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二卷-寡战

作者: 《百战奇略》的作者不详,流传较广,可能是唐代的军事家李靖,或者其他军事学者的总结。李靖是唐代著名的将领,他在许多重大战役中展现出高超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是当时军事学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年代:成书于唐代。

内容简要:《百战奇略》是一本以总结战争经验为主的兵法书,包含了大量关于战争谋略、兵员调配、战术运用等方面的内容。书中提到的“兵贵神速”便是这本书的核心之一,强调在战争中迅速、果断的决策。全书分为多个章节,涵盖了从兵员组织到战争策略的各个方面,通过李靖等人物的实际战例,展示了如何利用地理、天气、敌情等因素来制定作战计划。与其他兵法书不同的是,《百战奇略》不仅讨论了理论,还详细说明了实际战役中的应用技巧,给后世军事理论研究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二卷-寡战-原文

凡战,若以寡敌众,必以日暮,或伏于深草,或邀于隘路,战则必胜。

法曰:“用少者务隘。”

<北史>:西魏大统三年,东魏将高欢渡河,逼华州,刺史王罴严守。

乃涉洛,军于许原西。

西魏遣将宇文泰拒之。

泰至渭南,集诸州兵来会。

诸将以众寡不敌,请且待欢更西以观之。

泰曰:“欢若至咸阳,人情转搔扰。今其新至,便可击之。”

即遣人造浮桥于渭南,军士赉三日粮,轻骑渡渭,辎重自渭南夹渭而西。

十月壬辰,至沙苑,距齐军六十余里。

高欢率兵来会。

候骑告齐兵至,泰召诸将议。

李弼曰:“彼众我寡,不可争也。宜至此东十里,有渭曲,可据以待之。”

遂进至渭曲,背水东西为阵,李弼为右拒,赵贵为左拒。

令将士皆偃戈于葭芦之中,闻鼓声而起。

日晡,齐军至,望见军少,争进,卒乱而不成列。

兵将交,泰鸣鼓,士卒皆起。

于谨等以大军与之合战,李弼等率铁骑横击之,绝其军为二,遂大破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二卷-寡战-译文

所有的战争,如果是以少对多,那么一定要在傍晚时分进行,或者埋伏在深草中,或者设伏在狭窄的道路上,这样战斗就一定能胜利。兵法说:‘用少数兵力时,一定要选择狭窄的地形。’

《北史》记载:西魏大统三年,东魏的将领高欢渡过黄河,逼近华州,华州的刺史王罴严密防守。高欢于是渡过洛水,在许原的西边驻军。西魏派遣将领宇文泰前去抵抗。宇文泰到达渭南后,召集各州的兵力前来会合。众将领认为敌众我寡,建议暂时等待高欢继续西进再观察情况。宇文泰说:‘如果高欢到达咸阳,人心会更加慌乱。现在他刚到,就可以攻击他。’于是他派人建造浮桥在渭南,让士兵携带三天的粮食,轻装骑兵渡过渭水,辎重则从渭南沿着渭水向西行进。十月壬辰日,宇文泰的军队到达沙苑,距离齐军六十多里。高欢率领军队前来会合。侦察兵报告说齐军到了,宇文泰召集众将领商议。李弼说:‘他们人多我们少,不能硬碰硬。我们应该在这里向东十里,有一个渭河的弯曲处,可以据守等待他们。’于是他们前进到渭河弯曲处,背靠河水,东西方向布阵,李弼担任右翼防御,赵贵担任左翼防御。命令将士们都把武器放在芦苇丛中,听到鼓声再起身。傍晚时分,齐军到了,看到对方军队少,争先恐后地进攻,最终变得混乱,没有形成队列。两军交战时,宇文泰击鼓,士兵们起身应战。于谨等人率领大军与齐军交战,李弼等人率领铁甲骑兵横冲直撞,将齐军分为两部分,最终大败齐军。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二卷-寡战-注解

凡战:泛指战争,指在战争的各种情况下。

若以寡敌众:如果以少数兵力对抗多数兵力,意味着在兵力上处于劣势。

必以日暮:必定要在日暮时分,即黄昏时进行战斗,因为此时光线昏暗,对敌军观察和指挥不利。

伏于深草:埋伏在深草中,利用地形隐蔽,出其不意地攻击敌人。

邀于隘路:在狭窄的道路上拦截敌人,利用地形限制敌军行动。

战则必胜:如果采取这样的战术,战斗就一定能够取胜。

法曰:根据兵法记载。

用少者务隘:使用少量兵力时,务必选择狭窄地形,以减少敌军的优势。

《北史》:《北史》是中国二十四史之一,由唐代史学家李延寿所著,记载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朝代的历史。

