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百家姓的作者无确切记载,最早版本一般认为成书于宋代。它并非由一位作者创作,而是将中国常见姓氏按音韵编排而成。这本书的编纂主要是为了方便记忆,属于民间流传的文化典籍,是中国儿童学习姓氏的启蒙书。
年代:约成书于宋代。
内容简要:《百家姓》包含了中国常见的五百多个姓氏,按音韵排列,便于儿童记忆。它不仅记录了姓氏的来源,还展现了许多姓氏背后的家族文化。书中的姓氏从“赵、钱、孙、李”开始,到“鱼、唐、阎、董”等,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这些姓氏广泛流传。百家姓不仅仅是一个姓氏汇编,它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家族传承与文化传统。它长时间以来是中国儿童启蒙的基础教材,对于家族历史的传承、文化认同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贾-原文
历史来源
「贾」源出:
一: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据《姓苑》所载,周康王把唐叔虞的小儿子公明封于贾国,称为贾伯,为附庸小国。后来贾国被晋国所灭,贾伯公明的后代以原国名「贾」为氏。
二:以邑名为氏。 晋国灭贾后,成为一个城邑,称为贾季。其后以邑名为氏。晋惠帝的皇后,即为其后人。
家族名人
贾谊(前200~前168)
西汉洛阳人,为文学家兼政论家。文帝召为博士,超迁至太中大夫,所论列多见施行,因遭毁忌,出为长沙王太傅,迁为梁怀王太傅,后怀王堕马死,谊自伤为傅无状,年余亦卒,世人称为贾太傅、贾长沙,又称为贾生。其往长沙就任时,渡湘水作吊屈原赋以抒发哀怨;而于长沙王太傅时,见鸮鸟飞入屋内,以为不祥,而作鵩鸟赋,是楚辞到汉赋之间重要的辞赋家。着有陈政事疏、过秦论等著名的政论文章。
贾南风
晋惠帝后。(256~300)名南风,贾充之女。性妒忌,多权诈,荒淫放恣,帝畏而惑之。窃弄权柄,杀杨骏、卫瓘、汝南王亮、楚王玮等,后为赵王伦所废,矫诏赐死。
贾似道(1213~1275)
字师宪,号秋壑,南宋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县)人。理宗时,以姊为贵妃,累官至左丞相,兼枢密使。为人好游乐,淫奢专权。后元兵迫建康,宋军屡败,贾似道被劾贬逐,押解至漳州木绵庵,为押解人郑虎臣所杀。
地望分布
甘肃民勤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贾-译文
历史来源:
「贾」这个姓氏的来源有两个:
一:出自姬姓,以国为姓。据《姓苑》记载,周康王将唐叔虞的小儿子公明封在贾国,称为贾伯,是一个附庸的小国。后来贾国被晋国所灭,贾伯公明的后代就用原来的国名「贾」作为自己的姓氏。
二:以城邑名为姓。晋国灭掉贾国后,这里变成一个城邑,称为贾季。后来人们以这个城邑的名字作为姓氏。晋惠帝的皇后就是贾充的后人。
家族名人:
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既是文学家也是政论家。汉文帝召他为博士,后来越级提拔为太中大夫,他所论述的多被实施,但因为遭到诽谤和忌恨,被外放为长沙王太傅,后来又被调任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骑马时不幸坠马身亡,贾谊自责为傅无状,一年多后也去世了。世人称他为贾太傅、贾长沙,也称为贾生。他前往长沙任职时,渡过湘江作《吊屈原赋》来抒发哀怨之情;在长沙王太傅任上,看到猫头鹰飞入屋内,认为是不祥之兆,于是写了《鵩鸟赋》,是楚辞到汉赋之间的重要辞赋家。著有《陈政事疏》、《过秦论》等著名的政论文章。
贾南风(256~300):晋惠帝的皇后,名叫南风,是贾充的女儿。她性格嫉妒,多权谋诡计,荒淫放荡,晋惠帝既害怕又受她的迷惑。她暗中操纵权力,杀害了杨骏、卫瓘、汝南王亮、楚王玮等人,后来被赵王伦废黜,被假传圣旨赐死。
贾似道(1213~1275):字师宪,号秋壑,南宋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县)人。宋理宗时,因为姐姐是贵妃,他官至左丞相,兼任枢密使。他喜好游乐,奢侈专权。后来元兵逼近建康,宋军连战连败,贾似道被弹劾贬谪,被押解到漳州木绵庵,被押解人郑虎臣所杀。
地望分布:
甘肃民勤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贾-注解
姬姓:姬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起源于远古时期的黄帝族。姬姓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许多古代帝王和贵族都出自姬姓。
唐叔虞:唐叔虞是周成王的弟弟,被封于唐国,后来唐国被晋国所并,其后人以国名「唐」为姓。
贾国:贾国是周朝时期的一个小国,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境内,后被晋国所灭。
晋国:晋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强国,位于今天的山西省一带,后来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附庸小国:附庸小国是指依附于一个大国的小国,通常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受到大国的控制和影响。
博士:博士在古代是指学识渊博的学者,后来成为官职,主要负责教育和学术研究。
太中大夫:太中大夫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顾问皇帝,参与国家政治决策。
长沙王太傅:太傅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辅佐诸侯王,长沙王太傅即指担任长沙王顾问的太傅。
