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八卷-怒战

作者: 《百战奇略》的作者不详,流传较广,可能是唐代的军事家李靖,或者其他军事学者的总结。李靖是唐代著名的将领,他在许多重大战役中展现出高超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是当时军事学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年代:成书于唐代。

内容简要:《百战奇略》是一本以总结战争经验为主的兵法书,包含了大量关于战争谋略、兵员调配、战术运用等方面的内容。书中提到的“兵贵神速”便是这本书的核心之一,强调在战争中迅速、果断的决策。全书分为多个章节,涵盖了从兵员组织到战争策略的各个方面,通过李靖等人物的实际战例,展示了如何利用地理、天气、敌情等因素来制定作战计划。与其他兵法书不同的是,《百战奇略》不仅讨论了理论,还详细说明了实际战役中的应用技巧,给后世军事理论研究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八卷-怒战-原文

凡与敌战,须激励士卒,使忿怒而后出战。

法曰:‘杀敌者,怒也。’

汉光武建武四年,诏将军王霸、马武讨周建于垂惠。

苏茂将兵四千余救建,先遣精骑遮击马武军粮,武往救之。

建于城中出兵夹击武,武恃霸援,战不甚力,为茂、建所败。

过霸营,大呼求救。

霸曰:‘贼兵势盛,出必两败,努力而已。’

乃闭营坚壁。

军吏皆争之。

霸曰:‘茂兵精锐,其众又多,吾吏士心恐,而捕虏与吾相恃,两军不一,败道也。’

今闭营坚守,示不相救,彼必乘势轻进;

武恨无救,则其战当自倍。

如此,茂众疲劳,吾乘其敝,乃可克也。

茂、建果悉兵出攻武,合战良久,

霸军中壮士数十人断发请战。

霸乃开营后,大叱出精骑袭其背。

茂、建前后受敌,遂败走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八卷-怒战-译文

每当与敌人交战,必须激励士兵,让他们愤怒后再出战。兵法说:‘杀死敌人,靠的是愤怒。’

汉光武帝建武四年,下诏命令将军王霸、马武讨伐周建于垂惠。苏茂率领四千多士兵来救援建,先派遣精锐骑兵拦截攻击马武的军粮,马武前去救援。建在城中出兵夹击马武,马武依靠王霸的援军,战斗并不太激烈,却被苏茂和建击败,经过王霸的营地,大声呼救。

王霸说:‘敌军势力强大,我们出去必然两败,只能尽力而为。’于是关闭营地,加固壁垒。军中的官员都争着要出去。

王霸说:‘苏茂的军队精锐,人数又多,我们的官兵心里害怕,而俘虏又依赖我们,两军不一致,这是败亡之道。现在关闭营地坚守,显示出我们不援助他们,他们必然会趁机轻率进攻;马武因为没有得到救援而感到遗憾,那么他的战斗将会更加激烈。这样,苏茂的军队会疲劳,我们趁他们疲惫不堪,就能战胜他们。’

苏茂和建果然全军出动攻击马武,激战许久,王霸军中有几十个壮士剪断头发请求出战。王霸于是打开营门,大声呼喊,派出精锐骑兵从背后袭击他们。苏茂和建前后受到夹击,于是败逃。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八卷-怒战-注解

敌战:指与敌人进行战斗,特指战争或战斗中的对抗。

士卒:古代对士兵的称呼,泛指军队中的普通士兵。

忿怒:愤怒,指因受到挑衅或侮辱而激发出的强烈情绪。

法:指兵法,即关于战争和军事行动的规则和策略。

杀敌者,怒也:出自《孙子兵法》,意指在战斗中,愤怒可以激发士兵的战斗力。

汉光武:即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字文叔,东汉王朝的建立者。

建武四年:刘秀建立东汉后的第四年,即公元28年。

诏:古代皇帝发布的命令或诏书。

将军:古代对高级军事将领的称呼。

王霸:东汉初年的将领,曾参与平定赤眉军等战役。

马武:东汉初年的将领,与王霸一同参与讨伐周建。

周建:东汉初年的地方割据势力,曾反叛东汉政府。

垂惠:指周建在垂惠(今河南省邓州市)地区反叛。

苏茂:东汉初年的将领,曾率军救援周建。

精骑:指精锐的骑兵部队。

遮击:拦击,阻挡并攻击。

军粮:军队的粮食供应,是军队维持战斗力的重要物资。

恃:依赖,依靠。

援:援助,支援。

军吏:军队中的官员。

捕虏:被俘的敌人。

两军不一:指两军之间缺乏协调和统一,导致战斗力下降。

败道:导致失败的道路或方法。

闭营坚壁:指关闭营门,加强防御,坚守不出。

乘势轻进:利用对方的攻势轻率地进攻。

断发请战:古代士兵为了表达决心和勇气,有时会剪断头发,表示愿意为战争献身。

精骑袭其背:指用精锐的骑兵部队从背后袭击敌人。

败走之:被打败后逃跑。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八卷-怒战-评注

此段古文出自《后汉书》,描述了东汉光武帝建武四年,将军王霸、马武讨伐周建的历史事件。从专业角度出发,以下是对这段古文的逐行赏析。

‘凡与敌战,须激励士卒,使忿怒而后出战。法曰:“杀敌者,怒也。”’这句话强调了在战争中激励士兵的重要性。‘怒’在这里并非指盲目愤怒,而是指激发士兵的斗志和战斗意志,使其在愤怒的情绪中发挥出更大的战斗力。

‘汉光武建武四年,诏将军王霸、马武讨周建于垂惠。’此句交代了事件发生的背景和时间,表明了光武帝对周建的讨伐意图。

‘苏茂将兵四千余救建,先遣精骑遮击马武军粮,武往救之。’这句话描绘了周建在军事上的策略,通过截击马武的军粮来削弱其战斗力,同时也展现了苏茂的勇猛。

‘建于城中出兵夹击马武,武恃霸援,战不甚力,为茂、建所败,过霸营,大呼求救。’这里描述了马武在战斗中的困境,他虽然依靠王霸的支援,但战斗并不顺利,最终被苏茂和周建击败。

‘霸曰:“贼兵势盛,出必两败,努力而已。”乃闭营坚壁。’王霸的这句话体现了他作为将领的冷静和智慧。他意识到如果盲目出击,可能会导致自己和马武的双重失败,因此采取了闭营坚守的策略。

‘军吏皆争之。’这句话反映了军中将领们的不同意见,有的可能认为应该立即救援马武,而王霸则坚持自己的策略。

‘霸曰:“茂兵精锐,其众又多,吾吏士心恐,而捕虏与吾相恃,两军不一,败道也。”’王霸进一步解释了他的决策,他认为苏茂的军队精锐且人数众多,自己的士兵可能心生恐惧,如果两军不统一,那么失败的可能性会更大。

‘今闭营坚守,示不相救,彼必乘势轻进;武恨无救,则其战当自倍。’这句话展示了王霸的战略思维,他预计苏茂会因为自己的坚守而轻敌,而马武则会因为得不到救援而更加拼命战斗。

‘茂、建果悉兵出攻武,合战良久,霸军中壮士数十人断发请战。’这里描述了战斗的激烈程度,同时也展现了士兵们的英勇。

‘霸乃开营后,大叱出精骑袭其背。’王霸的果断行动最终扭转了战局,他指挥精骑从背后袭击敌军,使得苏茂和周建陷入两面夹击的困境。

‘茂、建前后受敌,遂败走之。’最终,王霸的策略取得了成功,苏茂和周建因为前后受敌而败退。这段古文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精妙的战略布局,展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将领的智慧。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八卷-怒战》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1982.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