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二卷-客战

作者: 《百战奇略》的作者不详,流传较广,可能是唐代的军事家李靖,或者其他军事学者的总结。李靖是唐代著名的将领,他在许多重大战役中展现出高超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是当时军事学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年代:成书于唐代。

内容简要:《百战奇略》是一本以总结战争经验为主的兵法书,包含了大量关于战争谋略、兵员调配、战术运用等方面的内容。书中提到的“兵贵神速”便是这本书的核心之一,强调在战争中迅速、果断的决策。全书分为多个章节,涵盖了从兵员组织到战争策略的各个方面,通过李靖等人物的实际战例,展示了如何利用地理、天气、敌情等因素来制定作战计划。与其他兵法书不同的是,《百战奇略》不仅讨论了理论,还详细说明了实际战役中的应用技巧,给后世军事理论研究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二卷-客战-原文

凡战,若彼为主、我为客,唯务深入。

深入,则为主者不能胜也。

谓客在重地,主在散地故耳。

法曰:“深入则专。”

汉,韩信、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

赵王及成安君陈余聚兵井陉口,众号二十万。

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闻韩信涉西河,掳魏豹,擒夏悦,新喋血阏与。

今乃辅以张耳,议欲以下赵,此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风声所及,足以夺人,其锋何可挡也。

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而爨,师不宿饱。

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

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勿与战。

彼前不能斗,退不能还,〔吾奇兵绝其后,使〕野无所掠,不至十日,两将之头可悬麾下。

愿君留意。

否则,必为所擒。

成安君自以为义兵,〔不用诈谋奇计〕,不听其策,果被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二卷-客战-译文

所有的战斗,如果对方是主场、我们是客场,我们就应该深入敌后。深入敌后,那么对方作为主场作战的军队就无法战胜我们了。这是因为客场军队处于险要之地,而主场军队处于分散之地。兵法上说:‘深入敌后,就能专一。’

汉朝时期,韩信和张耳率领数万军队,想要向东进军井陉,攻打赵国。赵王和成安君陈余在井陉口集结军队,号称有二十万人。广武君李左车向成安君建议说:‘听说韩信已经渡过西河,俘虏了魏豹,擒获了夏悦,最近在阏与之战中又取得了胜利。现在他又有张耳协助,商议要向下攻打赵国,这是他乘胜追击,离开自己的国家远征,他的声势足以震慑敌人,他的锋芒是无法抵挡的。我听说:千里运送粮食,士兵们会面露饥色,砍柴烧火,军队就无法得到充足的供应。现在井陉的道路,车辆无法并排行驶,骑兵无法成队前进,[行军数百里],粮食必定跟在军队后面。我希望您能借给我三万精兵,从小路切断他们的后勤补给,您则深挖战壕,高筑堡垒,不要与他们交战。他们前面无法战斗,后面无法撤退,[我的奇兵切断他们的后路,让他们]在野外无法掠夺物资,不到十天,两位将领的头颅就可以悬挂在您的军旗下了。希望您能考虑我的建议。如果不这样做,您一定会被他们俘虏。’成安君自认为正义之师,[不用欺诈和奇计],没有采纳他的计策,结果果然被韩信所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二卷-客战-注解

战:战争,军事行动。

彼:对方,指敌人。

主:主人,指拥有土地和军队的一方。

客:客人,指远道而来的一方。

深入:深入敌后,深入敌境。

重地:指敌人防守严密、地形险要的地方。

散地:指敌人防守薄弱、地形开阔的地方。

法:法则,原则。

专:专一,集中力量。

汉:指汉朝,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

韩信:西汉初年著名的军事家,以用兵有方、善于用计著称。

张耳:西汉初年政治家,与韩信一同辅佐刘邦建立汉朝。

兵:军队。

井陉:古地名,位于今河北省井陉县,是古代著名的战略要地。

赵:赵国,战国七雄之一,位于今河北省南部。

赵王:赵国的国王。

成安君:成安君陈余,赵国将领。

陈余:赵国将领,成安君陈余的字。

广武君:广武君李左车,赵国谋士,广武是李左车的封号。

李左车:赵国谋士,广武君。

说:劝说,建议。

涉:渡过,越过。

西河:古地名,位于今山西省西部。

掳:劫掠,掠夺。

魏豹:魏国国君,后归附刘邦。

夏悦:夏国的将领。

新喋血阏与:新喋血,指新近的战斗中血流成河;阏与,古地名,位于今山西省南部。此处指韩信在阏与之战中取得胜利。

议:商议,计划。

下:攻下,征服。

乘胜而去国远斗:趁着胜利的势头,远离自己的国家去战斗。

风声:声势,影响力。

夺人:使人畏惧,震慑人心。

锋:锋芒,锐气。

千里馈粮:千里之外运送粮食。

士:士兵。

饥色:饥饿的面色。

樵苏:砍柴,收集柴草。

爨:烧火做饭。

师:军队。

宿饱:吃饱。

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车辆不能并排行驶,骑兵不能排成队列,形容道路狭窄。

间道:小路,偏僻的道路。

辎重:军需物资。

假:借,借调。

奇兵:奇特的军队,通常指行动隐蔽、出其不意的军队。

绝:切断,阻断。

深沟高垒:挖掘深沟,筑起高墙,形容加强防御。

两将:两位将领,指韩信和张耳。

麾下:将帅的旗下,比喻将帅的部下。

义兵:正义之师,指以正义之名出兵的军队。

诈谋奇计:欺诈的策略和奇特的计谋。

不用:不采纳,不听从。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二卷-客战-评注

此段古文出自《孙子兵法》,是古代军事理论的重要篇章。首先,从整体结构来看,这段文字阐述了在战争中,若己方处于客位,敌方为主位时,应采取的策略是深入敌后,以深入为战术的核心。深入敌后,不仅可以避免正面冲突,减少损失,还能使敌方失去主场优势,无法有效发挥其战斗力。

‘深入,则为主者不能胜也’这句话强调了深入敌后的重要性。深入敌后,可以切断敌方的后勤补给,使其陷入困境。‘谓客在重地,主在散地故耳’则是对这一策略的解释,客军深入敌后,处于重地,而敌军则处于散地,无法有效应对。

‘法曰:“深入则专。”’这句话引用了兵法中的名言,进一步说明了深入敌后的必要性。深入敌后,可以使己方军队更加专注,减少分心,从而提高战斗力。

接下来的文字描述了韩信、张耳率领的汉军欲东下井陉击赵的情景。韩信和张耳以数万兵力,面对赵王及成安君陈余的二十万大军,采取的是深入敌后的策略。这里,韩信和张耳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这一段,展示了李左车对成安君的劝说。李左车认为韩信乘胜追击,其风声足以夺人,其锋不可挡。他建议成安君采取奇兵断其后,使敌军无法获取粮食,最终被擒。这一段文字,不仅展现了李左车的智谋,也反映了成安君的固执和短视。

‘成安君自以为义兵,不用诈谋奇计,不听其策,果被杀’这一句,揭示了成安君的失败。他过于自信,没有采纳李左车的建议,最终导致了失败。这一段文字,也反映了古代战争中,决策者的重要性。

总体来看,这段古文通过韩信、张耳与成安君的故事,生动地阐述了深入敌后、奇兵断后的战术思想,以及决策者的重要性。它不仅具有军事价值,也具有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二卷-客战》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1936.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