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百战奇略》的作者不详,流传较广,可能是唐代的军事家李靖,或者其他军事学者的总结。李靖是唐代著名的将领,他在许多重大战役中展现出高超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是当时军事学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年代:成书于唐代。
内容简要:《百战奇略》是一本以总结战争经验为主的兵法书,包含了大量关于战争谋略、兵员调配、战术运用等方面的内容。书中提到的“兵贵神速”便是这本书的核心之一,强调在战争中迅速、果断的决策。全书分为多个章节,涵盖了从兵员组织到战争策略的各个方面,通过李靖等人物的实际战例,展示了如何利用地理、天气、敌情等因素来制定作战计划。与其他兵法书不同的是,《百战奇略》不仅讨论了理论,还详细说明了实际战役中的应用技巧,给后世军事理论研究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九卷-离战-原文
凡与敌战,可密候邻国君臣交接有隙,乃遣谍者以间之。
彼若猜贰,我以精兵乘之,必得所欲。
法曰:‘亲而离之。’
战国,周赧王三十一年,燕上将乐毅并将秦、魏、韩、赵之师伐齐,破之,泯王出奔于莒。
燕军闻齐王在莒,合兵攻之。
楚将淖齿将兵救齐。
因为齐相,欲与燕将分齐地,乃执王数其罪而诛之。
复坚守莒城、即墨以拒燕兵,数月不下。
乐毅并围之,即墨大夫战死,城中推田单为将军。
顷之,〔燕〕昭王薨,惠王立,为太子时与毅有隙。
田单闻之,乃纵反间曰:「乐毅与燕新王有隙,畏诛,欲连兵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
齐人唯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
燕王以为然,乃使骑劫代毅。
毅遂奔赵,燕将士由是不和。
单乃诈以卒为神师而祀之,列火牛阵,大破燕军;
复齐七十余城,迎襄王自莒入临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九卷-离战-译文
每当与敌人交战时,可以秘密等待邻国君臣之间出现矛盾,然后派遣间谍去挑拨离间。如果他们互相猜疑,我们就用精锐的部队趁虚而入,一定能达到我们的目的。这种方法叫做‘亲近的人要使他们分离’。
战国时期,周赧王三十一年,燕国的上将军乐毅带领秦、魏、韩、赵四国的军队攻打齐国,将齐军打败,齐王逃跑到莒城。燕军听说齐王在莒城,就联合兵力攻打莒城。楚国的将领淖齿率领军队来救齐国。他成为齐国的相国,想要和燕国的将领平分齐国的土地,于是逮捕了齐王,列举了他的罪行并将其处死。然后他坚守莒城和即墨城,抵抗燕军的进攻,几个月都攻不下。乐毅联合包围了这两座城,即墨城的城主战死,城中的百姓推举田单为将军。
不久之后,燕国的昭王去世,惠王即位,而惠王在做太子的时候与乐毅有矛盾。田单听说这件事后,就散布谣言说:‘乐毅和燕国的新王有矛盾,害怕被杀,想要联合军队在齐国称王,但齐国的百姓还没有完全归附他,所以他暂时放缓了对即墨城的攻击,等待时机。齐国人只怕其他将领会来接替他,那样即墨城就危险了。’燕王认为这个说法是正确的,于是派骑劫取代了乐毅的位置。乐毅于是逃到赵国,燕国的将士因此不再团结。田单就假装自己的士兵是神灵,举行了祭祀,然后排列了火牛阵,大败燕军;收复了齐国的七十多座城池,迎接齐襄王从莒城回到临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九卷-离战-注解
敌战:指与敌人进行战争或战斗。
密候:秘密地观察或等待。
邻国:指与本国相邻的国家。
君臣交接:指国君与臣子之间的交往。
有隙:指存在矛盾或隔阂。
谍者:指间谍,专门从事刺探情报的人。
间之:指通过间谍进行离间活动。
猜贰:指猜疑或产生背叛之心。
精兵:指精锐的军队。
乘之:指趁机进攻。
法:指兵法或策略。
亲而离之:指通过策略使原本亲近的人产生隔阂。
