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蓟

作者: 百家姓的作者无确切记载,最早版本一般认为成书于宋代。它并非由一位作者创作,而是将中国常见姓氏按音韵编排而成。这本书的编纂主要是为了方便记忆,属于民间流传的文化典籍,是中国儿童学习姓氏的启蒙书。

年代:约成书于宋代。

内容简要:《百家姓》包含了中国常见的五百多个姓氏,按音韵排列,便于儿童记忆。它不仅记录了姓氏的来源,还展现了许多姓氏背后的家族文化。书中的姓氏从“赵、钱、孙、李”开始,到“鱼、唐、阎、董”等,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这些姓氏广泛流传。百家姓不仅仅是一个姓氏汇编,它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家族传承与文化传统。它长时间以来是中国儿童启蒙的基础教材,对于家族历史的传承、文化认同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蓟-原文

历史来源源流一出自姬姓,轩辕氏黄帝的后裔,以封地国名为氏。

据《路史》载,周武王姬发击败纣王,灭了商朝,建立周朝,周武王立国后,敬仰先贤的功德,封黄帝之后于蓟(今北京市西南角广安门一带)作诸侯,称于蓟侯,建立蓟国,后为燕国所灭。

原蓟国君主族人便以国名为姓,称蓟氏,世代相传,遂成蓟姓,是为蓟氏的正宗。

源流二出自以地名为氏。

据《姓氏考略》上说,古代范阳这个地方就是蓟,自唐代以来,在范阳地区(今北京城西南),就有了“蓟州”这一地名出现,当地人因此就以地为姓氏。

“蓟”本来是一种草本植物的名称,形状跟芙蓉十分相似,这种植物在河北省的昌平、房山、安次等地,遍地都有,蓟州因此而得名,今天在河北省仍有蓟县。

根据学者考证,河北省蓟县,就是全国蓟姓人家的发祥地。

蓟姓的得姓,经考证有3100年历史。

望族居于内黄郡,就是现在的河南省内黄县西北部。

家族名人蓟子训:汉代建安年间名士。

汉代时候许多人相信佛家的道理,也有许多人相信道家的宣扬,当然儒家思想更丰富了。

而蓟子训,是善于宣扬自己有神技异术的一位名士,当时京城里许多人对他的道术深信不已。

而且蓟子训又善于待客,家里一办筵席有几十桌,客人几百,可以享受酒脯佳肴的款待,都是社会名流官场要人,人们都以到他家作客为荣耀,又越发宣场他的神异本领,故蓟子训的大名在京师以及北方各地已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迁徙分布内黄郡:汉置内黄郡,治所在现今河南省内黄县。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蓟-译文

历史来源源流一:起源于姬姓,是轩辕氏黄帝的后代,以封地国名为姓。据《路史》记载,周武王姬发打败了商朝的纣王,建立了周朝。周武王建国后,尊敬先贤的功绩,封黄帝的后代在蓟(现在的北京市西南角广安门一带)作为诸侯,被称为蓟侯,建立了蓟国,后来被燕国所灭。原来蓟国的君主及其族人便以国名为姓,称为蓟姓,世代相传,于是形成了蓟姓,这就是蓟姓的正宗。

源流二:起源于以地名为姓。据《姓氏考略》所说,古代的范阳就是蓟,自唐代以来,在范阳地区(现在的北京城西南)就有了‘蓟州’这个地名。当地人因此以地为姓。‘蓟’原本是一种草本植物的名称,形状与芙蓉非常相似,这种植物在河北省的昌平、房山、安次等地到处都是,蓟州因此得名。今天在河北省仍有蓟县。根据学者的考证,河北省的蓟县就是全国蓟姓人家的发源地。蓟姓的起源经过考证有3100年的历史。望族居住在内黄郡,就是现在的河南省内黄县西北部。

家族名人蓟子训:汉代建安年间的一位名士。在汉代,许多人相信佛教的教义,也有许多人相信道教的教诲,当然儒家思想也更加丰富。而蓟子训,是一位擅长宣扬自己有神奇技艺的名士,当时京城里的许多人对他所施展的道术深信不疑。而且蓟子训又擅长待客,家里举办的宴席有几十桌,客人几百人,可以享受到美酒佳肴的款待,都是社会名流和官场要人,人们都以能到他家做客为荣,这也更加宣扬了他的神奇本领,因此蓟子训的大名在京师以及北方各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迁徙分布内黄郡:汉代设立了内黄郡,治所在现在的河南省内黄县。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蓟-注解

姬姓:姬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起源于黄帝,是华夏族的主干姓氏之一。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姬姓因此具有极高的文化地位和历史意义。

轩辕氏:轩辕氏是黄帝的姓氏,也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黄帝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是一位伟大的帝王,被尊为人文初祖。

