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百家姓的作者无确切记载,最早版本一般认为成书于宋代。它并非由一位作者创作,而是将中国常见姓氏按音韵编排而成。这本书的编纂主要是为了方便记忆,属于民间流传的文化典籍,是中国儿童学习姓氏的启蒙书。
年代:约成书于宋代。
内容简要:《百家姓》包含了中国常见的五百多个姓氏,按音韵排列,便于儿童记忆。它不仅记录了姓氏的来源,还展现了许多姓氏背后的家族文化。书中的姓氏从“赵、钱、孙、李”开始,到“鱼、唐、阎、董”等,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这些姓氏广泛流传。百家姓不仅仅是一个姓氏汇编,它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家族传承与文化传统。它长时间以来是中国儿童启蒙的基础教材,对于家族历史的传承、文化认同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饶-原文
历史来源饶氏起源说法甚众,约略有列表四种说法:出自姜姓,以封邑名为氏。
[《姓氏辨证》载,战国时期,赵悼襄王封长安君于饶(今河北省饶阳一带),长安君的后代子孙以祖上封邑为姓,称为饶姓。
亦出自姜姓,也以封邑名为氏。据《古今姓氏书辩证》载,战国时期,齐国有大夫封于饶(今山东省青州市境内)。其子孙遂以封邑为姓氏,称为饶姓。
望族出自平阳、临川。
出自妫姓,舜帝之后裔,以国名为氏。舜帝本为姚姓,因居妫汭而得妫姓。
舜帝一系主支姓氏历经多次变迁,夏代和商代商均、虞遂为正朔。
据《姓源》载:“姚舜之后。舜的支裔取饶为部落名,后为氏。”
又据《百家姓考略》载,商代以商均的支子受封于饶国,其后代以国名为氏,亦称饶氏。
出自尧姓,尧帝之后裔,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灭商,分封诸侯,追思元圣,周武王封地给帝尧后人23世“京”(字子京),在蓟(今北京附近)。
其子“理”迁移到山西平阳,其子孙后代以祖上谥号为姓,称平阳尧氏。
至秦灭六国,尧姓家族为逃战祸,从此子孙散迁天下,54世尧萱从自平阳徙居江西鄱阳(古饶州,今属江西),后迁临川(今抚州)。
到56世尧濙时为西汉,汉宣帝刘询即位,刘询本名“刘病已”,即位后改名“询”,下诏全国要避帝名“询”之讳,如把姓“荀”的改姓“孙”。
尧濙任当朝京兆尉,同朝御史大夫魏相上奏皇上,说尧濙虽是上古唐尧的嫡系后代,但帝尧乃上古五帝之一,百圣至圣,尧濙也应该避讳,
于是汉宣帝就在“尧”的左边加一个“食”旁,就变成了“饶”(后来简化为“饶”),赐尧濙改姓“饶”,为饶姓始祖,擢升为太傅,并下诏全国,要求天下凡姓“尧”的均改姓“饶”。
家族名人饶威:汉朝山东人,官拜鲁阴太守,有惠政,得吏民之心。
饶景:五代时期山东淄水人,是吴越钱鏐麾下大将,累有防御之功。
饶节:宋代高僧。挂锡灵隐,晚年主持襄阳之天宁寺。有《倚松老人集》。陆游称其为“诗僧第一”。
饶鲁:宋代大学者。就是著名的“双峰先生”,江西馀干人,品端学粹,潜心圣学,以致知力行为本,四方聘讲者相踵相接,曾建“朋来馆”以居学者,春风化雨,遍及天下。
