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九卷-难战

作者: 《百战奇略》的作者不详,流传较广,可能是唐代的军事家李靖,或者其他军事学者的总结。李靖是唐代著名的将领,他在许多重大战役中展现出高超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是当时军事学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年代:成书于唐代。

内容简要:《百战奇略》是一本以总结战争经验为主的兵法书,包含了大量关于战争谋略、兵员调配、战术运用等方面的内容。书中提到的“兵贵神速”便是这本书的核心之一,强调在战争中迅速、果断的决策。全书分为多个章节,涵盖了从兵员组织到战争策略的各个方面,通过李靖等人物的实际战例,展示了如何利用地理、天气、敌情等因素来制定作战计划。与其他兵法书不同的是,《百战奇略》不仅讨论了理论,还详细说明了实际战役中的应用技巧,给后世军事理论研究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九卷-难战-原文

凡为将之道,要在甘苦共众。

如遇危险之地,不可舍众而自全,不可临难而苟免,护卫周旋,同其生死。

如此,则三军之士岂忘己哉?

法曰:‘见危难,无忘其众。’

魏,曹操征孙权还,〔使〕张辽、乐进、李典将七千余人屯合肥。

操征张鲁,教与护军薛悌书,题其函曰:‘敌至乃发。’

俄而,权帅众围合肥,乃发此教曰:‘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城,护军勿与战。’

诸将皆疑,辽曰:‘公远征在外,比敌至此,破我必矣,是以指教。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胜负之机,在此一举,诸君何疑?’

李典意与辽同。

于是,辽夜募敢从〔之士〕,得八百人,椎牛享士,明日大战。

平旦,辽披甲出战,先登陷阵,杀贼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阵至权麾下。

权大惊,众未知所以,走登高。

权以长戟自守,辽叱权下,权不敢动〔,望见辽所将众少〕,乃聚兵围辽数重。

辽左右突围,直前急击,围开,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余众呼号曰:‘将军弃舍我耶?’

辽复入围,拔出余众,权军无敢当者。

自旦至日中,吴人夺气。

辽〔还〕修守备,众心乃安,〔诸将〕悦服。

权守合肥旬日,城不得拔,乃退。

辽率诸将追击,几获权。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九卷-难战-译文

成为一名将领的原则,就是要与士兵们共同经历甘苦。如果在遇到危险的地方,不能舍弃士兵而只顾自己保全,也不能在面临困难时只求苟且偷生,而应该保护他们,与他们同生共死。这样,三军士兵怎么会忘记自己的将领呢?法典上说道:‘面对危险和困难,不要忘记你的士兵。’

曹操征讨孙权回来后,派遣张辽、乐进、李典率领七千多人驻守合肥。曹操征讨张鲁时,写信给护军薛悌,信封上写着:‘敌人到来再打开。’不久,孙权率领大军包围了合肥,曹操打开信件说:‘如果孙权到了,张、李两位将军出战,乐将军守城,护军不要出战。’众位将领都表示怀疑,张辽说:‘主公远征在外,等到敌人到这里,我们必定会被打败,所以才有这样的指示。趁他们还没有合围,我们逆击他们,挫败他们的气势,这样才能稳定军心,然后才能守城。胜败的关键就在这一战,各位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李典的想法与张辽相同。于是,张辽在夜间招募敢战的士兵,招募到八百人,宰牛宴请士兵,第二天准备大战。清晨,张辽披挂上阵,率先冲入敌阵,杀死敌军数十人,斩杀两位敌将,大声呼喊自己的名字,冲到孙权的旗帜下。孙权大惊,众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纷纷逃到高处。孙权用长矛自卫,张辽大声呼喝孙权下来,孙权不敢动弹。看到张辽所带领的士兵不多,孙权便聚集兵力将张辽包围起来。张辽左右突围,直冲过去猛烈攻击,包围被打开,张辽带领手下数十人突出重围,其余士兵呼喊道:‘将军是不是要抛弃我们了?’张辽再次冲入包围圈,救出剩余的士兵,孙权军中没有敢抵挡的人。从早晨到中午,吴军士气大减。张辽回来加固守备,士兵们的心才安定下来,众将领也心悦诚服。孙权围攻合肥十多天,城池未能攻下,只好撤退。张辽率领众将领追击,几乎抓住了孙权。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九卷-难战-注解

