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蔡

作者: 百家姓的作者无确切记载,最早版本一般认为成书于宋代。它并非由一位作者创作,而是将中国常见姓氏按音韵编排而成。这本书的编纂主要是为了方便记忆,属于民间流传的文化典籍,是中国儿童学习姓氏的启蒙书。

年代:约成书于宋代。

内容简要:《百家姓》包含了中国常见的五百多个姓氏,按音韵排列,便于儿童记忆。它不仅记录了姓氏的来源,还展现了许多姓氏背后的家族文化。书中的姓氏从“赵、钱、孙、李”开始,到“鱼、唐、阎、董”等,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这些姓氏广泛流传。百家姓不仅仅是一个姓氏汇编,它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家族传承与文化传统。它长时间以来是中国儿童启蒙的基础教材,对于家族历史的传承、文化认同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蔡-原文

历史来源

「蔡」源出 ;

出自姬姓, 以国名为氏。

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所载,公元前 十一世纪武王克纣以后,周文王第五子叔度分封于蔡国(在今河南省上蔡县西南),称为 蔡叔度。

武王死后,蔡叔度参与武庚叛乱,事败被放逐。

叔度之子胡,率德驯善,周公旦举荐为鲁国卿士,后又复封于蔡,称为蔡仲胡。

至蔡平侯时,迁于新蔡,昭侯迁于州来(寿州)。

春秋后相承二十六世,公元前447年为楚国所灭。

子孙以国名「蔡」为氏。

南北朝时,后周赐蔡氏改姓大利稽(鲜卑族复姓), 至隋代复旧。

家族名人

蔡伦

东汉桂阳人,字敬仲,颇有才学。

汉和时为中常侍。

和帝时为中常侍。

据说他利用树皮、麻头、破布、鱼网等制造纸张,称为蔡侯纸。

后因事下狱,自杀身亡。

蔡邕(132~192)

字伯喈,东汉陈留人。

博学,工辞章,天文、术数、书画、琴艺皆精,创飞白书,熹平四年,奏定六经文字,以隶书四十六碑立于太学门外,是为熹平石经。

后董卓专政,累迁为左中郎将,故亦称为蔡中郎。

卓死,被王允所捕,死于狱中。

着有独断、蔡中郎集。

蔡锷(1882~1916)

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邵阳人。

日本陆军士官学校骑兵科毕业。

辛亥革命时为云南都督,后解兵权,居住京师,袁世凯称帝时,潜赴云南,首先起兵宣布独立,称护国军,各省响应,袁氏之谋遂败。

黎元洪继任总统,任蔡锷为四川省督军,兼民政长,后因病殁于日本东京。

编有曾胡治兵语录。

后人辑其作为蔡松坡先生遗集。

地望分布

河南兰考县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蔡-译文

历史来源:‘蔡’这个姓氏的来源;它起源于姬姓,以国名作为姓氏。根据《元和姓纂》和《通志·氏族略·以国为姓》的记载,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打败商纣王后,周文王的第五子叔度被封在蔡国(位于今天河南省上蔡县西南),称为蔡叔度。武王去世后,蔡叔度参与了武庚的叛乱,事情失败后被流放。叔度的儿子胡,品德高尚,周公旦推荐他担任鲁国的大夫,后来又封在蔡国,称为蔡仲胡。到了蔡平侯的时候,国都迁移到了新蔡,昭侯时又迁移到了州来(今寿州)。春秋时期,蔡国传承了二十六代,公元前447年被楚国灭亡。蔡国的子孙以国名‘蔡’作为自己的姓氏。南北朝时期,后周赐予蔡姓改为大利稽(鲜卑族的复姓),到了隋代又恢复了原来的姓氏。

家族名人:

蔡伦:东汉时期桂阳人,字敬仲,很有才华。在汉和帝时期担任中常侍。据说他利用树皮、麻头、破布、鱼网等材料制造纸张,称为蔡侯纸。后来因为事情被关进监狱,最终自杀。

蔡邕(132~192):字伯喈,东汉陈留人。博学多才,擅长辞章,精通天文、术数、书画、琴艺,创造了飞白书。熹平四年,他上奏确定六经的文字,用隶书刻成四十六碑立在太学门外,这就是熹平石经。后来董卓专权,蔡邕多次升迁至左中郎将,因此也被称为蔡中郎。董卓死后,蔡邕被王允逮捕,死在监狱中。著有《独断》和《蔡中郎集》。

蔡锷(1882~1916):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邵阳人。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骑兵科。辛亥革命时担任云南都督,后来放弃兵权,居住在京城。袁世凯称帝时,他秘密前往云南,首先起兵宣布独立,建立了护国军,各省纷纷响应,袁世凯的阴谋因此失败。黎元洪继任总统后,任命蔡锷为四川省督军,兼任民政长,后来因病在日本东京去世。编有《曾胡治兵语录》。后人收集了他的作品,编辑成《蔡松坡先生遗集》。

地望分布:河南省兰考县。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蔡-注解

蔡:蔡是一个姓氏,起源于姬姓,以国名为氏。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所载,公元前十一世纪武王克纣以后,周文王第五子叔度分封于蔡国,称为蔡叔度。后来,蔡国成为周朝的一个封国,位于今天的河南省上蔡县西南。

姬姓:姬姓是中国古代的一个主要姓氏,起源于周朝,是周文王的姓氏,后来成为周朝及其分封诸侯国的姓氏。

武王:武王,即周武王,是周朝的开国君主,公元前1046年,他联合各部落首领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

周文王:周文王,即姬昌,是周朝的建立者周武王的父亲,以圣明著称。

叔度:叔度,即蔡叔度,周文王的第五子,被封于蔡国。

武庚叛乱:武庚叛乱是指周武王死后,商朝的遗民武庚联合其他诸侯反叛周朝的事件。

周公旦:周公旦,周武王的弟弟,辅佐周成王,巩固了周朝的统治,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

