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二卷-爱战

作者: 《百战奇略》的作者不详,流传较广,可能是唐代的军事家李靖,或者其他军事学者的总结。李靖是唐代著名的将领,他在许多重大战役中展现出高超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是当时军事学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年代:成书于唐代。

内容简要:《百战奇略》是一本以总结战争经验为主的兵法书,包含了大量关于战争谋略、兵员调配、战术运用等方面的内容。书中提到的“兵贵神速”便是这本书的核心之一,强调在战争中迅速、果断的决策。全书分为多个章节,涵盖了从兵员组织到战争策略的各个方面,通过李靖等人物的实际战例,展示了如何利用地理、天气、敌情等因素来制定作战计划。与其他兵法书不同的是,《百战奇略》不仅讨论了理论,还详细说明了实际战役中的应用技巧,给后世军事理论研究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二卷-爱战-原文

凡与敌战,士卒宁进死,而不肯退生者,皆将恩惠使然也。

三军知在上之人爱我如子之至,则我之爱上也如父之极。

故陷危亡之地,而无不愿死以报上之德。

法曰:‘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

战国,魏将吴起为西河守,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

坐不设席,行不乘骑,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

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卒母闻而哭之。

或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也?’

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

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

是以哭之。’

文侯以吴起用兵廉平,得士卒心,使守西河,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二卷-爱战-译文

凡是和敌人作战,士兵宁愿向前拼死,也不肯后退求生,这都是因为将领们的恩惠所导致的。如果三军将士知道上面的领导对他们如同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那么他们对领导的爱戴也会如同父亲对儿子的深厚。因此,当处于危险和灭亡的境地时,没有人不愿意为了报答领导的恩德而死去。法家曾经说过:‘对待士兵如同爱护自己的子女,因此可以与他们一同赴死。’

在战国时期,魏国的将领吴起担任西河守,他和最底层的士兵穿同样的衣服,吃同样的食物。他坐着不设座椅,行军时不骑马,亲自背粮食,和士兵们分担劳苦。有一个士兵生了毒疮,吴起亲自为他吸脓。士兵的母亲听到这个消息后哭了起来。有人问:‘儿子,你是士兵,将军亲自为你吸脓,你为什么还要哭呢?’母亲回答:‘不是这样的。去年吴将军为我丈夫吸脓,他作战时勇往直前,最终战死在敌人手中。现在吴将军又为我儿子吸脓,我不知道他会不会也战死,所以我才哭。’魏文侯因为吴起用兵廉洁公平,深得士兵们的信任,派他守卫西河,和诸侯国进行了七十六次大战,其中六十四次取得了完全胜利。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二卷-爱战-注解

敌战:指与敌人进行的战斗。

士卒:古代军队中的普通士兵。

恩惠:恩情和好处,这里指将领对士兵的关爱和优待。

三军:指整个军队。

上之人:指军队中的上级领导,如将军。

父之极:极度的父爱,形容对士兵的关爱如同对待自己的子女。

陷危亡之地:陷入危险和灭亡的境地。

报上之德:回报上级的恩德。

法:法则,这里指兵法。

视卒如爱子:把士兵当作自己的子女一样看待。

战国: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大约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魏将吴起:吴起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将领,以用兵有方和廉洁著称。

西河守:指吴起担任的西河地区的守将。

同衣食:与士兵穿同样的衣服,吃同样的食物,表示与士兵同甘共苦。

坐不设席:坐下时不摆设坐席,表示不摆架子。

行不乘骑:出行时不骑马,表示不享受特权。

亲裹赢粮:亲自包裹粮食,表示与士兵一起承担劳苦。

病疽:一种皮肤疾病,疽是严重的毒疮。

吮:用口吸出脓液,是一种治疗方法。

文侯:指魏国的君主,可能是指魏文侯。

廉平:廉洁公正。

全胜:全部胜利。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二卷-爱战-评注

此段古文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通过对吴起与士卒关系的描述,展现了古代军事家与士兵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以及这种关系对军事胜利的影响。

首句‘凡与敌战,士卒宁进死,而不肯退生者,皆将恩惠使然也’揭示了古代战争中士兵的战斗意志并非单纯出于对死亡的恐惧,而是基于对将领的信任和恩惠。这里的‘恩惠’不仅仅是指物质上的赏赐,更包含了精神上的关怀和尊重。

‘三军知在上之人爱我如子之至,则我之爱上也如父之极’这句话,深刻地描绘了将领与士兵之间如同父子般的深厚情感。在古代,将领对士兵的关爱被看作是军事胜利的关键因素,因为这种情感能够激发士兵的战斗意志和牺牲精神。

‘故陷危亡之地,而无不愿死以报上之德’进一步强调了士兵对将领恩德的回报,即使面临生死存亡的境地,也愿意为将领而战,这种忠诚和牺牲精神是古代军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法曰:“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引用了古代兵法,强调了将领对待士兵的态度对士兵战斗力的决定性作用。这种思想在古代军事中极为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军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接下来的叙述通过吴起的例子,具体展示了将领如何通过实际行动来赢得士兵的信任和爱戴。吴起与士卒同衣食,不搞特殊化,亲自参与劳动,甚至为士兵吮吸脓血,这些行为都体现了吴起对士兵的深切关怀。

‘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这一行为,不仅体现了吴起对士兵的关爱,也展现了古代将领的亲民形象。这种形象对于士兵来说,是一种极大的鼓舞和激励。

‘卒母闻而哭之’和‘妾不知其死所矣’则从侧面反映了士兵的母亲对吴起的感激和担忧,这种情感在古代社会中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能够增强军队的团结和战斗力。

最后一句‘文侯以吴起用兵廉平,得士卒心,使守西河,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总结了吴起因得士卒心而取得的军事成就,进一步证明了将领与士兵之间深厚关系的重要性。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二卷-爱战》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194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