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百家姓的作者无确切记载,最早版本一般认为成书于宋代。它并非由一位作者创作,而是将中国常见姓氏按音韵编排而成。这本书的编纂主要是为了方便记忆,属于民间流传的文化典籍,是中国儿童学习姓氏的启蒙书。
年代:约成书于宋代。
内容简要:《百家姓》包含了中国常见的五百多个姓氏,按音韵排列,便于儿童记忆。它不仅记录了姓氏的来源,还展现了许多姓氏背后的家族文化。书中的姓氏从“赵、钱、孙、李”开始,到“鱼、唐、阎、董”等,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这些姓氏广泛流传。百家姓不仅仅是一个姓氏汇编,它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家族传承与文化传统。它长时间以来是中国儿童启蒙的基础教材,对于家族历史的传承、文化认同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苗-原文
历史来源
「苗」源出;
一﹕以邑名为氏,据《风俗通义》及《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所载,公元前547年,楚国因若敖之乱,楚大夫伯棼被杀,其子贲皇逃奔国,受封于苗邑(河南济源县),子孙逐以邑名「苗」为氏。
家族名人
苗发
唐代壶关人。擅长写诗,与卢纶,吉中孚,司空暑,钱起等九人齐名,合称大历十大才子。
地望分布
浙江东阳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苗-译文
历史来源:
「苗」这个姓氏的起源:
一:根据《风俗通义》和《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的记载,公元前547年,楚国因为若敖之乱,楚国的官员伯棼被杀害,他的儿子贲皇逃亡到秦国,并在苗邑(位于今天的河南济源县)得到了封地,从此他的后代就以这个封地的名字‘苗’作为自己的姓氏。
家族名人:
苗发:
唐代壶关(今属山西)人。他擅长写诗,与卢纶、吉中孚、司空曙、钱起等九人齐名,并被称为大历(唐代宗年号)十大才子。
地望分布:
浙江东阳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苗-注解
苗:苗,原指一种植物,在古代也用作姓氏。在这里,苗姓的来源与历史事件有关,指的是以邑名为姓的来源。在古代,人们常常以居住地或封地名为姓。
邑:邑,指古代的城邑,也可以指城内的居民区。在古代,一些贵族或官员被分封到特定的城邑,他们的后代可能会以这个城邑的名字作为姓氏。
伯棼:伯棼,春秋时期楚国的大夫,因若敖之乱而被杀。
若敖之乱:若敖之乱,发生在公元前547年的楚国政治动乱,导致楚国大夫伯棼被杀。
贲皇:贲皇,伯棼之子,因父亲被杀而逃亡。
封:封,指古代君主授予贵族或功臣土地和爵位。
苗邑:苗邑,指伯棼之子贲皇被封的地方,位于今天的河南济源县。
大历十大才子:大历十大才子,指的是唐代大历年间(公元766年-779年)的十位著名诗人,苗发是其中之一。
壶关:壶关,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
东阳郡:东阳郡,古代郡名,位于今天的浙江省,是苗姓的一个地望分布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苗-评注
「苗」源出;一﹕以邑名为氏,据《风俗通义》及《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所载,公元前547年,楚国因若敖之乱,楚大夫伯棼被杀,其子贲皇逃奔国,受封于苗邑(河南济源县),子孙逐以邑名「苗」为氏。
这段古文揭示了「苗」姓的起源,它源自于古代的姓氏制度。在中国古代,姓氏与地域、血缘有着密切的联系。这里的「苗」姓,是以邑名为氏,即以居住地的名称作为姓氏。这种姓氏制度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地域认同的重视。
「公元前547年,楚国因若敖之乱,楚大夫伯棼被杀,其子贲皇逃奔国,受封于苗邑(河南济源县),子孙逐以邑名「苗」为氏。」这一句详细描述了「苗」姓的起源故事。若敖之乱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一次重大政治事件,伯棼作为楚大夫,因乱被杀,其子贲皇逃亡至国,并得到了苗邑的封地。这里的「苗邑」位于今天的河南济源县,是一个具有历史和文化意义的地方。
「子孙逐以邑名「苗」为氏。」这一句说明了伯棼的后代以封地之名作为自己的姓氏,这种做法在中国古代姓氏文化中并不罕见。通过这种方式,后代的姓氏与祖先的功绩、经历紧密相连,成为家族身份和荣誉的象征。
家族名人苗发,唐代壶关人。擅长写诗,与卢纶,吉中孚,司空暑,钱起等九人齐名,合称大历十大才子。
这段文字介绍了「苗」姓家族中的名人苗发。苗发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与卢纶、吉中孚等九人并称为大历十大才子。这表明「苗」姓在唐代文学界有着较高的地位和影响力。苗发的诗歌创作成就,也反映了「苗」姓家族的文化底蕴和家族传承。
地望分布浙江东阳郡。
这里的「地望分布浙江东阳郡」说明了「苗」姓在历史上的分布情况。浙江东阳郡是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这里的「地望分布」表明「苗」姓在历史上曾经在这一地区有较为集中的分布。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苗」姓的传播和影响范围。