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十卷-书战

作者: 《百战奇略》的作者不详,流传较广,可能是唐代的军事家李靖,或者其他军事学者的总结。李靖是唐代著名的将领,他在许多重大战役中展现出高超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是当时军事学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年代:成书于唐代。

内容简要:《百战奇略》是一本以总结战争经验为主的兵法书,包含了大量关于战争谋略、兵员调配、战术运用等方面的内容。书中提到的“兵贵神速”便是这本书的核心之一,强调在战争中迅速、果断的决策。全书分为多个章节,涵盖了从兵员组织到战争策略的各个方面,通过李靖等人物的实际战例,展示了如何利用地理、天气、敌情等因素来制定作战计划。与其他兵法书不同的是,《百战奇略》不仅讨论了理论,还详细说明了实际战役中的应用技巧,给后世军事理论研究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十卷-书战-原文

凡与敌对垒,不可令军士通家书,亲戚往来;恐言语不一,众心疑惑。

法曰:“信问通,则心有所恐;亲戚往来,则心有所恋。”

蜀将关羽屯江陵,吴以吕蒙代鲁肃屯陆口。

蒙初至,外倍修恩德,与羽结好。

后蒙袭收公安、南郡,而蜀将皆降于蒙。

蒙入据城,得羽将士家属,皆抚慰,令军卒不得干历人家,有所取求。

蒙麾下士,与蒙同汝南人,取民一笠,以覆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废法,乃泣而斩之。

于是,军中震栗,道不拾遗。

蒙旦暮使亲近存恤耆老,问所不足,疾病者给医药,饥寒者与衣粮。

羽还,在道,每使人相问,蒙则厚遇之,周游城中,家家致问,〔或手书示信〕。

羽人还,私相参问,咸贺家门无恙,相待过于平时,故羽士卒皆无斗志。

会权又至,羽〔自知孤穷,乃走麦城〕,西至漳乡,众皆降,羽被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十卷-书战-译文

在与敌人对峙的时候,不能让士兵们互相传递家书,或者亲戚之间来往;因为这样可能会造成言语不一致,让大家心里产生疑惑。兵法上讲:‘如果能够互通信息,那么心里就会有恐惧感;如果亲戚之间来往,那么心里就会有依恋感。’

蜀国将领关羽驻扎在江陵,吴国派吕蒙代替鲁肃驻扎在陆口。吕蒙刚到任时,对外加倍地修好恩德,与关羽结好。后来吕蒙袭击并收复了公安和南郡,蜀国的将领们都投降了吕蒙。吕蒙进入城池后,得到了关羽将士的家属,他都进行了安抚,并命令士兵们不得侵犯百姓的家,不得索取任何东西。吕蒙麾下的士兵,和吕蒙同样是汝南人,有人拿了一顶民间的斗笠来覆盖官府的铠甲;即使这个人身份高贵,吕蒙仍然认为他违反了军令,不能因为同乡的关系就废弃军法,于是含泪将他处斩。从此,军中人人敬畏,路上不再有失物被丢弃的现象。吕蒙早晚都派亲近的人去慰问老人,询问他们有什么不足,对于生病的人提供医药,对于饥寒交迫的人给予衣物和粮食。

关羽回到途中,每次派人前来问候,吕蒙都对他们待遇优厚,让他们在城中四处游览,每家每户都去慰问,有时亲自写信表示信任。关羽的士兵们回来后,私下互相询问,都庆幸家中平安无事,对待他们的态度比平时更加亲切,因此关羽的士兵们都没有了斗志。

正好孙权也到了,关羽(自己意识到孤立无援,于是逃往麦城),向西逃到漳乡,部下都投降了,关羽被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十卷-书战-注解

