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七卷-水战

作者: 《百战奇略》的作者不详,流传较广,可能是唐代的军事家李靖,或者其他军事学者的总结。李靖是唐代著名的将领,他在许多重大战役中展现出高超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是当时军事学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年代:成书于唐代。

内容简要:《百战奇略》是一本以总结战争经验为主的兵法书,包含了大量关于战争谋略、兵员调配、战术运用等方面的内容。书中提到的“兵贵神速”便是这本书的核心之一,强调在战争中迅速、果断的决策。全书分为多个章节,涵盖了从兵员组织到战争策略的各个方面,通过李靖等人物的实际战例,展示了如何利用地理、天气、敌情等因素来制定作战计划。与其他兵法书不同的是,《百战奇略》不仅讨论了理论,还详细说明了实际战役中的应用技巧,给后世军事理论研究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七卷-水战-原文

凡与敌战,或岸边为阵,或水上泊舟,皆谓之水战。

若近水为阵者,须去水稍远,一则诱敌使渡,一则示敌无疑。

我欲必战,勿近水迎敌,恐其不得渡;我欲不战,则拒水阻之,使敌不得济。

若敌率兵渡水来战,可于水边伺其半济而击之,则利。

法曰:‘涉水半渡可击。’

汉郦生说齐下之,齐王日与生纵酒为乐,而罢守备。

蒯通说信,遂渡河,袭破齐。

齐王以郦生卖己,烹之,而走高密,请救于楚。

楚遣龙且将兵救齐。

或〔说龙且〕曰:‘汉兵远来,其锋难当,齐、楚自居其地,兵易败散。不如深壁,令齐王使其信臣招所亡城,闻其王在,楚来救,必反汉。汉兵客居,其势无所食,可不战而擒也。’

龙且曰:‘吾知韩信为人,易与耳。今若救齐不战而降之,有何功?若战而胜,齐半可得。’

遂进兵与汉军夹潍水而阵。

信夜使人囊沙壅水上流,旦渡击且,佯败走。

龙且喜曰:‘吾固知信怯。’

遂追之。

信使人决壅囊,水大至,且军大半不得渡,即击,杀且。

〔龙且〕水东军散走,〔齐王广〕亡去〔。

信遂追北至城阳,皆虏楚卒〕

遂平齐。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七卷-水战-译文

凡是与敌人交战,无论是岸上布阵还是水上停泊船只,都叫做水战。如果是在靠近水的地方布阵,应该离水稍微远一些,一方面是为了诱使敌人过河,另一方面是为了向敌人展示没有埋伏。如果我们想要决战,就不要靠近水边迎敌,以免敌人无法过河;如果我们不想战斗,就用水阻拦敌人,让他们无法过河。如果敌人率领军队过河来战,我们可以在他们过河一半的时候在水边攻击他们,这样是有利的。兵法上说:‘敌人涉水过河一半时可以攻击。’

汉朝的郦生说服齐王投降,齐王每天都和郦生饮酒作乐,放松了守备。蒯通说服韩信,于是韩信渡过河,袭击并攻破了齐国。齐王因为郦生背叛了自己,就把他煮了,然后逃到高密,向楚国求救。楚国派遣龙且率领军队来救齐国。有人对龙且说:‘汉军远道而来,他们的锋芒难以抵挡,齐、楚各自在自己的土地上,军队容易溃败。不如深挖战壕,让齐王让他的亲信大臣去收复失地,听说国王在这里,楚国来救,他们一定会反汉。汉军是客军,他们的势力无处可吃,可以不用战斗就捉住他们。’龙且说:‘我知道韩信的为人,很容易对付。现在如果我们救齐但不战斗就让他们投降,那有什么功绩?如果我们战斗并获胜,齐国的半壁江山就可以得到。’于是他进军与汉军在潍水两边布阵。韩信在夜间派人用沙袋堵塞河水上游,第二天渡河攻击龙且,假装失败逃跑。龙且很高兴地说:‘我本来就知道韩信胆小。’于是追击他们。韩信派人打开堵塞的沙袋,河水大增,龙且的军队大部分无法过河,韩信趁机攻击,杀死了龙且。龙且水东的军队散乱逃跑,齐王田广逃走。韩信于是向北追击到城阳,俘虏了楚军士兵,最终平定了齐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七卷-水战-注解

