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百家姓的作者无确切记载,最早版本一般认为成书于宋代。它并非由一位作者创作,而是将中国常见姓氏按音韵编排而成。这本书的编纂主要是为了方便记忆,属于民间流传的文化典籍,是中国儿童学习姓氏的启蒙书。
年代:约成书于宋代。
内容简要:《百家姓》包含了中国常见的五百多个姓氏,按音韵排列,便于儿童记忆。它不仅记录了姓氏的来源,还展现了许多姓氏背后的家族文化。书中的姓氏从“赵、钱、孙、李”开始,到“鱼、唐、阎、董”等,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这些姓氏广泛流传。百家姓不仅仅是一个姓氏汇编,它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家族传承与文化传统。它长时间以来是中国儿童启蒙的基础教材,对于家族历史的传承、文化认同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费-原文
历史来源
「费」源出;
一﹕出自「姒」姓,夏禹之后。
二﹕出自「姬」自姓,以邑为氏。据《通志.氏族略》载,春秋时鲁懿公之孙,受封于费邑。(山东费县),其后以邑为氏。
三﹕为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费连氏」(为魏献帝之兄的姓氏)随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中原,代为汉姓「费」氏。
家族名人
费长房
东汉人。据《后汉书.方术传》载,长房学道于壶公,不成,持符而归。相传能治百病,鞭打百鬼,又善变幻捉妖,后丢失符,被鬼所杀。
费袆 (? – 253年)
三国时江夏人,自文伟。刘备时任舍人,庶子。后主时历任黄门侍郎,昭信校卫,侍中,司马,尚书令,大将军,为诸葛亮所器重,多次出使吴国,终益州刺史,封成乡侯。
地望分布
湖北江夏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费-译文
历史来源:
一:费姓起源于姒姓,是夏禹的后代。
二:费姓也起源于姬姓,以封地作为姓氏。根据《通志·氏族略》记载,春秋时期鲁国的鲁懿公的孙子被封在费邑(现在的山东费县),他的后代就以封地作为姓氏。
三:费姓是鲜卑族复姓改姓而来。根据《魏书·官氏志》的记载,南北朝时期,北魏有一个代北的复姓费连氏(是魏献帝哥哥的姓氏),随着魏孝文帝南迁到洛阳后,定居在中原,改姓为汉姓费。
家族名人:
费长房:东汉时期的人。根据《后汉书·方术传》记载,费长房向壶公学道,但没有成功,拿着符咒回来。相传他能够治疗各种疾病,鞭打各种鬼怪,又擅长变化捉拿妖怪,后来失去了符咒,被鬼怪所杀。
费袆(?-253年):三国时期江夏人,字文伟。在刘备时期担任舍人和庶子。在蜀汉后主时期历任黄门侍郎、昭信校卫、侍中、司马、尚书令、大将军,被诸葛亮器重,多次出使吴国,最终担任益州刺史,封为成乡侯。
地望分布:
湖北江夏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费-注解
费:费是一个中文姓氏,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姒:姒是夏朝的姓氏,夏禹是夏朝的开国君主,姒姓是夏朝王族的姓氏。
姬:姬是周朝的姓氏,周文王是姬姓的始祖,姬姓是周朝王族的姓氏。
夏禹:夏禹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夏朝的开国君主,被尊为圣王。
鲁懿公:鲁懿公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君主,鲁国是周朝的一个诸侯国。
费邑:费邑是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个封邑,位于今天的山东费县。
鲜卑族:鲜卑族是古代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历史上对中原地区有重要影响。
北魏:北魏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存在于公元386年至534年,是鲜卑族建立的王朝。
魏献帝:魏献帝是北魏的一位皇帝,是北魏孝文帝的父亲。
孝文帝:孝文帝是北魏的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汉化政策。
洛阳:洛阳是古代中国的都城之一,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
壶公:壶公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相传是费长房学道的师傅。
方术:方术是指古代的巫术、占卜、炼丹等神秘技艺。
刘备:刘备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以仁德著称。
诸葛亮: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被誉为智圣。
江夏郡:江夏郡是古代中国的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湖北省武汉市附近。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费-评注
「费」源出;一﹕出自「姒」姓,夏禹之后。此句揭示了费姓的起源之一,即源自夏朝的开国君主夏禹的后代。夏禹作为古代华夏族的重要人物,其姓氏的传承体现了古代姓氏制度中宗族血缘关系的重视。费姓的起源与夏禹的关联,彰显了该姓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出自「姬」自姓,以邑为氏。据《通志.氏族略》载,春秋时鲁懿公之孙,受封于费邑。(山东费县),其后以邑为氏。此句描述了费姓的另一个来源,即源自姬姓,并以封地名为姓。这种以封地命名的姓氏制度,反映了古代社会政治制度与姓氏文化的紧密联系。费姓的这一来源,进一步丰富了其历史内涵。
三﹕为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费连氏」(为魏献帝之兄的姓氏)随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中原,代为汉姓「费」氏。此句讲述了费姓的第三个来源,即源自鲜卑族复姓。这一来源反映了古代民族融合的历史现象,也说明了费姓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与其他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费长房,东汉人。据《后汉书.方术传》载,长房学道于壶公,不成,持符而归。相传能治百病,鞭打百鬼,又善变幻捉妖,后丢失符,被鬼所杀。费长房的形象塑造了一个道教修炼者的形象,他不仅拥有超凡的医术,还具备驱鬼捉妖的能力。这一故事体现了古代道教文化对个人能力的高度评价,同时也反映了道教在民间的影响力。
费袆 (? – 253年),三国时江夏人,自文伟。刘备时任舍人,庶子。后主时历任黄门侍郎,昭信校卫,侍中,司马,尚书令,大将军,为诸葛亮所器重,多次出使吴国,终益州刺史,封成乡侯。费袆的生平事迹展示了三国时期一位杰出政治家的形象,他不仅在政治上有所建树,还在外交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费袆的事迹体现了古代士人的政治抱负和忠诚精神。
湖北江夏郡。此句指出了费姓的分布地之一,江夏郡。江夏郡在古代是一个重要的行政区划,费姓在此地的分布,说明该姓在历史上与这一地区的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