饶介:元代书法家,卒于元顺帝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字介之,自号华盖山樵,亦曰醉翁。江西省临川(今抚州)人。活动于元·至正(1341-1368)年间。元末自翰林应奉出佥江浙廉访司事。张士诚居吴时,曾为淮南行省,参知政事。能诗工书,书法宗张旭、怀素,上追“二王”,飘逸奔放,圆转畅朗,秀媚多姿。明代书家宋克出其门下。又李日华《六研斋笔记》评其书为“圆劲畅朗,神追大令(王献之)”。书迹有《杂诗帖》、《琴珍帖》、《仿四家书》等。有《右丞集》。《中峰幻住像偈卷》,又名《赠僧幻住诗帖》。书于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纸本墨迹,行草书。纵26.3厘米,横109.1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石渠宝笈三编》著录。从这幅作品中,可窥见到饶介是极追慕王献之书风的书家。在他的书法作品中,继承了五代整齐、妍美、媚趣的书风,又渗入了自己的感情色彩。融入怀素笔意,使其作品挥洒自如,又不失规矩。此诗帖行、草相杂,清劲圆利,气脉酣畅。闻杂章草,颇添古气;参差错落,任性恣意;构字内敛,行笔内纵,精聚又神远,堪称佳作。饶介书传授给明初宋克,从此幅中已窥见宋克书先兆,用笔气象,十分相类似。
饶瑄:明代学者。少时好驰马试剑,弱冠习星历算数、山经地志、九流百家之书。为文俊洁有程法。
饶位、饶伸:江西省饶州人,在明神宗万历年间的朝廷上,也分别高官厚禄,扬名显亲。饶位曾累官至工部右侍郎,饶伸则官拜刑部侍郎,并辑有浩博的《学海》六百余卷,据说,他们的母亲活到一百岁时,两兄弟先后以侍养告归,荣耀之至。
饶礼:江西省饶州南城人,是明成祖永乐年间的名吏,历任浙江道监察御史及河南左布政使,为政宽恕,深受老百姓的爱戴。
饶钦:明代安徽省祁门人,也是天顺年间一位刚介清谨,民俗为之丕变的好官。
饶延年:宋代学者。为陆九渊弟子,陆九渊夸他胸襟开阔。以经学著称,隐居不仕,轻财好义,乡人德之。
饶子仪:宋代学者。曾从胡瑗受经,力学不倦,杜门著书,王安石多所论荐皆不仕。世业春秋,潜心经学,理欲之辨甚严,尝揭圣贤法言于轩槛以自警,晚年迁居父墓之侧,时与门人子弟倘徉原野间,班荆剖论,缓步行歌,悠然自得。
饶之初:明代湖北省广济人,于出知孟县时,是一位问民疾苦的好官。
饶敬承:明代湖北省蒲圻人,于出知宾州时,曾歼灭当时为害地方的八寨瑶贼。
饶天民:明代中书舍人。嘉靖进士,官至河南道御史。弹劾郭勋,议论河套,寻按苏松,奏表节义。为名御史。
饶震元:明代安徽省旌德人,不但于万历年间官拜绵州知州,而且是一位很有成就的书法家。画宗小米,被誉为“悠然绝尘”。
饶廷选:字枚臣,福建侯官人。以行伍洊升千总。道光中,从剿台湾有功,擢守备。从水师提督窦振彪出洋擒海盗,擢漳州营都司。迁游击,治匪无株连,得民心。咸丰三年,奉檄赴诏安治械斗,而潮州会匪袭漳州,伏兵於城中突起,镇道皆遇害。廷选闻变,间道驰还,号召乡民千馀,城民应之。贼遁,旋复大至。廷选率乡团固守,迭战破贼,擒贼首谢厚等,遂署漳州镇总兵。外剿内抚,期年始平。总督王懿德荐其才可大用,四年,授贵州安义镇总兵,留署福建陆路提督。五年,粤匪陷广信,浙江戒严。廷选赴援,扼衢州。寻楚军克广信,贼知浙境有备,走徽州。六年,贼酋杨辅清复图广信以扰浙。广信兵仅数百,知府沈葆桢驰书告急。廷选方驻甲玉山,曰:“贼得广信,则玉山不守,而浙危矣。”值大雨水涨,驶舟急行,抵广信。贼已至城西太平桥,初谍城中无兵,及见旌旗,贼为夺气。廷选所部仅千馀人,屡出奇击贼。既而贼大至,部将毕定邦、赖高翔皆勇敢,献计曰:“今贼不知我虚实,以我能战,后路必有大兵。若稍退,贼追我,且立荆当速决死战。”廷选用其言,明日开城奋击,自晨至日暮,毁其长围,军声大振。越二日,贼引去,赐号西林巴图鲁。闽、浙大吏与江西督防者不慊,檄廷选速回师保浙。廷选待接防兵至始行,广信民感其义。
迁徙分布饶姓自得姓至今已有超过2,200年历史。饶姓的迁分路线始于河北饶阳(众多起源之一),继而是江西省饶州,再南迁福建、广东。有些因为华南地区山多田少,还迁往台湾一带。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饶-译文
