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百战奇略》的作者不详,流传较广,可能是唐代的军事家李靖,或者其他军事学者的总结。李靖是唐代著名的将领,他在许多重大战役中展现出高超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是当时军事学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年代:成书于唐代。
内容简要:《百战奇略》是一本以总结战争经验为主的兵法书,包含了大量关于战争谋略、兵员调配、战术运用等方面的内容。书中提到的“兵贵神速”便是这本书的核心之一,强调在战争中迅速、果断的决策。全书分为多个章节,涵盖了从兵员组织到战争策略的各个方面,通过李靖等人物的实际战例,展示了如何利用地理、天气、敌情等因素来制定作战计划。与其他兵法书不同的是,《百战奇略》不仅讨论了理论,还详细说明了实际战役中的应用技巧,给后世军事理论研究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三卷-骄战-原文
凡敌人强大,未能必取,须当卑辞厚礼,以骄其志。候其有隙可乘,一举可破。
法曰:‘卑而骄之。’
蜀将关羽北伐,擒魏将于禁,围曹仁于樊。
吴将吕蒙在陆口称疾,诣建业,陆逊往见之,谓曰:‘关羽接境,如何远下,后不堪忧也!’
蒙曰:‘诚如来言,然我病笃。’
逊曰:‘羽矜其功,骄气凌铄于人。〔始有大功,意骄志逸,但务北进,无嫌于我。〕又相闻病,必益无备。今出其不意,自可擒制。若见至尊,宜好为计。’
蒙曰:‘羽素勇猛,既难与敌,且已据荆州,恩信大布,兼始有功,胆气益坚,未易图也。’
蒙至都,权问:‘卿病,谁可代者?’
蒙对曰:‘陆逊虑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而未有远名,非羽所忌,无复是过。若用之,当令外自韬隐,内察形便,然后可克。’
权乃召逊,拜偏将军右都督代蒙。
逊至陆口,书与羽曰:‘前承观衅而动,以律行师,小举大克,亦何巍巍!敌国败绩,利在同盟,闻庆抚节,相遂席卷,共奖王纲。某不敏,受任来西,延慕光尘,思禀良规。’
又曰:‘于禁等见获,遐迩欣叹,以为将军之勋足以长世,虽畴昔晋文城濮之师,淮阴拔赵之略,蔑以尚之。闻徐晃等步骑驻旌,窥望麾葆。操猾虏也,忿不思难,恐潜增众,以逞其心。虽云师老,犹有骁悍。且战捷之后,常苦轻敌,古术军胜弥警,愿将军广为方针,以全独克。某书生疏迟,忝所不堪,嘉邻威德,乐自倾尽,虽未合策,犹可怀也。〔傥明注仰,有以察之。〕’
羽览书有谦下之意,遂大安,无复所嫌。
逊具启状,陈其可擒之要。
权乃潜军而上,使逊与吕蒙为前部,至,即克公安、南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三卷-骄战-译文
每当敌人强大,不能保证一定能取胜时,就应该用谦卑的语言和丰厚的礼物来使他们骄傲,等待他们露出破绽,然后一举击败他们。兵法上讲:‘用谦卑来骄纵他们。’
蜀将关羽北伐时,擒获了魏将于禁,并围困了曹仁在樊城。吴将吕蒙在陆口称病,前往建业,陆逊去见他说:‘关羽已经逼近边界,为什么还要远行,后面的形势让人担忧啊!’吕蒙说:‘确实如您所说,但我病得很重。’陆逊说:‘关羽自恃有功,骄傲自满,一开始立了大功,就更加骄傲,只想着北进,对我们并不在意。而且听说他生病了,一定更加没有防备。现在出其不意,自然可以擒获他。如果见到君主,应该好好策划。’吕蒙说:‘关羽一向勇猛,难以对付,他已经占据了荆州,恩德信义广布,再加上他刚刚立功,胆气更加坚定,不容易对付。’吕蒙到都城后,孙权问他:‘你病了,谁可以代替你?’吕蒙回答说:‘陆逊考虑深远,才能可以承担重任,观察他的计划,最终可以重用。而且他没有远大的名声,关羽不会忌惮他,也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地方。如果使用他,应该让他表面上隐藏自己的才能,内部观察形势,然后才能取胜。’孙权于是召见陆逊,任命他为偏将军右都督,代替吕蒙。陆逊到陆口后,写信给关羽说:‘之前看到机会就行动,按照军法行事,小规模行动却取得大胜利,也是何等的威风!敌国战败,对我们有利,听到胜利的消息,一起庆祝,共同支持国家的纲纪。我虽然不才,但接受了任命来到西部,仰慕您的风采,希望学习您的良规。’又说:‘于禁等人被俘,远近的人都为之欢欣,认为将军的功勋足以流芳百世,即使是过去的晋文公在城濮之战,淮阴侯韩信攻下赵国的策略,也比不上您。听说徐晃等人率领步兵和骑兵驻扎在那里,窥视着您的军旗。曹操狡猾,愤怒而不考虑困难,恐怕会暗中增加兵力,以满足他的野心。虽然军队疲惫,但仍有勇猛之将。而且战争胜利之后,常常苦于轻敌,古代的兵法说,军队胜利后更加要警惕,希望将军广泛制定计划,以保全胜利。我是个书生,行动迟缓,感到惭愧,但我赞美您的威德,愿意竭尽所能,虽然我们的策略不完全一致,但仍然值得怀念。’关羽看了信后,觉得关羽谦虚有礼,于是非常安心,不再有疑虑。陆逊详细报告了擒获关羽的关键策略。孙权于是秘密进军,派陆逊和吕蒙作为先锋,到达后立即攻克了公安和南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三卷-骄战-注解
