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九卷-人战

作者: 《百战奇略》的作者不详,流传较广,可能是唐代的军事家李靖,或者其他军事学者的总结。李靖是唐代著名的将领,他在许多重大战役中展现出高超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是当时军事学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年代:成书于唐代。

内容简要:《百战奇略》是一本以总结战争经验为主的兵法书,包含了大量关于战争谋略、兵员调配、战术运用等方面的内容。书中提到的“兵贵神速”便是这本书的核心之一,强调在战争中迅速、果断的决策。全书分为多个章节,涵盖了从兵员组织到战争策略的各个方面,通过李靖等人物的实际战例,展示了如何利用地理、天气、敌情等因素来制定作战计划。与其他兵法书不同的是,《百战奇略》不仅讨论了理论,还详细说明了实际战役中的应用技巧,给后世军事理论研究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九卷-人战-原文

凡战,所谓人者,推人士而破妖祥也。

行军之际,或枭集牙旗,或杯酒变血,或麾杆毁折,唯主将决之。

若以顺讨逆,以直伐曲,以贤击愚,皆无疑也。

法曰:‘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

唐武德六年,辅公佑反,诏赵郡王李孝恭等讨之。

将发,与将士宴集,命取水,忽变为血,在座皆失色。

孝恭自若曰:‘〔祸福无门,唯人所召。〕毋疑,此乃公佑授首之征也。’

遂饮而尽之,众心为安。

先是,贼将拒险邀战,孝恭坚壁不出,以奇兵绝其粮道。

贼饥,夜薄李营,孝恭坚卧不动。

明日,以羸兵扣贼营挑战,别选骑裨以待。

俄而羸兵却,贼追北且嚣,遇祖尚,薄战,遂败。

赵郡王乘胜破其别阵,辅公佑穷走,追骑生擒之〔,江南悉平〕。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九卷-人战-译文

所有的战争,所说的关键在于,是通过推举合适的人才来破除妖术和吉祥的迷信。在行军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旗帜被枭首、酒杯中的酒变成血、旗帜杆折断等情况,这些都需要主将来决定。如果是以正义讨伐邪恶,以正直对抗歪曲,以贤能打击愚昧,都是毫无疑问的。法典上说道:‘禁止迷信,消除疑虑,直到死亡也不会有遗憾。’

唐武德六年,辅公佑起兵反叛,皇帝下诏命令赵郡王李孝恭等人讨伐他。在出发前,李孝恭与将士们一起宴会,命令取水,结果水变成了血,在座的人都吓得脸色苍白,但李孝恭却镇定自若地说:‘〔祸福没有固定的来源,都是由人的行为所召来的。〕不要怀疑,这是辅公佑要首级示众的征兆。’于是他喝干了那杯血,众人的心才安定下来。

在此之前,贼军将领在险要之地设防,邀请李孝恭的军队交战,但李孝恭坚守营垒不出战,用奇兵切断敌人的粮道。贼军饥饿,在夜晚向李孝恭的营地发起攻击,但李孝恭仍然坚定地卧床不起。第二天,他派出瘦弱的士兵去挑战贼军,同时另外挑选了一些骑兵作为预备队。

不久,瘦弱的士兵被击退,贼军追击并且嚣张,这时遇到了祖尚,双方进行了激烈的战斗,结果贼军被打败。赵郡王李孝恭乘胜追击,攻破了贼军的另一阵地,辅公佑逃得无路可走,被追击的骑兵生擒〔江南地区因此被平定〕。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九卷-人战-注解

