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百战奇略》的作者不详,流传较广,可能是唐代的军事家李靖,或者其他军事学者的总结。李靖是唐代著名的将领,他在许多重大战役中展现出高超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是当时军事学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年代:成书于唐代。
内容简要:《百战奇略》是一本以总结战争经验为主的兵法书,包含了大量关于战争谋略、兵员调配、战术运用等方面的内容。书中提到的“兵贵神速”便是这本书的核心之一,强调在战争中迅速、果断的决策。全书分为多个章节,涵盖了从兵员组织到战争策略的各个方面,通过李靖等人物的实际战例,展示了如何利用地理、天气、敌情等因素来制定作战计划。与其他兵法书不同的是,《百战奇略》不仅讨论了理论,还详细说明了实际战役中的应用技巧,给后世军事理论研究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六卷-退战-原文
凡与敌战,若敌众我寡,地形不利,力不可争,当急退以避之,可以全军。
法曰:‘知难而退。’
三国,魏将曹爽伐蜀,司马昭同行出骆谷,次于兴势。
蜀将王平乘夜袭击,昭令坚卧不动,平退。
昭谓诸将曰:‘费祎据险拒守,进不获战,攻之不可,宜急旋军,以为后图。’
爽等遂退,祎果驰兵趋三岭争险,爽等潜师越险,乃得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六卷-退战-译文
每当与敌人交战,如果敌人多而我们少,地形对我们不利,力量不足以争胜,就应该迅速撤退来避开敌人,这样可以保全整个军队。兵法上有句话叫做:‘知道困难就撤退。’
在三国时期,魏国的将领曹爽攻打蜀国,司马昭一同前往,驻扎在骆谷,然后停留在兴势。蜀国的将领王平趁夜袭击,司马昭命令军队坚守不动,王平撤退了。司马昭对众将说:‘费祎占据了险要之地进行防守,我们进攻无法找到战机,攻击他又不可行,应该立即撤军,为以后做打算。’于是曹爽等人就撤退了,费祎果然迅速派兵赶往三岭争夺险地,曹爽等人悄悄地越过险地,才得以撤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六卷-退战-注解
敌战:指与敌人进行战斗,是古代军事术语。
众寡:形容双方兵力多少,众指多,寡指少。
地形不利:指所处的地理环境对己方不利。
力不可争:指凭借现有力量无法与敌人争夺。
急退:迅速撤退,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避之:避开敌人,避免战斗。
全军:整个军队,全体士兵。
法:兵法,古代军事策略和战术的总结。
知难而退:兵法原则,意思是知道困难就撤退,避免陷入绝境。
三国:指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即魏、蜀、吴三国争霸的时期。
魏将曹爽:曹爽是三国时期魏国的一位将领。
伐蜀:指进攻蜀国,三国时期魏国对蜀国的军事行动。
司马昭:三国时期魏国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曹爽的同行者。
骆谷: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境内。
兴势: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境内。
蜀将王平:王平是三国时期蜀国的一位将领。
乘夜袭击:在夜间对敌人进行突然袭击。
坚卧不动:坚定地保持不动,坚守阵地。
平退:王平撤退。
谓:对…说。
诸将:所有的将领。
费祎:三国时期蜀国的一位将领。
据险拒守:占据险要地形进行防御。
进不获战:进攻无法获得战斗机会。
攻之不可:攻击是不合适的。
宜:应该。
急旋军:迅速撤退军队。
以为后图:为未来的计划做准备。
遂退:于是撤退。
果驰兵趋三岭争险:果然迅速调动兵力前往三岭争夺险要之地。
潜师越险:秘密调动军队越过险要地形。
乃得退:才能顺利撤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六卷-退战-评注
此段古文出自《孙子兵法》中的兵法智慧,强调了在战争中面对不利局面时的正确决策。首先,’凡与敌战,若敌众我寡,地形不利,力不可争,当急退以避之,可以全军’ 这句话揭示了军事行动中审时度势的重要性。在古代战争中,兵力对比和地形条件往往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作者认为,当敌方兵力强大,且占据有利地形时,我方若硬碰硬,不仅难以取胜,反而可能导致全军覆没。因此,明智的选择是迅速撤退,以保全军队实力,等待时机再战。
接着,’法曰:“知难而退。”’ 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撤退的必要性。’知难而退’ 是兵法中的常用语,意味着在认识到困难的情况下,能够果断地做出撤退的决定。这种决策体现了军事指挥者的智慧和胆识,也体现了对军队和士兵生命的尊重。
文中的具体例子,’三国,魏将曹爽伐蜀,司马昭同行出骆谷,次于兴势’,描绘了一个具体的战争场景。曹爽和司马昭一同率军伐蜀,但不幸的是,他们遭遇了蜀将王平的夜袭。在这种情况下,司马昭的决策显得尤为重要。
‘昭令坚卧不动,平退’ 表明司马昭采取了保守的策略,命令军队坚守不动,等待敌军撤退。这种做法体现了司马昭对战场形势的准确判断和对敌军行动的精准预测。他的决策不仅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还保持了军队的士气。
‘昭谓诸将曰:“费祎据险拒守,进不获战,攻之不可,宜急旋军,以为后图。”’ 这句话进一步展示了司马昭的军事谋略。他认识到费祎据险拒守,进攻难以取胜,因此建议迅速撤退,为未来的战斗做准备。这种灵活多变的战术思想,体现了古代军事家的高超智慧。
‘爽等遂退,祎果驰兵趋三岭争险,爽等潜师越险,乃得退’ 这段描述了曹爽等人的撤退过程。他们利用夜色掩护,巧妙地避开了费祎的追击,最终成功撤退。这一过程再次证明了在不利情况下,正确的决策和灵活的战术对于战争胜利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