卑辞厚礼:用谦卑的语言和丰厚的礼物,表示尊敬和顺从,常用于向强者表示敬意或求和。
骄其志:使对方骄傲自满,失去警惕。
法曰:按照兵法或兵书所说。
卑而骄之:兵法之一,意指通过卑躬屈膝来激怒敌人,使其骄傲自满,从而在敌人放松警惕时趁机取胜。
蜀将关羽:蜀汉的名将关羽,以勇猛和忠诚著称。
北伐:指向北方进行军事征战。
擒魏将于禁:关羽在北伐中俘获了魏国将领于禁。
围曹仁于樊:关羽在樊城围困了魏国将领曹仁。
吴将吕蒙:东吴的名将吕蒙,以智谋和勇猛著称。
陆口:地名,位于今湖北省。
称疾:假装生病,以避开某种场合或任务。
诣建业:到建业(今南京)去。
陆逊:东吴的名将陆逊,以智谋和军事才能著称。
矜其功:自夸其功绩。
意骄志逸:心气高傲,志向过高。
务北进:专注于向北进军。
无嫌于我:不对我产生敌意。
相闻病:听说我生病。
益无备:更加不加防备。
擒制:捉拿制服。
至尊:指最高统治者,如皇帝。
荆州: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湖北省西部。
恩信大布:恩惠和信誉广泛传播。
始有大功:刚开始有大的功绩。
胆气益坚:胆量和气魄更加坚定。
未易图也:不容易对付。
都:国都,指东吴的都城。
偏将军:古代军职,低于将军但高于校尉。
右都督:古代军职,负责军事指挥。
公安:地名,位于今湖北省西部。
南郡:地名,位于今湖北省西部。
延慕光尘:仰慕光辉事迹。
思禀良规:想要听取好的策略。
晋文城濮之师:晋文公在城濮之战中的军队,是古代著名战例。
淮阴拔赵之略:淮阴侯韩信在攻打赵国时的策略,也是古代著名战例。
蔑以尚之:没有可以超过的。
步骑驻旌:步兵和骑兵停下旗帜,准备战斗。
操猾虏也:曹操是一个狡猾的敌人。
忿不思难:愤怒而不考虑困难。
潜增众:秘密增加兵力。
师老:军队疲劳。
骁悍:勇猛强悍。
轻敌:轻视敌人。
军胜弥警:军队胜利后更加需要警惕。
方针:战略或计划。
独克:独自取胜。
不敏:不聪明,不机智。
受任来西:接受任命来到西部。
光尘:光辉事迹。
良规:好的策略。
傥明注仰:如果能够明察秋毫。
察之:观察它。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三卷-骄战-评注
此段古文出自《三国志》,描绘了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吕蒙与陆逊共同策划,以智取胜关羽的故事。以下是对这段古文的逐行赏析。
‘凡敌人强大,未能必取,须当卑辞厚礼,以骄其志。候其有隙可乘,一举可破。法曰:“卑而骄之。”’此句体现了古代军事策略中的心理战术。‘卑辞厚礼’意在通过谦卑的态度和丰厚的礼物来激怒敌人,使其骄傲自满,从而在敌人松懈时给予致命一击。‘卑而骄之’的策略,既是对敌人心理的洞察,也是对自身智谋的自信。
‘蜀将关羽北伐,擒魏将于禁,围曹仁于樊。’此句点明了故事的背景,关羽的北伐行动使得魏国将领于禁被擒,曹仁被围,显示了关羽的勇猛和蜀军的强势。
‘吴将吕蒙在陆口称疾,诣建业,陆逊往见之,谓曰:“关羽接境,如何远下,后不堪忧也!”’吕蒙假装生病,实际上是为了麻痹关羽,而陆逊的言辞则是对关羽行动的深入分析和预测,显示出吴国将领的智谋。
‘蒙曰:“羽矜其功,骄气凌铄于人。〔始有大功,意骄志逸,但务北进,无嫌于我。〕又相闻病,必益无备。今出其不意,自可擒制。’蒙的分析深刻揭示了关羽的骄傲和轻敌,为后续的计谋提供了依据。
‘蒙至都,权问:“卿病,谁可代者?”蒙对曰:“陆逊虑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此句展现了吕蒙对陆逊的信任和对其才能的认可,同时也反映了吴国对人才的重视。
‘权乃召逊,拜偏将军右都督代蒙。逊至陆口,书与羽曰:“前承观衅而动,以律行师,小举大克,亦何巍巍!敌国败绩,利在同盟,闻庆抚节,相遂席卷,共奖王纲。’陆逊的书信是对关羽的恭维,实则是在试探关羽的反应,同时也是对吴国战略的巧妙运用。
‘羽览书有谦下之意,遂大安,无复所嫌。’关羽看到陆逊的书信后,感到安心,没有再对吴国产生疑虑,这显示了陆逊在心理战术上的成功。
‘逊具启状,陈其可擒之要。权乃潜军而上,使逊与吕蒙为前部,至,即克公安、南郡。’此句描述了陆逊和吕蒙的军事行动,他们成功地利用了关羽的骄傲和轻敌,最终取得了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