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百家姓的作者无确切记载,最早版本一般认为成书于宋代。它并非由一位作者创作,而是将中国常见姓氏按音韵编排而成。这本书的编纂主要是为了方便记忆,属于民间流传的文化典籍,是中国儿童学习姓氏的启蒙书。
年代:约成书于宋代。
内容简要:《百家姓》包含了中国常见的五百多个姓氏,按音韵排列,便于儿童记忆。它不仅记录了姓氏的来源,还展现了许多姓氏背后的家族文化。书中的姓氏从“赵、钱、孙、李”开始,到“鱼、唐、阎、董”等,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这些姓氏广泛流传。百家姓不仅仅是一个姓氏汇编,它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家族传承与文化传统。它长时间以来是中国儿童启蒙的基础教材,对于家族历史的传承、文化认同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郁-原文
历史来源1、大禹之后:相传大禹老师叫郁华,郁华为郁姓始祖,其后裔称郁氏,遂成郁姓。
2、古郁国之后:古有郁国(位置约在今江苏与浙江省之间),后为春秋时吴国大夫采邑,其后裔以国名为姓氏。
3、郁贡之后:春秋时鲁相郁贡之后,其繁衍地在今浙江省之吴兴一带。
4、汉代郡县郁夷居民之后:郁夷属右扶风,在今陕西省宝鸡及陇县一带。
5、汉代郡县郁秩居民之后:郁秩属胶东,在今山东省平度县。
6、汉代郡县郁致居民之后:郁致属北地,在今甘肃省庆阳一带。
7、汉代西域之郁立国国民之后:郁立国在今新疆奇台县之西北。
8、郁姓所改:郁姓原为另外一姓,出自太原(在今山西省北部),读音同郁,因其书写笔画太多,而改作郁。
9、郁姓与尉姓通。
家族名人1、春秋时:大臣郁贡。
2、宋代:名医郁继善。
3、明代:户部尚书郁新。校勘家郁文博。郁采:明正德年间进士,授刑部主事,后迁任裕州同知,时遇战乱灾荒,盗贼四起攻打裕州,他率领州民抵抗,连战数日后城陷,巷战而死。
4、清代:诗人郁植。画家郁文名。旅游家郁永河:字沧浪,清浙江仁和县人,曾考取秀才。生卒年月不详。好远游。康熙三十五年(公元一六九六年),福建福州火药库爆炸,典守者被责求偿还,派人到台湾地方淡水采集硫黄。永河是幕客,自告奋勇。次年正月起程,二月廿五日抵台南府备办用具。四月初七北上,经各个台湾少数民族部落,抵甘答门(今台湾地方关渡)。最终,完成炼硫任务,十月初七离台。沿途以诗文记录见闻,写就《稗海纪游》。详细记载台湾地方的地理气候、风俗民情、产物历史,文笔细腻,是最早也是内容最丰富的一本台湾地方游记文献。
迁徙分布1、黎阳:在今河南省浚县东北;另一说在今安徽省南部休宁县之西北。
黎阳郡:西汉置黎阳县,北魏改置郡。在今河南省中部浚县一带。
2、胶东:在今山东省东部平度县一带。
3、鲁国:在今山东省曲阜、滋阳一带。
4、太原:郁姓望族居太原(今山西太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郁-译文
1、大禹之后:相传大禹的老师名叫郁华,郁华是郁姓的始祖,他的后代被称为郁氏,于是形成了郁姓。
2、古郁国之后:古代有一个名叫郁国的国家,大约位于今天的江苏和浙江省之间,后来成为春秋时期吴国大夫的封地,其后代以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
3、郁贡之后:春秋时期鲁国的相国郁贡的后代,他们的繁衍地位于今天的浙江省吴兴一带。
4、汉代郡县郁夷居民之后:郁夷属于右扶风,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宝鸡和陇县一带。
5、汉代郡县郁秩居民之后:郁秩属于胶东,位于今天的山东省平度县。
6、汉代郡县郁致居民之后:郁致属于北地,位于今天的甘肃省庆阳一带。
7、汉代西域之郁立国国民之后:郁立国位于今天新疆奇台县的西北部。
8、郁姓所改:郁姓原本是另一个姓氏,起源于太原(位于今天的山西省北部),读音与郁相同,因为书写笔画太多,所以改为郁。
9、郁姓与尉姓通:郁姓和尉姓可以通用。
1、春秋时:大臣郁贡。
2、宋代:名医郁继善。
3、明代:户部尚书郁新。校勘家郁文博。郁采:明正德年间进士,被授予刑部主事的职位,后来升任裕州同知。当时遇到战乱和灾荒,盗贼四起攻打裕州,他带领州民抵抗,经过数日的战斗后,城池被攻陷,他在巷战中牺牲。
4、清代:诗人郁植。画家郁文名。旅游家郁永河:字沧浪,是清浙江仁和县人,曾考取秀才。生平不详。喜欢远游。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福建福州火药库发生爆炸,负责的人被要求赔偿,派人到台湾地方淡水采集硫磺。永河作为幕客,自告奋勇。次年正月起程,二月廿五日抵达台南府准备工具。四月初七北上,经过各个台湾少数民族部落,抵达甘答门(今台湾地方关渡)。最终完成了炼硫的任务,十月初七离开台湾。沿途用诗文记录所见所闻,写成了《稗海纪游》。详细记载了台湾地方的地理气候、风俗民情、产物历史,文笔细腻,是最早也是内容最丰富的一本台湾地方游记文献。
