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百家姓的作者无确切记载,最早版本一般认为成书于宋代。它并非由一位作者创作,而是将中国常见姓氏按音韵编排而成。这本书的编纂主要是为了方便记忆,属于民间流传的文化典籍,是中国儿童学习姓氏的启蒙书。
年代:约成书于宋代。
内容简要:《百家姓》包含了中国常见的五百多个姓氏,按音韵排列,便于儿童记忆。它不仅记录了姓氏的来源,还展现了许多姓氏背后的家族文化。书中的姓氏从“赵、钱、孙、李”开始,到“鱼、唐、阎、董”等,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这些姓氏广泛流传。百家姓不仅仅是一个姓氏汇编,它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家族传承与文化传统。它长时间以来是中国儿童启蒙的基础教材,对于家族历史的传承、文化认同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郗-原文
历史来源郗(Chī,Xī)姓源流纯正,源出有一:出自姬姓,是黄帝的后裔,以邑名为氏。
黄帝之子玄嚣,其后代有叫苏忿生的,周武王时官至司寇,负责诉讼事宜,有清正之声。
苏忿生支庶子受封于郗邑(今河南省泌阳县),其后人遂以封邑命姓,称为郗姓。
家族名人郗 鉴字道徽,古山阳金乡人。
晋书载:少孤贫,博览经籍,躬耕陇亩,吟咏不倦,以孺雅著名,不应州命。
时逢饥荒,州中之士因平日佩服他的人品德性,于是就给予资助。
郗鉴就把这些朋友赠送的东西,分给乡亲孤老,有很多人因得到他这样的接济而活了过来。
元帝初,诏为龙骧将军、兖州刺史。
明帝初,拜安西将军、兖州刺史,都督扬州江西诸军,镇合肥。
随后迁车骑将军,都督徐(州)兖(州)青(州)三州军事、兖州刺史。
咸和初,领徐州刺史,时逢祖约、苏峻反叛, 一时威胁社稷存亡,郗鉴率军平定,遂官至太尉,封南昌县公。
死后葬于微山湖东岸郗山。
郗 超字景兴(336-377),一字嘉宾,高平金乡(今山东省)人,东晋大臣。
郗超的祖父是东晋名臣郗鉴,父亲是郗愔,郗超是郗愔的确良长子。
自幼 “卓荦不羁,有旷世之度,交游士林,每存胜拔,善谈论,义理精微。”(晋书·郗超传》)
郗愔信道教,而郗超则信佛。
郗愔好聚敛,积钱数千万,曾开库任郗超所取。
郗超生性好施予,一日之内,将钱全部散与亲故。
早期在抚军大将军会稽王司马昱拜任抚军掾。
后被桓温召为“征西大将军掾”。
公元371年,郗超帮助桓温策划,扶持司马昱即晋简文帝,升为中书侍郎,执掌朝廷机要。
郗 虑三国时高平人,曾任光禄勋、御史大夫,因受学于郑玄,故学识过人。
郗士美唐代节度使。性聪敏,12岁时,能背诵《五经》、《史记》、《汉书》。
他父亲的好友萧颖士、颜真卿等人都赞为奇才。
20岁任阳翟丞,累官工部、刑部尚书,后升昭义,忠武等军节度使。
为官廉洁,尤重然诺。
郗德育艺名麻子红。近现代秦腔表演艺术家。
此外,郗姓名人还有:晋代车骑将军郗将军郗览、司空郗音、中书侍郎郗绍、郗 、郗夔等,都是当朝的郗名人。
唐德宗时的郗纯以及工、邢二部尚书郗士美父子,高风亮节,为时人所称颂……等。
迁徙分布(缺)郗氏是在2000年前由苏氏分支出来的。
根据《元和姓纂》的记载,郗姓出姬姓,是高阳氏的后代,苏忿生的支子被封于郗邑,后代因而以此为氏,望族出于高平。
而根据《路氏》上说,苏氏的儿子被封于郗,以郗为姓,称为郗氏。
周朝时郗邑的位置,就是今河南省的泌阳县。
姓郗中国人的最早发祥地,就在沁阳,后来他们却在山东的高平繁衍成为当地的望族,留在河南老家的子孙比较少。
望族居于高平郡,就是现在的山东金乡县西北。
当今,郗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郗-译文
郗姓的历史来源纯正,起源只有一个:出自姬姓,是黄帝的后裔,以居住的城邑名称作为姓氏。黄帝的儿子玄嚣,他的后代中有叫苏忿生的,在周武王时期官至司寇,负责处理诉讼事务,有清廉正直的名声。苏忿生的分支后代被封在郗邑(现在的河南省泌阳县),于是他们以封地作为姓氏,称为郗姓。
