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相传为左丘明,鲁国史官,与孔子同时代或稍晚。
年代: 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共255年的历史。
内容简要: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以《春秋》为纲,详细记载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塑造了众多鲜活的历史人物形象,展现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庄公-庄公二十一年-原文
【经】
二十有一年春,王正月。
夏五月辛酉,郑伯突卒。
秋七月戊戌,夫人姜氏薨。
冬十有二月,葬郑厉公。
【传】
二十一年春,胥命于弭。
夏,同伐王城。郑伯将王,自圉门入,虢叔自北门入,杀王子颓及五大夫。郑伯享王于阙西辟,乐备。王与之武公之略,自虎牢以东。原伯曰:“郑伯效尤,其亦将有咎。”五月,郑厉公卒。
王巡虢守。虢公为王宫于玤,王与之酒泉。郑伯之享王也,王以后之鞶鉴予之。虢公请器,王予之爵。郑伯由是始恶于王。
冬,王归自虢。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庄公-庄公二十一年-译文
【经】
二十一年春天,周王的正月。
夏天五月辛酉日,郑国的君主突去世。
秋天七月戊戌日,夫人姜氏去世。
冬天十二月,安葬了郑厉公。
【传】
二十一年春天,在弭地举行了盟誓。
夏天,一起攻打王城。郑伯带领周王,从圉门进入,虢叔从北门进入,杀死了王子颓和五位大夫。郑伯在阙西辟宴请周王,音乐齐备。周王将武公的领地赐予郑伯,从虎牢以东。原伯说:“郑伯效仿错误,他也将会有灾祸。”五月,郑厉公去世。
周王巡视虢国的守卫。虢公在玤地为周王建造了宫殿,周王赐予他酒泉。郑伯宴请周王时,周王将王后的鞶鉴赐予他。虢公请求器物,周王赐予他爵位。郑伯因此开始对周王产生厌恶。
冬天,周王从虢国返回。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庄公-庄公二十一年-注解
胥命于弭:胥命,指诸侯相会并共同宣誓;弭,地名,今河南境内。此句意为在弭地举行盟誓。
圉门:古代城门之一,具体位置不详,可能为郑国都城的重要城门。
虢叔:虢国的君主,虢国是周朝的诸侯国之一。
王子颓:周朝王子,具体身份不详,可能是周王室的成员。
五大夫:指五位高级官员,具体身份不详。
阙西辟:阙,指宫门;西辟,指宫门的西侧。此句意为在宫门西侧举行宴会。
乐备:乐,指音乐;备,指齐全。此句意为音乐齐备,宴会隆重。
武公之略:武公,指郑国的先祖郑武公;略,指领土。此句意为周王将郑武公的领土赐予郑伯。
虎牢:地名,今河南荥阳境内,古代为军事要地。
原伯:原国的君主,原国是周朝的诸侯国之一。
咎:灾祸、不祥之兆。
玤:地名,今河南境内,具体位置不详。
酒泉:地名,今甘肃酒泉,古代为重要的地理标志。
鞶鉴:鞶,指腰带;鉴,指镜子。此句意为周王将腰带和镜子赐予郑伯。
爵:古代饮酒的器皿,象征地位和权力。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庄公-庄公二十一年-评注
《左传》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历史文献,记载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重要事件。本文选自《左传·僖公二十一年》,主要记载了郑国与周王室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郑厉公的去世。
从文化内涵来看,本文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与周王室之间的权力博弈。郑伯突(郑厉公)作为郑国的君主,曾协助周王平定内乱,杀死了王子颓及五大夫,显示出郑国在当时的重要地位。然而,郑伯突的去世以及周王对虢公的赏赐,暗示了郑国与周王室关系的微妙变化。周王赐予郑伯武公之略,表面上是对郑国的赏赐,但实际上可能是对郑国势力的限制。原伯的预言“郑伯效尤,其亦将有咎”则进一步暗示了郑国未来的不祥之兆。
从艺术特色来看,本文语言简练,叙事清晰,体现了《左传》一贯的叙事风格。文中通过对比郑伯与虢公的待遇,巧妙地揭示了周王对郑国的态度变化。郑伯享王时,周王赐予他腰带和镜子,象征性地表示了对郑伯的认可;而虢公则获得了酒泉和爵位,显示出周王对虢公的重视。这种对比手法不仅增强了文本的戏剧性,也加深了读者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从历史价值来看,本文为我们研究春秋时期的政治格局提供了重要线索。郑国作为春秋时期的重要诸侯国,其与周王室的关系变化反映了周王室权威的衰落以及诸侯国势力的崛起。郑伯突的去世标志着郑国一个时代的结束,而周王对虢公的赏赐则预示着新的权力格局的形成。这些历史细节为我们理解春秋时期的政治变迁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总的来说,本文通过简洁的叙事和巧妙的对比手法,生动地展现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与周王室之间的复杂关系,具有重要的文化、艺术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