封地国名:古代君主将土地分封给亲族或功臣,这些土地称为封地,封地的名称往往成为封地国君及其后裔的姓氏。

《路史》:《路史》是一部记载中国古代帝王世系和地理沿革的史书,由宋代路振编纂。

周武王:周武王是周朝的开国君主,姓姬名发,是周文王的儿子,他在公元前1046年击败商朝的纣王,建立了周朝。

商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确切纪年的朝代,大约存在于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

周朝: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分为西周和东周,西周从公元前1046年开始,东周从公元前770年开始。

蓟:蓟是一种草本植物,形状与芙蓉相似,在古代的蓟州地区(今北京西南部)广泛分布,因此该地区得名。

燕国:燕国是战国七雄之一,位于今天的河北、北京一带,蓟国后来被燕国所灭。

姓氏考略:《姓氏考略》是一部研究中国姓氏起源和发展的书籍。

范阳:范阳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北京地区。

蓟州:蓟州是唐代设置的一个州,位于今天的北京西南部。

内黄郡:内黄郡是汉代设置的一个郡,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内黄县。

蓟子训:蓟子训是汉代建安年间的一位名士,以神技异术和善于待客而闻名。

道术:道术是指道家所宣扬的修炼身体、延年益寿的方法,包括内丹、外丹、符咒等。

筵席:筵席是指古代的一种宴请形式,通常由主人设宴款待宾客,以示尊重和欢迎。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蓟-评注

历史来源源流一出自姬姓,轩辕氏黄帝的后裔,以封地国名为氏。这一开篇即点明了蓟姓的起源,强调了其与黄帝后裔的渊源关系,体现了古人对祖先的尊崇与追忆。‘姬姓’、‘轩辕氏’等词汇的使用,彰显了古文化的深厚底蕴,同时也揭示了蓟姓的尊贵血统。

据《路史》载,周武王姬发击败纣王,灭了商朝,建立周朝,周武王立国后,敬仰先贤的功德,封黄帝之后于蓟(今北京市西南角广安门一带)作诸侯,称于蓟侯,建立蓟国,后为燕国所灭。此段文字详细描述了蓟姓的起源历史,通过引用《路史》这一史料,增强了叙述的可信度。同时,‘周武王’、‘纣王’等历史人物的出现,使得蓟姓的起源更加具体、生动。

原蓟国君主族人便以国名为姓,称蓟氏,世代相传,遂成蓟姓,是为蓟氏的正宗。此句揭示了蓟姓的命名方式,即以封地国名为姓,体现了古人对土地的尊重和对国家认同的体现。‘世代相传’一词,强调了蓟姓的历史悠久和家族的传承。

源流二出自以地名为氏。据《姓氏考略》上说,古代范阳这个地方就是蓟,自唐代以来,在范阳地区(今北京城西南),就有了‘蓟州’这一地名出现,当地人因此就以地为姓氏。此段文字介绍了蓟姓的另一种来源,即以地名为姓,体现了古人对地理环境的重视和对地方文化的认同。

‘蓟’本来是一种草本植物的名称,形状跟芙蓉十分相似,这种植物在河北省的昌平、房山、安次等地,遍地都有,蓟州因此而得名,今天在河北省仍有蓟县。此句通过介绍‘蓟’这一植物,进一步阐述了蓟州得名的由来,使得地名与植物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

根据学者考证,河北省蓟县,就是全国蓟姓人家的发祥地。蓟姓的得姓,经考证有3100年历史。望族居于内黄郡,就是现在的河南省内黄县西北部。此段文字强调了蓟姓的历史悠久和家族的繁荣,‘学者考证’一词,体现了学术研究的严谨性。

家族名人蓟子训:汉代建安年间名士。此句点明了蓟姓家族中的一位名人,为读者展现了蓟姓家族的文化底蕴和人才辈出。

汉代时候许多人相信佛家的道理,也有许多人相信道家的宣扬,当然儒家思想更丰富了。而蓟子训,是善于宣扬自己有神技异术的一位名士,当时京城里许多人对他的道术深信不已。此段文字介绍了蓟子训的生平事迹,突出了他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而且蓟子训又善于待客,家里一办筵席有几十桌,客人几百,可以享受酒脯佳肴的款待,都是社会名流官场要人,人们都以到他家作客为荣耀,又越发宣场他的神异本领,故蓟子训的大名在京师以及北方各地已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此段文字进一步描绘了蓟子训的为人处世之道,以及他在当时社会中的声望。

迁徙分布内黄郡:汉置内黄郡,治所在现今河南省内黄县。此句介绍了蓟姓的迁徙分布情况,使得蓟姓的历史脉络更加完整。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蓟》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1687.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