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百家姓的作者无确切记载,最早版本一般认为成书于宋代。它并非由一位作者创作,而是将中国常见姓氏按音韵编排而成。这本书的编纂主要是为了方便记忆,属于民间流传的文化典籍,是中国儿童学习姓氏的启蒙书。
年代:约成书于宋代。
内容简要:《百家姓》包含了中国常见的五百多个姓氏,按音韵排列,便于儿童记忆。它不仅记录了姓氏的来源,还展现了许多姓氏背后的家族文化。书中的姓氏从“赵、钱、孙、李”开始,到“鱼、唐、阎、董”等,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这些姓氏广泛流传。百家姓不仅仅是一个姓氏汇编,它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家族传承与文化传统。它长时间以来是中国儿童启蒙的基础教材,对于家族历史的传承、文化认同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邹-原文
历史来源
「邹」源出;
一 ; 以国名为氏。据《说文解字》所载,春秋初期有邾娄国,为鲁国的附庸小国,在山东邹县,战国时鲁穆公将「邾娄」改名为「邹」。后被楚国所灭。其后人以「邹」为氏。
二 ; 出自子姓。据《元和姓纂》所载,为春秋时宋愍公之后,正考父食采邑于邹邑,其后亦有「邹」氏。
家族名人
邹鲁氏
其女为帝喾之妃。黄帝战败蚩尤,千其民于「邹鲁」之地。
邹衍 (前305?~前240?)
战国时齐人。长于思辩,倡九州岛说、五德终始说,为阴阳家的先驱。著书立说,名重诸侯,燕昭王曾师事之。因其言论迂大而闳辩,齐人称之为「谈天衍」。
地望分布
河南范阳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邹-译文
历史来源:
「邹」这个姓氏的来源有两个;
一是以国名为姓氏。根据《说文解字》的记载,春秋初期有一个名叫邾娄的国家,它是鲁国的附庸小国,位于今天的山东邹县。战国时期,鲁穆公将「邾娄」改名为「邹」。后来这个国家被楚国灭亡,它的后人就以「邹」作为自己的姓氏。
二是出自子姓。根据《元和姓纂》的记载,它是春秋时期宋愍公的后代,正考父在邹邑(即邹国)食采邑,他的后代也有以「邹」为姓氏的。
家族名人:
邹鲁氏:
她的女儿是帝喾的妃子。黄帝在战斗中打败了蚩尤,将他的民众安置在「邹鲁」地区。
邹衍(前305?~前240?):
战国时期齐国人。擅长辩论,提出了九州说、五德终始说,是阴阳家的先驱。他著书立说,名声在诸侯国中很高,燕昭王曾经拜他为师。因为他说话宏大而善于辩论,齐人称呼他为「谈天衍」。
地望分布:
河南范阳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邹-注解
邹:邹是一个姓氏,也是古代一个国名。邹国位于今天的山东邹县,原名为邾娄国,是春秋时期鲁国的附庸小国。战国时期,鲁穆公将国名改为邹。邹国后来被楚国所灭。作为姓氏,邹姓可能源自国名,也可能源自子姓,即春秋时宋愍公的后代。
国名为氏:指以一个国家的名称作为姓氏,通常是因为这个国家或地区有特定的历史、文化或家族背景。
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是中国最早的字典之一,由东汉学者许慎编撰,收录了小篆字9353个,并对每个字进行了详细的解释。
春秋初期: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大约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是周朝晚期的一个阶段。
鲁国:鲁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位于今天的山东境内,是周公旦的后代所建。
战国: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大约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是春秋时期之后的一个阶段,七个强国相互争斗。
鲁穆公:鲁穆公是战国时期鲁国的君主,他在位期间将邾娄国改名为邹。
楚国:楚国是战国七雄之一,位于今天的湖南、湖北一带。
元和姓纂:《元和姓纂》是唐代的一部姓氏学著作,由林宝编撰,收录了大量的姓氏及其起源。
子姓:子姓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姓氏,起源于商朝,是商汤的后代。
宋愍公:宋愍公是春秋时期宋国的君主。
正考父:正考父是春秋时期宋国的一位官员,食采邑于邹邑。