关于饶姓的历史来源,有众多说法,大约有四种主要的说法:饶姓出自姜姓,是以封地的名字作为姓氏的。[《姓氏辨证》记载,在战国时期,赵悼襄王将长安君封在饶地(现在河北省的饶阳一带),长安君的后代子孙以祖先封地的名字作为姓氏,称为饶姓。也有说法称饶姓同样出自姜姓,也是以封地的名字作为姓氏的。[《古今姓氏书辩证》记载,战国时期,齐国有大夫被封在饶地(现在山东省的青州市境内)。他的子孙便以封地的名字作为姓氏,称为饶姓。望族出自平阳和临川。出自妫姓,是舜帝的后裔,以国名作为姓氏。舜帝原本姓姚,因为居住在妫汭地区而得到妫姓。舜帝这一支的姓氏经历了多次变迁,夏代和商代时商均和虞遂是正宗。据《姓源》记载:‘姚舜的后代。舜的分支选择饶作为部落名,后来成为姓氏。’又据《百家姓考略》记载,商代时商均的分支被封在饶国,后代以国名作为姓氏,也称为饶姓。出自尧姓,是尧帝的后裔。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灭商,分封诸侯,追念元圣,周武王封地给帝尧的后人23世的‘京’(字子京),在蓟(现在北京附近)。他的儿子‘理’迁移到山西平阳,他的子孙后代以祖先的谥号为姓,称为平阳尧氏。到秦灭六国时,尧姓家族为了逃避战乱,从此子孙散居天下,54世的尧萱从平阳迁移到江西鄱阳(古饶州,现在属于江西),后来又迁到临川(现在抚州)。到56世的尧濙时,已经是西汉时期,汉宣帝刘询即位,刘询原名‘刘病已’,即位后改名‘询’,下诏全国要避讳帝名‘询’,比如把姓‘荀’的改为姓‘孙’。尧濙当时担任京兆尉,同朝的御史大夫魏相上奏皇上,说尧濙虽然是上古唐尧的直系后代,但帝尧是上古五帝之一,是百圣至圣,尧濙也应该避讳,于是汉宣帝就在‘尧’的左边加上一个‘食’旁,就变成了‘饶’(后来简化为‘饶’),赐给尧濙改姓‘饶’,成为饶姓的始祖,并提升他为太傅,并下诏全国,要求天下所有姓‘尧’的人都改姓‘饶’。
家族名人饶威:汉朝时期山东人,官至鲁阴太守,以仁政得到官吏和百姓的拥护。饶景:五代时期山东淄水人,是吴越钱鏐麾下的大将,多次有防御功绩。饶节:宋代高僧。曾在灵隐寺挂锡,晚年主持襄阳的天宁寺。著有《倚松老人集》。陆游称他为‘诗僧第一’。饶鲁:宋代大学者。即著名的‘双峰先生’,江西馀干人,品德端正,学问深厚,专心致志于圣贤之学,以至于知识和行为以本为重,四方邀请讲学的人络绎不绝,曾建立‘朋来馆’供学者居住,如春风化雨,遍布天下。饶介:元代书法家,于元顺帝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去世。字介之,自号华盖山樵,也称醉翁。江西省临川(今抚州)人。活跃于元至正年间(1341-1368)。元末自翰林应奉出佥江浙廉访司事。张士诚居吴时,曾担任淮南行省参知政事。能诗善书,书法继承张旭、怀素,上追‘二王’,笔法飘逸奔放,圆转流畅,形态优美。明代书家宋克是他的弟子。李日华在《六研斋笔记》中评价他的书法为‘圆劲流畅,神似大令(王献之)’。他的书法作品有《杂诗帖》、《琴珍帖》、《仿四家书》等。著有《右丞集》。《中峰幻住像偈卷》,又名《赠僧幻住诗帖》。作于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纸本墨迹,行草书。纵26.3厘米,横109.1厘米。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石渠宝笈三编》有著录。从这幅作品中,可以看出饶介非常崇拜王献之的书法风格。在他的书法作品中,继承了五代的整齐、优美、情趣的书风,又融入了自己的感情色彩。融入怀素笔意,使作品挥洒自如,又不失规矩。此诗帖行、草相杂,清劲圆利,气脉流畅。