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百家姓的作者无确切记载,最早版本一般认为成书于宋代。它并非由一位作者创作,而是将中国常见姓氏按音韵编排而成。这本书的编纂主要是为了方便记忆,属于民间流传的文化典籍,是中国儿童学习姓氏的启蒙书。
年代:约成书于宋代。
内容简要:《百家姓》包含了中国常见的五百多个姓氏,按音韵排列,便于儿童记忆。它不仅记录了姓氏的来源,还展现了许多姓氏背后的家族文化。书中的姓氏从“赵、钱、孙、李”开始,到“鱼、唐、阎、董”等,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这些姓氏广泛流传。百家姓不仅仅是一个姓氏汇编,它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家族传承与文化传统。它长时间以来是中国儿童启蒙的基础教材,对于家族历史的传承、文化认同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鱼-原文
历史来源1、出自子姓,是商汤的后裔,以祖字为氏。
春秋时,宋襄公的弟弟公子目夷字子鱼。
宋襄公想当中原霸主,约会齐、楚等国在盂会盟,临行前子鱼说:“楚人不讲信用,我们应该带军队作警卫。”
宋襄公却认为已约好大家都不带军队,不听劝告,结果在会上被楚人扣留。
子鱼逃回宋国,组织宋人抵抗,迫使楚王放回襄公。
不久宋、楚两国又在泓水交战,子鱼劝襄公趁楚军半渡而击,襄公认为这样作不道德,不同意。
等楚军一切准备就绪,弱小的宋军就吃了败仗。
战后子鱼批评襄公说:“打仗就应当尽一切办法战胜敌人。假如你在作战时要讲仁义,那只有投降了。”
子鱼的后世子孙有一支以祖父的字为姓,称鱼姓。
2、出自他姓所改。
唐代时,鲜卑族人大将军尚可孤,拜唐朝监军鱼朝恩为养父,并改名为鱼智德,他的后代相传也有姓鱼的,为冒姓鱼氏。
家族名人鱼侃:明朝永乐年间进士,历任开封知府,为人光明正大,铁面无私,秉公执法。
当时人们称他“包老”,将他比作包公。
鱼朝恩:唐朝人。
宝应时领军迎代宗于华阴。
封为天下观军容、宣尉、处置使,专领神策军。
势倾朝野,滥杀无辜,籍没资产,积财钜万,代宗恨其跋扈,缢杀之。
鱼玄机:唐朝女诗人,长安人。
她于长安咸宜观出家为道,与温庭筠等以诗篇相赠答。
后因杀侍婢绿翘而被处死。
著有《鱼玄机诗》。
鱼崇谅:宋朝人。
幼能属文,仕后唐为陕州司马,后晋时拜翰林学士,以文章著称。
太宗时授金紫光禄大夫,兵部侍郎。
隋朝有名将鱼俱罗,唐代有女诗人鱼玄机,宋代有御使中丞鱼周恂。
迁徙分布(缺)
鱼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鱼姓现在罕见,但提起唐代著名的女道士兼女诗人鱼玄机,或许很多人都知道。
鱼姓源于子姓,其始祖是春秋时宋襄公的弟弟子鱼。
子鱼足智多谋,常为宋襄公出谋划策,但宋襄公却儒腐古板,常吃败仗。
宋、楚之间的泓水之战,子鱼劝襄公趁楚军渡河之际进攻敌人,襄公不从,待楚军渡过泓水,子鱼又劝襄公趁楚军阵势未列、立足未稳之际击退敌人,襄公仍不从,襄公认为照子鱼的说法打仗对敌人太不讲仁义了,可想而知,宋军最终一败涂地。
襄公因此成为国人的笑柄,而子鱼论战却因此名垂青史,子孙后代从此为其家族的荣耀,以其名为氏,是为鱼氏。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鱼-译文
历史来源1:出自子姓,是商汤的后裔,以祖字为姓。春秋时期,宋国国君宋襄公的弟弟,名叫公子目夷,字子鱼。宋襄公想要成为中原的霸主,约请了齐、楚等国在盂地会盟,临行前子鱼劝告说:‘楚人是不讲信用的,我们应该带着军队作为警卫。’但宋襄公认为已经约好大家都不带军队,没有听从子鱼的劝告,结果在会上被楚人扣留。子鱼逃回宋国,组织宋人抵抗,迫使楚王放回宋襄公。不久后,宋、楚两国又在泓水交战,子鱼再次劝告襄公趁楚军半渡河时进攻,但襄公认为这样做不道德,不同意。等到楚军一切准备就绪,弱小的宋军就吃了败仗。战后子鱼批评襄公说:‘打仗就应该想尽一切办法战胜敌人。如果你在作战时还要讲究仁义,那只有投降了。’子鱼的后代子孙中有一支以祖父的字为姓,称为鱼姓。
出自他姓所改。唐代时,鲜卑族的大将军尚可孤,拜唐朝的监军鱼朝恩为养父,并改名为鱼智德,他的后代也有姓鱼的,是为了冒充鱼姓。
家族名人鱼侃:明朝永乐年间考中进士,历任开封知府,为人正直无私,铁面无私,公正执法。当时人们称他为‘包老’,把他比作包拯。鱼朝恩:唐朝人。在宝应年间领军到华阴迎接代宗,被封为天下观军容、宣尉、处置使,专门统领神策军。权势极大,滥杀无辜,没收财产,积累了大量财富,代宗恨他跋扈,将他吊死。鱼玄机:唐朝的女诗人,长安人。她在长安咸宜观出家为道士,与温庭筠等人以诗歌相互赠答。后来因为杀害侍女绿翘而被处死。著有《鱼玄机诗》。鱼崇谅:宋朝人。年幼时就能写文章,后来在唐朝担任陕州司马,后晋时被封为翰林学士,以文章著称。太宗时被封为金紫光禄大夫,兵部侍郎。隋朝有名将鱼俱罗,唐代有女诗人鱼玄机,宋代有御使中丞鱼周恂。
