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百家姓的作者无确切记载,最早版本一般认为成书于宋代。它并非由一位作者创作,而是将中国常见姓氏按音韵编排而成。这本书的编纂主要是为了方便记忆,属于民间流传的文化典籍,是中国儿童学习姓氏的启蒙书。
年代:约成书于宋代。
内容简要:《百家姓》包含了中国常见的五百多个姓氏,按音韵排列,便于儿童记忆。它不仅记录了姓氏的来源,还展现了许多姓氏背后的家族文化。书中的姓氏从“赵、钱、孙、李”开始,到“鱼、唐、阎、董”等,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这些姓氏广泛流传。百家姓不仅仅是一个姓氏汇编,它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家族传承与文化传统。它长时间以来是中国儿童启蒙的基础教材,对于家族历史的传承、文化认同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越-原文
历史来源1、出自姒姓,是大禹的后代,以国名为氏。
远古时大禹治水有功,成为禹王。
禹王死后,他的儿子启不经“四岳”选举,就继承了父亲的职位,开始以“家天下”的王位世袭制代替了“四岳”选举的禅让制,建立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
夏朝传了五代到少康时,少康将庶子无余封在会稽主持禹的祭祀,无余的后人建立了越国。
春秋时,越国被楚国所灭,越国的公族子孙有的便以原国名命姓,称越氏。
2、出自越王勾践之后,以国名为姓,称越氏。
3、出自北方鲜卑族越勒氏、越质诘氏所改。
北魏孝文帝时,鲜卑族有越勒氏、越质诘氏,入中原后有的改为越氏。
家族名人越姬:春秋时楚昭王姬妾,越王勾践之女。
楚昭王救陈时,越姬跟随,后为顾全大局,保全忠臣将相而自杀。
越升:越其杰的同乡,也是贵州人,在朝廷中当文官,他的学问很好。
越英:字德充,贵阳人,明代泸州知州。
越升的玄孙,中洪治乡举,初任衡阳教谕,后擢泸州知州。
他心地仁爱,喜欢良善,嫉恶如仇,做州官时刚正不阿,地方上风气清正,后弃官而归。
他以道义自持,素为乡里所畏服。
卒年八十余。
越石父:春秋时齐国人。
是个贤才,正在囚禁之中。
晏子外出,在路上遇到他,就解开乘车左边的马,把他赎出来,用车拉回家。
晏子没有向越石父告辞,就走进内室,过了好久没出来,越石父就请求与晏子绝交。
晏子大吃一惊,匆忙整理好衣帽道歉说:“我即使说不上善良宽厚,也总算帮助您从困境中解脱出来,您为什么这么快就要求绝交呢?”
越石父说:“不是这样的,我听说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委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面前意志就会得到伸张。
当我在囚禁之中,那些人不了解我。你既然已受到感动而醒悟,把我赎买出来,这就是了解我;了解我却不能以礼相待,还不如在囚禁之中”。
于是晏子就请他进屋待为贵宾。
越其杰:字卓凡,贵阳人。
明朝万历年间举人,为人倜傥,工诗词文章,又善骑射,文武兼备。
天启年间任夔州知府,奢崇明围攻成都,越其杰率兵大破,升为河南巡抚。
著有《蓟门》、《屡非》、《横槊集》等书。
迁徙分布(缺)越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根据《万姓统谱》的记载,越氏有三支,第一支是越王勾践的后代,是一个以国为氏的姓氏;
第二支越氏是由越强氏改为单姓越氏;
第三支越氏是由越质氏改为越氏。
越姓出自姒姓。
夏朝时,帝少康封他的庶子无余在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让他负责祭祀祖先的各项事宜。
后来,无余便在会稽山一带建立起小国,自号为越,国民就以越为姓氏。
越国发展非常迅速,也出现过如越王勾践的伟人,因此越姓得到了很快的发展。
北魏孝文帝时,鲜卑族越勒氏、越质诘氏进入中原时,为适应汉族文化,也改为越氏。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越-译文
1、出自姒姓,是大禹的后代,以国名为姓。远古时大禹治水有功,成为禹王。禹王死后,他的儿子启不经‘四岳’选举,就继承了父亲的职位,开始以‘家天下’的王位世袭制代替了‘四岳’选举的禅让制,建立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夏朝传了五代到少康时,少康将庶子无余封在会稽主持禹的祭祀,无余的后人建立了越国。春秋时,越国被楚国所灭,越国的公族子孙有的便以原国名命姓,称越氏。
2、出自越王勾践之后,以国名为姓,称越氏。
3、出自北方鲜卑族越勒氏、越质诘氏所改。北魏孝文帝时,鲜卑族有越勒氏、越质诘氏,入中原后有的改为越氏。
家族名人越姬:春秋时楚昭王姬妾,越王勾践之女。楚昭王救陈时,越姬跟随,后为顾全大局,保全忠臣将相而自杀。
越升:越其杰的同乡,也是贵州人,在朝廷中当文官,他的学问很好。
越英:字德充,贵阳人,明代泸州知州。越升的玄孙,中洪治乡举,初任衡阳教谕,后擢泸州知州。他心地仁爱,喜欢良善,嫉恶如仇,做州官时刚正不阿,地方上风气清正,后弃官而归。他以道义自持,素为乡里所畏服。卒年八十余。
越石父:春秋时齐国人。是个贤才,正在囚禁之中。晏子外出,在路上遇到他,就解开乘车左边的马,把他赎出来,用车拉回家。晏子没有向越石父告辞,就走进内室,过了好久没出来,越石父就请求与晏子绝交。晏子大吃一惊,匆忙整理好衣帽道歉说:‘我即使说不上善良宽厚,也总算帮助您从困境中解脱出来,您为什么这么快就要求绝交呢?’越石父说:‘不是这样的,我听说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委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面前意志就会得到伸张。当我在囚禁之中,那些人不了解我。你既然已受到感动而醒悟,把我赎买出来,这就是了解我;了解我却不能以礼相待,还不如在囚禁之中’。于是晏子就请他进屋待为贵宾。
越其杰:字卓凡,贵阳人。明朝万历年间举人,为人倜傥,工诗词文章,又善骑射,文武兼备。天启年间任夔州知府,奢崇明围攻成都,越其杰率兵大破,升为河南巡抚。著有《蓟门》、《屡非》、《横槊集》等书。
