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荣

作者: 百家姓的作者无确切记载,最早版本一般认为成书于宋代。它并非由一位作者创作,而是将中国常见姓氏按音韵编排而成。这本书的编纂主要是为了方便记忆,属于民间流传的文化典籍,是中国儿童学习姓氏的启蒙书。

年代:约成书于宋代。

内容简要:《百家姓》包含了中国常见的五百多个姓氏,按音韵排列,便于儿童记忆。它不仅记录了姓氏的来源,还展现了许多姓氏背后的家族文化。书中的姓氏从“赵、钱、孙、李”开始,到“鱼、唐、阎、董”等,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这些姓氏广泛流传。百家姓不仅仅是一个姓氏汇编,它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家族传承与文化传统。它长时间以来是中国儿童启蒙的基础教材,对于家族历史的传承、文化认同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荣-原文

历史来源

「荣」源出:

一、以邑名为氏。据《风俗通义》所载,为周成王的卿士荣伯之后,受封于荣邑(在今陕西省户县西),其后有荣氏。

二、据《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所载,周大夫荣夷公,其先食邑为荣(在今河南省巩县西),其后亦有荣氏。

三、又春秋时鲁国亦有荣氏。孔子有弟子荣旗。

家族名人

荣成伯

即荣驾鹅,又名栾。春秋鲁国大夫,公孙婴齐之子。据《左传》载:鲁襄工自楚国返,闻季武子袭击卞(鲁庄子食邑),欲不入,荣成伯赋《式微》,襄公乃归。又,季孙氏嫉恨昭公。昭公死,理应葬在鲁群公墓所在地阚(今山东汶上县西南),季孙欲隔绝昭公墓,不使与先君同。成伯曰:’生不能事,死又离之,以自旌也。纵子忍之,后必或耻之。’季孙又欲为恶谥。成伯曰:’生弗能事,死又恶之,以自信也。将焉用之?’季孙乃止。

荣广

字王孙,汉代鲁国人。从瑕丘江公受《谷梁春秋》及《诗》,尽能传其所学。

荣启期

春秋时隐士。传说曾行于郕之野,鹿裘带索,鼓琴而歌,语孔子,以德为人,又为男子,又行年九十,为三乐。

荣毗

字子谌,遂代无终人,刚鲠有局量,官至侍御史,立朝侃然正色,百僚惮之。

地望分布

山东省高青、博兴、广饶一带

河北省西北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荣-译文

历史来源:

「荣」这个姓氏的来源有三种:

一、以封地名为姓氏。根据《风俗通义》的记载,荣姓来源于周成王的卿士荣伯,他受封在荣邑(现在的陕西省户县西),其后代就有了荣姓。

二、根据《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的记载,周朝的大夫荣夷公,他的封地是荣(现在的河南省巩县西),其后代也有荣姓。

三、春秋时期鲁国也有荣姓。孔子的弟子中有荣旗。

家族名人:

荣成伯:

即荣驾鹅,也叫做栾。他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是公孙婴齐的儿子。根据《左传》的记载,鲁襄公从楚国回来,听说季武子袭击了卞(鲁庄子的封地),想要不回去,荣成伯朗诵了《式微》这首诗,襄公才回去。季孙氏嫉妒昭公,昭公死后,按照规矩应该葬在鲁国群公墓所在地阚(现在的山东汶上县西南),季孙氏想要把昭公的墓隔离开,不让他和先君们葬在一起。成伯说:‘生前不能侍奉,死后又分离,这是自我标榜。即使您忍心这样做,后人必定会感到羞耻。’季孙氏又想要给昭公一个恶谥号。成伯说:‘生前不能侍奉,死后又恶评,这是自我安慰。这有什么用呢?’季孙氏于是停止了。

荣广:

字王孙,是汉代的鲁国人。他跟从瑕丘江公学习《谷梁春秋》和《诗经》,完全能够传承他所学的知识。

荣启期:

春秋时期的隐士。传说他曾在郕国的野外行走,穿着鹿皮衣,腰间系着绳索,弹琴唱歌,向孔子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德行是人的本质,又是男子,而且已经九十岁高龄,他有三件乐事。

荣毗:

字子谌,是遂代无终人,性格刚直有度量,官至侍御史,在朝堂上严肃正直,百官都对他敬畏。

地望分布:

