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荆

作者: 百家姓的作者无确切记载,最早版本一般认为成书于宋代。它并非由一位作者创作,而是将中国常见姓氏按音韵编排而成。这本书的编纂主要是为了方便记忆,属于民间流传的文化典籍,是中国儿童学习姓氏的启蒙书。

年代:约成书于宋代。

内容简要:《百家姓》包含了中国常见的五百多个姓氏,按音韵排列,便于儿童记忆。它不仅记录了姓氏的来源,还展现了许多姓氏背后的家族文化。书中的姓氏从“赵、钱、孙、李”开始,到“鱼、唐、阎、董”等,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这些姓氏广泛流传。百家姓不仅仅是一个姓氏汇编,它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家族传承与文化传统。它长时间以来是中国儿童启蒙的基础教材,对于家族历史的传承、文化认同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荆-原文

历史来源源流一源于芈姓,出自西周初年楚国先君熊绎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

西周初年,楚国先君熊绎被封在荆山一带(今湖北荆州),国号为荆,君主称为荆君。

据史籍《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上的记载,楚国的旧国号是荆,荆氏是未改号为楚之前的姓氏,又说周朝楚国的别称为荆,国民以国为氏。

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氏。

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

颛顼帝之后第五代吴回,是帝高辛氏的火正,主管天火与地火,能光融天下,于是帝喾命曰祝融(祝,大也;融,明也)。

其所属部落族人分布在商都朝歌的南方(今河南新郑)。

吴回之子陆终生有六子,幼子曰季连,芈姓,就是楚之先祖。

周襄王姬郑十四年(楚成王三十四年,公元前638年),楚成王派兵救郑国,与宋国军队大战于泓水(今河南柘城),射伤意欲称霸的宋襄公并击败宋军,楚国军威大振,其时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湖南、湖北全部、重庆、河南、安徽、江苏、江西部分地方。

在楚成王继位改荆为楚以后,以前历代荆君的庶出子孙者,即有以原国号为姓氏者,称荆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荆氏正宗。

源流二源于芈姓,出自为居于秦国的楚氏避秦庄襄王嬴楚之讳所改,属于以国名为氏,或避讳改姓为氏。

芈姓之后原有以国为姓的楚氏,其中有一支楚氏族人居于秦国,在斯地生息繁衍。

后在先秦时期因避秦庄襄王嬴子楚的名讳,改以原国名“荆”为姓氏,称荆氏,世代相传至今。

芈姓荆氏族人皆尊奉楚君熊绎为得姓始祖,且不与姜姓荆氏合谱。

源流三源于姜姓,出自战国末期齐国庆氏,属于因故改姓为氏。

战国末期,齐国有庆氏一族,是公孙庆克的后裔子孙,后因故有改姓为荆氏者,逐渐形成江南荆氏一族。

公孙庆克,是齐桓公姜小白的庶孙,即齐桓公之子姜无亏的儿子。

公孙庆克的儿子后来以父名命氏,称庆氏,形成了一个庆氏大家族。

在春秋时期,齐国公孙庆克的后裔中有著名的庆封,在晋国还有庆郑,皆为齐桓公之支庶。

在先秦时期,被燕国太子丹收买并派往秦国去刺杀秦王嬴政的著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之刺客荆轲,即是该支由庆氏分衍的荆氏族人。

姜姓荆氏皆尊奉公孙庆克为得姓始祖,且不与芈姓荆氏合谱。

源流四始祖荆王贾(高帝从兄也)后人

家族名人荆轲

荆轲:(?~公元前227年),中国战国时期著名刺客。

也称庆卿、荆卿、庆轲。

受燕太子丹之托入刺秦王,失败被杀。

战国末期卫国人,汉族,喜好读书击剑,为人慷慨侠义。

后游历到燕国,被称为“荆卿”(或荆叔),随之由燕国智勇深沉的“节侠”田光推荐给太子丹,拜为上卿。

秦国灭赵后,兵锋直指燕国南界,太子丹震惧,与田光密谋,决定派荆轲入秦行刺秦王。

荆轲献计太子丹,拟以秦国叛将樊于期之头及燕督亢(今河北涿县、易县、固安一带,是一块肥沃的土地)地图进献秦王,相机行刺。

太子丹不忍杀樊于期,荆轲只好私见樊于期,告以实情,樊于期为成全荆轲而自刎。

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于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

