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一卷-谋战

作者: 《百战奇略》的作者不详,流传较广,可能是唐代的军事家李靖,或者其他军事学者的总结。李靖是唐代著名的将领,他在许多重大战役中展现出高超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是当时军事学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年代:成书于唐代。

内容简要:《百战奇略》是一本以总结战争经验为主的兵法书,包含了大量关于战争谋略、兵员调配、战术运用等方面的内容。书中提到的“兵贵神速”便是这本书的核心之一,强调在战争中迅速、果断的决策。全书分为多个章节,涵盖了从兵员组织到战争策略的各个方面,通过李靖等人物的实际战例,展示了如何利用地理、天气、敌情等因素来制定作战计划。与其他兵法书不同的是,《百战奇略》不仅讨论了理论,还详细说明了实际战役中的应用技巧,给后世军事理论研究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一卷-谋战-原文

凡敌始有谋,我从而攻之,使彼计穷而屈服。

法曰:‘上兵伐谋。’

春秋时,晋平公欲伐齐,使范昭往观齐国之政。

齐景公觞之。

酒酣,范昭请君之樽酌。

公曰:‘寡人之樽进客。’

范昭已饮,晏子撤樽,更为酌。

范昭佯醉,不悦而起舞,谓太师曰:‘我欲成周之乐,能为我奏,吾为舞之。’

太师曰:‘瞑臣不习。’

范昭出,景公曰:‘晋,大国也。来观吾政,今子怒大国之使者,将奈何?’

晏子曰:‘范昭非陋于礼者,今将惭吾国,臣故不从也。’

太师曰:‘夫成周之乐,天子之乐也,惟人主舞之。今范昭人臣,而欲舞天子之乐,臣故不为也。’

范昭归报晋平公曰:‘齐未可伐,臣欲辱其君,晏子知之;臣欲犯其礼,太师识之。’

仲尼〔闻之〕曰:‘不越樽俎之间,而折冲于千里之外,晏子之谓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一卷-谋战-译文

敌人一开始有计谋,我们就去攻打他们,让他们计策用尽而屈服。兵法上说:‘上等的军事行动是挫败敌人的计谋。’

春秋时期,晋平公想要攻打齐国,派范昭去观察齐国的政治状况。齐景公设宴款待他。酒喝到兴起时,范昭请求景公的酒杯来喝酒。景公说:‘我的酒杯是给客人喝的。’范昭喝完后,晏子撤走酒杯,重新为他斟酒。范昭假装喝醉了,不高兴地起身跳舞,对太师说:‘我想跳周朝的宫廷舞蹈,你能为我演奏吗?我会跟着跳舞。’太师说:‘我是瞎子,不熟悉这些。’范昭离开后,景公说:‘晋国是大国,他们派人来看我们的政治,现在你却让大国使者生气了,怎么办呢?’晏子说:‘范昭并不懂礼节,现在他想让我们国家丢脸,我就不给他酒喝。’太师说:‘周朝的宫廷舞蹈是天子才能跳的舞蹈,现在范昭是臣子,却想跳天子的舞蹈,所以我才不为他演奏。’范昭回到晋国后向晋平公报告说:‘齐国现在还不能攻打,我想羞辱他们的君主,晏子看穿了;我想违反他们的礼节,太师也看出来了。’孔子听说这件事后说:‘不越过酒席的界限,就能在千里之外挫败敌人的计划,这就是晏子的智慧。’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一卷-谋战-注解

敌:敌人,指敌对的国家或势力。

谋:计谋,策略,指敌人的计划和打算。

攻之:攻打,指采取行动对付敌人。

计穷:计策用尽,指敌人的策略被破解或无法继续。

屈服:屈服,指敌人放弃抵抗,接受失败。

法:法则,规律,这里指军事策略的原则。

上兵伐谋:上等的用兵方法是先攻破敌人的计谋,出自《孙子兵法》,强调以智取胜。

春秋:古代中国历史时期,指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

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的国君。

齐: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

范昭: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此处的范昭是晋平公派去观察齐国的使者。

觞之:设酒宴款待。

酒酣:酒喝得畅快,酒兴正浓。

君之樽:国君的酒杯。

进客:献给客人。

晏子:春秋时期齐国的著名政治家、外交家。

撤樽:撤去酒杯。

佯醉:假装醉酒。

不悦:不高兴。

起舞:跳舞。

太师:古代官名,指乐官,此处的太师是齐国的乐官。

成周之乐:周朝的宫廷音乐,是天子专用的音乐。

人主:君主,这里指国君。

折冲:折断战车,比喻不战而胜。

千里之外:指远离战场,比喻在战略上取得胜利。

仲尼:即孔子,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一卷-谋战-评注

此段古文出自《左传》,讲述了春秋时期晋平公欲伐齐,派范昭前往观察齐国之政的故事。从专业角度出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赏析。

首先,这段文字体现了古代军事策略中的‘上兵伐谋’。‘凡敌始有谋,我从而攻之,使彼计穷而屈服’这句话,揭示了战争中的智谋与策略的重要性。晋平公欲伐齐,并非直接出兵,而是先派使者观察,这本身就是一种智谋的体现。

其次,范昭的行为是典型的间谍手段。他通过觥筹交错之机,试图探查齐国的政治状况。而齐景公的应对则显示了齐国的政治智慧和外交手腕。范昭请齐景公之樽酌,齐景公回应‘寡人之樽进客’,这既体现了君臣之礼,又巧妙地拒绝了范昭的要求。

再次,晏子的应对策略展现了其机智和忠诚。面对范昭的挑衅,晏子没有直接发怒,而是通过撤樽和太师的解释,巧妙地化解了范昭的企图。晏子知道范昭的目的是为了辱齐,因此他故意不遵从范昭的要求,以示对齐国的尊重。

此外,太师的话‘夫成周之乐,天子之乐也,惟人主舞之’体现了古代中国对礼制的重视。在古代,音乐和舞蹈是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天子才有资格表演天子之乐。太师拒绝为范昭演奏,正是基于对礼制的尊重。

最后,孔子对晏子的评价‘不越樽俎之间,而折冲于千里之外’是对晏子智慧和策略的高度赞扬。晏子通过小小的樽俎之礼,避免了可能发生的战争,体现了其深远的政治眼光和卓越的外交才能。

综上所述,这段古文不仅展现了古代军事策略和外交手腕,还体现了古代中国对礼制的重视,以及智谋和忠诚在政治斗争中的重要性。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战奇略-第一卷-谋战》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186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