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百家姓的作者无确切记载,最早版本一般认为成书于宋代。它并非由一位作者创作,而是将中国常见姓氏按音韵编排而成。这本书的编纂主要是为了方便记忆,属于民间流传的文化典籍,是中国儿童学习姓氏的启蒙书。
年代:约成书于宋代。
内容简要:《百家姓》包含了中国常见的五百多个姓氏,按音韵排列,便于儿童记忆。它不仅记录了姓氏的来源,还展现了许多姓氏背后的家族文化。书中的姓氏从“赵、钱、孙、李”开始,到“鱼、唐、阎、董”等,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这些姓氏广泛流传。百家姓不仅仅是一个姓氏汇编,它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家族传承与文化传统。它长时间以来是中国儿童启蒙的基础教材,对于家族历史的传承、文化认同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许-原文
历史来源
「许」源出 ;
一 ; 出自「姜」姓。以国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所载,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克商后,封伯夷的后人文叔与许国,称为许文叔。旧址在今河南省许昌市。春秋时为郑,楚等国所逼,前533年迁都叶,前524年迁都白羽 ( 今河南西峡县 ),前524年迁容城 ( 今河南鲁山县 )。战国初为楚国所灭,其后代逐有「许」氏。
二 ; 传说帝尧时许由的后代。历史上并无证实记在此人,为神话人物。
家族名人
许由
字武仲,生卒年不详。上古之高士,阳城槐里人。据传帝尧以天下让之,不受,隐于箕山;尧又欲官之,由谓其言污耳,乃洗耳于颍水之滨。死后,葬于箕山顶,尧号为「箕山公神」,以配食五岳。
许慎 (58?~147?)
字叔重,汝南召陵(今河南郾城)人。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性淳笃,少博学经籍,师事贾逵,专攻古文经学,时人誉为五经无双许叔重,官至太尉、南阁祭酒。着有五经异义,今已亡佚。又着有说文解字十四卷,为中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究字原的专著,对后世影响很大。
许景澄 (1845~1900)
字竹筠,清浙江嘉兴人。同治时进士,授编修。光绪年间出使日、俄、法、德、义、奥等国,庚子时官至吏部侍郎。后因诋斥义和团,触怒慈禧太后,被杀,后得昭雪,追谥文肃。着有外国师船图表等书。
地望分布
河北高阳郡,河南汝南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许-译文
历史来源:
「许」这个姓氏的来源有两个;
一是出自「姜」姓,以国名为姓氏。据《通志·氏族略·以国为姓》记载,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打败商朝后,封伯夷的后代文叔于许国,称为许文叔。许国的旧址在今天的河南省许昌市。春秋时期,许国受到郑国、楚国等国的逼迫,前533年迁都叶地,前524年迁都白羽(今河南西峡县),前524年又迁至容城(今河南鲁山县)。战国初期被楚国灭亡,其后代逐渐有了「许」这个姓氏。
二是传说出自帝尧时期的许由的后代。历史上并没有确凿的记载证明这个人物,他属于神话中的人物。
家族名人:
许由:
字武仲,生卒年不详。是上古时期的高尚人士,阳城槐里人。据传说,帝尧曾把天下让给他,但他不接受,隐居在箕山。尧又想让他做官,许由认为这是污辱,于是跑到颍水边洗耳朵。他死后,被葬在箕山顶上,尧帝封他为「箕山公神」,以配享五岳。
许慎(58?~147?):
字叔重,是汝南召陵(今河南郾城)人。东汉时期的经学家、文字学家。性格纯朴诚实,年轻时就博学多才,师从贾逵,专门研究古文经学,当时的人称他为「五经无双许叔重」,官至太尉、南阁祭酒。著有《五经异义》,现已失传。他还著有《说文解字》十四卷,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证字源的专著,对后世影响深远。
许景澄(1845~1900):
字竹筠,是清朝浙江嘉兴人。同治年间考中进士,被授予编修职务。光绪年间出使日本、俄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奥地利等国,庚子年间官至吏部侍郎。后来因为批评义和团,触怒了慈禧太后,被杀害。后来得到平反,追赠谥号文肃。著有《外国师船图表》等书。
地望分布:
河北高阳郡,河南汝南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许-注解
许:许国,古代国名,后成为姓氏。源出有二:一为周武王封伯夷后人文叔于许国,后成为许姓;二为传说中帝尧时许由的后代。许国旧址在今河南省许昌市。
姜姓:姜姓,是中国古老的姓氏之一,起源有多个说法,其中之一是与神农氏有关,是华夏族的主要姓氏之一。
周武王:周武王,名姬发,周朝的开国君主,公元前1046年伐纣灭商,建立了周朝。
伯夷:伯夷,商朝末年的一位贤人,与叔齐一同拒绝周武王的封赏,后成为儒家思想中的忠臣典范。
文叔:文叔,许国国君,周武王封伯夷的后人。
春秋:春秋,指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大约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是周朝后期的一个时期。
郑:郑国,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位于今天的河南省中部。
楚:楚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位于今天的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等地区。
战国:战国,指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大约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是七个诸侯国相互争斗的时期。
许由:许由,上古时期的高士,传说中帝尧时期的人物,以高尚品德著称。
箕山:箕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市,是许由隐居的地方。
颍水:颍水,位于河南省,是许由洗耳的地方。
许慎:许慎,东汉时期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著有《说文解字》,是中国最早的字典之一。
五经: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
太尉:太尉,古代官名,是军事最高长官。
南阁祭酒:南阁祭酒,古代官名,掌管图书、教育等事务。
许景澄:许景澄,清朝时期的一位官员,曾任吏部侍郎,因反对义和团运动而被杀。
义和团:义和团,19世纪末中国北方的一个民间团体,以反对外国侵略和基督教传教士为主要目标。
慈禧太后:慈禧太后,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掌权长达四十七年。
河北高阳郡:高阳郡,古代郡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
河南汝南郡:汝南郡,古代郡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南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许-评注
历史来源的段落详细介绍了‘许’姓的起源,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了‘许’姓出自‘姜’姓,以国为氏的来源,引用了《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的记载,说明了周武王封伯夷后人文叔于许国,并提到了许国的迁都历史,体现了古人对历史变迁的记载和对地理变迁的关注。这一部分体现了古人对宗族和地缘关系的重视,以及对历史传承的尊重。
第二部分提到了传说中帝尧时许由的后代,虽然历史上并无证实,但这一部分展现了古人对神话传说的传承,反映了古代文化中神话与历史的交织,以及人们对祖先的敬仰。
家族名人的部分,首先介绍了许由,这位上古高士的故事,展示了古代文化中高洁的人格理想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许由不接受帝尧的让位,体现了古代士人对于‘清高’的追求和对‘名’的淡泊。
接着介绍了许慎,他是东汉时期的经学家和文字学家,被誉为‘五经无双许叔重’。他的著作《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究字原的专著,对后世影响深远。这一部分体现了古人对文字的重视,以及对学术研究的贡献。
许景澄的部分,介绍了他的生平事迹,包括他的官职、外交经历以及最终的悲剧命运。他的故事反映了晚清时期中国社会的动荡和复杂,以及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的紧密联系。
地望分布的部分,提到了河北高阳郡和河南汝南郡,这是‘许’姓的主要分布地区。这部分体现了古人对地域文化的关注,以及对姓氏分布的研究,反映了古人对地理知识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