迁徙分布(缺):鱼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被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鱼姓现在比较罕见,但提到唐代著名的女道士兼女诗人鱼玄机,或许很多人都知道。鱼姓源于子姓,其始祖是春秋时期宋国国君宋襄公的弟弟子鱼。子鱼足智多谋,常常为宋襄公出谋划策,但宋襄公却古板守旧,经常打败仗。宋、楚之间的泓水之战,子鱼劝告襄公趁楚军渡河之际进攻敌人,襄公不听,等到楚军渡过泓水,子鱼再次劝告襄公趁楚军阵势未列、立足未稳之际击退敌人,襄公仍然不听,襄公认为按照子鱼的说法打仗对敌人太不仁义了,可以想见,宋军最终大败。襄公因此成为国人的笑柄,而子鱼的论战却因此名垂青史,子孙后代从此为其家族的荣耀,以其名为姓,这就是鱼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鱼-注解
子姓:子姓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姓氏,起源于夏朝,是夏朝皇室的姓氏。商汤灭夏后,其子孙以祖字为姓,形成了子姓。子姓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很多古代帝王和贵族都出自子姓。
商汤:商汤,名汤,是中国商朝的开国君主,公元前1600年左右建立商朝,结束了夏朝的统治。商汤以仁德著称,被后人尊为圣君。
宋襄公:宋襄公,名兹父,是春秋时期宋国的君主,公元前650年至公元前637年在位。他试图通过外交手段成为中原霸主,但多次失败。
公子目夷:公子目夷,即子鱼,是宋襄公的弟弟,以字子鱼著称。他在宋襄公的决策中多次提出正确的建议,但往往不被采纳。
盂会盟:盂会盟,指宋襄公在盂地与齐、楚等国举行会盟,试图通过外交手段成为中原霸主的事件。
楚人:楚人,指楚国的居民,楚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强国,位于今天的湖北、湖南一带。
泓水之战:泓水之战,是春秋时期宋国与楚国之间的一场著名战役,发生在公元前638年。宋国在这场战役中失败。
仁义:仁义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重要概念,指仁爱和正义,强调道德和伦理的重要性。
百家姓:百家姓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姓氏分类,将姓氏分为一百个姓氏,代表了当时社会上较为常见的姓氏。
鱼姓:鱼姓是中国的一个姓氏,源出于子姓和改姓。其中,以子姓起源的鱼姓最为著名,源自春秋时期宋国的子鱼。
鱼朝恩:鱼朝恩,唐朝人,曾任监军,因势倾朝野而被代宗缢杀。
鱼玄机:鱼玄机,唐朝女诗人,以诗篇著称,因杀侍婢绿翘而被处死。
鱼俱罗:鱼俱罗,隋朝名将,以军事才能著称。
鱼周恂:鱼周恂,宋代御使中丞,以文章著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鱼-评注
历史来源1的赏析:
此段古文讲述了鱼姓的起源,首先介绍了鱼姓的来源之一是商汤的后裔,以祖字为姓,体现了姓氏的传承与家族的延续。接着,通过春秋时期宋襄公与子鱼的对话,展现了子鱼的智谋与宋襄公的儒腐,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复杂局势。子鱼对楚人的警惕,以及宋襄公的固执己见,最终导致了宋国的失败,这一情节深刻揭示了战争中的智谋与仁义之间的矛盾。
子鱼在宋楚泓水之战中的劝谏,体现了他对战争的深刻理解和对胜利的渴望,但宋襄公的仁义观却导致了他对子鱼建议的忽视,最终导致了宋国的失败。这一情节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的残酷性。
子鱼的后世子孙以祖父的字为姓,称鱼姓,这一姓氏的传承也体现了家族对子鱼智谋的尊敬和纪念。
历史来源2的赏析:
此段古文介绍了鱼姓的另一个来源,即唐代鲜卑族大将军尚可孤改姓鱼,这一情节反映了唐朝时期民族融合的特点,以及姓氏的多样性和流动性。
家族名人鱼的赏析:
鱼侃作为明朝的进士,历任开封知府,其光明正大、铁面无私的形象,被比作包公,体现了鱼姓家族在历史上的正面形象。
鱼朝恩的赏析:
鱼朝恩作为唐朝的人物,其领军迎代宗、封为天下观军容等事迹,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和权势。然而,他滥杀无辜、积财钜万的行为,也暴露了他的跋扈和贪婪,最终被代宗缢杀。
鱼玄机的赏析:
鱼玄机作为唐朝的女诗人,其出家为道、与温庭筠等以诗篇相赠答的经历,展现了她的文学才华和人生经历。然而,她因杀侍婢绿翘而被处死,这一悲剧性结局也反映了唐朝时期社会风气的复杂。
鱼崇谅的赏析:
鱼崇谅作为宋朝的人物,其幼能属文、仕后唐为陕州司马等事迹,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政治才能。
迁徙分布的赏析:
鱼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现在罕见,但鱼玄机等历史人物仍然为人们所熟知,这反映了鱼姓家族在历史上的影响力和文化传承。
鱼姓的起源和家族名人的事迹,展现了鱼姓家族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底蕴,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历史风貌和人物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