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董

作者: 百家姓的作者无确切记载,最早版本一般认为成书于宋代。它并非由一位作者创作,而是将中国常见姓氏按音韵编排而成。这本书的编纂主要是为了方便记忆,属于民间流传的文化典籍,是中国儿童学习姓氏的启蒙书。

年代:约成书于宋代。

内容简要:《百家姓》包含了中国常见的五百多个姓氏,按音韵排列,便于儿童记忆。它不仅记录了姓氏的来源,还展现了许多姓氏背后的家族文化。书中的姓氏从“赵、钱、孙、李”开始,到“鱼、唐、阎、董”等,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这些姓氏广泛流传。百家姓不仅仅是一个姓氏汇编,它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家族传承与文化传统。它长时间以来是中国儿童启蒙的基础教材,对于家族历史的传承、文化认同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董-原文

历史来源

「董」源出;

出自姬姓, 以职为姓.

据《姓氏急就篇》云:周朝大夫辛, 有二子, 派往晋国为太史, 董督(管理)晋国的史书典册. 故以「董」为氏。 董狐即为其后.

又据《通志.氏族略》云: 相传古帝虞舜时有董父, 为董氏之祖. 此为神话传说.

家族名人

董狐

春秋时晋国史官,生卒年不详。晋灵公无道,正卿赵盾屡次劝谏,灵公不听,反欲杀之,赵盾于是逃亡国外。其后族人赵穿弒灵公,盾还晋国,而不讨穿。董狐乃书曰:赵盾弑其君。孔子因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董仲舒 (前179~前104)

西汉名儒,广川(河北省枣强县东)人。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三年不窥园。提倡独尊儒术。着有春秋繁露等书。

董卓 (?- 192)

字仲颖,汉临洮(今甘肃省岷县)人。桓帝时,官羽林郎;灵帝时,为前将军。灵帝崩,引兵至京师,诛宦官,废少帝,立献帝,弒太后,自为太师,淫乱凶暴。袁绍等因而起兵讨伐,后为吕布所杀。

董其昌 (1555~1636)

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明书画家,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万历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谥文敏。性和易,通禅理,诗文俱佳,书法卓然成家,画极潇洒生动。着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画旨、画眼等书。

地望分布

甘肃省临洮县,山东省定陶县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董-译文

历史来源:

‘董’这个姓氏的起源;

出自姬姓,以官职作为姓氏。据《姓氏急就篇》记载:周朝的大夫辛,有两个儿子,被派往晋国担任太史,负责管理晋国的史书典籍。因此,以‘董’作为姓氏。董狐就是他的后代。又据《通志·氏族略》记载:相传在古帝虞舜时期有位董父,是董氏的祖先。这属于神话传说。

家族名人:

董狐:

春秋时期晋国的史官,具体的生卒年月不详。晋灵公行为不端,正卿赵盾多次劝谏,但灵公不听,反而想要杀赵盾,赵盾于是逃亡国外。后来赵盾的族人赵穿弑杀了灵公,赵盾回到晋国,但没有追究赵穿的罪责。董狐在史书中记载说:赵盾弑杀了他的君主。孔子因此称赞董狐是古代的好史官,他的记录不隐瞒事实。

董仲舒(前179~前104):

西汉时期著名的儒家学者,是广川(今河北省枣强县东)人。年轻时研究春秋,孝景帝时期担任博士,闭门讲学,三年未曾出过庭院。他提倡独尊儒术。著有《春秋繁露》等书。

董卓(?-192):

字仲颖,是汉临洮(今甘肃省岷县)人。在桓帝时期担任羽林郎;在灵帝时期,官至前将军。灵帝去世后,他领兵到京城,诛杀宦官,废黜少帝,立献帝,杀害太后,自封为太师,行为荒淫暴虐。袁绍等人因此起兵讨伐他,后来被吕布所杀。

董其昌(1555~1636):

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是明代的书画家,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万历年间考中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死后被追谥为文敏。性格和善,通晓禅理,诗、文都很好,书法自成一家,画作潇洒生动。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画旨》、《画眼》等书。