闻杂章草,增添古意;参差错落,任性而为;构字内敛,行笔内纵,精练又神远,堪称佳作。饶介的书艺传授给了明初的宋克,从这幅作品中已可见宋克的书法先兆,用笔气象,十分相似。饶瑄:明代学者。少年时喜欢骑马试剑,成年后学习天文历算、山经地志、九流百家之书。写文章才华横溢,有章法。饶位、饶伸:江西省饶州人,在明神宗万历年间的朝廷上,也分别担任高官厚禄,名声显赫。饶位曾官至工部右侍郎,饶伸则官至刑部侍郎,并编纂了浩瀚的《学海》六百余卷,据说,他们的母亲活到一百岁时,两兄弟先后以侍养告老还乡,荣耀至极。饶礼:江西省饶州南城人,是明成祖永乐年间的名吏,历任浙江道监察御史及河南左布政使,为政宽厚,深受百姓爱戴。饶钦:明代安徽省祁门人,也是天顺年间一位刚正不阿、清正廉洁的好官。饶延年:宋代学者。是陆九渊的弟子,陆九渊称赞他胸怀开阔。以经学著称,隐居不仕,轻财好义,乡人敬佩他。饶子仪:宋代学者。曾从胡瑗学经,勤学不倦,闭门著书,王安石多次推荐他,但他都不愿出仕。他致力于春秋学,专心研究经学,对理欲之辨十分严格,曾在轩槛上贴上圣贤法言以自勉,晚年迁居父亲墓旁,时常与门人子弟在郊野间漫步,讨论学问,悠然自得。饶之初:明代湖北省广济人,在担任孟县知县时,是一位关心民生的好官。饶敬承:明代湖北省蒲圻人,在担任宾州知州时,曾剿灭为害地方的八寨瑶贼。饶天民:明代中书舍人。嘉靖进士,官至河南道御史。弹劾郭勋,议论河套,不久后巡视苏松,上奏表明节义,是著名的御史。饶震元:明代安徽省旌德人,不仅在万历年间官至绵州知州,而且是一位很有成就的书法家。画风继承小米,被誉为‘悠然绝尘’。饶廷选:字枚臣,福建侯官人。由行伍晋升为千总。道光年间,因剿灭台湾海盗有功,升为守备。随水师提督窦振彪出洋捉拿海盗,升任漳州营都司。后升任游击,治理匪患不株连,深得民心。咸丰三年,奉命前往诏安平息械斗,而潮州会党袭击漳州,伏兵在城中突然发动,镇道官员皆遇害。廷选得知变故,急忙返回,号召乡民一千余人,城民纷纷响应。贼兵退去,不久又大规模进攻。廷选率领乡团坚守,连续作战,击败贼兵,生擒贼首谢厚等人,遂代理漳州镇总兵。外剿内抚,一年后才平定。总督王懿德推荐他才能可用,咸丰四年,任命他为贵州安义镇总兵,留任福建陆路提督。咸丰五年,粤匪攻陷广信,浙江戒严。廷选前往支援,扼守衢州。不久楚军攻克广信,贼兵知道浙江有准备,逃往徽州。咸丰六年,贼首杨辅清再次图谋攻占广信以骚扰浙江。广信兵力仅有数百人,知府沈葆桢急忙写信告急。廷选当时驻扎在甲玉山,说:‘贼兵如果攻占广信,那么玉山就不能守卫,浙江就危险了。’正值大雨洪水上涨,他迅速乘船前往广信。贼兵已到达城西太平桥,起初侦察得知城中没有军队,等到看到旗帜,贼兵士气大减。廷选所部兵力仅有千余人,多次出奇兵攻击贼兵。不久贼兵大举到来,部将毕定邦、赖高翔都十分勇敢,献计说:‘现在贼兵不知道我们的虚实,如果我们能战,后路必然有大军。如果我们稍微撤退,贼兵追击我们,我们就立即决一死战。’廷选采纳了他们的建议,第二天打开城门奋击,从早晨到傍晚,摧毁了贼兵的长围,军声大振。过了两天,贼兵撤退,被赐予‘西林巴图鲁’称号。福建、浙江的大官和江西的防守官员都不满意,命令廷选迅速回师保卫浙江。廷选等到接防的军队到来才开始行动,广信的百姓感激他的义举。
迁徙分布:饶姓自得姓至今已有超过2200年历史。饶姓的迁徙路线始于河北饶阳(众多起源之一),继而是江西省饶州,再向南迁至福建、广东。有些因为华南地区山多田少,还迁往台湾一带。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饶-注解
饶氏:饶姓是中国的一个古老姓氏,起源有多种说法。主要来源有出自姜姓、出自妫姓、出自尧姓等,因封邑或国名为姓。
姜姓:姜姓是中国古老的姓氏之一,起源于远古时期的炎帝神农氏。