邹鲁:邹鲁指的是邹国和鲁国,这两个国家在地理位置上相邻,因此常被并称。
黄帝:黄帝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说人物,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
蚩尤:蚩尤是中国古代的一位神话人物,被描述为战神,与黄帝有过一场著名的战争。
思辩:思辩指的是思考和辩论,是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一种重要活动。
九州岛说:九州岛说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地理观念,认为中国分为九个区域。
五德终始说:五德终始说是战国时期邹衍提出的一种历史哲学观点,认为历史是按照金、木、水、火、土五种德性循环往复的。
阴阳家:阴阳家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学派,主张阴阳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阴阳两种相反相成的元素构成的。
燕昭王:燕昭王是战国时期燕国的君主,他曾经师事邹衍。
谈天衍:谈天衍是齐人对邹衍的尊称,意指他善于谈论天文和宇宙。
地望分布:地望分布指的是一个姓氏或家族在地理上的分布情况。
河南范阳郡:河南范阳郡是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境内。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邹-评注
「邹」源出; 一 ; 以国名为氏。据《说文解字》所载,春秋初期有邾娄国,为鲁国的附庸小国,在山东邹县,战国时鲁穆公将「邾娄」改名为「邹」。后被楚国所灭。其后人以「邹」为氏。
这段文字为我们揭示了「邹」姓的起源之一,即国名起源。邾娄国作为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其名称的演变反映了历史的变迁和文化交融。从「邾娄」到「邹」,这一变化不仅体现了地理名称的简化,也反映了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权力更迭。邾娄国被楚国所灭,但其姓氏得以传承,体现了姓氏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家族和姓氏的重视。
二 ; 出自子姓。据《元和姓纂》所载,为春秋时宋愍公之后,正考父食采邑于邹邑,其后亦有「邹」氏。
此句揭示了「邹」姓的另一种来源,即出自子姓,源自春秋时期宋国的愍公之后。正考父食采邑于邹邑,这一历史事件将「邹」姓与宋国联系在一起,说明了姓氏与封地、宗族传承之间的关系。这种来源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宗族血脉的尊重和传承,也体现了姓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邹鲁氏其女为帝喾之妃。黄帝战败蚩尤,千其民于「邹鲁」之地。
这一行文字讲述了邹鲁氏家族与帝喾的关联,以及黄帝战败蚩尤后,民众迁徙至「邹鲁」之地的事件。这不仅是对邹鲁氏家族历史的追溯,也是对古代神话传说的一种记载。帝喾作为古代神话中的帝王,其妃子与邹鲁氏家族的联系,使得「邹」姓具有了更为悠久和神秘的历史背景。
邹衍 (前305?~前240?)战国时齐人。长于思辩,倡九州岛说、五德终始说,为阴阳家的先驱。著书立说,名重诸侯,燕昭王曾师事之。因其言论迂大而闳辩,齐人称之为「谈天衍」。
此段文字介绍了邹衍这位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他不仅是齐国人,而且在哲学和思想领域有着重要的影响。邹衍提出的「九州岛说」和「五德终始说」反映了当时的思想潮流和社会观念。他的著作和思想受到诸侯的重视,甚至有燕昭王师事之,可见其影响之深远。邹衍被称为「谈天衍」,这一称号既是对他思想的赞誉,也是对他独特性格的描述。
地望分布河南范阳郡。
最后一句提到了「邹」姓的地望分布,即河南范阳郡。这表明在古代,「邹」姓的分布范围较广,且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河南范阳郡作为「邹」姓的重要分布地,可能与其历史渊源和文化传承有关,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地理和宗族关系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