迁徙分布(缺)越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根据《万姓统谱》的记载,越氏有三支,第一支是越王勾践的后代,是一个以国为姓的姓氏;第二支越氏是由越强氏改为单姓越氏;第三支越氏是由越质氏改为越氏。
越姓出自姒姓。夏朝时,帝少康封他的庶子无余在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让他负责祭祀祖先的各项事宜。后来,无余便在会稽山一带建立起小国,自号为越,国民就以越为姓氏。越国发展非常迅速,也出现过如越王勾践的伟人,因此越姓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北魏孝文帝时,鲜卑族越勒氏、越质诘氏进入中原时,为适应汉族文化,也改为越氏。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越-注解
姒姓:姒姓是中国古老的姓氏之一,起源于夏朝的开国君主大禹。姒姓是中国最早的姓氏之一,也是夏朝王族的姓氏,因此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大禹:大禹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治水英雄,是夏朝的开国君主。他治理洪水有功,被尊为“圣王”,其事迹被广泛传颂。
四岳:四岳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四方诸侯首领,负责协助天子治理四方,是古代政治制度中的重要角色。
禅让制:禅让制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皇位继承制度,即君主在位期间,将皇位传给有德者,而非世袭。
夏朝: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标志着中国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
会稽:会稽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浙江省绍兴市,是越国的发源地。
越国:越国是中国春秋时期的一个国家,位于今天的浙江省一带,以越王勾践最为著名。
家天下:家天下是指国家成为君主家族的私有财产,王位世袭,而非通过禅让制。
奴隶制国家:奴隶制国家是指以奴隶劳动为基础的国家形态,奴隶主阶级是统治阶级。
越姬:越姬是春秋时期楚昭王的姬妾,也是越王勾践的女儿,以忠义著称。
越升:越升是明代的一位文官,以学问好和心地仁爱著称。
越英:越英是明代的一位官员,曾任泸州知州,以刚正不阿和清正廉洁著称。
越石父:越石父是春秋时期齐国人,以贤才著称,被晏子赎出囚禁。
晏子:晏子是春秋时期齐国的著名政治家,以智慧和仁德著称。
越其杰:越其杰是明代的一位文武兼备的官员,曾任夔州知府和河南巡抚。
鲜卑族:鲜卑族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游牧民族,后来逐渐与汉族融合。
越勒氏:越勒氏是鲜卑族的一个姓氏。
越质诘氏:越质诘氏是鲜卑族的一个姓氏。
北魏孝文帝:北魏孝文帝是北魏时期的一位皇帝,推行汉化政策,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融合。
百家姓:百家姓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姓氏分类,通常指《百家姓》一书。
万姓统谱:《万姓统谱》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姓氏谱录,收录了大量的姓氏及其来源。
庶子:庶子是指王侯贵族的非正室所生的儿子。
祭祀:祭祀是指对祖先或神灵的崇拜和纪念活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越-评注
历史来源1中,首先提到了越姓的起源,即出自姒姓,是大禹的后代,以国名为姓。这一段文字简洁地描绘了越姓的起源,突出了其与夏朝的紧密联系。‘远古时大禹治水有功,成为禹王’这一句,体现了大禹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崇高地位,以及他对于后世的影响。‘禹王死后,他的儿子启不经“四岳”选举,就继承了父亲的职位,开始以“家天下”的王位世袭制代替了“四岳”选举的禅让制,建立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这一段,则揭示了夏朝的建立过程,以及王位世袭制的出现,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接着,文中提到‘夏朝传了五代到少康时,少康将庶子无余封在会稽主持禹的祭祀,无余的后人建立了越国’。这里展现了越国的建立过程,以及越姓的传承。‘春秋时,越国被楚国所灭,越国的公族子孙有的便以原国名命姓,称越氏’这一句,说明了越姓的另一个来源,即越国灭亡后,其公族子孙以国名为姓。
在历史来源2中,提到了越姓的另一个来源,即出自越王勾践之后,以国名为姓。这一段文字进一步丰富了越姓的起源,强调了越王勾践在越姓历史中的地位。
历史来源3中,提到了越姓的第三个来源,即出自北方鲜卑族越勒氏、越质诘氏所改。这段文字说明了越姓的多元性,以及鲜卑族对越姓的影响。
家族名人部分,列举了越姓历史上的几位名人,如越姬、越升、越英、越石父、越其杰等。这些人物代表了越姓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成就,展示了越姓家族的丰富历史。
越姬的故事,展现了她的忠诚和牺牲精神,体现了春秋时期女性的坚强与勇敢。越升、越英等人的事迹,则体现了越姓家族在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贡献。
越石父与晏子的故事,则反映了春秋时期士人的气节和风度,以及他们对友谊的重视。
越其杰的事迹,则展示了越姓家族在文武两方面的才能,以及他们在国家政治中的重要作用。
迁徙分布部分,虽然缺失,但根据文中的描述,可以推测越姓在中国历史上的迁徙分布情况。越姓起源于浙江,后逐渐扩散到全国各地,甚至影响到鲜卑族。
最后,文中提到越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以及越姓的三个来源,进一步丰富了越姓的历史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