封邑:封邑是指古代君主赐予诸侯或功臣的土地和人民,作为其封地的象征。
长安君:长安君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一个封号,此处指被封于长安的君王。
平阳:平阳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临汾市一带。
临川:临川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江西省抚州市。
妫姓:妫姓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姓氏,起源于远古时期的帝喾,舜帝是其后裔。
舜帝:舜帝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五帝之一,因其德行高尚而受到后人的尊敬。
姚姓:姚姓是中国的一个古老姓氏,起源于远古时期的黄帝族。
商均:商均是中国古代商朝的一个人物,是商汤的后代。
虞遂:虞遂是中国古代商朝的一个人物,是商汤的后代。
姓源:《姓源》是一部关于姓氏起源的书籍。
百家姓考略:《百家姓考略》是一部关于姓氏的书籍。
尧姓:尧姓是中国的一个古老姓氏,起源于远古时期的帝尧。
周武王:周武王是周朝的开国君主,公元前1046年灭商建立周朝。
京兆尉:京兆尉是古代官职,负责京兆地区的治安。
御史大夫:御史大夫是古代官职,负责监察官员的行为。
刘询:刘询是西汉时期的皇帝,即汉宣帝。
谥号:谥号是对已故帝王、贵族、大臣等的尊称,通常是根据其生前的德行或事迹来定的。
元圣:元圣是对古代圣贤的尊称,意指道德高尚、智慧超群的人。
汉朝: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由汉高祖刘邦建立,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
山东:山东,位于中国东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省份,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
官拜:官拜,指被任命为某个官职。
鲁阴太守:鲁阴,古地名,指今山东省莒县一带;太守,古代地方行政长官。
惠政:惠政,指施行仁政,使百姓得到好处的政治措施。
吏民:吏民,指官员和百姓。
五代:五代(907年—96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指唐朝灭亡后,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
吴越:吴越,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国家,位于今浙江一带。
钱鏐:钱鏐,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建立者。
大将:大将,指军队中的高级将领。
防御之功:防御之功,指在防御战争中取得的功绩。
宋代:宋代(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
高僧:高僧,指佛教中的高德大僧。
灵隐:灵隐,指灵隐寺,是中国佛教名寺之一。
襄阳:襄阳,古地名,指今湖北省襄阳市。
天宁寺:天宁寺,指位于襄阳的佛教寺庙。
《倚松老人集》:《倚松老人集》,指饶节的作品集。
陆游:陆游,南宋著名诗人。
诗僧第一:诗僧第一,指在诗僧中排名第一。
大学者:大学者,指学识渊博的学者。
双峰先生:双峰先生,指饶鲁的别称。