地望分布:

甘肃省临洮县,山东省定陶县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董-注解

董:董姓源出姬姓,以职为姓。周朝大夫辛有二子,派往晋国为太史,董督(管理)晋国的史书典册,因此以‘董’为姓。董狐即为其后。神话传说中,古帝虞舜时有董父,为董氏之祖。

姬姓:姬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起源于远古时期的黄帝,是许多华夏族姓氏的起源。

太史:太史是古代官职,负责记载国家的重要历史事件、天文历法、祭祀仪式等,是中国古代史学的先驱。

赵盾:赵盾是春秋时期晋国的正卿,以劝谏君主和治理国家有功著称。

孔子: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对后世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博士:博士在古代是学术上的学位,也指官职,负责教授经书,传授学术。

独尊儒术:独尊儒术是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的政治主张,主张以儒家思想为国家的正统思想,排斥其他学说。

羽林郎:羽林郎是汉代的一种军职,负责宫廷的安全。

宦官:宦官是古代宫廷中的官员,由于生理原因无法生育,因此通常被阉割,负责宫廷内部的事务。

献帝:献帝是东汉末年的皇帝,由于年幼无法理政,实际权力被宦官和权臣所掌握。

太师:太师是古代的一种官职,地位很高,通常由德高望重的老臣担任。

书画家:书画家是指擅长书法和绘画的艺术家。

进士: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最高学位,通过科举考试的人可以获得做官的资格。

南京礼部尚书:南京礼部尚书是明代中央政府的官员,负责礼部的事务,礼部掌管礼仪、祭祀等事务。

禅理:禅理是佛教的教义,指佛教的智慧。

画禅室随笔:《画禅室随笔》是董其昌的著作,是关于绘画理论和实践的书籍。

容台文集:《容台文集》是董其昌的著作,是关于文学和艺术的文集。

画旨:《画旨》是董其昌的著作,是关于绘画技法的书籍。

画眼:《画眼》是董其昌的著作,是关于绘画审美的书籍。

地望分布:地望分布指的是一个姓氏或家族在地理上的分布情况。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董-评注

历史来源部分,首先揭示了‘董’姓的起源,源远流长。‘董’姓出自姬姓,以职为姓,这一叙述体现了古代姓氏制度的特色,即姓氏与职业、官职相关联。‘董’姓的起源与周朝大夫辛及其二子有关,他们被派往晋国担任太史,负责管理史书典册,从而以‘董’为姓。这一叙述不仅展现了姓氏的传承,也反映了古代对历史记载的重视。

《姓氏急就篇》的引用,增加了这一姓氏起源故事的可靠性,同时也体现了古人对文献的重视。董狐作为其后代,其事迹在孔子《春秋》中有所记载,表明‘董’姓在历史上有着悠久且尊贵的传承。

神话传说中的董父,为‘董’姓之祖,这一叙述增添了‘董’姓起源的神秘色彩,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神话传说与姓氏起源的结合,体现了古代文化中神话与现实的交织。

家族名人部分,董狐的事迹被详细记载,其作为春秋时期晋国史官,面对赵盾弑君之事,坚持记录真相,不畏权势,体现了史官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孔子对董狐的评价‘古之良史也’,是对其正直、公正精神的肯定。

董仲舒作为西汉名儒,其独尊儒术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春秋繁露》一书,不仅是对春秋时期历史事件的解读,更是其儒家思想的体现。董仲舒的学术成就和思想贡献,使他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董卓作为东汉末年的权臣,其政治生涯充满了争议。他的暴政和篡位行为,使得他成为历史上争议的人物。然而,他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也不容忽视。

董其昌作为明代著名的书画家,其书法和绘画成就极高。他的书法以潇洒著称,绘画则以生动传神见长。董其昌的书画作品,不仅体现了他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明代文人的审美追求。

地望分布部分,提到了甘肃省临洮县和山东省定陶县,这两个地方是‘董’姓的重要发源地。这种地望分布的记载,有助于了解‘董’姓在历史地理上的分布情况,也为研究古代姓氏的地域分布提供了参考。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董》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1677.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