临行前,许多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

荆轲来到秦国后,秦王在咸阳宫隆重召见了他。

荆轲在献燕督亢地图时,图穷匕见,刺秦王不中,被杀。

荆浩荆浩:五代后梁画家,沁水(今属山西省)人。

他擅画山水,常常携带笔墨摹写山中古松,画云中山顶时,能画出四面峻厚的气势。

著有《笔法记》,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荆嗣荆嗣:宋代名将,累立战功。

历官天武军校、田重进部将,太宗时攻太原及幽州,他皆率先陷阵,拜都指挥使。

真宗时,为邠庆、环庆副部署,嗣起行伍,一生经150余战,未尝败北。

迁徙分布宋朝时期,荆姓大约有4万人,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5%,约排在大姓姓氏中第二百一十位。

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北、湖北一带。

明朝时期,荆姓人口骤减,大约有1万8干人,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西、河南、山东、湖南、河北等地。

山西为荆姓第一大省,约占荆姓总人口的一半。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荆-译文

历史来源源流一:起源于芈姓,源自西周初年楚国先君熊绎的封地,是以国名为姓氏。西周初年,楚国先君熊绎被封在荆山一带(今湖北荆州),国号叫荆,君主被称为荆君。根据史籍《通志·氏族略·以国为姓》的记载,楚国的旧国号是荆,荆姓是在改号为楚之前的姓氏,又因为周朝楚国的别称为荆,所以国民以国为姓。楚国的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氏。高阳是黄帝的孙子,昌意的儿子。颛顼帝的后代第五代吴回,是帝高辛氏的火正,主管天火和地火,能照亮天下,于是帝喾封他为祝融(祝,大也;融,明也)。他的部落族人分布在商都朝歌的南方(今河南新郑)。吴回的儿子陆终生有六个儿子,最小的儿子叫季连,属于芈姓,就是楚国的先祖。

周襄王姬郑十四年(楚成王三十四年,公元前638年),楚成王派兵救郑国,与宋国军队在泓水(今河南柘城)大战,射伤意图称霸的宋襄公并击败宋军,楚国的军威大振,那时管辖的地区大致包括现在的湖南、湖北全部、重庆、河南、安徽、江苏、江西的部分地区。在楚成王继位后改荆为楚之后,以前历代荆君的庶出子孙,即有以原国号为姓氏的,称为荆姓,世代相传至今,史称荆姓正宗。

源流二:起源于芈姓,源自居住在秦国的楚氏为了避免秦庄襄王嬴楚的名讳而改姓,属于以国名为姓氏,或者避讳改姓。芈姓之后原本有以国为姓的楚姓,其中有一支楚姓族人居于秦国,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后来在先秦时期,为了避免秦庄襄王嬴子楚的名讳,改以原国名‘荆’为姓氏,称为荆姓,世代相传至今。芈姓荆姓族人皆尊奉楚君熊绎为得姓始祖,且不与姜姓荆姓合谱。

源流三:起源于姜姓,源自战国末期齐国庆氏,属于因故改姓为姓氏。战国末期,齐国有庆氏一族,是公孙庆克的后裔子孙,后来因故有改姓为荆姓的,逐渐形成了江南荆姓一族。公孙庆克是齐桓公姜小白的庶孙,即齐桓公之子姜无亏的儿子。公孙庆克的儿子后来以父名命姓,称为庆姓,形成了一个庆姓大家族。在春秋时期,齐国公孙庆克的后裔中有著名的庆封,在晋国还有庆郑,都是齐桓公的支庶。在先秦时期,被燕国太子丹收买并派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的著名刺客荆轲,就是该支由庆姓分衍的荆姓族人。姜姓荆姓皆尊奉公孙庆克为得姓始祖,且不与芈姓荆姓合谱。

源流四:始祖荆王贾(高帝的从兄)的后人。

家族名人:荆轲、荆浩、荆嗣。

荆轲:(?~公元前227年),中国战国时期著名刺客。也称庆卿、荆卿、庆轲。受燕太子丹之托入刺秦王,失败被杀。战国末期卫国人,汉族,喜好读书击剑,为人慷慨侠义。后游历到燕国,被称为‘荆卿’(或荆叔),随之由燕国智勇深沉的‘节侠’田光推荐给太子丹,拜为上卿。秦国灭赵后,兵锋直指燕国南界,太子丹震惧,与田光密谋,决定派荆轲入秦行刺秦王。荆轲献计太子丹,拟以秦国叛将樊于期之头及燕督亢(今河北涿县、易县、固安一带,是一块肥沃的土地)地图进献秦王,相机行刺。太子丹不忍杀樊于期,荆轲只好私见樊于期,告以实情,樊于期为成全荆轲而自刎。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于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临行前,许多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这是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荆轲来到秦国后,秦王在咸阳宫隆重召见了他。荆轲在献燕督亢地图时,图穷匕见,刺秦王不中,被杀。

