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六卷-饱战

作者: 《百战奇略》的作者不详,流传较广,可能是唐代的军事家李靖,或者其他军事学者的总结。李靖是唐代著名的将领,他在许多重大战役中展现出高超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是当时军事学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年代:成书于唐代。

内容简要:《百战奇略》是一本以总结战争经验为主的兵法书,包含了大量关于战争谋略、兵员调配、战术运用等方面的内容。书中提到的“兵贵神速”便是这本书的核心之一,强调在战争中迅速、果断的决策。全书分为多个章节,涵盖了从兵员组织到战争策略的各个方面,通过李靖等人物的实际战例,展示了如何利用地理、天气、敌情等因素来制定作战计划。与其他兵法书不同的是,《百战奇略》不仅讨论了理论,还详细说明了实际战役中的应用技巧,给后世军事理论研究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六卷-饱战-原文

凡敌人远来,粮食不继,敌饥我饱,可坚壁不战,持久以敝之,绝其粮道。

彼退走,密遣奇兵,邀其归路,纵兵追击,破之必矣。

法曰:‘饱待饥。’

唐武德初,刘武周据太原,使其将宋金刚屯于河东。

太宗往征之,谓诸将曰:‘金刚垂军千里入吾地,精兵骁将皆在于此。武周自据太原,专寄金刚以为捍蔽。金刚虽众,内实空虚,虏掠为资,意在速战。我当坚营待其饥,未宜速战。’

于是,遣刘洪等绝其粮道,其众遂馁,金刚乃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六卷-饱战-译文

凡是敌人远道而来,如果他们的粮食供应不上,他们饥饿而我们吃饱,我们可以坚守壁垒不与他们交战,通过持久战来消耗他们的力量,并切断他们的粮食补给线。当敌人撤退时,我们暗中派遣奇兵拦截他们的退路,然后出动兵力追击,这样一定能打败他们。兵法上有句话叫做:‘等待饥饿的敌人。’

在唐朝武德初年,刘武周占据了太原,派他的将领宋金刚驻扎在河东。唐太宗李世民前往征讨,他对将领们说:‘宋金刚率领军队千里迢迢进入我们的领土,精锐的士兵和勇猛的将领都在这里。刘武周自己占据了太原,专门依靠宋金刚来作为他的屏障。宋金刚虽然人数众多,但实际上内部空虚,他们掠夺物资作为补给,意图是快速决战。我们应该坚守营地等待他们饥饿,不宜急于交战。’于是,派遣刘洪等人切断他们的粮食补给线,他们的军队因此饥饿,宋金刚就逃跑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六卷-饱战-注解

敌人:指敌对势力,通常指战争中的对方。

远来:指敌人从远方来,可能指长途跋涉,疲惫不堪。

粮食不继:指粮食供应不上,无法维持军队的饮食。

敌饥我饱:指敌人饥饿而我方粮食充足,形容我方处于有利地位。

坚壁不战:指坚守壁垒,不与敌人交战,采取防御策略。

持久以敝之:指通过长时间的防御,使敌人疲惫不堪,削弱其战斗力。

绝其粮道:指切断敌人的粮食补给线,使其无法得到粮食。

奇兵:指出其不意、行动迅速的军队,用于进行突袭或伏击。

邀其归路:指在敌人返回的路上进行拦截。

纵兵追击:指派遣军队追击敌人。

破之必矣:指必定能够击败敌人。

法曰:指某位军事家或战略家所说的话。

饱待饥:指等待敌人饥饿,以我方之饱对敌之饥,是一种兵法策略。

唐武德初:指唐朝建立初期,武德是唐高祖李渊的年号。

刘武周:指唐朝初年的一位割据势力领袖。

太原:指中国山西省的一个城市,历史上是北方军事重镇。

宋金刚:指刘武周的部将,曾在河东驻军。

太宗:指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的第二位皇帝。

诸将:指所有的将领。

垂军千里入吾地:指宋金刚率领的军队深入唐朝领土千里。

精兵骁将:指精锐的士兵和勇猛的将领。

捍蔽:指保护、防御。

虏掠为资:指通过掠夺来获取资源。

意在速战:指意图快速决战。

坚营待其饥:指坚守营地,等待敌人饥饿。

未宜速战:指不应该急于进行决战。

遣刘洪等绝其粮道:指派遣刘洪等人切断敌人的粮食补给线。

其众遂馁:指敌人的士兵因此饥饿而士气低落。

金刚乃遁:指宋金刚因此逃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六卷-饱战-评注

此段古文出自《孙子兵法》,作者以兵法策略论述了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如何通过巧妙的战术和耐心持久的方式取得胜利。以下是对这段古文的逐行赏析:

凡敌人远来,粮食不继,敌饥我饱,可坚壁不战,持久以敝之,绝其粮道。这一行提出了兵法中常用的‘围师必阙’策略,即在敌人远离其根据地且粮草不继的情况下,采取坚守不出,消耗敌人斗志和物资的策略。通过持久战,逐步削弱敌人的实力。

彼退走,密遣奇兵,邀其归路,纵兵追击,破之必矣。这里描述的是在敌人撤退时,派遣精锐部队进行伏击,截断其归路,然后趁其疲惫追击,必能取胜的战术。体现了兵法中的‘追亡逐北’原则,即趁敌军疲惫之际,追击敌人,以求全胜。

法曰:‘饱待饥。’这句话是对上述策略的总结,即采取‘饱待饥’的策略,即在敌人饥饿而自己充裕的情况下等待敌人,以达到战胜敌人的目的。

唐武德初,刘武周据太原,使其将宋金刚屯于河东。太宗往征之,谓诸将曰:‘金刚垂军千里入吾地,精兵骁将皆在于此。武周自据太原,专寄金刚以为捍蔽。金刚虽众,内实空虚,虏掠为资,意在速战。我当坚营待其饥,未宜速战。’这一段描述了唐朝初年,太宗李世民面对刘武周和宋金刚的军事布局,采取了‘坚壁清野’的策略。太宗认为宋金刚虽然兵力众多,但内部空虚,且依赖于快速作战,因此建议坚守阵地,等待敌人粮草耗尽,再行出击。

于是,遣刘洪等绝其粮道,其众遂馁,金刚乃遁。这句话说明了太宗的具体行动,派遣刘洪等人切断宋金刚的粮道,导致其军队粮草不济,最终宋金刚不得不撤退。这一行动体现了兵法中‘兵贵神速’的原则,即迅速采取行动,出其不意,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六卷-饱战》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200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