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六卷-劳战

作者: 《百战奇略》的作者不详,流传较广,可能是唐代的军事家李靖,或者其他军事学者的总结。李靖是唐代著名的将领,他在许多重大战役中展现出高超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是当时军事学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年代:成书于唐代。

内容简要:《百战奇略》是一本以总结战争经验为主的兵法书,包含了大量关于战争谋略、兵员调配、战术运用等方面的内容。书中提到的“兵贵神速”便是这本书的核心之一,强调在战争中迅速、果断的决策。全书分为多个章节,涵盖了从兵员组织到战争策略的各个方面,通过李靖等人物的实际战例,展示了如何利用地理、天气、敌情等因素来制定作战计划。与其他兵法书不同的是,《百战奇略》不仅讨论了理论,还详细说明了实际战役中的应用技巧,给后世军事理论研究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六卷-劳战-原文

凡与敌战,若便利之地,敌先结阵而据之,我后去趋战,则我劳而为敌所胜。

法曰:‘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

晋司空刘琨遣将军姬澹率兵十余万讨石勒。

勒将拒之,或谏曰:‘澹兵马精盛,其锋不可当,且深沟高垒以挫其锐,攻守势异,必获万全。’

勒曰:‘澹军远来,体疲力竭,犬马乌合,号令不齐,一战可擒也,何强之有!援又垂至,胡可舍去,大军一动,岂易中还!若澹乘我之退,顾乃无暇,焉得深沟高垒乎!此谓不战而自取灭亡之道。’

遂斩谏者。

以孔苌为前锋都督,令三军后出者斩。

设疑兵于山下,分为二伏。

勒率兵与澹战,伪收众而北。

澹纵兵追之,〔勒前后〕伏发,夹击,澹大败而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六卷-劳战-译文

凡是与敌人交战,如果遇到有利于我的地方,敌人先占据了阵地,我们随后去进攻,那么我们就劳而无功,反而会被敌人打败。兵法上说过:‘后到战场上去作战的人会感到劳累。’

晋朝的司空刘琨派遣将军姬澹率领十几万士兵去讨伐石勒。石勒准备抵抗,有人劝告说:‘姬澹的军队兵强马壮,他们的攻势难以抵挡,而且应该挖深沟筑高垒来挫败他们的锐气,攻守的形势不同,这样一定能取得万全之策。’石勒说:‘姬澹的军队远道而来,体力已经耗尽,像是乌合之众,号令不统一,一交战就可以擒获他们,哪里有什么强大的呢!而且援军也即将到来,怎么能放弃呢?一旦大军一动,怎么可能轻易返回!如果姬澹趁我军撤退时进攻,我就连应对的时间都没有,哪里还能挖深沟筑高垒呢!这就是不战而自取灭亡的方法。’于是他斩杀了那个劝告的人。任命孔苌为前锋都督,命令三军中后出发的士兵一律处斩。在山下布置了疑兵,分为两个伏击队。石勒率领军队与姬澹交战,假装收兵向北撤退。姬澹放纵士兵追击,石勒的伏兵前后夹击,姬澹大败而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六卷-劳战-注解

敌战:指与敌人进行战斗。

便利之地:指地形有利于作战的地方。

结阵:指军队摆好阵势。

据之:占据这个有利地形。

劳:指劳累,疲乏。

法:这里指军事策略或原则。

后处战地:指在敌人已经占据战地之后才去。

趋战:急忙赶去战斗。

晋司空刘琨:晋朝时期的官员,曾任司空。

将军:古代军队中的高级军官。

石勒:十六国时期后赵的建立者之一,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谏:古代指向君主或上级提出意见或建议。

精盛:指兵力强大,士气旺盛。

深沟高垒:指挖掘深沟,筑起高墙,以加强防御。

挫其锐:挫败敌人的锐气。

攻守势异:进攻和防守的形势不同。

万全:指完全安全,没有风险。

犬马乌合:比喻军队虽然人数众多,但组织松散,纪律不严。

号令不齐:指军队的命令不一致,缺乏统一指挥。

一战可擒:指一次战斗就可以擒获敌人。

何强之有:表示对方并不强大。

援:指援军,即前来支援的军队。

垂至:即将到来。

舍去:放弃。

大军一动:大军一旦行动。

易中还:容易返回。

顾乃无暇:顾及不到,没有空闲时间。

设疑兵:设置疑兵,即布置假象迷惑敌人。

山下:山脚下。

分为二伏:分为两个伏击点。

伪收众而北:假装收兵而向北撤退。

纵兵追之:派遣兵力追击。

伏发:伏兵发动攻击。

夹击:从两个方向同时攻击。

大败而退:大败之后撤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六卷-劳战-评注

这段古文出自《晋书·石勒载记》,反映了古代军事策略与战术的运用,以及将领之间的谋略与决断。以下是对这段古文的逐行赏析:

‘凡与敌战,若便利之地,敌先结阵而据之,我后去趋战,则我劳而为敌所胜。’这句话强调了在战争中占据有利地形的重要性。古代战争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其中地利尤为重要。若敌军已占据有利地形并结阵,而我军盲目追击,则必然陷入被动,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最终可能被敌军击败。

‘法曰:“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这是对前一句的进一步阐释,指出在不利地形上与敌军交战,我军将承受更多的劳累,这是兵法中常见的‘劳逸结合’原则。

‘晋司空刘琨遣将军姬澹率兵十余万讨石勒。’这句话介绍了故事的背景,刘琨派遣姬澹率大军讨伐石勒,表明这是一场规模较大的军事行动。

‘勒将拒之,或谏曰:“澹兵马精盛,其锋不可当,且深沟高垒以挫其锐,攻守势异,必获万全。”’石勒面对姬澹的大军,有人建议采取守势,深沟高垒,以逸待劳。这体现了古代军事思想中的‘以静制动’策略,即通过防守来消耗敌军,等待时机。

‘勒曰:“澹军远来,体疲力竭,犬马乌合,号令不齐,一战可擒也,何强之有!援又垂至,胡可舍去,大军一动,岂易中还!若澹乘我之退,顾乃无暇,焉得深沟高垒乎!此谓不战而自取灭亡之道。”’石勒的回答显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他认为姬澹的军队长途跋涉,疲惫不堪,内部混乱,容易一战而定。同时,他担心敌军撤退时无法坚守阵地,因此坚决反对采取守势。

‘遂斩谏者。以孔苌为前锋都督,令三军后出者斩。’石勒果断地斩杀了提出不同意见的人,表明了他坚决执行自己战略的决心。同时,他任命孔苌为前锋都督,加强了对军队的控制。

‘设疑兵于山下,分为二伏。’石勒在山下布置疑兵,并分为两个伏击点,这是典型的‘诱敌深入’战术,目的是引诱敌军深入自己的伏击圈。

‘勒率兵与澹战,伪收众而北。’石勒亲自率军与姬澹交战,并假装收兵北撤,这是为了诱使敌军深入。

‘澹纵兵追之,〔勒前后〕伏发,夹击,澹大败而退。’姬澹中计,追击石勒,结果遭遇前后夹击,大败而逃。这充分展示了石勒的军事才能和战术水平。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六卷-劳战》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1992.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