战国:指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大约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
周赧王:周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周赧王时期是战国时期。
三十一年:指周赧王在位的第三十一年。
燕上将乐毅:乐毅是战国时期燕国的名将,曾任上将军。
秦、魏、韩、赵之师:指秦国、魏国、韩国、赵国的军队。
伐齐:指攻打齐国。
泯王:指齐国的君主,泯王是齐国的国君之一。
出奔:指逃离本国。
莒: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莒县。
楚将淖齿:淖齿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将领。
相:指宰相,国家的最高行政长官。
分齐地:指瓜分齐国的土地。
执王:指抓捕国王。
数其罪:指列举国王的罪行。
诛之:指处死国王。
坚守:指坚决守卫。
不下:指没有攻下城池。
并围之:指一起包围。
即墨大夫:即墨是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即墨市,大夫是古代的官职。
田单:战国时期齐国的将领,后来成为齐国的国相。
将军:指军事将领。
顷之:指不久之后。
昭王:指燕国的君主,昭王是燕国的国君之一。
薨:古代对君主死亡的称呼。
惠王:指继任的燕国君主,惠王是燕国的国君之一。
太子:指君主的儿子,有继承王位的可能。
隙:指矛盾或隔阂。
纵反间:指故意散布反间计。
连兵王齐:指联合军队以成为齐国的君主。
附:指归附,支持。
骑劫:燕国的一位将领。
代毅:代替乐毅的位置。
奔赵:逃跑到赵国。
将士:指军队中的士兵和将领。
不和:指军队内部不团结。
诈以卒为神师:假装士兵是神灵的使者。
祀之:祭拜他们。
列火牛阵:布置火牛阵,一种古代战术。
大破燕军:重创燕国军队。
复齐七十余城:收复了七十多座齐国城池。
迎襄王:迎接齐国的襄王。
自莒入临淄:从莒地进入临淄,临淄是齐国的都城。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九卷-离战-评注
此段古文出自《史记》中的《田单传》,反映了战国时期齐燕之间的战争以及田单的智谋。以下是对每行的赏析:
凡与敌战,可密候邻国君臣交接有隙,乃遣谍者以间之。此句阐述了战争中的间谍战术,强调通过秘密观察敌国内部矛盾,派遣间谍进行离间,以达到削弱敌人的目的。
彼若猜贰,我以精兵乘之,必得所欲。法曰:‘亲而离之。’这句话进一步说明了间谍战术的应用,即利用敌人的猜疑心理,派遣精兵趁虚而入,实现战略目标。
战国,周赧王三十一年,燕上将乐毅并将秦、魏、韩、赵之师伐齐,破之,泯王出奔于莒。此段描述了燕国联合四国攻打齐国的历史背景,乐毅作为燕将,成功击败齐国,迫使齐王逃亡。
燕军闻齐王在莒,合兵攻之。楚将淖齿将兵救齐。因为齐相,欲与燕将分齐地,乃执王数其罪而诛之。这段文字描绘了燕军继续追击齐王,楚将淖齿介入救齐,并成为齐相,试图与燕将瓜分齐地的复杂局面。
复坚守莒城、即墨以拒燕兵,数月不下。乐毅并围之,即墨大夫战死,城中推田单为将军。此句表现了即墨城在燕军围攻下的顽强抵抗,以及田单在关键时刻被推举为将军,承担起守城重任。
顷之,〔燕〕昭王薨,惠王立,为太子时与毅有隙。田单闻之,乃纵反间曰:‘乐毅与燕新王有隙,畏诛,欲连兵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唯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这段文字揭示了燕国内部的权力斗争,以及田单利用反间计削弱燕军士气的策略。
燕王以为然,乃使骑劫代毅。毅遂奔赵,燕将士由是不和。单乃诈以卒为神师而祀之,列火牛阵,大破燕军;复齐七十余城,迎襄王自莒入临淄。此段描述了田单利用火牛阵大败燕军,收复失地,并迎接齐襄王返回都城的历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