领地。’赵奢遣送秦国间谍后,立即整理装备,快速前进,一昼夜后到达,命令擅长射箭的士兵在距离阏与五十里的地方扎营。营垒建成后,秦军得知消息,全部出动。
赵军士兵许历请求进见赵奢,赵奢允许他进入。许历说:‘秦人没有料到赵军会来到这里,他们的士气正盛,将军必须集中兵力来对付他们。如果不这样做,必然失败。’赵奢说:‘请接受我的教诲。’许历说:‘请接受我的惩罚。’赵奢说:‘等命令到达邯郸后再说。’许历再次请求进谏说:‘先占据北山的会获胜,后到的会失败。’赵奢说:‘好的。’于是他立即派遣一万人前往北山。
秦军到达后,因为争夺北山而无法上山,赵奢趁机指挥士兵攻击,大败秦军,解除了阏与的围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四卷-山战-注解
敌战:指与敌人进行战斗,特指古代军事行动。
居山林:居住在山林之中,古代常用于形容远离尘嚣、隐蔽的地方。
平陆:平坦的陆地,与山林相对,指开阔的平原地区。
居高阜:站在高处,阜指高丘或高地。
恃其形势:依靠或利用其地势或形势的优势。
顺于击刺:顺应战斗中的击打和刺杀动作。
便于奔冲:便于快速奔跑和冲击。
以战则胜:通过战斗就能取得胜利。
法:法则,这里指军事原则或策略。
山陵之战:在山陵(山丘)上的战斗。
不仰其高:不要仰视其高,即不要被对方的高地所压制。
战国: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七个诸侯国相互争斗的时期。
秦伐韩:秦国攻打韩国。
阏与: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沁阳市西北。
廉颇:战国时期赵国的名将。
乐乘:战国时期赵国的将领。
赵奢:战国时期赵国的将领,以智谋著称。
道远路狭:道路遥远且狭窄,形容路途艰难。
两鼠斗于穴中:比喻在狭小的空间内进行的激烈斗争。
武安: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武安市。
坚壁:坚固壁垒,指加强防御工事。
秦间:秦国的间谍。
卷甲而趋之:卷起铠甲,快速行军。
善射者:擅长射箭的人。
许历:战国时期赵国的谋士。
悉甲而至:全体军队都装备齐全地到达。
北山:北面的山,这里指战斗中的有利地形。
解其围:解除包围,指成功突破敌人的包围圈。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四卷-山战-评注
此段古文出自《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经典之作。首先,文段开篇即点明了战争中的战略原则,‘凡与敌战,或居山林,或在平陆,须居高阜,恃其形势,顺于击刺,便于奔冲,以战则胜。’这一原则强调了地形在战争中的重要性,无论是山林还是平地,占据高地都能为军队提供优势,便于进攻和撤退。这体现了古代军事家对地形利用的深刻理解。
‘法曰:“山陵之战,不仰其高。”’这句话进一步阐述了在山地作战时,不应盲目仰攻,而是要充分利用山地的特点,采取适宜的战术。这反映了孙子兵法中‘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的思想,即根据不同的地形和敌情,灵活运用战术。
接下来的文段讲述了战国时期,秦国攻打韩国,韩国向赵国求援的故事。赵王召见廉颇、乐乘和赵奢三人询问是否可以救援韩国。廉颇和乐乘都认为路途遥远,难以救援。赵奢则提出了‘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的策略,认为在狭窄的地形中,勇猛的将领更容易取得胜利。这体现了孙子兵法中‘兵者,诡道也’的思想,即通过出奇制胜来战胜敌人。
‘王乃令奢将,救之。’这句话表明赵王采纳了赵奢的建议,任命他为将领去救援韩国。‘兵去赵国都三十里,垒,不进,而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死。”’这一举措体现了赵奢的谨慎和果断,他通过设置障碍,防止军心动摇,同时展示了他的权威。
‘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这句话描述了赵奢对间谍的处理方式,他不仅善待间谍,还巧妙地利用间谍传递假信息,迷惑秦军。这体现了孙子兵法中‘兵不厌诈’的思想,即战争中可以采取各种手段来欺骗敌人。
‘许历请入谏,赵奢内之。’许历的建议‘先据北山者胜,后至者败’体现了孙子兵法中‘兵贵神速’的思想,即抢占先机,迅速行动。赵奢采纳了许历的建议,最终大破秦军,解救了韩国。
整段古文通过具体的战例,生动地展现了孙子兵法中的战略思想和战术原则,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军事家对战争规律的深刻认识,以及他们在实际战争中的智慧与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