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贺

作者: 百家姓的作者无确切记载,最早版本一般认为成书于宋代。它并非由一位作者创作,而是将中国常见姓氏按音韵编排而成。这本书的编纂主要是为了方便记忆,属于民间流传的文化典籍,是中国儿童学习姓氏的启蒙书。

年代:约成书于宋代。

内容简要:《百家姓》包含了中国常见的五百多个姓氏,按音韵排列,便于儿童记忆。它不仅记录了姓氏的来源,还展现了许多姓氏背后的家族文化。书中的姓氏从“赵、钱、孙、李”开始,到“鱼、唐、阎、董”等,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这些姓氏广泛流传。百家姓不仅仅是一个姓氏汇编,它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家族传承与文化传统。它长时间以来是中国儿童启蒙的基础教材,对于家族历史的传承、文化认同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贺-原文

历史来源

「贺」源出 ;

一 ; 为「庆」氏所改,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齐桓公之孙公孙庆克,他的儿子庆封以父名为氏。东汉时有庆纯,任侍中,当时汉安帝之父为清河王刘庆,为毕清河王的名讳,庆纯改姓为「贺」氏(取「贺」与「庆」两字义同)。故东汉永初元年(107年)后方有贺氏。

二﹕为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贺兰氏」随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中原,代为汉姓「贺」氏。

家族名人

贺知章(659~744)

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唐越州永兴人。是著名的书法家。武则天时进士,官至太子宾客、秘书监,故时称为贺监。擅长草、隶书,亦擅长文辞,其诗风格淡雅而隽永,时出巧思。性旷达,善说笑,嗜酒,与李白、张旭等人交往频繁。后为道士,隐居于镜湖。享年八十八岁。

地望分布

河北广平郡,江苏会稽郡,河南河南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贺-译文

历史来源:

‘贺’这个字源出有两个;

一是由于‘庆’姓的改姓,根据《通志·氏族略》的记载,春秋时期齐桓公的孙子公孙庆克,他的儿子庆封以父亲的名字作为自己的姓氏。东汉时期有个人叫庆纯,担任侍中的职务,当时汉安帝的父亲是清河王刘庆,为了避讳清河王的名字,庆纯改姓为‘贺’(因为‘贺’和‘庆’两个字的意思相同)。所以从东汉永初元年(公元107年)开始才有贺姓。

二是由于鲜卑族的复姓改姓而来。根据《魏书·官氏志》的记载,南北朝时期,北魏有代北的复姓‘贺兰氏’,随着魏孝文帝南迁到洛阳后,定居在中原,逐渐改为汉姓‘贺’。

家族名人:

贺知章(659~744年)

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是唐越州永兴人。他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在武则天时期考中进士,官至太子宾客、秘书监,因此当时被称为贺监。他擅长草书和隶书,也擅长文学,诗作风格淡雅而意境深远,时常展现出巧妙的构思。性格豁达,喜欢说笑,喜欢喝酒,与李白、张旭等人交往密切。后来成为道士,隐居在镜湖。享年八十八岁。

地望分布:

河北的广平郡,江苏的会稽郡,河南的河南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贺-注解

贺:贺字源出有两说,一为春秋时齐桓公之孙公孙庆克,其子庆封以父名为氏,东汉时有庆纯为避讳改姓贺;二为鲜卑族复姓所改,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贺兰氏,随魏孝文帝南迁后改为汉姓贺。