江西:江西,位于中国东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省份。
江西馀干:江西馀干,指今江西省上饶市馀干县。
朋来馆:朋来馆,指饶鲁建立的学者居住地。
元:元(1271年—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由蒙古族建立。
元顺帝:元顺帝,即元惠宗,元朝的最后一位皇帝。
元至正:元至正,指元朝顺帝的年号(1341年—1368年)。
翰林:翰林,指古代官署名,负责起草皇帝的诏令等。
江浙廉访司:江浙廉访司,指元朝时期的一个地方行政机构。
参知政事:参知政事,指古代官职,相当于副宰相。
张旭:张旭,唐代著名书法家。
怀素:怀素,唐代著名书法家。
二王:二王,指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和王献之。
宋克:宋克,明代书法家。
李日华:李日华,明代文学家。
六研斋笔记:六研斋笔记,李日华的著作。
石渠宝笈三编:石渠宝笈三编,中国古代书画著录。
行草书:行草书,中国书法的一种书体,介于行书和草书之间。
明:明(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
书家:书家,指书法艺术家。
明代书家:明代书家,指明代时期的书法家。
宋克出其门下:宋克出其门下,指宋克是饶介的弟子。
李日华《六研斋笔记》:李日华《六研斋笔记》,指李日华的《六研斋笔记》。
浩博的《学海》六百余卷:浩博的《学海》六百余卷,指饶位编撰的《学海》。
侍养告归:侍养告归,指辞官回家照顾父母。
明成祖永乐:明成祖永乐,指明朝第二位皇帝朱棣的年号(1403年—1424年)。
浙江道监察御史:浙江道监察御史,指明朝时期的监察官。
河南左布政使:河南左布政使,指明朝时期的官员。
安徽祁门:安徽祁门,指今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
天顺年间:天顺年间,指明朝第七位皇帝朱祁镇的天顺年号(1457年—1464年)。
陆九渊:陆九渊,南宋哲学家。
经学:经学,指研究儒家经典学问的学问。
胡瑗:胡瑗,宋代哲学家。
王安石: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春秋:春秋,指古代的史书,也泛指历史。
班荆剖论:班荆剖论,指坐在荆棘上讨论问题,比喻不拘小节。
广济:广济,指今湖北省武穴市。
孟县:孟县,指今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
蒲圻:蒲圻,指今湖北省赤壁市。
宾州:宾州,指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
瑶贼:瑶贼,指瑶族地区的盗贼。
中书舍人:中书舍人,指古代官职,负责处理文书。
嘉靖:嘉靖,指明朝第九位皇帝朱厚熜的年号(1522年—1566年)。
河南道御史:河南道御史,指明朝时期的监察官。
郭勋:郭勋,明代官员。
河套:河套,指黄河弯曲地带。
苏松:苏松,指今江苏省苏州市和松江区。
旌德:旌德,指今安徽省宣城市旌德县。
绵州:绵州,指今四川省绵阳市。
小米:小米,指中国北方的一种粮食作物。
福建侯官:福建侯官,指今福建省福州市。
行伍:行伍,指军队。
台湾:台湾,指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个岛屿。
粤匪:粤匪,指广东地区的盗贼。
广信:广信,指今江西省上饶市。
潮州会匪:潮州会匪,指广东潮州地区的盗贼。
漳州:漳州,指今福建省漳州市。
械斗:械斗,指用武器互相攻击的战斗。
