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百战奇略》的作者不详,流传较广,可能是唐代的军事家李靖,或者其他军事学者的总结。李靖是唐代著名的将领,他在许多重大战役中展现出高超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是当时军事学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年代:成书于唐代。
内容简要:《百战奇略》是一本以总结战争经验为主的兵法书,包含了大量关于战争谋略、兵员调配、战术运用等方面的内容。书中提到的“兵贵神速”便是这本书的核心之一,强调在战争中迅速、果断的决策。全书分为多个章节,涵盖了从兵员组织到战争策略的各个方面,通过李靖等人物的实际战例,展示了如何利用地理、天气、敌情等因素来制定作战计划。与其他兵法书不同的是,《百战奇略》不仅讨论了理论,还详细说明了实际战役中的应用技巧,给后世军事理论研究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六卷-生战-原文
凡与敌战,若地利已得,士卒已阵,法令已行,奇兵已设,要当割弃性命而战,则胜。
若为将临阵畏怯,欲要生,反为所杀。
法曰:“幸生则死。”
春秋时,楚子伐郑,晋师救之,与战于敖、鄗之间。
晋赵婴齐使其徒先具舟于河,欲败而先济,故将士懈,卒不可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六卷-生战-译文
在与敌人作战时,如果已经占据了有利的地形,士兵们已经摆好阵势,军令已经执行,奇兵也已经部署,那么即使需要牺牲生命也要战斗,这样才能够取得胜利。如果将领在战场上胆怯,想要保命,反而可能会被敌人所杀。法则是说:‘侥幸活下来却是以死亡为代价。’
春秋时期,楚国的楚子攻打郑国,晋国的军队前来救援,双方在敖山和鄗山之间交战。晋国的赵婴齐派他的部下先在黄河边准备好船只,打算在敌人溃败时先过河,因此晋军的将士们放松了警惕,最终无法战胜敌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六卷-生战-注解
敌战:指与敌人进行战斗,通常包含军事行动和战略战术。
地利:指在战斗中占据有利的地形,如高地、险要等,有利于军队的防守或进攻。
士卒:指士兵,古代军队的基本组成部分。
阵:指军队的战斗队形,包括阵型、阵势等,是军事战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法令:指军队中的规章制度和命令,用于维持军队的纪律和行动的一致性。
奇兵:指使用特殊的战术或兵力进行突袭或助攻的部队,具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割弃性命:指不顾生命危险,全力以赴地战斗。
胜:指在战斗中取得胜利。
为将:指担任将领,即军队的指挥官。
临阵:指在战斗开始时。
畏怯:指害怕、胆怯,缺乏勇气和决心。
欲要生:指想要生存,即避免死亡。
反为所杀:反而被敌人所杀,指因为自己的胆怯而导致的失败。
法:指军事原则或规则。
幸生则死:指如果侥幸存活下来,最终可能因为其他原因而死去,强调在战斗中不应寄希望于侥幸存活。
春秋时:指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大约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是诸侯争霸的时期。
楚子:指楚国的君主,即楚国的国君。
伐郑:指楚国攻打郑国,伐是攻伐的意思。
晋师:指晋国的军队,晋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强国。
救之:指晋国出兵救援郑国。
与战于敖、鄗之间:指在敖和鄗这两个地方之间进行战斗,敖和鄗是地名。
使:指派遣。
徒:指手下的人,部下。
具舟:准备船只。
河:指河流,此处指战斗所在的河流。
败而先济:指在战斗失败的情况下先过河,济是渡河的意思。
将士懈:指将士们松懈,失去警惕。
卒不可胜:最终不能取胜,卒是最终的意思。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六卷-生战-评注
此段古文出自《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经典之作。首先,这段文字强调了在战争中,若要取得胜利,必须具备多个条件,包括地理优势、士卒阵型、法令执行和奇兵部署。以下是对每行的具体赏析:
1. 凡与敌战,若地利已得,士卒已阵,法令已行,奇兵已设,要当割弃性命而战,则胜。
此句强调了战争胜利的关键因素。首先,’地利已得’指的是战场的选择对己方有利,这是战争取胜的基础。’士卒已阵’意味着军队的阵型已经布置完毕,士兵们各就各位,能够有效发挥战斗力。’法令已行’则说明军队内部纪律严明,指挥有序。’奇兵已设’是指布置了伏兵或奇袭的战术,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最后,’要当割弃性命而战,则胜’表明在具备上述条件的情况下,士兵们愿意牺牲生命去战斗,这样才有可能取得胜利。
2. 若为将临阵畏怯,欲要生,反为所杀。
此句指出,将领如果在战场上胆怯,想要保命,反而可能招致杀身之祸。这是因为将领的胆怯会传染给士兵,导致整个军队士气低落,战斗力下降,最终可能导致失败。
3. 法曰:“幸生则死。”
这句话是古人对战争法则的总结,’幸生则死’意味着如果仅仅为了保命而放弃战斗,最终可能连生存的机会都没有。这里的’法’指的是军事法则,强调了在战争中,生存与死亡往往取决于士兵和将领的勇气和决心。
4. 春秋时,楚子伐郑,晋师救之,与战于敖、鄗之间。
这句话描述了春秋时期的一次著名战役,即楚子(楚庄王)攻打郑国,晋国出兵救援,双方在敖、鄗之间展开激战。这里提到了具体的战争背景和地点,为读者提供了历史的参考。
5. 晋赵婴齐使其徒先具舟于河,欲败而先济,故将士懈,卒不可胜。
此句讲述了晋国将领赵婴齐的战略部署。他让士兵们先在河边准备好船只,意图在战斗失败时迅速撤退。然而,这种做法导致士兵们放松了警惕,最终在战斗中未能取胜。这句话反映了战争中战略和战术的重要性,以及将领决策对战争结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