郗鉴,字道徽,是古山阳金乡人。据《晋书》记载:他年少时孤苦贫穷,广泛阅读经书,亲自耕种田地,吟咏诗篇从不疲倦,以文雅著称,没有接受州官的征召。当时遇到饥荒,州中的士人因为平时佩服他的品德,就给予他资助。郗鉴将这些朋友赠送的东西分给乡亲中的孤寡老人,有很多人因此得到他的帮助而得以生存。元帝初期,他被任命为龙骧将军、兖州刺史。明帝初期,他被任命为安西将军、兖州刺史,总管扬州、江西各军,镇守合肥。随后升任车骑将军,总管徐州、兖州、青州三州的军事,并担任兖州刺史。咸和初期,他被任命为徐州刺史,当时正值祖约、苏峻反叛,一时威胁到国家的安危,郗鉴率军平定了叛乱,因此官至太尉,封为南昌县公。他死后被葬在微山湖东岸的郗山。
郗超,字景兴(336-377),又字嘉宾,是高平金乡(现在的山东省)人,是东晋的大臣。他的祖父是东晋的名臣郗鉴,父亲是郗愔,郗超是郗愔的嫡长子。自幼就非常杰出,有超凡脱俗的气度,与士人交往,总是能选拔出优秀的人才,善于谈论,对义理有深刻的理解。(《晋书·郗超传》)郗愔信道教,而郗超信佛。郗愔喜欢积累财富,积攒了数千万的钱财,曾打开仓库让郗超随意取用。郗超生性慷慨施舍,一天之内就把所有的钱都散给了亲友。早期在抚军大将军会稽王司马昱那里担任抚军掾。后来被桓温征召为‘征西大将军掾’。公元371年,郗超帮助桓温策划,扶持司马昱即位为晋简文帝,升任中书侍郎,掌握朝廷机要。
郗虑是三国时期的高平人,曾任光禄勋、御史大夫,因为向郑玄学习,所以学识渊博。郗士美是唐代的节度使。他性格聪明敏捷,12岁时就能背诵《五经》、《史记》、《汉书》。他父亲的好友萧颖士、颜真卿等都称赞他为奇才。20岁时担任阳翟丞,历任工部、刑部尚书,后来升任昭义、忠武等军节度使。他为官廉洁,尤其重视承诺。郗德育艺名麻子红。近现代的秦腔表演艺术家。此外,郗姓名人还有:晋代的郗览将军、司空郗音、中书侍郎郗绍、郗某、郗夔等,都是当时的郗姓名人。唐德宗时期的郗纯以及工部、刑部尚书郗士美父子,他们高风亮节,受到时人的赞誉……等等。
(缺)郗姓是在2000年前由苏姓分支出来的。根据《元和姓纂》的记载,郗姓出自姬姓,是高阳氏的后代,苏忿生的分支被封在郗邑,后代因此以此为姓,郗姓的望族出自高平。而根据《路氏》的说法,苏姓的儿子被封在郗,以郗为姓,称为郗姓。周朝时郗邑的位置就是现在的河南省泌阳县。姓郗的中国人的最早发祥地是在沁阳,后来他们在山东的高平繁衍成为当地的望族,留在河南老家的子孙比较少。望族居住在高平郡,就是现在的山东金乡县西北。现在,郗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被列入百家姓的前一百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郗-注解
姬姓:姬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起源于黄帝,是许多中国姓氏的起源。姬姓是周朝的建立者周武王的姓氏,因此,许多周朝的贵族和诸侯国都使用姬姓。
黄帝:黄帝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伟大的部落联盟首领,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华夏文明的奠基人。
玄嚣:玄嚣是黄帝的儿子,传说中的人物,与姬姓有关。
苏忿生:苏忿生是周武王时期的一位官员,官至司寇,负责诉讼事宜,以清正著称。
周武王:周武王是周朝的开国君主,公元前1046年推翻商朝,建立周朝。
郗邑:郗邑是周朝时期的一个封地,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泌阳县。
郗姓:郗姓是中国的一个姓氏,源自姬姓,以封地名为姓。
郗鉴:郗鉴是晋代的一位著名政治家,曾任多个重要官职,以德行著称。
晋书:《晋书》是中国古代正史之一,记载了晋朝的历史。
龙骧将军:龙骧将军是古代的一种军事官职。
兖州刺史:兖州刺史是古代的一种地方行政官职。
安西将军:安西将军是古代的一种军事官职。
车骑将军:车骑将军是古代的一种军事官职。
咸和:咸和是东晋时期的一个年号。
祖约:祖约是东晋时期的一位将领,参与过多次军事行动。
苏峻:苏峻是东晋时期的一位将领,参与过多次军事行动。
太尉:太尉是古代的一种高级军事官职。
南昌县公:南昌县公是古代的一种封号。
郗超:郗超是东晋时期的一位大臣,郗鉴的儿子。
道教:道教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宗教,起源于汉朝。
佛教:佛教是一种起源于古印度的宗教,后来传入中国。
抚军大将军:抚军大将军是古代的一种军事官职。
征西大将军:征西大将军是古代的一种军事官职。