将之道:指将领的道德和才能,包括指挥能力、军事策略、品德修养等。

甘苦共众:指将领与士兵同甘共苦,共同面对困难和危险。

舍众而自全:指在危险情况下抛弃士兵,只顾自己逃生。

临难而苟免:指面对困难时,采取苟且偷生的态度。

护卫周旋:指保护并周旋于士兵之间,共同应对敌人。

三军之士:指整个军队的士兵。

法:指军事法规或原则。

见危难,无忘其众:指在遇到危险时,不要忘记自己的士兵。

魏:指古代魏国,此处指曹操所建立的魏国。

曹操: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三国时期魏国的奠基人。

孙权:三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字仲谋。

张辽:东汉末年名将,曹操的重要将领。

乐进:东汉末年名将,曹操的重要将领。

李典:东汉末年名将,曹操的重要将领。

屯合肥:驻扎在合肥。

张鲁:东汉末年割据一方的军阀。

护军:古代官职,负责军队的保卫工作。

薛悌:曹操的部将,曾任护军。

题其函:在信封上写上字。

敌至乃发:敌人到来时再打开信封阅读。

权帅众围合肥:孙权率领大军围攻合肥。

出战:出城与敌人交战。

守城:保卫城池。

护军勿与战:护军不要参与战斗。

诸将:所有的将领。

比敌至此:等到敌人到达这里。

逆击之:迎击敌人。

折其盛势:挫败敌人的强大气势。

安众心:安抚士兵的心。

胜负之机: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

敢从之士:愿意跟随的人。

椎牛享士:杀牛宴请士兵。

平旦:天刚亮的时候。

披甲出战:穿上铠甲出城作战。

陷阵:陷入敌人的阵型。

贼:敌人。

麾下:部下。

望见辽所将众少:看到张辽所带领的士兵数量很少。

聚兵围辽数重:聚集兵力,将张辽围困数层。

突围:突破敌人的包围。

吴人:指孙权的吴国士兵。

夺气:失去勇气。

修守备:加强守备。

悦服:心悦诚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九卷-难战-评注

此段古文出自《三国志》,是描述曹操将领张辽在合肥之战中的英勇事迹。首先,古文开篇即点明了为将之道,强调将领应与士兵同甘共苦,这种精神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忠孝节义”的价值观,即忠诚于国家、孝顺父母、节俭持家、义无反顾。

‘如遇危险之地,不可舍众而自全,不可临难而苟免,护卫周旋,同其生死。’这句话进一步阐述了将领在战时应有的担当和责任,强调将领应以身作则,与士兵共同面对危险,这种精神在古代军事文化中尤为重要。

‘法曰:“见危难,无忘其众。”’这句话引用了古代兵法,强调将领在面临危险时,不可忘记自己的士兵,这种思想体现了儒家文化中的人本主义精神。

接下来,古文描述了曹操征孙权还,派遣张辽、乐进、李典等人驻守合肥的情景。这里的‘使’字表明了曹操对将领的信任和授权,体现了古代军事制度中的君臣关系。

‘操征张鲁,教与护军薛悌书,题其函曰:“敌至乃发。”’这句话描绘了曹操的用兵策略,即在敌人到来之前保持警惕,待敌人到来后再行动,这种策略体现了古代军事思想中的谨慎和智慧。

‘俄而,权帅众围合肥,乃发此教曰:“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城,护军勿与战。”’这句话描述了曹操对合肥守军的作战部署,体现了古代军事指挥中的分工明确和策略运用。

‘诸将皆疑,辽曰:“公远征在外,比敌至此,破我必矣,是以指教。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张辽的这一番话体现了他的智慧和勇气,他敢于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主动出击,以提振士气。

‘李典意与辽同。于是,辽夜募敢从之士,得八百人,椎牛享士,明日大战。’这句话描绘了张辽的果断和激励士气的方式,他不仅在战略上有所谋划,而且在实际行动中激励士兵,这种领导风格值得称道。

‘平旦,辽披甲出战,先登陷阵,杀贼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阵至权麾下。’这段描述了张辽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他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展现了一名将领的英勇和威武。

‘权大惊,众未知所以,走登高。权以长戟自守,辽叱权下,权不敢动,望见辽所将众少,乃聚兵围辽数重。’这段描述了张辽在战场上的智谋,他不仅能够冲锋陷阵,还能够运用智谋迷惑敌人。

‘辽左右突围,直前急击,围开,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余众呼号曰:“将军弃舍我耶?”辽复入围,拔出余众,权军无敢当者。’这段描述了张辽在战场上的英勇无畏,他不顾个人安危,救出被困的士兵,这种精神令人敬佩。

‘自旦至日中,吴人夺气。辽还修守备,众心乃安,诸将悦服。’这段描述了张辽在战场上的胜利,他的英勇表现使得吴军士气大挫,同时也在军中树立了威信。

‘权守合肥旬日,城不得拔,乃退。辽率诸将追击,几获权。’这段描述了合肥之战的最终结果,张辽的英勇表现使得孙权无法攻下合肥,最终只能撤退。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九卷-难战》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1926.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