西林巴图鲁:西林巴图鲁,指一种荣誉称号。
闽浙大吏:闽浙大吏,指福建和浙江的官员。
江西督防者:江西督防者,指江西的军事防御官员。
徽州:徽州,指今安徽省黄山市。
杨辅清:杨辅清,指明朝末年的反明将领。
衢州:衢州,指今浙江省衢州市。
玉山:玉山,指今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
大雨水涨:大雨水涨,指大雨造成的水位上涨。
长围:长围,指敌人围攻的阵地。
西林:西林,指今云南省西林县。
福建陆路提督:福建陆路提督,指明朝时期的军事官员。
浙江戒严:浙江戒严,指浙江地区实行军事戒严。
粤匪陷广信:粤匪陷广信,指广东的盗贼攻陷了广信。
沈葆桢:沈葆桢,清代官员。
旌旗:旌旗,指军队的旗帜。
毕定邦:毕定邦,明代将领。
赖高翔:赖高翔,明代将领。
荆当速决死战:荆当速决死战,指立即进行决战。
赐号西林巴图鲁:赐号西林巴图鲁,指被赐予西林巴图鲁的称号。
闽、浙大吏:闽、浙大吏,指福建和浙江的官员。
檄廷选速回师保浙:檄廷选速回师保浙,指命令廷选迅速撤回军队保卫浙江。
广信民感其义:广信民感其义,指广信的百姓感激他的义举。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饶-评注
家族名人饶威:汉朝山东人,官拜鲁阴太守,有惠政,得吏民之心。此句展现了饶威的为政之道,以惠政得民心,体现了儒家‘仁政’思想。
饶景:五代时期山东淄水人,是吴越钱鏐麾下大将,累有防御之功。饶景作为武将,以防御之功著称,彰显了古代武将的忠诚与勇猛。
饶节:宋代高僧。挂锡灵隐,晚年主持襄阳之天宁寺。有《倚松老人集》。陆游称其为‘诗僧第一’。饶节作为高僧,不仅佛法高深,且诗歌成就卓越,体现了文人僧侣的双重身份。
饶鲁:宋代大学者。就是著名的‘双峰先生’,江西馀干人,品端学粹,潜心圣学,以致知力行为本,四方聘讲者相踵相接,曾建‘朋来馆’以居学者,春风化雨,遍及天下。饶鲁作为学者,以品端学粹著称,体现了宋代儒学盛行的社会背景。
饶介:元代书法家,卒于元顺帝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字介之,自号华盖山樵,亦曰醉翁。江西省临川(今抚州)人。活动于元·至正(1341-1368)年间。元末自翰林应奉出佥江浙廉访司事。张士诚居吴时,曾为淮南行省,参知政事。能诗工书,书法宗张旭、怀素,上追‘二王’,飘逸奔放,圆转畅朗,秀媚多姿。明代书家宋克出其门下。又李日华《六研斋笔记》评其书为‘圆劲畅朗,神追大令(王献之)’。书迹有《杂诗帖》、《琴珍帖》、《仿四家书》等。有《右丞集》。《中峰幻住像偈卷》,又名《赠僧幻住诗帖》。书于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纸本墨迹,行草书。纵26.3厘米,横109.1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石渠宝笈三编》著录。从这幅作品中,可窥见到饶介是极追慕王献之书风的书家。在他的书法作品中,继承了五代整齐、妍美、媚趣的书风,又渗入了自己的感情色彩。融入怀素笔意,使其作品挥洒自如,又不失规矩。此诗帖行、草相杂,清劲圆利,气脉酣畅。闻杂章草,颇添古气;参差错落,任性恣意;构字内敛,行笔内纵,精聚又神远,堪称佳作。饶介书传授给明初宋克,从此幅中已窥见宋克书先兆,用笔气象,十分相类似。饶介的书法作品,融合了古代书法大家的风格,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为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饶瑄:明代学者。少时好驰马试剑,弱冠习星历算数、山经地志、九流百家之书。为文俊洁有程法。饶瑄作为学者,少年时期即展现出广泛的学识和才华,体现了明代文人的修养。
