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阮

作者: 百家姓的作者无确切记载,最早版本一般认为成书于宋代。它并非由一位作者创作,而是将中国常见姓氏按音韵编排而成。这本书的编纂主要是为了方便记忆,属于民间流传的文化典籍,是中国儿童学习姓氏的启蒙书。

年代:约成书于宋代。

内容简要:《百家姓》包含了中国常见的五百多个姓氏,按音韵排列,便于儿童记忆。它不仅记录了姓氏的来源,还展现了许多姓氏背后的家族文化。书中的姓氏从“赵、钱、孙、李”开始,到“鱼、唐、阎、董”等,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这些姓氏广泛流传。百家姓不仅仅是一个姓氏汇编,它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家族传承与文化传统。它长时间以来是中国儿童启蒙的基础教材,对于家族历史的传承、文化认同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阮-原文

历史来源

「阮」源出 ;

以国名爲氏。

据《姓谱》及《通志·氏族略》记载,阮氏,爲商代诸侯小国,在岐山,渭水之间(甘肃泾川县)。子孙以国名「阮」爲氏。

家族名人

阮瑀(?~212)

字符瑜,三国魏陈留人(今河南省陈留县)。善于章表书记,与陈琳齐名,军国书檄,多出自二人之手,爲建安七子之一。

阮籍 (210~263)

字嗣宗,阮瑀之子,三国时魏尉氏人,爲竹林七贤之一。有隽才,性放诞,好老庄而嗜酒,反名教,旷达不拘礼俗。因遭时多忌,故藉酒自废,以避祸患。官至兵部校尉,人称爲阮步兵。因有贤名,世称爲大阮,与其侄阮咸齐名。着有咏怀诗八十余篇、达庄论、大人先生传等。

阮咸

字仲容,生卒年不详,三国时魏国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东南)人,阮籍之侄。性任达不拘,长于音律。唐代流行的琴曲三峡流泉相传爲他的作品。擅长弹奏直项琵琶。爲竹林七贤之一。

地望分布

河南陈留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阮-译文

历史来源:

‘阮’这个姓氏的来源;

是以国名作为姓氏的。根据《姓谱》和《通志·氏族略》的记载,阮姓起源于商代的一个小诸侯国,位于岐山和渭水之间(现在的甘肃泾川县)。这个国家的后代以国名‘阮’作为自己的姓氏。

家族名人:

阮瑀(?~212):

字瑜,是三国时期魏国陈留人(现在的河南省陈留县)。他擅长写章表和书信,与陈琳齐名,许多军国书檄都出自他们之手,是建安七子之一。

阮籍(210~263):

字嗣宗,是阮瑀的儿子,三国时期魏国尉氏人,是竹林七贤之一。他才华横溢,性格放纵不羁,喜欢老庄思想并且酷爱饮酒,反对名教,不拘礼俗。因为时代的原因遭遇很多忌恨,所以借酒消愁,以躲避灾祸。他官至兵部校尉,被人称为阮步兵。因为他的贤名,世人称他为‘大阮’,与他的侄子阮咸齐名。著有咏怀诗八十余篇、达庄论、大人先生传等。

阮咸:

字仲容,生卒年不详,是三国时期魏国陈留尉氏(现在的河南开封东南)人,阮籍的侄子。他性格放纵不拘,擅长音律。唐代流行的琴曲《三峡流泉》相传是他的作品。他擅长弹奏直项琵琶。也是竹林七贤之一。

地望分布:

河南陈留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阮-注解

阮:阮,古代国名,后成为姓氏。据《姓谱》及《通志·氏族略》记载,阮氏起源于商代诸侯小国,位于岐山和渭水之间,今甘肃泾川县一带。子孙以国名‘阮’为姓。

姓谱:《姓谱》是中国古代记载姓氏起源和发展的书籍,是研究姓氏的重要文献。

通志·氏族略:《通志》是南宋郑樵编纂的一部综合性百科全书,其中的《氏族略》部分专门记载和解释各种姓氏的起源和演变。

商代: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约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以其都城位于河南安阳的殷墟而闻名。

诸侯小国:诸侯小国是指周代分封制度下,由周王分封的较小的封国。

岐山:岐山位于今陕西省岐山县,是古代周人的发祥地之一。

渭水:渭水是黄河的一级支流,流经今陕西省,是古代重要的水系。

甘肃泾川县:甘肃泾川县位于今甘肃省东部,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章表书记:章表书记是古代文体之一,用于向上级或朝廷呈报事情或表达意见。

建安七子:建安七子是东汉末年一群著名的文学家,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以文学成就著称。

竹林七贤:竹林七贤是指三国时期魏晋时期七位著名的文人,包括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以崇尚自然、不拘礼法而著称。

老庄:老庄是指道家学派中的两位重要人物老子(李耳)和庄子(庄周),他们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名教:名教是指儒家所倡导的礼教、道德规范等,强调社会秩序和个人道德。

兵部校尉:兵部校尉是古代官职,负责军事训练和管理。

步兵:步兵是指以步兵为主的军队,此处指阮籍的官职。

地望分布:地望分布是指姓氏或家族在地理上的分布情况。

陈留郡:陈留郡是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河南省东部,是阮氏家族的重要发源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阮-评注

历史来源部分,首先提到了‘阮’这一姓氏的起源,源自于商代的一个诸侯小国。这里的‘源出’一词,强调了姓氏的传承与历史的渊源,表明阮姓的根深蒂固。‘以国名爲氏’这一表述,揭示了姓氏与国家、地缘的关系,反映了古代社会以地缘为纽带的社会结构。‘据《姓谱》及《通志·氏族略》记载’这句话,说明了阮姓的来源有文献记载可考,增强了其历史信实的程度。‘在岐山,渭水之间(甘肃泾川县)’这一地理描述,具体指出了阮国所在的位置,为后世研究阮姓的历史提供了地理坐标。

家族名人部分,首先介绍了阮瑀,字字符瑜,是三国时期魏国的人物。‘善于章表书记’说明他在文辞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与陈琳齐名’表明他在当时的文坛上有着很高的地位。‘军国书檄,多出自二人之手’反映了他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影响力。‘为建安七子之一’则将他置于文学史的重要位置,凸显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接下来介绍了阮籍,字嗣宗,是阮瑀之子,也是竹林七贤之一。‘有隽才,性放诞,好老庄而嗜酒’这一描述,突出了阮籍的个性特点,即才情出众、性格豁达、崇尚道家思想,且对酒有特别的喜好。‘反名教,旷达不拘礼俗’表明他对于传统的名教有所反叛,追求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因遭时多忌,故藉酒自废,以避祸患’说明了他因政治上的压力而选择逃避,这也体现了他的无奈和悲哀。‘官至兵部校尉,人称爲阮步兵’表明他在官场上也有一定的地位。‘因有贤名,世称爲大阮,与其侄阮咸齐名’则突出了他在家族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对于阮咸的介绍,‘字仲容’是他的字,‘生卒年不详’说明关于他的生平资料较少。‘三国时魏国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东南)人’表明了他的籍贯。‘性任达不拘,长于音律’揭示了他在性格和才艺上的特点。‘唐代流行的琴曲三峡流泉相传爲他的作品’说明他的音乐才华得到了后世的认可。‘擅长弹奏直项琵琶’则进一步强调了他的音乐成就。‘为竹林七贤之一’表明他在文化史上的地位。

地望分布部分,‘河南陈留郡’直接指出了阮姓的主要分布区域,为后世研究阮姓的地理分布提供了重要信息。这一地理信息与之前的国名来源相呼应,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地理和文化传承链。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阮》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180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