荆浩:五代后梁画家,沁水(今属山西省)人。他擅画山水,常常携带笔墨摹写山中古松,画云中山顶时,能画出四面峻厚的气势。著有《笔法记》,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荆嗣:宋代名将,累立战功。历官天武军校、田重进部将,太宗时攻太原及幽州,他皆率先陷阵,拜都指挥使。真宗时,为邠庆、环庆副部署,嗣起行伍,一生经150余战,未尝败北。

迁徙分布:宋朝时期,荆姓大约有4万人,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5%,约排在大姓姓氏中第二百一十位。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北、湖北一带。明朝时期,荆姓人口骤减,大约有1万8千人,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西、河南、山东、湖南、河北等地。山西为荆姓第一大省,约占荆姓总人口的一半。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荆-注解

芈姓:芈姓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姓氏,起源于远古时期,以部落名称为姓。在古代,芈姓是楚国的贵族姓氏,与楚国的历史和文化紧密相关。

熊绎:熊绎是楚国的先君,西周初年被封在荆山一带,是楚国的奠基人之一。

荆山:荆山位于今湖北荆州,是楚国的发源地。

荆君:荆君是对楚国君主的称呼,楚国在未改国号为楚之前,君主被称为荆君。

帝颛顼高阳氏:帝颛顼高阳氏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氏族,是黄帝的后代,颛顼是五帝之一。

祝融:祝融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位火神,也是楚国的祖先之一。

朝歌:朝歌是商朝的都城,位于今河南新郑。

季连:季连是楚之先祖,芈姓,是楚国的始祖之一。

周襄王:周襄王是周朝的一位君主,公元前638年是他的第十四年。

宋襄公:宋襄公是春秋时期宋国的君主,楚成王曾射伤他。

泓水:泓水是古代的一条河流,位于今河南柘城。

荆氏正宗:荆氏正宗指的是以荆为国号的姓氏的正宗传承。

秦庄襄王:秦庄襄王是秦国的君主,嬴子楚是他的名。

姜姓:姜姓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姓氏,起源于炎帝神农氏的后代。

齐国庆氏:齐国庆氏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姓氏,是齐桓公的后代。

公孙庆克:公孙庆克是齐桓公姜小白的庶孙,是齐国庆氏的始祖。

荆轲:荆轲是战国末期的著名刺客,以刺杀秦王嬴政而闻名。

荆浩:荆浩是五代后梁时期的著名画家,擅长山水画。

荆嗣:荆嗣是宋代的名将,以战功显赫著称。

燕督亢:燕督亢是战国时期燕国的一块肥沃土地,位于今河北涿县、易县、固安一带。

咸阳宫:咸阳宫是秦朝的皇宫,位于咸阳。

沁水:沁水位于今山西省,是荆浩的故乡。

邠庆:邠庆是宋代的一个地方,位于今陕西省。

环庆:环庆是宋代的一个地方,位于今宁夏回族自治区。

荆姓:荆姓是中国的一个姓氏,源远流长,分布广泛。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荆-评注

历史来源源流一所述荆姓的起源,揭示了姓氏与国家、民族之间的深厚联系。从芈姓到荆姓,再到楚姓,这一变迁反映了楚国的历史演变和民族认同的演变。熊绎被封于荆山,荆山成为楚国的象征,荆姓也由此诞生。这段历史让我们看到了姓氏背后所蕴含的家族传承和国家记忆。

《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的记载,体现了史书的严谨性和对姓氏起源的深入研究。荆姓作为以国名为氏的姓氏,其历史渊源深厚,荆氏正宗的称谓也彰显了荆姓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

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氏,这一记载将荆姓的起源与华夏族的历史联系起来,强调了荆姓与中华民族的深厚渊源。祝融作为火正,主管天火与地火,象征着光明和希望,荆姓的先祖与祝融的联系,也赋予了荆姓一种神秘而崇高的色彩。

楚成王在泓水之战中射伤宋襄公,击败宋军,使楚国军威大振,这一事件在荆姓的历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展现了楚国的强大,也体现了荆姓家族的荣耀。

源流二所述荆姓的避讳改姓,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尊卑秩序的重视。避讳改姓,是为了尊重君王,体现了荆姓家族的忠诚和智慧。

源流三中提到的姜姓荆氏,揭示了姓氏起源的多样性。不同姓氏的融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华姓氏文化。

荆王贾作为荆姓的始祖,其家族名人荆轲、荆浩、荆嗣等,都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展现了荆姓家族的英勇和忠诚;荆浩的山水画,则体现了荆姓家族的艺术才华;荆嗣的战功,则彰显了荆姓家族的军事才能。

迁徙分布部分,展示了荆姓在历史长河中的迁徙轨迹。从宋朝到明朝,荆姓的分布范围不断扩大,这一变迁反映了荆姓家族的繁荣和兴盛。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荆》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166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