饶位、饶伸:江西省饶州人,在明神宗万历年间的朝廷上,也分别高官厚禄,扬名显亲。饶位曾累官至工部右侍郎,饶伸则官拜刑部侍郎,并辑有浩博的《学海》六百余卷,据说,他们的母亲活到一百岁时,两兄弟先后以侍养告归,荣耀之至。饶位和饶伸作为明代官员,以高官厚禄和学识渊博著称,体现了明代官场与学术的紧密联系。
饶礼:江西省饶州南城人,是明成祖永乐年间的名吏,历任浙江道监察御史及河南左布政使,为政宽恕,深受老百姓的爱戴。饶礼作为明代名吏,以宽恕为政,深受百姓爱戴,体现了古代官员的仁政思想。
饶钦:明代安徽省祁门人,也是天顺年间一位刚介清谨,民俗为之丕变的好官。饶钦作为明代好官,以刚介清谨著称,体现了古代官员的清廉与正直。
饶延年:宋代学者。为陆九渊弟子,陆九渊夸他胸襟开阔。以经学著称,隐居不仕,轻财好义,乡人德之。饶延年作为宋代学者,以经学著称,体现了宋代儒学的传承与发展。
饶子仪:宋代学者。曾从胡瑗受经,力学不倦,杜门著书,王安石多所论荐皆不仕。世业春秋,潜心经学,理欲之辨甚严,尝揭圣贤法言于轩槛以自警,晚年迁居父墓之侧,时与门人子弟倘徉原野间,班荆剖论,缓步行歌,悠然自得。饶子仪作为宋代学者,以潜心经学著称,体现了宋代儒学的严谨与自律。
饶之初:明代湖北省广济人,于出知孟县时,是一位问民疾苦的好官。饶之初作为明代好官,以问民疾苦著称,体现了古代官员的民本思想。
饶敬承:明代湖北省蒲圻人,于出知宾州时,曾歼灭当时为害地方的八寨瑶贼。饶敬承作为明代官员,以剿灭贼寇著称,体现了古代官员的忠诚与勇敢。
饶天民:明代中书舍人。嘉靖进士,官至河南道御史。弹劾郭勋,议论河套,寻按苏松,奏表节义。为名御史。饶天民作为明代名御史,以弹劾贪官、议论国事著称,体现了古代官员的正义与担当。
饶震元:明代安徽省旌德人,不但于万历年间官拜绵州知州,而且是一位很有成就的书法家。画宗小米,被誉为‘悠然绝尘’。饶震元作为明代官员和书法家,以书法成就著称,体现了明代书法艺术的繁荣。
饶廷选:字枚臣,福建侯官人。以行伍洊升千总。道光中,从剿台湾有功,擢守备。从水师提督窦振彪出洋擒海盗,擢漳州营都司。迁游击,治匪无株连,得民心。咸丰三年,奉檄赴诏安治械斗,而潮州会匪袭漳州,伏兵於城中突起,镇道皆遇害。廷选闻变,间道驰还,号召乡民千馀,城民应之。贼遁,旋复大至。廷选率乡团固守,迭战破贼,擒贼首谢厚等,遂署漳州镇总兵。外剿内抚,期年始平。总督王懿德荐其才可大用,四年,授贵州安义镇总兵,留署福建陆路提督。五年,粤匪陷广信,浙江戒严。廷选赴援,扼衢州。寻楚军克广信,贼知浙境有备,走徽州。六年,贼酋杨辅清复图广信以扰浙。广信兵仅数百,知府沈葆桢驰书告急。廷选方驻甲玉山,曰:‘贼得广信,则玉山不守,而浙危矣。’值大雨水涨,驶舟急行,抵广信。贼已至城西太平桥,初谍城中无兵,及见旌旗,贼为夺气。廷选所部仅千馀人,屡出奇击贼。既而贼大至,部将毕定邦、赖高翔皆勇敢,献计曰:‘今贼不知我虚实,以我能战,后路必有大兵。若稍退,贼追我,且立荆当速决死战。’廷选用其言,明日开城奋击,自晨至日暮,毁其长围,军声大振。越二日,贼引去,赐号西林巴图鲁。闽、浙大吏与江西督防者不慊,檄廷选速回师保浙。廷选待接防兵至始行,广信民感其义。饶廷选作为明代将领,以勇猛善战著称,体现了古代将领的忠诚与智谋。
迁徙分布饶姓自得姓至今已有超过2,200年历史。饶姓的迁分路线始于河北饶阳(众多起源之一),继而是江西省饶州,再南迁福建、广东。有些因为华南地区山多田少,还迁往台湾一带。饶姓的迁徙分布,体现了古代人口迁徙的规律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