西魏大统三年:西魏时期的一个年份,即公元537年。

东魏将高欢:东魏时期的将领高欢,以勇猛著称。

渡河:指高欢率领军队渡过黄河。

逼华州:逼近华州,华州是西魏的一个州。

刺史王罴:华州的刺史,王罴,名不详。

严守:严密防守。

涉洛:渡过洛河。

许原西:许原的西部。

遣将宇文泰拒之:派遣将领宇文泰前去抵抗。

集诸州兵来会:召集各州的兵力前来会合。

众寡不敌:兵力众多的一方无法与兵力较少的一方抗衡。

请且待欢更西以观之:建议等待高欢继续西进后再观察情况。

欢若至咸阳,人情转搔扰:如果高欢到达咸阳,人们的情绪会变得不安。

今其新至,便可击之:现在他们刚到,就可以发动攻击。

遣人造浮桥于渭南:派遣人马在渭河南岸建造浮桥。

军士赉三日粮:军队携带三天的粮食。

轻骑渡渭:轻装骑兵渡过渭河。

辎重自渭南夹渭而西:辎重从渭河南岸沿着渭河西行。

十月壬辰:十月的某一天,壬辰是干支纪年法中的某一天。

至沙苑:到达沙苑,沙苑是一个地名。

距齐军六十余里:距离齐军六十多里。

高欢率兵来会:高欢率领军队前来会合。

候骑告齐兵至:侦察兵报告齐军已经到来。

泰召诸将议:宇文泰召集各位将领商议。

李弼:宇文泰的将领李弼。

彼众我寡,不可争也:对方兵力众多,我们无法与之争斗。

宜至此东十里,有渭曲,可据以待之:应该在这里向东十里,有一个渭曲,可以占据那里等待敌人。

遂进至渭曲:于是进军到渭曲。

背水东西为阵:背靠水边,东西方向布阵。

李弼为右拒,赵贵为左拒:李弼担任右翼防御,赵贵担任左翼防御。

令将士皆偃戈于葭芦之中:命令将士们都将武器放下,隐蔽在芦苇丛中。

闻鼓声而起:听到鼓声就起来战斗。

日晡:指下午时分,接近黄昏。

齐军至,望见军少,争进,卒乱而不成列:齐军到来,看到对方兵力少,争相前进,最终混乱不堪,无法形成阵列。

泰鸣鼓,士卒皆起:宇文泰击鼓,士兵们全部起身战斗。

于谨等以大军与之合战:于谨等人率领大军与齐军交战。

李弼等率铁骑横击之,绝其军为二:李弼等人率领铁甲骑兵横扫敌军,将敌军分割成两部分。

遂大破之:于是大败敌军。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二卷-寡战-评注

此段古文出自《北史》,描绘了西魏与东魏之间的一场著名战役——沙苑之战。从专业角度出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赏析。

首先,这段古文体现了中国古代军事战略的智慧。‘凡战,若以寡敌众,必以日暮,或伏于深草,或邀于隘路,战则必胜。’这句话强调了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利用地形和时机进行战术部署的重要性。‘用少者务隘’更是点明了在兵力劣势时,选择狭窄地形进行伏击或截击的战术原则。

其次,古文中对战场环境的描述细致入微。‘乃涉洛,军于许原西’、‘即遣人造浮桥于渭南,军士赉三日粮,轻骑渡渭,辎重自渭南夹渭而西’等句子,生动地描绘了军队行军和布阵的过程,展现了古代军事行动的复杂性和艰苦性。

再次,古文中对将领宇文泰的指挥才能进行了高度评价。面对敌军高欢的强大压力,宇文泰没有选择被动等待,而是果断决定出击。‘欢若至咸阳,人情转搔扰。今其新至,便可击之。’这句话体现了宇文泰的果断和远见。

此外,古文中对战斗过程的具体描述也值得赏析。‘遂进至渭曲,背水东西为阵’、‘令将士皆偃戈于葭芦之中,闻鼓声而起’等句子,生动地展现了战场的紧张气氛和士兵们的英勇表现。

最后,古文中对战斗结果的描述简洁明了。‘遂大破之’这句话,既表现了西魏军队的胜利,也反映了宇文泰军事才能的高超。

综上所述,这段古文不仅展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激烈,更体现了中国古代军事智慧的丰富和深邃。通过对这段古文的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军事文化,以及古代将领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二卷-寡战》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193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