鲁国:鲁国是周朝分封的一个诸侯国,位于今天的山东省。

蔡平侯:蔡平侯是蔡国的一位君主,他在位时将国都迁至新蔡。

昭侯:昭侯是蔡国的一位君主,他在位时将国都迁至州来(寿州)。

春秋:春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大约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是周朝晚期至战国时期的一个阶段。

楚国:楚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强国,位于今天的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等地区。

大利稽:大利稽是南北朝时期后周赐予蔡氏的一个鲜卑族复姓。

隋代:隋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存在于公元581年至618年。

蔡伦:蔡伦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发明家,以改进造纸术而闻名,制造的纸张称为蔡侯纸。

东汉:东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存在于公元25年至220年。

桂阳:桂阳是东汉时期的一个郡名,位于今天的湖南省。

中常侍:中常侍是东汉时期宫廷中的官职,负责传达皇帝的命令。

和帝:和帝是东汉的一位皇帝,名刘肇,公元89年至105年在位。

蔡邕:蔡邕是东汉时期的一位文学家、书法家,以博学多才著称。

陈留:陈留是东汉时期的一个郡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飞白书:飞白书是一种书法艺术,以笔尖不沾墨水,书写时墨水飞溅,形成特殊的笔触效果。

熹平石经:熹平石经是东汉熹平年间刻立于太学门外的一部石碑,上面刻有六经文字。

董卓:董卓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权臣,以残暴著称。

左中郎将:左中郎将是东汉时期的一个官职,负责宫廷警卫。

王允:王允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政治家,曾参与刺杀董卓的事件。

蔡锷:蔡锷是辛亥革命时期的一位军事将领,以护国战争中的贡献而闻名。

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是日本培养军事人才的教育机构。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政治变革,标志着清朝的灭亡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云南都督:云南都督是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云南地区的一个军事职务。

袁世凯:袁世凯是辛亥革命后中国的一位政治家和军事将领,曾担任临时大总统。

护国军:护国军是辛亥革命后蔡锷领导的一支军队,反对袁世凯称帝。

四川省督军:四川省督军是民国时期四川省的一个军事职务。

民政长:民政长是民国时期地方行政的一个职务。

日本东京:日本东京是日本的首都,位于今天的东京都。

兰考县:兰考县是中国河南省的一个县,位于河南省东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蔡-评注

「蔡」源出;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此句开篇即点明了蔡姓的起源,源远流长,根植于周朝的姬姓血脉。姬姓是周朝的姓氏,代表着王族的血统,而以国名为姓,则表明了蔡姓与周朝分封制度的关系,体现了古代中国的分封制度对于姓氏形成的重要影响。

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所载,公元前十一世纪武王克纣以后,周文王第五子叔度分封于蔡国(在今河南省上蔡县西南),称为蔡叔度。此段文字详细记载了蔡姓的起源和历史,通过引用《元和姓纂》和《通志》两部古代文献,增强了叙述的可信度,同时也反映了古代文献在姓氏研究中的重要性。

武王死后,蔡叔度参与武庚叛乱,事败被放逐。叔度之子胡,率德驯善,周公旦举荐为鲁国卿士,后又复封于蔡,称为蔡仲胡。此句描绘了蔡叔度及其后代的历史变迁,反映了古代中国政治斗争的残酷和家族命运的起伏,同时也展现了周公旦的识人用人之能。

至蔡平侯时,迁于新蔡,昭侯迁于州来(寿州)。春秋后相承二十六世,公元前447年为楚国所灭。子孙以国名「蔡」为氏。这一段讲述了蔡国的发展历程,从分封到迁移,再到最终被灭,展现了蔡姓历史的延续性,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国家兴衰更迭的常态。

南北朝时,后周赐蔡氏改姓大利稽(鲜卑族复姓),至隋代复旧。这句话说明了蔡姓在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变迁,体现了民族融合和姓氏演变的过程,同时也反映了鲜卑族对古代中国姓氏文化的影响。

蔡伦,东汉桂阳人,字敬仲,颇有才学。汉和时为中常侍。和帝时为中常侍。据说他利用树皮、麻头、破布、鱼网等制造纸张,称为蔡侯纸。后因事下狱,自杀身亡。蔡伦的事迹展现了东汉时期的一位杰出人物,他的发明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科技发展的艰辛和个人的贡献。

蔡邕(132~192)字伯喈,东汉陈留人。博学,工辞章,天文、术数、书画、琴艺皆精,创飞白书,熹平四年,奏定六经文字,以隶书四十六碑立于太学门外,是为熹平石经。后董卓专政,累迁为左中郎将,故亦称为蔡中郎。卓死,被王允所捕,死于狱中。着有独断、蔡中郎集。蔡邕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多才多艺的学者,他的博学多才和艺术成就,以及他的人生经历,都体现了东汉时期的文化繁荣和个人的才华横溢。

蔡锷(1882~1916)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邵阳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骑兵科毕业。辛亥革命时为云南都督,后解兵权,居住京师,袁世凯称帝时,潜赴云南,首先起兵宣布独立,称护国军,各省响应,袁氏之谋遂败。黎元洪继任总统,任蔡锷为四川省督军,兼民政长,后因病殁于日本东京。编有曾胡治兵语录。后人辑其作为蔡松坡先生遗集。蔡锷是辛亥革命时期的一位重要军事将领,他的事迹体现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同时也反映了个人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河南兰考县,地望分布。这句话说明了蔡姓的分布地域,河南兰考县作为蔡姓的发源地之一,承载着蔡姓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反映了姓氏与地域之间的紧密联系。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蔡》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168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