庆:庆字原指喜庆、庆祝,后用作姓氏,东汉时有庆纯因避讳清河王刘庆的名讳而改姓为贺。

通志.氏族略:《通志》是北宋时期的一部综合性史书,其中《氏族略》记载了古代姓氏的起源和演变。

齐桓公:齐桓公是春秋时期齐国的一位著名君主,他在位期间,齐国强盛一时。

公孙庆克:公孙庆克是齐桓公的孙子,他的儿子庆封以父名为氏。

东汉:东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时间为公元25年至220年。

侍中:侍中是东汉时期的一种官职,相当于皇帝的近臣。

汉安帝:汉安帝是东汉时期的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国家政治相对稳定。

清河王:清河王是汉安帝的父亲,他的名字叫刘庆。

名讳:名讳是指对尊长或名人的名字避讳,以示尊敬。

魏书.官氏志:《魏书》是北魏时期的一部纪传体史书,其中《官氏志》记载了北魏时期的官制和姓氏。

北魏:北魏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时间为公元386年至534年。

孝文帝:孝文帝是北魏时期的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汉化政策。

洛阳:洛阳是北魏时期的都城,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

中原:中原是指中国黄河流域的中部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汉姓:汉姓是指汉族的姓氏,与少数民族的复姓相对。

贺知章:贺知章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官至太子宾客、秘书监。

四明狂客:四明狂客是贺知章的自号,表示他豁达不羁的性格。

唐越州永兴:唐越州永兴是指唐代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永兴县,贺知章的故乡。

进士: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最高等级,通过科举考试获得进士称号的人可以进入朝廷任职。

太子宾客:太子宾客是唐代的一种官职,负责辅佐太子。

秘书监:秘书监是唐代的一种官职,负责管理宫廷的图书、档案等。

草书:草书是中国书法的一种书体,特点是笔画简略,速度快捷。

隶书:隶书是中国书法的一种书体,起源于秦汉时期,是楷书的前身。

文辞:文辞指文章的辞藻,即文章的语言表达。

李白: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与贺知章等人交往密切。

张旭:张旭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与贺知章等人交往密切。

道士:道士是中国道教中的修行者。

镜湖:镜湖是中国浙江省绍兴市的一个湖泊,贺知章晚年隐居于此。

河北广平郡:河北广平郡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河北省。

江苏会稽郡:江苏会稽郡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江苏省。

河南河南郡:河南河南郡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贺-评注

「贺」源出;一;为「庆」氏所改,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齐桓公之孙公孙庆克,他的儿子庆封以父名为氏。东汉时有庆纯,任侍中,当时汉安帝之父为清河王刘庆,为避清河王的名讳,庆纯改姓为「贺」氏(取「贺」与「庆」两字义同)。故东汉永初元年(107年)后方有贺氏。

此段文字详细阐述了「贺」姓的起源,首先从姓氏的演变入手,指出「贺」姓由「庆」姓改姓而来,这一演变过程与历史事件紧密相连,体现了古代姓氏制度与社会政治的互动。齐桓公之孙公孙庆克的后代改姓,反映了姓氏的传承与变迁,同时也体现了姓氏在古代社会中的象征意义。

「二﹕为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贺兰氏」随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中原,代为汉姓「贺」氏。

此段文字进一步补充了「贺」姓的来源,指出其与鲜卑族复姓「贺兰氏」的渊源。这一来源反映了古代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鲜卑族作为北魏的重要民族之一,其姓氏的改变也体现了民族融合中姓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家族名人贺知章(659~744)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唐越州永兴人。是著名的书法家。武则天时进士,官至太子宾客、秘书监,故时称为贺监。擅长草、隶书,亦擅长文辞,其诗风格淡雅而隽永,时出巧思。性旷达,善说笑,嗜酒,与李白、张旭等人交往频繁。后为道士,隐居于镜湖。享年八十八岁。

这段文字对贺知章这位家族名人的生平事迹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贺知章不仅是书法家,还是文学家,其诗风淡雅隽永,与李白、张旭等人的交往也反映了唐代文人的社交圈。贺知章的人生经历丰富多彩,从官场到隐居,展现了一个文人的人生轨迹。

地望分布河北广平郡,江苏会稽郡,河南河南郡。

这段文字介绍了贺姓的地望分布,指出贺姓主要分布在河北、江苏、河南等地区。这一分布情况反映了古代姓氏的地域性特点,同时也体现了古代社会人口迁移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贺》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172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