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邱

作者: 百家姓的作者无确切记载,最早版本一般认为成书于宋代。它并非由一位作者创作,而是将中国常见姓氏按音韵编排而成。这本书的编纂主要是为了方便记忆,属于民间流传的文化典籍,是中国儿童学习姓氏的启蒙书。

年代:约成书于宋代。

内容简要:《百家姓》包含了中国常见的五百多个姓氏,按音韵排列,便于儿童记忆。它不仅记录了姓氏的来源,还展现了许多姓氏背后的家族文化。书中的姓氏从“赵、钱、孙、李”开始,到“鱼、唐、阎、董”等,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这些姓氏广泛流传。百家姓不仅仅是一个姓氏汇编,它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家族传承与文化传统。它长时间以来是中国儿童启蒙的基础教材,对于家族历史的传承、文化认同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邱-原文

历史来源

「邱」源出;

一:以丘亦作邱。《说文通训定声》引东汉应劭《汉书.楚元王传注》云:邱,姓也。后世为避孔子(名丘)的名讳,将丘加邑旁改写为邱字。

二:以地为氏,据《风俗通义》所载,周代姜太公受封于齐国,建都营丘(在今山东省临淄县),其后有丘氏。

三:据《后汉书.乌桓传》所载,东汉时,东胡别支乌桓部落亦有丘氏。

四:为南北朝时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献文帝七分国人,以次弟豆真析为丘敦氏,魏孝文帝时改为丘氏。

家族名人

邱处机

丘迟(464~508)

字希范,南朝齐梁间乌程(今浙江省吴兴县)人。八岁能属文。梁武帝尝任之为中书郎,待诏文德殿。帝尝着连珠,群臣继作者数十人,丘迟所撰,词采丽逸,为一时之冠。

邱行恭

唐代洛阳人。 善骑射。 贞观年间(627~649)讨高昌有功,诏斫石为人马,立像于昭陵阙前以旌之。 官至冀,陜二州刺史。

地望分布

河南洛阳

浙江吴兴县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邱-译文

历史来源:

一:‘邱’这个字来源于‘丘’,也可以写作‘邱’。《说文通训定声》引用东汉应劭在《汉书.楚元王传注》中的说法,称‘邱’是一个姓氏。后来为了避免孔子(名丘)的名讳,将‘丘’字加上‘邑’旁,改写成‘邱’字。

二:以地为姓,根据《风俗通义》的记载,周代姜太公被封在齐国,建都于营丘(位于今天的山东省临淄县),其后代有以丘为姓的。

三:根据《后汉书.乌桓传》的记载,东汉时期,东胡的一个分支乌桓部落也有以丘为姓的。

四:在南北朝时期,鲜卑族的复姓改为‘丘’。根据《魏书.官氏志》的记载,北魏献文帝将国人分为七份,其中次弟豆真析为丘敦氏,到魏孝文帝时改为丘姓。

家族名人:

邱处机:

丘迟(464~508):

字希范,是南朝齐梁时期乌程(今浙江省吴兴县)人。八岁时就能写文章。梁武帝曾任命他为中书郎,在文德殿等待诏命。梁武帝曾写了一篇连珠,群臣中有数十人继作,丘迟的作品文采华丽,是当时的佼佼者。

邱行恭:

唐代洛阳人。擅长骑射。在贞观年间(627~649)讨伐高昌有功,皇帝下诏让他雕刻人马像,立在昭陵阙前以示表彰。官至冀州、陜州刺史。

地望分布:

河南洛阳,浙江吴兴县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邱-注解

邱:邱字源出多样,包括作为姓氏的邱,以及从丘字演变而来。邱姓的来源有:1. 作为姓氏,邱与丘本一字,后避孔子名讳,在丘字上加邑旁改为邱。2. 以地为氏,如周代姜太公受封于齐国,建都营丘(今山东省临淄县),其后有丘氏。3. 东汉时,乌桓部落亦有丘氏。4. 南北朝时,鲜卑族复姓所改,如北魏献文帝时,豆真析为丘敦氏,后改为丘氏。

应劭:应劭,东汉时期学者,曾任郎中,有《汉书注》等著作,对《汉书》有重要注解。

楚元王传:《汉书》中的楚元王传,记载了西汉楚元王刘交的事迹。

姜太公:姜太公,即吕尚,周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周文王的重要辅佐。

营丘:营丘,古地名,位于今山东省临淄县,是周代齐国的重要都城。

乌桓:乌桓,古代东北亚民族,活动于中国北方,与鲜卑、匈奴等民族有关。

鲜卑族:鲜卑族,古代游牧民族,曾建立多个政权,活动范围广泛。

北魏:北魏,中国历史上鲜卑族建立的政权,存在于386年至534年。

献文帝:献文帝,北魏时期皇帝,名拓跋弘,在位期间推行一系列改革。

豆真析:豆真析,北魏时期人物,官至丘敦氏,后改为丘氏。

魏孝文帝:魏孝文帝,北魏时期皇帝,名拓跋宏,推行汉化政策。

邱处机:邱处机,元代道士,全真道七真之一,有《西游记》中的人物。

丘迟:丘迟,南朝齐梁时期文学家,以文采著称。

乌程:乌程,古地名,位于今浙江省吴兴县。

属文:属文,指写作、文学创作。

梁武帝:梁武帝,南朝梁的建立者,名萧衍,提倡文学,重视文化建设。

中书郎:中书郎,古代官职,掌管文书,相当于现在的秘书。

连珠:连珠,一种文体,以排比句式表达,常用于文学作品。

昭陵:昭陵,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市。

冀州:冀州,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河北省一带。

陜州:陜州,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陕西省一带。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邱-评注

历史来源部分,首先提到了‘邱’字的来源,这是一种对姓氏起源的探讨,反映了汉字文化中姓氏的演变。第一点提到‘邱’字由‘丘’字演变而来,这种演变体现了汉字的演变规律,即根据实际需要和避讳原则对字形进行调整。‘丘’字原指小山丘,引申为姓氏,而‘邱’字则是在‘丘’字基础上增加‘邑’旁,既保留了原意,又避开了孔子名讳,体现了古人对避讳的重视。

第二点提到‘邱’姓的另一个来源是地望,即周代姜太公受封于齐国,建都营丘,其后代以地为姓,形成了丘氏。这种以地为姓的现象在中国古代十分常见,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土地的重视和姓氏与地望之间的紧密联系。

第三点提到东汉时期,东胡别支乌桓部落也有丘氏,这表明姓氏的传播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地区或一个民族,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扩散到更广泛的地区和民族中。

第四点提到南北朝时期,鲜卑族复姓改为丘姓,这反映了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以及姓氏在历史变迁中的演变。

家族名人部分,邱处机是道教全真七子之一,对道教文化有重要影响。丘迟是南朝齐梁时期的文学家,其文学成就被后人称道,他的连珠文在当时的文学界享有盛誉。

邱行恭是唐代著名的将领,以骑射技艺和战功著称,他的事迹被记录在史书中,反映了唐代军人的英勇形象。

地望分布部分,河南洛阳和浙江吴兴县是邱姓的主要分布地,这表明姓氏的分布与地理环境、历史变迁等因素密切相关。河南洛阳作为古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而浙江吴兴县则是南朝时期的乌程,也是文化发达之地。这些地望的提及,为后人了解邱姓的分布提供了重要信息。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邱》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1765.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