中书侍郎:中书侍郎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处理朝廷机要。
郑玄:郑玄是东汉时期的一位著名学者,对经学有重要贡献。
五经:五经是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包括《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史记:《史记》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纪传体通史,由司马迁所著。
汉书:《汉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纪传体史书,由班固所著。
阳翟丞:阳翟丞是古代的一种地方行政官职。
工部尚书:工部尚书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工程建设。
刑部尚书:刑部尚书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司法事务。
昭义军节度使:昭义军节度使是古代的一种军事官职。
忠武军节度使:忠武军节度使是古代的一种军事官职。
秦腔:秦腔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戏曲形式,起源于陕西。
高平:高平是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
沁阳:沁阳是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百家姓:百家姓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姓氏汇编,收录了100个常见的姓氏。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郗-评注
郗姓的历史源流纯正,其根源可以追溯到黄帝的后裔,体现了中国姓氏文化中追根溯源的传统。‘出自姬姓,是黄帝的后裔’一句,点明了郗姓的尊贵血统,彰显了其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以邑名为氏’说明郗姓的形成与地域文化紧密相关,这种以封地命名的姓氏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十分常见,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政治结构和地方分封制度。
‘苏忿生’这个名字的出现,揭示了郗姓与周武王时期的历史联系,苏忿生官至司寇,负责诉讼事宜,其清正之声为后人所传颂,这也体现了郗姓家族对公正和清廉的重视。
‘郗鉴’作为郗姓家族的杰出代表,其生平事迹充满了传奇色彩。‘少孤贫,博览经籍,躬耕陇亩,吟咏不倦’描绘了一位勤学苦练、品德高尚的君子形象,‘不应州命’则表现了他不慕名利的高洁品格。
‘时逢饥荒,州中之士因平日佩服他的人品德性,于是就给予资助’这一段,展现了郗鉴的仁爱之心和济困扶危的善举,彰显了儒家文化中‘仁者爱人’的精神。
‘元帝初,诏为龙骧将军、兖州刺史’等事迹,表明了郗鉴在政治上的才能和成就,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
‘郗超’作为郗鉴的后人,其生平事迹同样引人注目。‘自幼‘卓荦不羁,有旷世之度’一句,描绘了一位才华横溢、不拘小节的文人形象。
‘郗虑’作为三国时期的人物,‘因受学于郑玄,故学识过人’说明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学术造诣,‘为官廉洁,尤重然诺’则体现了他的人格魅力。
‘郗士美’作为唐代节度使,‘性聪敏,12岁时,能背诵《五经》、《史记》、《汉书》’展现了他的早慧和博学多才。
‘郗德育艺名麻子红’则表明了郗姓在近现代也有杰出的人才,如秦腔表演艺术家等。
‘郗姓’的迁徙分布,从《元和姓纂》和《路氏》的记载中可以看出,郗姓起源于河南沁阳,后繁衍至山东高平,成为当地的望族,这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姓氏文化的地域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