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六卷-佚战

作者: 《百战奇略》的作者不详,流传较广,可能是唐代的军事家李靖,或者其他军事学者的总结。李靖是唐代著名的将领,他在许多重大战役中展现出高超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是当时军事学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年代:成书于唐代。

内容简要:《百战奇略》是一本以总结战争经验为主的兵法书,包含了大量关于战争谋略、兵员调配、战术运用等方面的内容。书中提到的“兵贵神速”便是这本书的核心之一,强调在战争中迅速、果断的决策。全书分为多个章节,涵盖了从兵员组织到战争策略的各个方面,通过李靖等人物的实际战例,展示了如何利用地理、天气、敌情等因素来制定作战计划。与其他兵法书不同的是,《百战奇略》不仅讨论了理论,还详细说明了实际战役中的应用技巧,给后世军事理论研究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六卷-佚战-原文

凡与敌战,不可恃己胜而放佚,当益加严厉以待敌,佚而犹劳。

法曰:“有备无患。”

秦王翦将兵六十万代李信击荆。

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

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

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

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

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

对曰:“方投石超距。”

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

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

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出击,大破荆军。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六卷-佚战-译文

每当与敌人交战,不能因为自己认为会胜利就放松警惕,而应该更加严厉地对待敌人,即使敌人放松了也要保持警惕。有句话说是:‘有准备就没有忧虑。’

秦王嬴政派遣了六十万士兵,由王翦率领代替李信去攻打楚国。楚国听说王翦增加了军队,于是调动了全国军队来抵抗秦国。王翦到达后,坚守阵地,不肯出战。楚军多次出兵挑战,但王翦始终不出战。

王翦每天让士兵休息,让他们洗澡,提供好的饮食,并亲切地关心他们,甚至和士兵们一起吃饭。过了一段时间,王翦派人去问:‘军中有没有人闹着玩?’回答说:‘正在玩投掷石头和跳跃的游戏。’于是,王翦说:‘这些士兵可以用了。’

楚军多次挑战,但秦国不出战,于是楚军就向东撤退。王翦趁机率领军队追击,派出壮士出击,大败楚军。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六卷-佚战-注解

敌战:指与敌人进行的战斗,这里特指古代战争中面对敌军的战斗。

放佚:放纵,懈怠,这里指在战斗中过于自信而放松警惕。

益加严厉:更加严格和严厉,这里指在战斗中对敌人要有更加警惕和严肃的态度。

以待敌:等待敌人,这里指在战斗中采取守势,等待敌人进攻。

佚而犹劳:虽然放松但仍然努力,这里指即使在敌人放松警惕的情况下也要保持警惕。

法曰:古时候的一种引言方式,意指按照古代兵法或经典的说法。

有备无患:有准备就不会有祸患,指事先做好准备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秦王翦:秦国的名将王翦,以用兵谨慎、善于用兵著称。

将兵:率领军队,指王翦带领军队。

代李信击荆:代替李信攻打楚国,指王翦接替李信的职务去攻打楚国。

荆:指古代的楚国,这里作为敌对势力的代称。

悉国中兵:调动全国的兵力,指楚国调动所有兵力来对抗秦国。

坚壁而守之:坚守城墙,不与敌人交战,采取防御策略。

数出挑战:多次派出挑战,指楚国军队多次试图激怒秦军进行战斗。

休士:让士兵休息,指王翦让士兵得到充分的休息。

洗沐:洗浴,指士兵进行清洁身体的活动。

善饮食抚循之:提供良好的饮食并关心士兵,指王翦对士兵的关心和照顾。

亲与士卒同食:亲自与士兵一起吃饭,指王翦与士兵平等相处,体现对士兵的尊重。

久之:时间久了,指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

投石超距:古代的一种游戏,投掷石块,比赛谁投掷得远,这里指士兵们进行的一种游戏活动。

引而东:撤退向东,指楚国军队撤退到东方。

举兵追之:出动军队追赶,指秦军出动追击楚国军队。

壮士出击:勇敢的士兵出击,指秦军中勇敢的士兵进行攻击。

大破荆军:彻底打败楚军,指秦军在战斗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六卷-佚战-评注

这段古文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反映了古代军事策略和将领用兵的智慧。首先,文中的‘凡与敌战,不可恃己胜而放佚,当益加严厉以待敌,佚而犹劳’一句,强调了在战争中,即使己方处于优势,也不能掉以轻心,放松警惕。这里的‘放佚’指的是轻敌,‘佚而犹劳’则是指即使敌人懈怠,己方也要保持警惕和努力。这体现了孙子兵法中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思想,即要充分了解自己和敌人的情况,才能在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法曰:“有备无患。”’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预防胜于治疗的原则。在军事行动中,做好充分的准备是避免失败的关键。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防患于未然’的观念相契合,即预防潜在的危险比事后补救更为重要。

接下来,文中的‘秦王翦将兵六十万代李信击荆’描绘了秦王翦率领六十万大军攻打荆国的场景。这里的‘将兵’一词,体现了古代将领在军事行动中的核心地位,他们不仅是军队的领导者,也是战略的制定者。

‘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表明荆国在得知秦王翦增兵后,也动员了全国的兵力来抵抗。这反映了古代战争中的动员能力和国家实力的较量。

‘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描绘了王翦采取的战术。‘坚壁而守’是一种防御性的策略,通过坚守阵地来消耗敌人的耐心和资源。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以静制动’的哲学思想相呼应,即在战略上保持被动,等待时机。

‘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说明荆军多次挑战,但秦军始终不出战。这体现了王翦的耐心和智慧,他通过不急于求成,消耗了荆军的士气。

‘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描述了王翦对士兵的关爱和激励。在古代战争中,士兵的士气对于战争的胜负至关重要。王翦通过关心士兵的生活,提高了士兵的士气和战斗力。

‘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这句话反映了王翦对士兵状态的细致观察。通过询问士兵是否在娱乐,他了解到了士兵的状态,为后续的军事行动提供了依据。

‘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表明王翦对士兵的信心,这也是他能够取得胜利的关键。

‘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说明荆军因为无法突破秦军的防线,不得不改变战术,向东撤退。

‘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出击,大破荆军’是整个故事的转折点。王翦抓住时机,指挥壮士出击,最终大破荆军。这体现了王翦的果断和战略眼光,也展示了古代将领的军事才能。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六卷-佚战》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199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