敌对垒:指敌军对峙,即两军对峙的阵地。

军士:指军队中的士兵。

家书:指家信,即士兵写给家人的信。

亲戚往来:指亲戚之间的交往。

疑惑:指心中的疑虑和不安。

法:指军事法规或原则。

信问通:指信息的传递畅通无阻。

心有所恐:指心中有恐惧之感。

心有所恋:指心中有留恋之情。

蜀将:指蜀汉的将领。

关羽:字云长,蜀汉著名将领,以勇猛著称。

江陵:古地名,位于今湖北省江陵县,是古代重要的军事要塞。

吴:指东吴,三国时期的一个政权。

吕蒙:字子明,东吴著名将领,以智谋和勇猛著称。

鲁肃:字子敬,东吴著名将领,以忠诚和智谋著称。

陆口:古地名,位于今湖北省监利县,是古代重要的军事要塞。

袭收:指突然袭击并占领。

公安:古地名,位于今湖北省公安县,是古代重要的军事要塞。

南郡:古地名,位于今湖北省江陵县,是古代重要的军事要塞。

将士家属:指士兵的家人。

抚慰:指安抚、慰藉。

干历:指干涉、侵犯。

取求:指索取、要求。

公:指公共的、公家的。

汝南:古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南部,是古代重要的地区。

笠:一种用竹编成的帽子。

官铠:指军队中的铠甲。

震栗:指因恐惧或敬畏而身体颤抖。

道不拾遗:形容社会风气极好,人们道德高尚,连路上掉的东西都没有人捡走。

耆老:指年老的人。

医药:指药物和治疗方法。

衣粮:指衣服和粮食。

周游:指到处走动。

手书:亲手写的信。

示信:表示信任或传达信息。

孤穷:形容孤独无助、处境艰难。

麦城:古地名,位于今湖北省当阳市,是古代重要的军事要塞。

漳乡:古地名,位于今湖北省当阳市,是古代重要的军事要塞。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十卷-书战-评注

此段古文出自《三国志》,通过关羽与吕蒙之间的故事,展现了军事斗争中的心理战术与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首句‘凡与敌对垒,不可令军士通家书,亲戚往来;恐言语不一,众心疑惑。’强调了在敌对状态下,保持军队团结和稳定的重要性。禁止军士与家人通信,是为了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军心不稳。

‘法曰:“信问通,则心有所恐;亲戚往来,则心有所恋。”’这句话进一步阐释了上述观点,指出信息畅通和亲情往来会分散军士的注意力,影响战斗力。

‘蜀将关羽屯江陵,吴以吕蒙代鲁肃屯陆口。’这句话介绍了故事的背景,关羽与吕蒙分别代表蜀吴两国,在江陵和陆口对峙。

‘蒙初至,外倍修恩德,与羽结好。’吕蒙初到陆口,采取外交手段,与关羽结好,这是为了稳定局势,避免直接冲突。

‘后蒙袭收公安、南郡,而蜀将皆降于蒙。’吕蒙采取军事行动,攻占公安和南郡,并迫使蜀将投降,显示了其军事才能。

‘蒙入据城,得羽将士家属,皆抚慰,令军卒不得干历人家,有所取求。’吕蒙在占领城池后,对关羽将士的家属进行安抚,并禁止士兵扰民,这体现了他的仁政思想。

‘蒙麾下士,与蒙同汝南人,取民一笠,以覆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废法,乃泣而斩之。’吕蒙对自己人的严格管理,显示了其法纪严明。

‘于是,军中震栗,道不拾遗。’吕蒙的严格管理和仁政措施,使得军队纪律严明,社会风气良好。

‘蒙旦暮使亲近存恤耆老,问所不足,疾病者给医药,饥寒者与衣粮。’吕蒙关心士兵的生活,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增强了军队的凝聚力。

‘羽还,在道,每使人相问,蒙则厚遇之,周游城中,家家致问,〔或手书示信〕。’关羽回军途中,吕蒙仍然对他表示友好,这进一步瓦解了蜀军的士气。

‘羽人还,私相参问,咸贺家门无恙,相待过于平时,故羽士卒皆无斗志。’蜀军士兵得知家人安好,对关羽更加忠诚,但吕蒙的计谋使得蜀军士气低落。

‘会权又至,羽〔自知孤穷,乃走麦城〕,西至漳乡,众皆降,羽被杀。’最终,关羽在麦城被杀,蜀国失去了一位重要的将领,这也标志着三国时期的军事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十卷-书战》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201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