1、黎阳: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浚县东北;另一种说法是在今天的安徽省南部休宁县西北。黎阳郡:西汉时期设立黎阳县,北魏时期改为郡。位于今天的河南省中部浚县一带。
2、胶东:位于今天的山东省东部平度县一带。
3、鲁国:位于今天的山东省曲阜、滋阳一带。
4、太原:郁姓的望族居住在太原(位于今天的山西太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郁-注解
大禹:大禹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治水英雄,被尊为华夏民族的共同祖先之一,其治水事迹被后世传颂。
郁华:相传为古代人物,是大禹的老师,也是郁姓的始祖。
郁姓:源自多个历史渊源的姓氏,包括大禹的后裔、古郁国、春秋时鲁国郁贡之后等。
郁国:古代国家,位置约在今江苏与浙江省之间,后为吴国采邑。
春秋: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大约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鲁相郁贡: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郁贡是其姓氏。
右扶风:古代行政区划名,位于今陕西省宝鸡及陇县一带。
胶东:古代行政区划名,位于今山东省平度县。
北地:古代行政区划名,位于今甘肃省庆阳一带。
郁立国:古代国家,位于今新疆奇台县之西北。
太原:古代行政区划名,位于今山西省北部。
尉姓:与郁姓通,指姓氏之间可以通婚或改姓。
大臣:古代指朝廷中的高级官员。
名医:指在医学上有很高造诣的医生。
户部尚书:古代官职,户部是管理国家财政的部门,尚书是其中的高级官员。
校勘家:指专门从事校对、编辑文献的学者。
进士:古代科举制度中的最高学位,相当于现代的博士学位。
刑部主事:古代官职,刑部是负责司法的部门。
裕州同知:古代官职,同知是副职,负责协助知州管理州事。
战乱灾荒:指战争和自然灾害造成的混乱和困难。
黎阳:古代行政区划名,具体位置有不同说法。
黎阳郡:古代行政区划名,西汉置黎阳县,北魏改置郡。
台湾地方:指台湾地区,历史上的称谓。
硫黄:一种化学物质,古代用于炼丹和医药。
幕客:指在幕府中服务的文人或谋士。
稗海纪游:郁永河所著的游记,是关于台湾地方的地理、历史、文化的早期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郁-评注
这段古文内容主要介绍了郁姓的起源、家族名人以及迁徙分布情况,以下是对其逐行赏析。
首先,关于郁姓的起源,文中提到了多种来源,包括大禹的老师郁华,古郁国后裔,以及春秋时期鲁相郁贡的后代等。这表明郁姓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背景。
其中,大禹的老师郁华作为郁姓的始祖,反映了古代尊师重道的传统。郁华为郁姓始祖,其后裔称郁氏,遂成郁姓,这一叙述强调了姓氏传承的重要性。
古郁国后裔以国名为姓氏,体现了古代国家与姓氏的紧密联系。古郁国位于今江苏与浙江省之间,后为春秋时吴国大夫采邑,其后裔以国名为姓氏,这一转变说明了姓氏与地域文化的关联。
春秋时鲁相郁贡之后,其繁衍地在今浙江省之吴兴一带,这反映了姓氏的传承与地域的关联,同时也说明了姓氏的迁徙。
汉代郡县郁夷、郁秩、郁致等居民之后,分别位于今陕西省、山东省、甘肃省等地,这进一步说明了郁姓的广泛分布。
汉代西域之郁立国国民之后,位于今新疆奇台县之西北,这一叙述展示了郁姓的跨国迁徙。
郁姓所改,原为另外一姓,出自太原,读音同郁,因其书写笔画太多,而改作郁,这反映了古代汉字书写与姓氏演变的关系。
郁姓与尉姓通,说明了古代姓氏之间的相互影响和通婚。
在家族名人方面,文中提到了春秋时期的大臣郁贡,宋代的名医郁继善,明代的户部尚书郁新、校勘家郁文博,以及明正德年间的进士郁采等。这些人物代表了郁姓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成就。
郁采的事迹尤为感人,他在战乱灾荒中率领州民抵抗盗贼,最终巷战而死,体现了古代士人的忠诚与担当。
清代诗人郁植、画家郁文名、旅游家郁永河等,展示了郁姓在文学、艺术、旅游等领域的贡献。
在迁徙分布方面,文中提到了黎阳、胶东、鲁国、太原等地,这些地方都是郁姓的重要聚居地,反映了郁姓的地理分布。
黎阳位于今河南省浚县东北,另一说在今安徽省南部休宁县之西北,黎阳郡西汉置黎阳县,北魏改置郡,在今河南省中部浚县一带,这表明郁姓在古代的迁徙与郡县制度有关。
胶东位于今山东省东部平度县一带,鲁国位于今山东省曲阜、滋阳一带,太原则是郁姓望族居地,这些地点的提及,进一步丰富了郁姓的历史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