战:指战争,古代军事行动。

人:此处指士兵或军队,也泛指参与战争的人。

推人士:推举有才能的人,指选拔人才。

破妖祥:破除妖魔鬼怪的象征,比喻消除不吉利的征兆。

牙旗:古代军队的旗帜,常用于指挥。

杯酒变血:比喻事情发生意外,变得不吉利。

麾杆毁折:指挥棒的折断,象征军队指挥的失败。

主将:军队中的最高指挥官。

顺讨逆:顺应正义讨伐叛逆。

直伐曲:直接攻击邪恶势力。

贤击愚:用贤能的人去打击愚昧的人。

法:法则,规则。

禁祥去疑:禁止迷信,消除疑虑。

至死无所之:直到死也不会改变,形容决心坚定。

唐武德六年:唐朝武德六年,即公元623年。

辅公佑:唐朝初年的一位叛乱将领。

诏:皇帝的命令。

赵郡王李孝恭:唐朝的赵郡王,名叫李孝恭,曾任唐朝将领。

宴集:宴会聚会。

忽变为血:突然变成血色,比喻事情发生突变。

授首:指被敌人斩首。

坚壁不出:坚守壁垒,不出战。

奇兵:出其不意的军队。

绝其粮道:切断敌人的粮食供应线。

羸兵:瘦弱的士兵,此处指故意引诱敌人的小股部队。

骑裨:骑兵副将。

俄而:不久之后。

却:退却。

追北且嚣:追击并大声喧哗,形容敌人气势汹汹。

祖尚:古代将领的名字。

薄战:激烈的战斗。

穷走:逃亡到无路可走的地步。

追骑生擒之:追击的骑兵生擒了他。

江南悉平:江南地区全部平定。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九卷-人战-评注

凡战,所谓人者,推人士而破妖祥也。

此句开篇点明战争的本质,强调战争是人力与妖祥的对抗。‘人’在此处指代英勇的将士,‘妖祥’则象征着邪恶的势力。‘推人士’意味着通过选拔和培养人才来战胜邪恶,体现了古代军事思想中的人才观。

行军之际,或枭集牙旗,或杯酒变血,或麾杆毁折,唯主将决之。

此句描绘了行军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诡异现象,如旗帜被枭集、酒杯中的酒变血、麾杆折断等。这些现象通常被视为不祥之兆,但‘唯主将决之’表明,只有主将的决断才能化解这些疑虑,突出了主将的智慧和胆识。

若以顺讨逆,以直伐曲,以贤击愚,皆无疑也。

此句进一步阐述了战争的正义性,主张以顺从正义的一方讨伐逆叛的一方,以正直之道战胜邪恶,以贤能之士击败愚昧之徒。这种观点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仁义观念,强调了战争中的道德原则。

法曰:‘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

此句引用了法家的观点,主张禁止迷信,消除疑虑,即使面临死亡也要坚守正道。这体现了法家强调法治、反对迷信的思想。

唐武德六年,辅公佑反,诏赵郡王李孝恭等讨之。

此句讲述了唐朝武德六年,辅公佑反叛的历史事件,以及皇帝下诏赵郡王李孝恭等将领讨伐辅公佑的背景。

将发,与将士宴集,命取水,忽变为血,在座皆失色,孝恭自若曰:‘祸福无门,唯人所召。毋疑,此乃公佑授首之征也。’遂饮而尽之,众心为安。

此段描述了李孝恭在出征前,面对水变血这一诡异现象时的冷静应对。他引用‘祸福无门,唯人所召’的成语,表明一切祸福都是由人自己招致的,从而稳定了军心。

先是,贼将拒险邀战,孝恭坚壁不出,以奇兵绝其粮道。贼饥,夜薄李营,孝恭坚卧不动。

此段描写了李孝恭在战术上的运用,他采取坚守不出、以奇兵断敌粮道的策略,使得敌军因饥饿而夜袭,但他仍然保持冷静,坚守阵地。

明日,以羸兵扣贼营挑战,别选骑裨以待。俄而羸兵却,贼追北且嚣,遇祖尚,薄战,遂败。

此段讲述了李孝恭在战术上的巧妙安排,他派出羸弱的士兵挑战敌军,同时派遣精锐骑兵等待时机。在敌军追击时,与祖尚会合,进行决战,最终取得胜利。

赵郡王乘胜破其别阵,辅公佑穷走,追骑生擒之,江南悉平。

此段描述了李孝恭乘胜追击,生擒辅公佑,最终平定了江南的战事。这体现了李孝恭的军事才能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九卷-人战》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191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