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太傅即指担任梁怀王顾问的太傅。
楚辞: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体裁,以楚国方言为基础,以抒情为主,代表作品有屈原的《离骚》等。
汉赋:汉赋是汉代的一种文学体裁,以散文形式为主,描写景物,抒发情感,代表作品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等。
晋惠帝:晋惠帝是西晋时期的一位皇帝,因其智力不足,常被权臣操纵。
皇后:皇后是皇帝的正室妻子,地位尊贵,是国家象征之一。
贾充:贾充是西晋时期的一位大臣,曾任侍中、中书令等职。
贵妃:贵妃是古代皇后的妃嫔之一,地位仅次于皇后。
枢密使:枢密使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军事事务。
南宋:南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从1127年至1279年,都城在临安(今杭州)。
台州:台州是南宋时期的一个行政区,位于今天的浙江省。
左丞相:左丞相是古代的一种官职,是宰相之一,负责辅助皇帝处理国家大事。
押解人:押解人是负责押送犯人的官员或士兵。
漳州:漳州是南宋时期的一个行政区,位于今天的福建省。
甘肃民勤:甘肃民勤是今天中国甘肃省的一个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地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贾-评注
「贾」源出:
此段文字阐述了「贾」姓的起源,分为两个主要来源。首先,它源自姬姓,与周康王封唐叔虞的小儿子公明于贾国有关,表明了姓与国名的关系。周代分封制下,诸侯国与姓氏紧密相连,国灭则姓存,这是古代姓氏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
「贾」源出:一:出自姬姓,以国为氏。
周康王封唐叔虞之子于贾国,是为贾伯,体现了古代分封制下的封建关系。贾伯国作为附庸小国,其存在与消亡反映了周代的政治格局和社会变迁。
「贾」源出:一: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据《姓苑》所载,周康王把唐叔虞的小儿子公明封于贾国,称为贾伯,为附庸小国。
《姓苑》作为姓氏学的经典著作,为后人了解姓氏的来源提供了重要依据。周康王封贾伯,不仅确立了「贾」姓的起源,也反映了周代分封制的具体实施。
「贾」源出:一:出自姬姓,以国为氏。后来贾国被晋国所灭,贾伯公明的后代以原国名「贾」为氏。
贾国被晋国所灭,是古代历史中常见的兼并战争的结果。贾伯公明的后代以国名为姓,体现了古代姓氏传承的延续性。
「贾」源出:二:以邑名为氏。
除了国名之外,姓氏还可以来源于邑名。晋国灭贾后,贾地成为城邑,被称为贾季,后人也以此地为姓,体现了姓氏来源的多样性。
「贾」源出:二:以邑名为氏。晋国灭贾后,成为一个城邑,称为贾季。
晋国灭贾后,贾地成为城邑,标志着历史的变迁和地域文化的融合。
「贾」源出:二:以邑名为氏。其后以邑名为氏。
以邑名为姓的传承,说明了姓氏与地域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
家族名人:
此部分介绍了「贾」姓家族中的几位名人,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贾」姓人物的杰出成就。
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为文学家兼政论家。
贾谊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论家,他的作品如《过秦论》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贾谊(前200~前168):文帝召为博士,超迁至太中大夫,所论列多见施行。
贾谊在政治上的才能和文学上的成就,使他成为西汉时期的一位重要人物。
贾谊(前200~前168):因遭毁忌,出为长沙王太傅,迁为梁怀王太傅,后怀王堕马死,谊自伤为傅无状,年余亦卒。
贾谊的生平经历反映了古代文人的命运多舛,同时也体现了他的忠诚与担当。
贾南风(256~300):晋惠帝后。(256~300)名南风,贾充之女。
贾南风是晋惠帝的皇后,她的政治生涯充满了权谋与争斗,是古代宫廷政治的一个缩影。
贾南风(256~300):性妒忌,多权诈,荒淫放恣,帝畏而惑之。
贾南风的性格和行事风格,揭示了古代宫廷政治的残酷和复杂。
贾似道(1213~1275):字师宪,号秋壑,南宋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县)人。
贾似道是南宋时期的政治人物,他的政治生涯充满了争议,是南宋末年政治腐败的一个代表。
贾似道(1213~1275):理宗时,以姊为贵妃,累官至左丞相,兼枢密使。
贾似道的权势和地位,反映了南宋末年政治的混乱和腐败。
贾似道(1213~1275):为人好游乐,淫奢专权。
贾似道的个人喜好和权力欲望,是导致南宋政治腐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地望分布:
此部分介绍了「贾」姓的地域分布,反映了姓氏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甘肃民勤:
甘肃民勤是「贾」姓的一个分布地,说明了姓氏的传承和迁徙。
通过对「贾」姓源流、家族名人及地望分布的赏析,我们可以看到姓氏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和传承,以及古代人物在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