山东省的高青、博兴、广饶一带,河北省的西北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荣-注解

荣:荣字在古代有多重含义,既指荣耀、尊敬,也用作姓氏。在古文中,荣通常与成就、美德、显赫地位相关联。

风俗通义:《风俗通义》是东汉应劭所著的一部综合性著作,主要记载了风俗、礼仪、地理、姓氏等方面的内容。

周成王:周成王是周朝的第二位君主,名姬诵,是周武王的儿子,周公旦的侄子,在位期间,周朝达到了鼎盛。

荣邑:荣邑是周成王时期的一个封邑,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户县西部。

周大夫:周大夫是周朝时期的官职,负责管理国家事务,相当于后来的诸侯。

荣夷公:荣夷公是周朝的一位大夫,食邑在荣,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巩县西部。

春秋:春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大约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这一时期的历史主要记载在《春秋》一书中。

鲁国:鲁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位于今天的山东省境内,是孔子的故乡。

孔子: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荣旗:荣旗是孔子的弟子之一,春秋时期的人物。

左传:《左传》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编年体史书,主要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

季武子:季武子是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位大夫,名季孙宿,是鲁国的重要政治人物。

昭公:昭公是鲁国的一位君主,名姬稠,在位期间,鲁国发生了季孙氏与昭公之间的权力斗争。

阚:阚是鲁国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汶上县西南。

瑕丘江公:瑕丘江公是汉代的一位学者,以教授《谷梁春秋》和《诗经》而知名。

谷梁春秋:《谷梁春秋》是春秋时期的一部历史著作,与《左传》、《公羊传》并称为春秋三传。

诗:诗指《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包含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

隐士:隐士是指那些避世隐居、不与世俗交往的人,春秋时期有许多著名的隐士。

鹿裘带索:鹿裘带索是古代隐士的服饰,表示简朴的生活。

琴: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弦乐器,常被用作表达情感和修养的象征。

德:德指道德、品德,是古代文化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男子:男子指成年男性,古代社会对男子的道德和行为有严格的要求。

行年:行年指年龄,古代常以行年来表示一个人的岁数。

三乐:三乐是指荣启期认为的三种快乐,具体指什么在文中没有详细说明。

侍御史:侍御史是古代官职,负责监察官员的行为,维护法纪。

地望分布:地望分布指一个姓氏或家族在地理上的分布情况。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荣-评注

历史来源部分,首先介绍了‘荣’姓的起源,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阐述,这体现了古人在姓氏研究上的细致入微。第一点是‘以邑名为氏’,这种姓氏起源方式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地缘关系的重视,荣伯受封于荣邑,其后代以封地名为姓,这种姓氏的传承方式也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封建礼教。

第二点提到周大夫荣夷公,其先食邑为荣,这种以食邑为姓的方式,说明了古代官吏的姓氏往往与他们的官职和食邑地相关联,这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官本位思想。

第三点提到春秋时鲁国也有荣氏,孔子有弟子荣旗,这一点强调了姓氏与历史人物的联系,荣旗作为孔子的弟子,其姓氏的流传也使得‘荣’姓在历史上具有了更加深远的意义。

在家族名人部分,荣成伯的故事展现了春秋时期士大夫的风范,他不仅关心国家大事,还敢于直言进谏,这种精神在古代社会中是非常可贵的。他赋《式微》以劝谏襄公,体现了古代士大夫的文治武功。

荣广作为汉代鲁国人,从瑕丘江公学习《谷梁春秋》及《诗》,尽能传其所学,这说明了‘荣’姓家族在学术上的传承和贡献,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教育的重视。

荣启期作为春秋时期的隐士,其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与孔子形成了鲜明对比,他鼓琴而歌,以德为人,体现了古代隐士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

荣毗作为侍御史,其刚正不阿的形象体现了古代官吏的职业道德,他的故事也说明了‘荣’姓家族在政治上的影响力。

地望分布部分,提到了山东省高青、博兴、广饶一带以及河北省西北部,这说明了‘荣’姓家族的分布范围,也反映了古代姓氏与地域之间的关系。这种分布情况可能与家族的历史迁徙、经济活动等因素有关。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荣》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167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