水战:指在水上进行的战斗,包括岸边设阵和船上作战。在中国古代,水战是一种重要的战术,尤其在南方水网密布的地区。

诱敌使渡:通过战术手段引导敌人过河,以便在敌人过河时进行攻击,利用地形和河流的天然障碍。

示敌无疑:向敌人展示自己没有疑虑,以迷惑敌人,使其放松警惕。

必战:坚决进行战斗。

拒水阻之:用河流作为障碍,阻止敌人过河。

济:渡河。

涉水半渡可击:在敌人渡河到一半时进行攻击,这是古代兵法中的一种战术,利用敌人处于不利的境地。

汉郦生:指汉初的谋士郦食其,他曾劝说齐王刘肥投降汉朝。

齐王日与生纵酒为乐,而罢守备:齐王刘肥每天与郦生饮酒作乐,放松了防备。

蒯通:汉初的谋士,曾劝说韩信攻打齐国。

信:指韩信,西汉初期的杰出军事家和政治家。

袭破齐:韩信袭击并攻破齐国。

烹之:将人活活煮死,是一种残酷的刑罚。

高密:地名,当时齐王逃往此处。

楚:指楚国,当时的一个诸侯国。

龙且:楚将,曾率军救援齐国。

深壁:加固壁垒,指加强防御。

信臣:信任的臣子。

亡城:被敌人攻占的城市。

反汉:背叛汉朝,投靠楚国。

客居:在异乡居住,指汉军远离本土作战。

囊沙壅水上流:用沙袋堵塞河水上游,以阻止水流。

佯败走:假装败退,以引诱敌人追击。

决壅囊:破坏堵塞河水的沙袋。

北至城阳:向北追击至城阳,即现在的山东省境内。

虏楚卒:俘虏楚军士兵。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七卷-水战-评注

此段古文描述了古代水战的战术策略,以及战国时期齐汉之间的战争故事。以下是对每行内容的赏析:

凡与敌战,或岸边为阵,或水上泊舟,皆谓之水战。—此句概括了水战的定义,强调了水战的地域特征,即岸边或水上。水战因其特殊性,需要特别的战术和策略。

若近水为阵者,须去水稍远,一则诱敌使渡,一则示敌无疑。—此句阐述了水战中的阵法布局,指出在近水布阵时,应适当远离水面,以此诱使敌人渡河,同时也向敌人展示自己的信心和决心。

我欲必战,勿近水迎敌,恐其不得渡;我欲不战,则拒水阻之,使敌不得济。—此句进一步说明了水战中的战术选择,根据不同的战略意图,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

若敌率兵渡水来战,可于水边伺其半济而击之,则利。法曰:“涉水半渡可击。”—此句提出了水战中的攻击时机,即在敌人渡河到一半时进行攻击,这是水战中的经典战术。

汉郦生说齐下之,齐王日与生纵酒为乐,而罢守备。—此句讲述了汉将郦生游说齐王,使其放松警惕,放弃了守备。

蒯通说信,遂渡河,袭破齐。齐王以郦生卖己,烹之,而走高密,请救于楚。—此句描述了蒯通游说韩信,韩信听从建议渡河袭击齐国,齐王怀疑郦生背叛自己,将其烹杀,并向楚国求救。

楚遣龙且将兵救齐。或〔说龙且〕曰:“汉兵远来,其锋难当,齐、楚自居其地,兵易败散。不如深壁,令齐王使其信臣招所亡城,闻其王在,楚来救,必反汉。汉兵客居,其势无所食,可不战而擒也。”—此句反映了楚将龙且接到的建议,即采取守势,等待汉军粮草不济时再出击。

龙且曰:“吾知韩信为人,易与耳。今若救齐不战而降之,有何功?若战而胜,齐半可得。”—此句展示了龙且的自信和决心,他认为韩信容易对付,因此选择战斗而非投降。

遂进兵与汉军夹潍水而阵。信夜使人囊沙壅水上流,旦渡击且,佯败走。—此句描述了韩信的战术,夜间用沙袋堵塞河流,次日渡河攻击龙且,然后假装败退。

龙且喜曰:“吾固知信怯。”遂追之。信使人决壅囊,水大至,且军大半不得渡,即击,杀且。—此句表现了龙且的轻敌,他因为韩信的假装败退而高兴,结果中了韩信的计。

〔龙且〕水东军散走,〔齐王广〕亡去〔。信遂追北至城阳,皆虏楚卒〕,遂平齐。—此句总结了韩信的胜利,他追击敌军至城阳,俘虏了楚军,最终平定了齐国。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七卷-水战》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1876.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